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迦太基到迈锡尼(世界文化遗产旅行笔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山云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高山云著的《从迦太基到迈锡尼(世界文化遗产旅行笔记)》所描述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作者从她去过的50个海外国家150多个城市中选择而成的,这53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化景区、考古遗址、古城古镇、宫殿城堡、宗教遗迹遗迹工业遗产,从维色丽河谷到马耳他岛,从迦太基遗址到庞贝古城,从陶伯河上的罗腾堡到科英布拉大学城,从伊斯坦布尔清真寺到阿旃陀和艾罗拉石窟寺,本书不仅展示了各个文化遗产的现状,更加讲述了它们的历史、典故等等,并在后面附有参观游览攻略。因此它既是游记,追踪历史过往、抒发真情实感;又是一本工具书,供那些热爱旅游,并想在旅行途中有所收获的人们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高山云(1959-2016),本名吕烈丹,考古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从事史前考古、农业起源、史前自然环境变化、文化遗产管理和博物馆学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著有《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中国博物馆:权力、政体和认同》等。
目录
前言
文化景区篇
欧洲旧石器考古学的圣地:维泽尔河谷
华丽的卢瓦尔河谷
哈德良长城
缤纷的辛特拉
劫后余生的美山
苍茫吴哥
复活节岛的故事
克里特岛
马耳他群岛
考古遗址篇
巨石阵和老塞勒姆城堡遗址
迈锡尼
特洛伊
以弗所
玫瑰古城佩特拉
迦太基
庞贝古城
杰拉什
帕伦克
特奥蒂瓦坎
乌斯马尔和卡巴
马丘比丘
古城古镇篇
会安古城
凯鲁万
木头古城劳马
巴斯
班贝格
陶伯河上的罗腾堡
特里尔
五彩爱丁堡
波希米亚的克鲁姆洛夫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
维罗纳
库斯科
大学城科英布拉
宫殿城堡篇
阿尔罕布拉宫
布菜尼姆宫
克伦伯城堡
维拉诺夫宫
天鹅堡
景福宫和昌德宫
宗教建筑篇
卢克索和卡纳克神庙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奇琴伊察建筑群
伊斯坦布尔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大教堂
托马尔基督修道院
维斯教堂
阿旃陀和艾罗拉石窟寺
工业遗产篇
铁桥:工业革命的标志
新拉纳克纺织厂
维利奇卡和博赫尼亚王室盐矿
后记
序言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凭借着一代又
一代人无穷的智慧、多样的审美观和坚韧不拔的努
力,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留下了极其丰富
多彩,或蔚为壮观,或富丽精致的文化遗产。这些
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创意和技术的结
晶,是启迪现在和将来人类创意的源泉,是彰显人
类文化多样性的珍贵见证,因此是全人类的共同财
富,值得现在和将来的人们珍惜和保护。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通过保护人类
文化遗产的宪章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鉴定、
保育和利用本国文化遗产作为治国策略的一部分。
到2015年为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上,已经有779项文化遗产和197项自然遗产,
还有31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数目还在逐年增加。
通过保育和善用这些杰出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希望宣传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增加人类群体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包容,让公众认
识各项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历史、科学、审美艺术和
社会价值,从而认识各地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认识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途径,就是旅游。
通过旅游去欣赏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宁静身
心、释放压力、愉悦灵魂的休闲过程,而且是一个
接受相关信息的教育过程。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
商品都可以在别的国家或地区买得到;只有世界各
地独特而多样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如中国的万里长
城、瑞士琉森地区的天鹅湖、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
的天顶壁画、法国拉斯科山洞的史前壁画等等,是
必须到当地旅游才可亲身感受及欣赏的。这些人类
创意的结晶和各具特色的艺术品,能够培养和强化
我们的审美和人文修养,让我们赞叹和欣赏古往今
来人类的创意和成就,不仅赞美自己的历史文化,
