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蒲公英的种子/青春美文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俞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俞胜,1971年出生,男,安徽桐城人,科学技术哲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城里的月亮》等。作品入选《新实力华语作家作品十年选》《中国散文排行版(2014)》等多家文学选本。曾获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等省部级文学奖项多次。
《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艺评论》等报刊有关于其小说创作情况的介绍。
后记
别处的风景
为了出这本散文集,我把这些年发表在报纸杂
志上的散文搜集出来,重新整理了一番,发现自己
第一篇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是《校园里的塑像》。
这篇散文写的是中华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教授,他参
加了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
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1949年后
,刘长春教授任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教
授,这篇文章表达了青年人对前辈不甘屈辱、不畏
强手、顽强拼搏精神的景仰。这篇文章只有千字左
右,记得动笔的时候,心里想的跟手中的笔不合拍
,吭哧吭哧地写了两天,不由得深羡那些“下笔千
言”的人。文章写好后,我恭恭敬敬地将它投出去
,发表在《大连晚报》副刊“三色帆”上,时间大
概在1998年左右。1999年的时候,这篇文章获得了
大连市建国五十周年散文、报告文学优秀奖。据说
当年凭这个奖就可以成为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如
今乐滋滋地回忆起这事,不是要炫耀什么,而是觉
得对初起步的写作者这份鼓励是多么重要。
从首篇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作品算起,不知不
觉地,时光竟然过去了20年。20年的时光都去哪儿
了呢?这20年里,我虽然没有停止过散文创作,但
写作的状态并不好,断断续续地写,且写的量很少
。好在聚沙可成塔,集腋可成裘,20年的时光终于
积攒成一本散文集,可以“20年磨一剑”来聊以自
慰了。
20年间的散文不成系统,而且我的思想、文字
在每个时期也有不同,的的确确是一盘散沙。可是
如果从题材这个角度来划分,还是可以粗略地把这
本书分为“回望故乡”“人在京城”“边走边想”
三辑的。
我出生在安徽桐城,在家乡长成大小伙子后,
到辽宁省生活了十几年。苏轼说:“人生到处知何
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
计东西。”回望过去的岁月,我这只“飞鸿”在安
徽和辽宁都留下了深深的指爪,成了一个拥有双重
故乡的人。所以,我把写辽宁和安徽的文字,都放
在“回望故乡”这一辑里。这些文字写故乡的风物
、人情,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大都是早些年写的。
有朋友说喜欢我早年间写的文字,这些文章虽然短
小,但有一种空灵的意味在里面。文友这么评价,
也可以理解成我现在的文字反而不如早先的好,即
使是这样,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把这句话理解成我
作品的起点高。我这个人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所
以就喜滋滋地把朋友的话写在这里。
一转眼,从辽宁省大连市来北京工作,已经是
第12个年头了。“人在京城”是写我在北京的随想
随感,演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趣事、悲伤
和欢乐、失望和希望,烟火味比较浓。翻开这本集
子看看,像我这么一个爱写景的人,写北京的却很
少。究其原因,大概是北京的景点我本来就去得少
,除了我家附近的圆明园、颐和园,其他不少著名
景点,像八达岭的长城、明十三陵等,至今我都尚
未涉足呢!有些景点虽然去过,却懒得动笔。这真
是一件奇怪的事,大约人性深处总以为别处的风景
最美,且自己就住在这座城市,有的是时间写这里
的风景吧。
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倒是走遍了大江
南北。一次次出行,一次次震撼于祖国山河的壮美
和民族历史的悠久。心有所感,付诸笔端,便有了
“边走边想”这一辑。窃以为,游记是最见一个人
的散文功底的。因为,壮美的河山和悠久的历史触
动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心灵,许多人在山水之间游历
一番后,都有要把“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东西付诸
文字的迫切愿望。再加上这些年新媒体的兴起,各
种游记泛滥,不少文字不是给人一种“到此一游”
的感觉,就是导游词的翻版。如何推陈出新,如何
见别人之所未见,思别人之所未思,如何写出有自
己独特个性、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是我这些年一
直在努力的,也是这部散文集中下功夫最多的地方

苏轼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
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
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
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窃慕之,却
难以望其项背,就把苏轼的这句话当成我散文创作
的灯塔吧。
大连晚报副刊“三色帆”是另一盏灯,虽然它
已经停刊许多年了,但它在我的心里,总像一盏亮
在寒夜中的油灯,火苗虽然摇曳,光圈虽然昏黄,
却让我时时回望,时时感到慰藉与温暖!
