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0)》编制课题组组长,全国人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起草专家组成员。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起草组组长。专注于文化政策、区域文化经济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兼任《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文版、英文版)主编。 目录 第一章 “后人文主义”的启示 一、“后人文主义”的兴起及人文价值重建 二、回归:“后人文主义”的价值倾向 三、去中心化:“后人文主义”与网络文艺的共通性 四、价值深度的匮乏:基于“后人文主义”对当下网络文艺 现状的反思与批评 五、结语 第二章 娱乐功能视阈下网络文艺网感与美感的现实融合 一、在载体变化中坚持理性审美 二、在“价值落点”上坚持深入掘进 三、在评判标准上坚持“网感”与“美感”并重 四、在创作理念上坚持“原创赋值 第三章 自媒体戏剧批评的操作与操守 一、微博戏剧批评的由来 二、戏剧批评危机的媒介考察 三、自媒体与戏剧批评的转机 四、媒介之外:“真我”对“异化 五、星星之火,可否燎原? 第四章 网络影评的大众文化生产力研究 一、网络影评与大众文化生产力的观念 二、网络影评生产策略 三、网络影评生产特质 第五章 “融媒”时代优质音乐IP的三大构成要素 一、“融媒”“融艺”“网络性音乐”与优质音乐“IP 二、“可迁移变现的规模化流量”——优质音乐IP的 市场性要求 三、“合规力”——优质音乐IP的社会化要求 四、“蕴藉共情”——优质音乐IP的艺术性要求 五、结论与思考 第六章 网络音乐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网络音乐的类型及特点 二、网络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三、网络音乐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弊端 四、网络音乐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五、结语 第七章 大数据时代下未来数字美术馆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一、数字美术馆的审美探析 二、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美术馆的现状 三、现今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美术馆的优势与不足 四、未来的美术馆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五、结语 第八章 介入与疏离:大卫·霍克尼的网络美术创作述评 一、大卫·霍克尼生平及其教育经历 二、大卫·霍克尼的创作经历 三、网络美术创作及艺术特点 四、结语 第九章 网络语境下艺术市场发展运营机制探析 一、互联网对艺术家个体艺术市场的影响 二、互联网对一级艺术市场的影响 三、互联网对二级艺术市场的影响 四、结语 后记
导语 网络表演是指以现场进行的文艺表演活动等为主要内容,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实时传播或者以音视频形式上载传播而形成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范周著的《网络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将引导网络表演探索健康、向上的传播内容,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网络表演,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文艺繁荣发展。 内容推荐 范周著的《网络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着重探讨、研究网络文艺批评的基础理论及实践。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涉及网络文艺批评的基本概念、价值选择、牛产机制及批评主体素质;在实践方面,涉及网络音乐、网络美术、艺术市场等。在致力于网络文艺批评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亦把网络文艺批评纳入当代人文精神重建的重大时代命题之中,以期拓展网络文艺批评视野,以批评深度介入网络文艺现场,建构网络文艺批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