同时也赞美其他族群的历史和文化。这些美丽的人
文和自然风光,还可以成为我们生命美好记忆的一
部分和心灵平静的源泉,帮助我们心平气和地面对
生命中的种种挑战。
此外,旅游还是短暂脱离我们所熟悉的文化环
境,到另外一个陌生而又有些相似的文化中,通过
观察和比较人类群体在不同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多
种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等,来反思我
们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思考生命的意义。因此,
旅游既是心理层面的休闲,更是开阔眼界和学习的
过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是此意。
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旅行,欣赏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
遗产,可以随时对比、观察,反思、自省、挑战自
己习以为常的价值观,更能开阔视野,荡涤心灵。
这本小书所描述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从我去过
的50个海外国家160多个城市中选择而成的。必须承
认,每个人都有偏好与局限,我的选择同样也是个
人教育背景、专业和兴趣的结果。因此,本书所描
述的文化遗产比较集中在欧洲,并不是一个兼顾世
界五大洲的均衡选择。本书没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中国文化遗产,这绝对
不是说中国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不重要,只是因为
这方面的书籍已经很多,不必重复。本书也不是“
人生必到”指南,每个人都可依据自己的标准去发
现美丽。对于同一项文化遗产,不同的人完全可以
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本小书汇集的只是我最喜欢
、认为最有特色的国外世界文化遗产,希望与读者
分享这些人类伟大作品的美丽和魅力,并且能够亲
自去感受和欣赏人类不同群体所创造的杰作。
除此之外,本书还希望介绍一些现代文化遗产
保育的基本概念,并与读者分享一些重要的世界文
化遗产所包含的历史、科学或艺术信息。为了强调
重点,本书所描述的文化遗产按照遗产保育领域比
较常见的分类进行归类,如考古遗址、古城古镇、
宗教建筑等。但必须说明,这个分类不是绝对的,
也无法绝对,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复杂的。
有些考古遗址和古城里面就包含了宗教建筑,有些
宗教建筑也是考古遗址,诸如此类。分类的标准是
根据该文化遗产的主要特性,例如墨西哥的奇琴伊
察主要是与宗教有关的建筑,故归入宗教建筑;而
特奥蒂瓦坎是一个包括了宗教建筑的古城遗址,故
归入考古遗址。
现代人对每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都是很多
学者努力的结果,理应加以尊重。本书引用了各地
学者对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结果,所引资料均注明
出处,也方便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延伸阅读。每个
“文化遗产”中所配照片基本拍摄于同一日期,所
以只在第一张后面标出,供大家参考。当然,书中
的错漏之处均由我负责。
最后,衷心感谢三联书店同意出版这本小书,
感谢曹明明编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努力。若这本小
书能够对读者欣赏世界各地文化遗产有所助益,就
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高山云
2016年1月
导语
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内涵,阅读高山云著的《从迦太基到迈锡尼(世界文化遗产旅行笔记)》,心灵比脚步更早到达这些含诗意、具新意和赋深意的角落,重温历史,重走文明之路。
本书为酷爱旅游、喜欢历史的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按图索骥”的导览方式,是旅游家出行前的功课、出行时的指南和出行后的念想。
后记
旅游是去寻找、欣赏和感受美,为心灵充电的
过程。这里所说的“美”,既包括自然的美、人类
所创造的文化之美,更包括人性的善与美。要找到
这些美丽,旅游者先要有一颗开放的、谦虚的、诚
恳的心,一颗真诚地尊重当地文化和人民的心,抱
着学习和请教的态度和当地的人民打交道,必能获
得最多的善意,得到最大的收获。若带着自己的“
文化”和价值观旅行,甚至抱着高高在上、挑剔和
鄙视的心态,这样的旅游所得必然较少,甚至可能
招致敌意。旅游本是为了寻求欢乐,若变成收获愤
怒,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出国旅行可以参加旅行团,可以邀上亲朋好友
成群结队呼啸而去,也可以一个人自由地旅行。一
个人旅行,不需要考虑其他人的时间、兴趣或经济
能力,也不需要迁就他人购物的需要、饮食的习惯
和住宿的爱好,可以自由选择路线、方向、时间和
地点,可以灵活决定在每一个地方停留多少时问,
看哪些风景,吃什么食物,和什么人谈天。一个人
旅行,因为没有熟悉的朋辈、亲友可依靠,在旅途
中没有“自己人”可交谈,因此更需要成熟和独立
的精神,发现和解决问题、处理危机的能力,以及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技巧。这些能力,在每一个人生
命的历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资产。作为自由行的
游客,没有了“团体”的有恃无恐,更能够睁大眼
睛,打开心扉,仔细观察和探究另外一种文化、另
