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精妙绝伦的。
它向我们讲述空间的无限延展、最细微的生物、人体和我们星球的历史。如何感知这个世界并运用其力量,这是科学永恒的主题。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爱因斯坦、沃森和克里克,再到今天得到计算机辅助的科学家,人类一直在思索、检验、实验和推算,有时候还会有惊天动地的发现,让我们得以不断地以新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自身。
在威廉·拜纳姆著的这本《耶鲁极简科学史》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的名字,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科学家的私人故事。人类5000年的探索尽在其中,文字凝练优美,引人入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耶鲁极简科学史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英)威廉·拜纳姆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科学是精妙绝伦的。 它向我们讲述空间的无限延展、最细微的生物、人体和我们星球的历史。如何感知这个世界并运用其力量,这是科学永恒的主题。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爱因斯坦、沃森和克里克,再到今天得到计算机辅助的科学家,人类一直在思索、检验、实验和推算,有时候还会有惊天动地的发现,让我们得以不断地以新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自身。 在威廉·拜纳姆著的这本《耶鲁极简科学史》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的名字,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科学家的私人故事。人类5000年的探索尽在其中,文字凝练优美,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威廉·拜纳姆是耶鲁大学医学硕士,剑桥大学医学博士,现是伦敦皇家医师学院的研究员,伦敦大学学院名誉教授,研究医学史已超过35年。 目录 第1章 追根溯源 第2章 指南针和数字 第3章 原子和虚空 第4章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第5章 无所不知的亚里士多德 第6章 御医盖伦 第7章 伊斯兰与科学 第8章 走出“黑暗时代” 第9章 寻找魔法石 第10章 人体揭秘 第11章 宇宙的在哪里? 第12章 斜塔和望远镜:伽利略 第13章 循环、循环:哈维 第14章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和笛卡儿 第15章 化学的新时代 第16章 这是怎么了:牛顿 第17章 耀眼的电火花 第18章 像钟表一样运转的 宇宙 第19章 给世界排序 第20章 气和气体 第21章 物质碎片 第22章 力、场和磁 第23章 挖掘恐龙 第24章 我们星球的历史 第25章 地球上伟大的表演 第26章 一堆装有生命的“积木” 第27章 咳嗽、打喷嚏和疾病 第28章 发动机和能量 第29章 为元素贴标签 第30章 走进原子 第31章 放射性物质 第32章 打破游戏规则:爱因斯坦 第33章 移动的陆地 第34章 遗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35章 我们来自何处? 第36章 神奇的药物 第37章 生命的组成 第38章 阅读“生命之书”: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39章 宇宙大爆炸 第40章 数字时代的科学 导语 威廉·拜纳姆著的这本《耶鲁极简科学史》属于自然科学类图书。这是一本针对大众读者的人类科学简史,通俗易懂,以相对简短的篇幅叙述了宏大的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历程。这本书既带领读者透过望远镜观察星空,又深入了地球表层,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介绍了物理学,介绍了DNA分子的发现……内容丰富,可读性高。 书评(媒体评论) 通俗易懂那个的科学入门书。 ——《书单》(Booklist) 非常精彩的历史书……适合有好奇心的人阅读。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精彩页 从古巴比伦或古埃及继续东行,面向喜马拉雅山脉,无论你选择哪一边,都将踏上古代文明曾经辉煌灿烂的沃土——印度或者中国。大约5000年前,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遍布着人口密集的村庄和城镇。那时的印度和中国比现在更加幅员辽阔。它们跨国越海地连接着世界贸易网络,开辟香料之路,并推动着书写和科学迈上了新的高度。科学促进贸易,财富助长科研,两者相得益彰。事实上,直到公元1500年左右,印度和中国的科学水平一直领先于欧洲,或者至少与欧洲齐头并进。古印度留给我们的是数字和对数学的热忱,而中国则贡献了纸张、火药以及航海必备的小装置——罗盘。 今天,中国是推动世界发展的生力军。中国制造的衣服、玩具和电子产品遍布全球,看看你旅游鞋上的标签就知道了。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人对这个强大的国家充满了好奇和怀疑。中国人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他们的国度看似神秘莫测,实际上却循规蹈矩。 如今我们知道,中国一直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国家,中国的科学也一直在突飞猛进。唯独在中国有一件事几百年来从未改变,那就是书写。汉字是象形文字,像一幅画,对于使用字母的西方人来说,它的感觉很奇怪。但是,如果你知道怎么破译这些图画,那么你就可以像读现代书籍一样,轻松地理解悠久的中国文献。我们必须感谢中国发明了纸张,为书写提供了便捷条件。人类所知最古老的纸张,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150年。 治理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科学功不可没。中国自公元前5世纪东周时期开始建造的长城或许可以称作“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长城虽是汉族为阻挡北方游牧民族袭击而修,但同时也困住了自己。历经多个世纪的扩建、翻修,长城现在绵延8850千米。(很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可以从太空中看见长城,然而事与愿违:中国自己的宇航员都没能发现。)另外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是公元7世纪隋朝兴修的大运河。当时北部的涿郡(今北京)是一个辽阔的内陆城市,南部的余杭(今杭州)是通向世界的口岸,中国人利用自然的水路资源,在两地间挖通了一条千里运河。这些里程碑般的工程是中国能工巧匠的才智和技能的卓越见证,也是大量劳工艰辛工作的结晶。尽管那时的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独轮手推车,但工人们也少不了挖掘、推车和搭建的辛苦。 中国人把宇宙看成生命体,一个依靠各种内部“动力”连接的整体。他们把原始的动力或者说是能量称作“气”。另外两种基础动力分别是“阴”和“阳”——“阴”属于雌性,代表昏暗、阴沉和潮湿;“阳”,属于雄性,象征着明媚、光热和温暖。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纯阴或纯阳的,这两种能量总是如影相随,此起彼伏。依据中国的哲学,每个人都兼有阴阳,不同的搭配比例注定了每个人的特征和行为。 中国人相信宇宙由5种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和土。请不要把这些元素简单地理解成我们身边普通的水或者火,应当把它们看作组成世界和太空的基本物质。它们个性突出却环环相扣,就像变形玩具一样。比如,木克土(木铲可以挖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再想想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也是中国人的发明。)这些元素结合阴阳生发出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生死轮回、斗转星移的自然现象。 正是因为中国人认为世间万物都由这些元素和能量构成,彼此相通,生生不息,所以他们没有提出“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一概念;而且在中国,自然哲学家也不会认为只有使用数字表达才符合“科学”的标准。不过,他们用到算术的地方很多:做买卖、记账或者称重等。16世纪后期的史料记载,中国人把小珠子穿在特制的框架中做成了算盘,不过发明算盘的时间也许更早一些。你或许也学过打算盘吧,它大大提高了加减乘除的运算速度。 P10-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