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经典编委会编的《中华考古事典》分溯源中华祖先、追寻文化源流、解密玄奥“天书”、叩问神秘墓寝、开启绝世宝库、重现神秘都城六大板块,着重选取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些重大考古发现,详细地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过程、惊人的收获、难解的谜题以及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书选取了具代表性的考古谜题,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将残缺、消失的历史往事和古老文明重新联系与再现,并吸收了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和考古界新的研究成果,汲取众家学说,以求大限度地展示谜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考古事典/线装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线装经典编委会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的《中华考古事典》分溯源中华祖先、追寻文化源流、解密玄奥“天书”、叩问神秘墓寝、开启绝世宝库、重现神秘都城六大板块,着重选取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些重大考古发现,详细地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过程、惊人的收获、难解的谜题以及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书选取了具代表性的考古谜题,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将残缺、消失的历史往事和古老文明重新联系与再现,并吸收了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和考古界新的研究成果,汲取众家学说,以求大限度地展示谜团。 目录 溯源中华祖先 元谋人——最古老的祖先 地质调查的意外发现 由两颗牙齿得来的证据 “元谋人”到底有多古老 蓝田人——黄土高原上的先祖 大雨带来的古人牙齿 “蓝田女人”的头骨 粗糙石器的使用者 较早的直立人 北京人——举世瞩目的祖先 “龙骨”中的牙齿 寻访“北京人” 发现头盖骨 人类进化的重要证据 神秘失踪的头盖骨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掘 研究古人类生活的宝库 山顶洞人——高度智慧的“新人” 龙骨山山顶上的居室 高度智慧的山顶洞人 追求美的祖先 山顶洞人的葬礼 惊人的发现 追寻文化源流 河姆渡文化——江南水乡的文明源头 排涝挖出的文明 早期的水稻种植 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繁荣的南方制造业 骤然消失的古文明j 仰韶文化——中原文化的摇篮 收集石器发现的文明 中原先民的定居生活 兴盛的陶器制作 中华文明的曙光 半坡遗址 红山文化——神秘的女神崇拜文化 长期沉默的独特文化 山顶的积石冢和大型祭坛 神秘的女神崇拜 繁荣的北方玉文化 大汶口文化——父系氏族的典型文化 打破成见的偶然发现 贫富分化的父系氏族文化 两大文化的中间阶段 良渚文化——精美的玉石文化 盗掘玉石引出的文化 接连现世的精美玉琮 神秘大墓的主人 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 龙山文化——质朴的黑陶文化 震惊中外的城子崖 蛋壳黑陶的千古谜题 发达的史前文化 解密玄奥“天书” 贺兰山岩画群——游牧文化的艺术长廊 岩壁上的图画 岩画中的游牧文化 屡遭破坏的黑石峁岩画 殷墟甲骨文——汉字的源头 “龙骨”上的文字 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上的历史震惊世界 大盂鼎铭——周代禁酒的证据 辗转人手的宝鼎 战火中幸免于难 享誉史册的西周铭文 毛公鼎铭——铜铭中的至尊 颠沛流离的宝鼎 沦为香炉的国宝 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睡虎地秦简——完善的法典 水渠边的大发现 保存困难的竹简 完备的秦代法典 居延汉简——命运多舛的简牍 钢笔带来的大发现 无奈的“监守自盗”与长年“漂泊” 3万余枚惊世汉简 居延汉简的珍贵价值 银雀山汉墓竹简——兵家典籍的新证 被忽视的汉墓“乱草” “乱草”原来是珍贵竹简 轰动世界的兵法 走马楼三国吴简——刻在简牍上的地方史 抢救古井的丰厚报酬 重要的孙吴文献 官方的档案文书 叩问神秘墓寝 罗布泊小河墓地——死亡沙漠的亡灵城 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 “微笑的公主”的面世 66年后的惊世再现 持久而全面的发掘 夸张的生殖崇拜 没有底的船棺 草编的美丽文明 墓葬中无尽的谜题 晋侯墓地——西周华丽的王族墓地 盗贼打开的考古之门 惊心动魄的持久发掘 悠悠文物诉说着的往事 2800年前的“装甲车” 羊舌村再现国君墓 被毁古墓见证的历史 不可小觑的殓葬之美 三门峡虢国墓地——假途伐虢的史涛 