目录
第一辑 回望故乡
故乡的柳
枣香淡淡
家中贴有劝学诗
一春柔情
故乡的秋叶
小小毛驴儿
小站
家乡的味道
嬉子湖上的月
合肥李鸿章故居游记
蒲公英的种子
梦里苏州
钟灵毓秀旅顺口
刘长春教授的塑像
沁园的雪
想起平川老师
乡关是合肥
怀念大海
第二辑 人在京城
来到北京
两个版本的“公主坟”
清罄一声黄叶村
秋是一点一点来的
双清别墅随想
寂寞的百望山
邻居大叔
东北人的“吃”
你该乘坐哪辆车
享受每寸光阴
守望稻田
兔趣
老猫的诡计
第三辑 边走边想
畲望
杭州南山结缘记
淮水东南第一州
回到呀诺达,回到前世的家园
沈园
杜甫与泸州
偕谁隐居誓白头
沂蒙桐花遍地香
亦刚亦柔秦直道
张飞柏、姜维豆腐及其他
长春印象三题
濯水古镇的那块碑
古风犹存犀牛寨
太姥山的心思
伊萨卡给了我美丽的旅程
海子与日喀则
树下独语
日出乌苏里江
后记
别处的风景
精彩页
故乡的柳
姐姐家的门前有一段长长的江堤,这堤是防洪堤,只有发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水时,江水才有可能漫到堤脚来。所以,平常的年景,翻过堤,要再往前走半里路,才能看见不尽的长江。顺着江堤走,有一片柳林,临一汪浅水。浅水属于防洪堤内的滩涂区,浅水那边是大片丰茂的水草,有鸥鹭翔集,景色很美。
那一年的暑假,我在姐姐家做客,一眼发现了这柳,自然而然地迷上了这里。
清晨,我就漫步进柳林中,林中竞有一条小路,大约如我一般爱柳的人也很多吧,也可能是巡防江堤的人走的路。不过我去的那几天,什么人也没遇着。“蝉鸣林愈静”,柳林里静悄悄的。“好风月,不用一钱买”,江上飘来的清风和这一片柳色,只有我一个人慢慢地享用。
那柳叶岂止是苍翠欲滴的,绿得连柳的上空都弥漫着一层烟似的云。“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嘛。
柳有年头了,树干都很粗,一个人合抱才能抱过来。树干黝黑苍劲,像从国画里走出来的。老干发新芽,伸出的柳条都是那么柔柔地拂下来。
柳条拂到那一汪浅水里,风轻轻地摇着,柳条起舞,似蜻蜓点水。水中有鱼儿来戏柳,闪着青黑的脊,像美丽姑娘的眉。它调皮地啄一下拂到水面上的柳叶,啄一下,倏忽一下又不见了。
柳条柔柔地拂到我的脸上,如情人发丝一般,让我闻她的气息,撩动我的情怀。
柳条柔柔地拂到我的手心,使我痴痴地入梦。就像庄周化蝶,那一刻,我真想化作那条戏柳的鱼儿。如果有可能,真想在这片柳林里,筑一间茅舍,过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那一年,我才十八岁,心底竞有了一种隐士情怀。
直到姐姐招呼我吃午饭的声音在堤上悠扬地响起,我才从这一片清凉世界中醒过来,走回防洪堤外姐姐的家。
我连连回头,见柳条依依。
我还在想,为什么古人送行,要折柳相送呢?为什么弘一法师发出“人生最乐是欢聚,唯有别离多”的感慨时,要选那个“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典型环境呢?在古人的诗里,柳似乎总是和别离连在一起的。要不,怎么会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千年绝唱呢?那么,这一片柳林是为了谁的“折柳”而准备的呢?
我也要别离了,要离开姐姐家,离开故乡的柳,到遥远的北方去。
姐姐却没有折柳送我。她送给我一条黑毛裤,许多年来,我一直带在身边。蓦然间,我发现:这缕缕的线,其实就是故乡柔柔的柳呀!它时刻在我的心间柔柔地荡漾。 此夜,我又“曲中闻折柳”了,想起故乡的柳,想起柳边的姐姐来……
这些年,她瘦了没有呀?
枣香淡淡
我家老屋的北侧,有两棵枣树。树干都有坛口那么粗,是爷爷幼年时栽下的。两棵树,一左一右,相距约五米,夏来枝繁叶茂,相触于云中,这一方天地,便成了一片浓荫的世界。
暑热的天,我家枣树下的一番情调,别处是找不到的。这里是左邻右舍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树下打扑克啦,下石子棋啦,似乎一切游戏在这里做起来才有意义,其实他们的心都悬在树上呢。
这时候,枣还没熟透,但已渐渐地褪了青衣,着上红衫了,虽然那红只是浅浅的。枣闪着诱人的光泽,如童话里的一颗颗星星。
奶奶不允许摘生枣吃,孩子们没办法,可怜兮兮地眨着小眼睛。可是,天上的鸟儿却不听奶奶的话,它们也是调皮又贪嘴的孩子,在树顶上叽叽喳喳地闹着,于是,便不时有枣离了枝问,欢快地蹦下来。地上的孩子就弃了扑克牌、石子棋,一窝蜂地去抢,那劲头跟故事中的抢绣球差不多。P3-5
导语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蒲公英的种子》,作者俞胜多次获得文学奖项,作品入选多本短文选集。作者在本书中的文章多从自己对故乡的回望、在北京的经历以及在旅途中所见写起,讲述了对故乡的温暖回忆及现今的生活情趣及感悟。书中还附有阅读试题详析详解小册子,利于中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开拓解题思路。
内容推荐
《蒲公英的种子/青春美文系列》分为“回望故乡”“人在京城”“边走边想”三辑,记述了作者20多年间对于人生的感悟。在本书中,作者俞胜的目光和文字共舞,心灵与行旅同程,描摹了山河之秀丽、花木之葳蕤、四季之大美、历史之悠远。
本书中的文字曾刊发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大连晚报》、《羊城晚报》等知名报刊,并有多篇文字被翻译成蒙、藏、维、哈、朝等少数民族语言出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