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会编的《天路入云端》是一部反映国家重点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建设的报告文学。13位电网作家深入雪域高原电网建设工地,与建设者一起顶烈日、冒风雪,潜心采访、精心创作,把五万多名电网建设者奋战在五千多米高海拔、崇山峻岭中,矗铁塔、架银线,为西藏人民送光明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情地倾注笔端。 目录 第一章 指挥部在云上 第二章 在那东达山上 第三章 云端上有一支歌 第四章 逐云的脚步 第五章 生死兄弟 第六章 托起吉祥光明的云彩 第七章 最爱布丹拉山格桑花 第八章 谁仗长剑指蓝天 第九章 圣地之光 第十章 高原湖畔的另一群游牧人 第十一章 从东方来的那些人 第十二章 米林故事 第十三章 电力天路上的优秀“粮草兵” 第十四章 看不见的天路防线
导语 国网工会组织职工作家深入藏中电力联网建设工地精心采访、忠实记录、倾情书写国家电网建设者—— 勇提重任的为民情怀,勇于吃苦的英雄气概、勇开天路的创造力量、勇攀高峰的时代风采。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会编的《天路入云端》是一部弘扬“电力天路精神”的鸿篇巨制,一曲“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英雄赞歌。 精彩页 引言 到达西藏林芝的时候,正是西藏一年中的雨季。 云追着山,山揽着云,蓝莹莹的天,绿茵茵的山,清凌凌的水,林芝在一片祥云的笼罩下,呈现出一年中最美好的容颜。 从云端向下看,起伏的山峦间,银色铁塔忽隐忽现,将一座座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大山牵在一起。银线下面,有河谷里的小村庄,有开阔地上的小城镇,也有如林芝这样的“雪域江南”在尼洋河边展示出欣欣向荣的面孔,迎接远方到来的客人。 风,是柔的;雨,是随性的;午后的阳光,是慵懒的。 猛烈跳动的心脏,提醒着我,这里是海拔2800米的高原。 2017年8月8日,我们到达藏中联网建设工程指挥部,这里原本是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的培训中心,如今是电网建设大会战的指挥部。一面巨大的红色展板竖在主楼前的广场上,红色的背景上是一幅巨型地图,地图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电网建设示意图,旁边的文字是工程介绍。 这让我想起两天前在国网西南分部的情形。 8月6日,我在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办公楼里看到一座巨大的沙盘。 一条银色的输电线路从青海的西宁出发,经过日月山、海西、柴达木,一直延伸到拉萨,沿线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超过900公里。这是青藏联网工程。 另一条线路,将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相连,它跨越了怒江、金沙江和澜沧江聚集的“三江”断裂带,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平均海拔在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这是川藏联网工程。 我们将要去采访的地方,在沙盘上犹如一条飘在山间的洁白哈达,将西藏东部的昌都电网和西藏中部的电网相连,为西藏人民送去吉祥。 这是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一藏中联网工程,它起于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跨越西藏三地市十区县,线路总长2738公里。 藏中联网工程地处青藏高原的中东部,翻越拉乌山、东达山、业拉山、色季拉山、布丹拉山等海拔4500米以上高山五座,跨越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十余次,穿越藏东南原始林区和然乌湖、来古冰川、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会经过世界地质结构最不稳定区域——通麦天险。 沟壑纵横、白绿相间的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微缩在沙盘上,沟壑底部是大江,白色是雪山,绿色是原始森林。沙盘上亮着各色小灯的输电线路,在临近四川的地方开始变得密集。 “嗒!”沙盘上一条线亮了,“嗒!嗒!”一条条闪着红色、银色光亮的输电线路游走在祖国西南的丰富水电资源上,这些外送通道凝聚着人类的奇迹。 透过国网西南分部工会主席杜小波的眼镜,我能清楚地看到他眼中闪着明亮的光。我循着他的讲解,摸索这条线路的走向。 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区、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藏中联网工程平均海拔3750米,海拔最高的铁塔塔基竟然达到了5295米。在这条2738公里的输电线路上,铁塔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奋力向上延伸,执著地向着天空生长。整个藏中联网工程要组建这样的塔架34ll基,构成这些塔架的有1313万个组件、2114万颗螺栓和22万吨塔材。 心潮澎湃,仅从沙盘上看青藏高原上这条即将竣工的输电线路,我的豪情就溢满胸中。 今天,我身临其境,站在指挥部院子的巨幅展板前,仔细端详这项工程的蓝图,顿感国家电网公司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耳边再次响起2017年4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在藏中联网工程开工动员大会上坚定的声音:藏中联网工程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的输变电工程,公司各有关方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建设好这一关系富民兴藏大局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战略工程,确保实现安全和质量双胜利! 这是号召,是重托! 我站在这里,我站在了漫漫历史长河的一个时间坐标上。 几亿年前,地壳运动,远古的洪荒之力造就了大陆漂移,形成了高山大河,形成了独特的青藏高原地貌。 几亿年问,人类在这苦寒之地,氧气稀缺之地,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藏地文化。 几亿年后,我们的电力建设者将一条能源输送大动脉建在了高山之巅、大河之上。原始的自然力,化作电流奔腾。 古老的藏地,因此繁荣兴旺。 藏中联网工程,标志着西藏地区500千伏电网主网架初步形成,西藏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迈人超高压时代,为富民兴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电力支撑。这也意味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00千伏变电站、海拔最高的输电塔位,均落户西藏。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