外一道风景;更需要入乡随俗跟从当地的行为模式
,更容易被当地的百姓接受,得到更多的善意和帮
助。即使有时语言不通,但通过善用肢体语言和面
部表情,游客和当地人民仍然可以沟通。我至今记
得在秘鲁的某汽车站寻找前往纳斯卡的汽车,我不
会说西班牙语,当地人不会说英语,但他们仍亲自
将我带到正确的站台上。这样的好人,多年来在世
界各地时常遇到。这些经历也是旅游收获的一部分
,是人性美的见证,不仅成为值得缅怀的记忆,而
且是推动我们检视自身的品德修养、善待他人的动
力。这种旅游的自由度及所获得的满足感是其他旅
游方式所不及的。也许因为如此,在世界各地,有
越来越多单身的游人,作为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
,在漫游世界的过程中体验挑战,享受乐趣,积累
能力,并且获得许多值得珍惜的回忆。
旅行的原则是安全第一,方便第二,经济开支
第三。以下是几点建议。
签证欧洲部分国家组成了一个“申根地区”。
一般情况下,只要游客获得区内任何一国的签证,
便可以到其他国家旅游。区外其他国家各有其签证
安排。
财务安排为安全起见,不要带太多现金。出发
前,要和国内发卡银行联系好,保证卡上有足够的
透支限额可用。另外,要把国内发卡银行的紧急电
话号码记下来,在国外万一需要时可以和国内银行
联系。不过,在国外使用信用卡要小心,防止信用
卡的资料被盗用。一般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酒店
、商场等,可以刷卡消费。如果是金额较小的交易
,还是用现金较安全。国外很多地方现在都口J用银
联卡提款。
住宿现在网上订酒店十分方便,但要注意选用
可靠的网站。选择酒店时,要看一下当地的地图,
还可以参考互联网上其他住客的意见,确保酒店的
位置不是太偏僻、公共交通便利等。
出行在当地住下来以后,既可以自由行,也可
以参加当地的旅行团前往旅游目的地。很多国外的
酒店接待柜台就有当地旅行社的资料,可以在入住
以后索取相关资料,甚至可以请酒店职员代为联系
。和当地旅行团团友和导游的交谈是了解当地文化
的一个重要途径。
交通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是买一张地图。
这非常重要,不仅是为了方便旅游,而且还可以通
过地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居民的聚落格局等有一
个基本的概念。在旅游结束以后,借助地图可以帮
助我们同忆曾经去过的地点,所以又是最好的旅游
纪念品!此外,带一个袖珍的指南针。有了地图和
指南针,就不担心会迷路。也有游客喜欢使用手机
上面的地图软件,但注意不是所有地区、村镇都可
以在电子地图上找到,所以一张本地的地图和指南
针还是有用的。交通方面,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这不仅是为了省钱,主要是为了安全。除非赶时
间,否则尽量少用出租车。如果真要坐出租车,特
别是在晚上,要事先把路线看好,而指南针这时候
就有用了,因为坐在车上也可以大概知道出租车的
方向是否正确。
……
妥善处理纠纷旅行中难免出现计划之外的情况
,甚至与其他人出现纠纷。这时候,游客要决定哪
些是需要处理的“纠纷”,以及如何处理。中国的
传统文化讲究做人要“温、良、恭、俭、让”。如
果接游客的汽车因为某些原因来晚了,是自己想办
法,或者要当地汽牟公司负责人另外安排交通工具
以免耽误行程,还是在当地传媒面前痛哭流涕地控
诉汽车公司并且要求赔偿,最终耽误行程?如果飞
机、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因为气候或其他原因晚点
了,是让相关的交通运输公司想办法,自己也通知
家人、朋友、下一站预订的洒店等,将行程延误所
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如
精彩页
复活节岛的故事
飞机在空中盘旋下降。蓝天白云下面就是三角形的小岛,如同一扇巨大的绿色贝壳,漂浮在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之中。这就是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Jacob Roggeveen)于1722年复活节抵达的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当地人称之为拉帕努伊岛(Rapa Nui),即“伟大的岛屿”。
十七八世纪的西方探险家常常宣布他们“发现”了这个岛屿、那个遗址,实际上往往是误导世人,严格地说是殖民主义者争夺文化话语权的一种表现。波利尼西亚人早在400年前后就已经航海到此,他们的后裔一直居住在这个岛上。因此,他们才是真正的发现者。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本文沿用当地人的称呼,称该岛为“拉帕努伊岛”。
拉帕努伊岛的面积大约163平方公里,四面环海,无论从岛上的哪个方向向外望,目之所及的海面上看不到陆地或其他岛屿,真正是天苍苍、海茫茫。距离拉帕努伊岛最近的人类聚居地点是皮特凯恩岛(Pitcairn Island),也在两千多公里之外。因此,拉帕努伊岛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岛上的动植物系统也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在这片独特的地理区域,曾经存在过独特的波利尼西亚古代文化。
今天的拉帕努伊岛是智利领土,但距智利本土的直线距离也有大约3500公里。岛上现代的居民都集中住在岛的西部,其他地方基本无人居住。当地人告诉我,岛上现在住有大约4000人,绝大部分人自称是波利尼西亚人(尽管他们实际上含有智利和其他地区人的血统),主要靠旅游业为生。
到拉帕努伊岛的游客,有些是为了度假,更多人是为了参观岛上著名的大石像。当地导游带我看了倒卧在海边的大石像,告诉我其实当荷兰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岛上所有的大石像就都是倒卧的。我非常惊讶,因为之前见过的拉帕努伊岛明信片或照片,都是矗立的石像!
