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斯蒂芬·金著的《捕梦网》讲述了:缅因州的四个男孩,曾并肩勇敢地救了一个被恶少欺负的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五个孩子从此心有灵犀、心意相通,他们甚至一起用睡梦惩罚了那个恶少,又一起借心灵感应救了一位智障女孩的命。殊不知,从他们相谀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人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十五年后,当年的四个男孩早已长大成人,那个曾经如兄弟般亲近的智障男孩也似乎被他们抛在了脑后。他们虽已各奔东西,可每年的狩猎季节,他们仍要相约重聚在缅因森林中,重温儿时的快乐时光。这次的聚会却不同寻常,先是一场暴风雪不期而至,与暴风雪同时降临的还有一股来自外太空的邪恶势力。四个好朋友发现他们拯救自己和人类的唯一希望就是重返过去的“五人帮”,而唯一的途径就是他们借以心灵相通的“捕梦网”。 斯蒂芬·金从未如此勇敢地深入黑暗的中心,也从未如此深刻地展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真相。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催人泪下。 作者简介 斯蒂芬·金,1947年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语文学。197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魔女嘉莉》,随即大获成功。迄今已出版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两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它》《重生》《守夜》和“《黑暗塔》系列”等,被《时代》周刊誉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有超过百部影视作品取材或改编自他的小说。2003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2004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的“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守夜》是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七成故事曾被改编为影视剧。 目录 相关新闻 SSDD 第一部分 毒瘤 第一章 麦卡锡 第二章 比弗 第三章 亨利的旅行车 第四章 麦卡锡上厕所 第五章 杜迪茨(一) 第六章 杜迪茨(二) 第七章 琼西与比弗 第八章 罗伯塔 第九章 彼得与贝姬 第二部分 灰人 第十章 克兹与安德希尔 第十一章 蛋头博士之旅 第十二章 琼西在医院里 第十三章 戈斯林商店 第十四章 南下 第十五章 亨利与欧文 第十六章 德里 第十七章 英雄 第三部分 水库 第十八章 追踪开始 第十九章 继续追踪 第二十章 追踪结束 第二十一章 12号管道 尾声 劳动节
导语 斯蒂芬·金著的《捕梦网/斯蒂芬·金作品系列》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德里的偏僻小城,四个一起长大的男孩子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非同寻常的正义任务,他们团结一致,并肩作战,终于很勇敢地做成了这件甚至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事情,事后,他们都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作为对他们的报偿。 书评(媒体评论) 《捕梦网》是斯蒂芬·金最好的作品之一,情节 和结构编织得很精致。 ——《每日电讯报》 这是个以大师手笔创造的关于梦境、心灵感应和 外星邪恶力量的变幻无穷的故事,强调的与其说是恐 怖,毋宁说是共同的意志、心灵的力量…… ——《纽约时报》 这本书再次告诉你,为什么斯蒂芬·金一直是全 世界最畅销的作家。 ——约翰·康诺利(爱尔兰作家)