黄河第一坝下的太子基 千古难觅的虢国公墓 逃脱盗墓魔爪的一号墓 玉器满目的木棺 更胜一筹的9号墓 庞大的贵族墓葬区 中华瑰宝,光照千秋 中山国王陵——鲜虞人的神秘王陵 整修农田引发的考古 庞大的陪葬坑群 一脚踩出的宝库 积蓄两年的大墓发掘 青铜酒壶上的历史 曾侯乙墓——重闻悠悠编钟声 险遭炮轰的古墓 打响擂鼓墩“攻坚战” 积水中的奢华寝宫 恢弘的音乐圣殿 不朽的乐律绝响 被“孤立”的铸钟 精美的青铜器 巧夺天工的手工制品 江陵楚墓——卧薪尝胆空留剑 踏破铁鞋觅古迹 突破性的重大发掘, 横空出世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的不解之谜 探寻望山1号墓的主人 纪南考古大会战 包山2号墓的发掘 秦始皇陵——千军万马守王陵 一镢头敲醒沉睡千年的军团 中国最大的皇帝陵同 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坑 难解的俑坑建造之谜 制陶史上的创举 俑坑中的科技之最 稀世珍宝铜车马 谜团重重的幽深地官 地宫是否安然无恙 南越王墓——岭南异乡人 象岗上的大洞 深夜的初次探墓 千古难觅的赵佗墓 前室中会动的木车 东耳室里的青铜器 岭南重宝“铜虎节” 墓主的庐山真面目 独一无二的丝缕玉衣 南越王墓文物之最 马王堆汉墓——千年不腐的女尸 会喷“鬼火”的洞穴 地下宝库的女主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 惊现千古娇容 中国最早的“神曲” 古籍的盛大集合——帛书 2号墓的墓主原来是他 考古学上的奇迹 西汉帝 序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辉煌。我们是幸运 的,因为许多文明成就流传到了今天;我们又是不 幸的,由于自然环境的演变、战争的破坏、人类生 存的需要等,许多灿烂的文明成就早巳消失在岁月 中。 中国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家,所以,我们曾经 满怀信心地寄希望于那些浩如烟海的史籍,希望能 从那些流淌的文字中,窥探古文明那辉煌的身影。 但很快,我们就失望了,因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只有不到1%!而即使是这l%,还有许多是找不到 实证的疑史!至于其他的,尤其是那些在远离中原 大地的世界里发生过的故事、存在过的古国,在历 史的尘埃中,化作一曲曲绝响,凝结成了一个个未 解的谜团。 然而,逝去的文明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它们 在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内涵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或 尘封在了荒城古冢的残垣断壁中,或埋藏在了古堡 废墟的碎石破瓦间,和古老的传说一起,讲述着曾 经的灿烂与辉煌,成为人们了解过去的世界的唯一 桥梁。于是,人类找到了还原历史的新途径,由此 ,考古学应运而生。 虽然中国的考古学只有不到80年的历史,但其 成就却是令人瞩目的:北京人的发现,展现了人类 演进的清晰进程;殷墟的发掘,使商王朝不再只是 美丽的传说;良渚的美玉,见证了远古手工业的发 达;莫高窟的壁画,再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繁盛; 马王堆汉墓的揭秘,诉说着一个肉体不灭的神话; 楼兰的复苏,再现了一个沙海里的奇迹;秦陵地宫 ,更是让人在无限神往的同时感慨万千…… 这些都堪称是中国考古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也 曾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科学家通过对这些历史遗 迹的研究,发现了通往人类起源和昔日文明的路标 。 本书分溯源中华祖先、追寻文化源流、解密玄 奥“天书”、叩问神秘墓寝、开启绝世宝库、重现 神秘都城六大板块,着重选取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 些重大考古发现,详细地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过程、 惊人的收获、难解的谜题以及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 在此次编著过程中,我们摒弃了考古报告的沉 闷繁琐,以大量精美写实的图片、生动流畅的语言 ,再现这些重大发现,诉说那些鲜为人知的真相, 揭开笼罩在这些失落的文明上的迷雾,让读者循着 考古学家的足迹,与他们一起探险、一起历奇、一 起狂喜、一起失落…… 在享受这些惊喜的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 仍在考古发掘现场战斗着的英雄们。中国的考古学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一方面,在理论、技术上落后 于西方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古老的文明延续时问 最长,情况十分复杂。这些都对中国考古学家们提 出了挑战。但是,他们从不退缩,为了心中崇高的 信念,他们行进在祖国山河的每一个角落,栉风沐 雨,风餐露宿,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和孤独 。