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光学分析
第1章 光学分析概述
1.1 电磁辐射的性质
1.1.1 电磁波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1.1.2 电磁波谱
1.2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第2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1 引言
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理
2.2.1 朗伯-比尔定律
2.2.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2.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 仪器结构与原理
2.3.1 单波长分光光度计
2.3.2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2.3.3 多通道分光光度计
2.4 实验技术
2.4.1 样品的制备
2.4.2 测定条件的选择
2.4.3 参比溶液的选择
2.5 实验内容
2.5.1 差值吸收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微量苯酚
2.5.2 加和法多组分混合物的同时测定
2.5.3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新诺明的主要成分
第3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
3.1 引言
3.2 红外吸收的原理
3.2.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3.2.2 分子的振动类型
3.2.3 红外光谱及其表示方法
3.2.4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3.3.1 仪器的工作原理
3.3.2 仪器的主要部件
3.4 实验技术
3.4.1 固体样品制样
3.4.2 液体样品制样
3.4.3 气体样品制样
3.4.4 红外光谱图的解析
3.5 实验内容
3.5.1 液体、固体样品红外光谱的测定及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的确认
3.5.2 苯甲酸及其未知物的红外光谱测定
3.5.3 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苯酚类羟基
第4章 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法
4.1 引言
4.2 分子荧光和磷光的原理
4.2.1 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4.2.2 荧光量子产率
4.2.3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4.2.4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3 仪器结构与原理
4.4 实验技术
4.4.1 同步扫描技术
4.4.2 三维光谱
4.5 实验内容
4.5.1 荧光分析法测定水杨酸含量
4.5.2 荧光法测定复合维生素中维生素B2的含量
4.5.3 荧光法测定硫酸奎宁的含量
第5章 激光拉曼光谱法
5.1 引言
5.2 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5.2.1 光的瑞利散射
5.2.2 拉曼散射
5.2.3 产生拉曼光谱线的条件
5.2.4 拉曼光谱图
5.2.5 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关系
5.3 拉曼光谱仪的结构与原理
5.3.1 激光器
5.3.2 样品室
5.3.3 双单色仪
5.3.4 光电检测器
5.4 实验内容
5.4.1 有机酸的拉曼光谱测定
5.4.2 无机化合物的拉曼光谱测定
第6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6.1 引言
6.2 核磁共振吸收原理及应用
6.2.1 原子核的自旋及回旋
6.2.2 核磁共振与核磁弛豫
6.2.3 化学位移的测量
6.2.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6.2.5 化学位移与结构的关系
6.2.6 自旋裂分与耦合常数
6.3 仪器结构与原理
6.3.1 磁铁和磁场扫描发生器
6.3.2 探头
6.3.3 扫描发生器
6.3.4 射频振荡器
6.3.5 射频接收器
6.3.6 记录处理系统
6.4 实验技术
6.4.1 样品制备
6.4.2 标准参考样品
6.4.3 图谱解析
6.5 实验内容
6.5.1 纯化合物1H NMR核磁共振谱及结构鉴定
6.5.2 13C NMR的常规核磁共振谱与定量谱的测定
6.5.3 薄荷醇核磁共振1H1 NMR的结构鉴定
第7章 X射线分析法
7.1 引言
7.2 X射线的产生
7.2.1 X射线光谱
7.2.2 X射线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7.3 多晶X射线衍射的原理
7.3.1 单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
7.3.2 晶体产生X射线衍射的条件
7.3.3 多晶体和粉末材料衍射方法
7.4 X射线衍射仪
7.4.1 X射线发生器
7.4.2 测角仪的光路系统
7.4.3 X射线强度测量记录系统
7.4.4 衍射仪控制及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7.5 实验技术
7.5.1 样品制备
7.5.2 实验参数选择
7.5.3 原始数据的初步处理
7.5.4 衍射强度的测量
7.5.5 检索与匹配
7.6 实验内容
7.6.1 YAG粉末的物相分析
7.6.2 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物相表征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色谱分析
第8章 色谱法概述
8.1 色谱分离分析法的发展
8.2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8.2.1 按两相的状态分类
8.2.2 按色谱分离机理分类
8.2.3 按固定相的性质分类
8.3 色谱分离分析基本理论
8.3.1 基本术语
8.3.2 塔板理论及柱效
8.3.3 理论塔板数与分离度的关系
8.3.4 速率理论及色谱峰展宽
第9章 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