导游一边带我参观岛上其他地点的大石像、开凿石像的矿脉,以及中部的火山口湖,一边叙说这个海岛的故事。他说,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拉帕努伊岛是由三座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岛屿。这三座火山分布于岛的中部、西部和南部,形成三个山峰。岛上一共有三个淡水湖,中部至今还有一个巨大的火山口湖。他又说,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拉帕努伊和夏威夷、大溪地、新西兰等岛屿,在古代都是属于波利尼西亚文化区。部分学者认为拉帕努伊岛最早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300—400年从3700多公里外的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s Islands)移民到此。其他的学者认为他们或来自印度,或来自美洲。
不管从哪里来,这些一千多年前的航海家从原地出发的时候,如何知道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远方某处有个岛屿可供他们安居?或者,他们只是出海探险?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如此勇敢地奔向未知的、安危莫测的大海?他们驾的是什么船只,使用的是什么航海技术,如何在大海中辨别方向?如此长途的航海,又如何储存食物和淡水?我们不能不叹服古人的智慧、勇气和探险精神。
岛上的巨石像,当地人称为“摩埃”(Moai)。这九百多个巨石像沿着海岸线分布,几乎遍布全岛。石像全部用岛上拉努拉拉库(Ranu Raraku)火山的深色凝灰岩为原料,人工凿成,高1-20米,最重的达11吨。现在在山上还可见到尚未凿成和已经凿成却尚未运到山下的石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些巨石像代表了一个消失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因此在1995年将之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用的也是当地的称呼“拉帕努伊”。
欧洲人“发现”这个岛之后,向世界报道和宣传岛上矗立的巨石像,引发了世人种种猜想:是谁建造了这些大石像?是现代岛上居民的祖先吗?它们是如何被建造和运送到岸边的?它们代表了什么?有什么用?甚至有人问,它们是人类的产品,还是外星人的杰作?如果是人类所为,那么,创造和竖立这些巨石像的人类文明,后来如何发展?
现在岛上只有两个地点的巨石像是矗立的,但那是由现代考古学家重新竖立起来的。在其中一个地点阿胡汤加里基(Ahu Tongariki)竖着一块牌子,写明这个复修计划是由日本政府的资金赞助,1992-1996年完成。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巨石像之前都是倒卧的?它们是被自然力量推倒,还是因为人类的行为所致?如果是后者,当初是谁、为什么要竖立这些石像,后来又是谁、为什么要推倒它们?
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这些倒卧的巨石像背后,是一个古代人类滥用自然资源、最终导致自身文化湮灭的故事。最近20年,考古学家在该岛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古环境研究、人类活动分析。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最早的人类移民来到拉帕努伊时,岛上有丰富的动物、植物资源,包括高大的棕榈科树木、体形巨大的海鸟,还有海中大量的鱼类和海产。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来到岛上的居民定居下来,砍倒森林,发展农业,乘独木舟出海捕鱼,还猎食岛上的巨型海鸟,生活过得不错,人口逐渐增加。增多的人口分属12个大小不同的氏族,各有头领,各有领地。随后他们开凿巨石像,每一个石像都是一个氏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