而正是他们的辛劳奉献,我们才得以领略这来自 废墟里的辉煌和田野上的诗意。 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 导语 卷帙浩繁的史料典籍同人类历史的全貌相比,无异于沧海一粟。考古的出现与走向放触为人类找到一条回归遥远过去尘封了的历灾的途径。现代人通过科学、系统的发掘,把人类活动的场所真实再现,一处处古代遗址、一件件珍贵文物与文字资料相辉相映,把残缺、破碎、消失的文明与历史重新连接、再次统一。中国考古学的兴起,过往历史的真实面目在重重面纱后若隐若现,线装经典编委会精心打造《中华考古事典》,引领读者走进神秘的考古世界。 精彩页 位于西安东南的蓝田盆地自始新世(始新世在地质年代体系中位于新生代第三纪之下,介于古新世与渐新世之间,持续时间约为距今5500万年前到3370万年前)起,就堆积了大量从秦岭和骊山上冲刷下来的泥沙、石块。形成了几千米深的巨厚堆积层,加之季风从西北吹来黄土,形成了厚厚的覆盖层。地壳运动和河流的切割作用,使这一带林立着沉积地层的剖面,成为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许多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化石和遗物,是古地质学和古人类学家注目的焦点。 1963年夏天,一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同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织的考察队到达了蓝田地区。专家张玉萍、黄万波带着这支考察队在蓝田泄湖镇陈家窝村开始了搜寻。终于,他们在大约30米厚的红土层中发现了一枚古老人类的下颌骨化石,这使蓝田盆地成了中国大地上又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遗迹发现地。 消息传出以后,举国振奋,中国科学院很快又组织了一次“蓝田大会战”活动,全国多家科研机构的几十名专家组成了多支野外考察队,由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带领,奔赴蓝田进行大规模的综合考察,以期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发现。 考察队到达蓝田盆地后,得知蓝田北岭的三官庙地区有很多龙骨,也就是专业所称的化石,就打算到那里去勘查。走至公王岭附近,大雨滂沱而至,考察队被拦了下来。正好附近有个小村子,队员们就到村中避雨。在与当地老乡攀谈中,他们说出了来意,一听到是来挖龙骨做研究的,热心的老乡立刻告诉他们,公王岭上就有很多龙骨。听说有龙骨,考察队的专家们都很高兴,当即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先到身边的公王岭去考察。 第二天一早,考察队员就来到公王岭上。刚开始考察,公王岭完整的地层、蕴含的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就令他们震惊不已,他们立刻开始着手挖掘。5月22日,经验丰富的技工武英发现了一颗藏在钙质结核中的牙齿化石,半露半掩的化石让他精神一振,随即开始挖掘。但是,因为钙质结核太过坚硬,化石在发掘时断裂,剩下的一半还留在结核里,不能判断到底是否属于古人类化石。 天色已晚,但考察队员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挑灯奋战,硬是一点点地把剩下的半颗牙齿清理了出来。破裂的牙齿合成了一颗完好的人牙,队员们都沸腾了。等他们冒雨将这颗宝贵的牙齿送到总负责人贾兰坡那里时,这位著名的考古学家竟然激动地大叫了一声:“人牙!” 这颗因一场大雨而被人们找到的人牙化石还只是个开始,公王岭还有更大的发现在等待着考察队。 “蓝田女人”的头骨 考察队在公王岭的初期发掘并不顺利。这是因为,公王岭的地层中各种动物的骨骼及碎片、牙齿都互相叠压在一起,很难梳理开来,其各自的具体数目更难弄清楚;这里到处都是黄土,这种土透水性极差,里面的化石经常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脆弱得不堪碰触;而且,公王岭的许多化石还都被包裹在坚硬的钙质结核中,要想敲破坚硬的结核层而不伤及里面脆弱的化石,困难很大。考察队刚开始挖掘时,尽管都非常小心,但由于经验不足,还是损失了许多化石。 这种情况被汇报到了贾兰坡老先生那里,贾老立刻指导考察队改用套箱法采集化石。套箱法是在野外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处理不易剥离化石的一种极好方法。考察队员遵照贾老的指示,将化石连同堆积物整块采集下来,根据化石块的大小制作出箱子的四面,然后将化石块套人箱中,先封上顶,再翻过来封上底,打算把这些箱子运回北京再慢慢清理。 制作了40多个箱子后,考古队的工作就要告一段落了。因为箱子里是比较坚固的化石堆积块,不会轻易受到损坏,队员们就把这些箱子用火车托运回了北京。 1964年秋季,考察队的专家们在北京开始清理公王岭带回来的化石套箱。在这些套箱中,有块重达800千克的超级套箱,是在发现古人类牙齿的地方挖掘出来的,因此受到了大家的特别关注,富有经验的柴凤岐师傅亲自指导青年技工李功卓整理这个套箱。 P21-2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