精彩页 1998年:亨利接诊一位大胖子病人 房间里光线昏暗。亨利每次接待病人时,都把房间布置成这样。他饶有兴致地发现,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他觉得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本身就很阴暗。他接待的主要是神经病患者(森林里到处都是这种人,他有一次对琼西这么说,当时他们正在——哈哈——森林里),根据他毫无科学依据的猜想,他们的问题是一道屏障,将他们与这个世界隔离开来。病情加重,他们的内心也愈来愈暗。多数时候,他对病人既怀有同情,又保持着距离。有时也可怜他们。还有极少数病人则让他失去了耐心。巴利·纽曼就是这种人。 所有的病人第一次踏进亨利的诊室时,都面临着一种选择,不过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进来后,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光线虽然昏暗却很舒适的房间。房间的左边是一座壁炉,里面有一段永远烧不完的木头(其实是仿桦木的钢材),下面有四个安装得很巧妙的煤气喷嘴。壁炉旁边有一张高背椅,亨利总是坐在这里,头顶上方是一幅非常漂亮的画,那是梵高《金盏花》的复制品。(亨利有时对同行说,每位精神病医生的诊疗室里,都应该起码有一幅梵高的作品。)房间的另一端有一把摇椅和一张沙发。亨利总是满怀兴趣地留心新来的病人会如何选择。当然,他从事这一行已经很久了,所以知道,病人的第一次选择常常也是他(她)的每一次选择。曾经有人就此写过一篇论文。亨利知道有这样一篇论文,但想不起论文具体的观点了。不过话说回来,他发现自己近来对论文、杂志、学术研讨会等不那么关注了。那些东西曾经很重要,但现在情况变了。他睡得少了,吃得少了,也笑得少了。那种暗影——那种屏障——也进入了他自己的生活,而他发现自己并不排斥。它不会对他怒目而视。 巴利·纽曼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沙发,亨利从来就不相信这种选择与巴利的心理状态有关,他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对巴利而言,沙发只不过是更舒服而已,尽管五十分钟的谈话结束后,巴利起身时,亨利有时不得不拉他一把。巴利·纽曼身高五点七英尺,体重四百二十磅。所以他对沙发情有独钟。 巴利。纽曼一开口总是哕里哕唆,没完没了,不外乎是详细叙述他一周来在食物方面的探索。这并不是说巴利吃东西很挑剔,哦不,恰恰相反。巴利对任何能抓到手的食物来者不拒。巴利是一台吃饭机器。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起码对这一方面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对食物有一种本能,就像亨利的老朋友彼得对地理方向有一种本能一样。 亨利一直试图让巴利看到森林,而不要只看树木,可现在他几乎要放弃了。一方面,这是因为巴利以一种温和却固执的方式,总是不厌其烦地讨论食物。另一方面,还因为亨利不喜欢巴利,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他。巴利父母双亡,父亲去世时他才十六岁,到他二十二岁时,母亲也离开人世。他们留下了一大笔遗产,但是由委托人代管,直到巴利三十岁。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得到那笔财产了……如果他坚持治疗的话。否则,就会仍然由委托人代管,直到巴利五十岁。 亨利怀疑巴利·纽曼能否活到五十岁。 巴利的血压(他曾经不无自豪地告诉亨利)是190/140。 巴利的总胆固醇值是290,他是一座脂库。 我随时都可能中风,我随时都可能心脏病发作,他曾经对亨利说,那语气严肃中带有几分开心,好像在表明,他之所以能说出这么冷硬的事实,就因为他心里知道,这样的厄运不会落在他的头上,不,不会的,他才不会摊上这种厄运。 “我中午吃了两个巨无霸,”他这会儿正在说,“我喜欢吃这个,因为里面的奶酪热乎乎的。”他的厚嘴唇——他这么大的块头,嘴唇却小得出奇,就像鲈鱼的嘴唇——合拢了,并微微发颤,仿佛正在品尝热奶酪的美味。“我还喝了一杯奶昔,回家的路上又吃了两个曲奇。中午我睡了一会儿,起来后,又在微波炉里热了满满一包冷藏过的蛋奶饼。‘美味之饼!’”他大声模仿这句广告词,然后笑起来。这是处于温馨回忆——比如观看夕阳,或隔着一层薄薄的丝绸衬衫感觉到一个女人坚挺的乳房(亨利猜想巴利从来没有这种经历),或感受着海沙的亲密暖意——中的人发出的笑声。 “许多人都用烤面包炉来热蛋奶饼,”巴利接着说道,“但是我发现,这会使蛋奶饼变得太脆。而微波炉加热后则会又烫又软。又烫…一又软。”他吧嗒着鲈鱼般的小嘴。“吃了那一整包蛋奶饼,我又有些愧疚。”他突然话锋一转,似乎这才想起亨利此刻所干的是一份正事儿。每次谈话时,他都会这样来上四五次……然后又回到食物上。 巴利这时已经讲到星期二晚上。由于今天是星期五,所以后面还有一长串的正餐和小吃要一一道来。亨利让自己的思绪游移开去。巴利是今天的最后一位病人。等巴利报完食物流水账后,亨利就会回家收拾行李。明天早晨六点钟他就会起床,在七到八点之间的某个时候,琼西的车会开进他家的车道。他们会把东西塞进亨利那辆旧旅行车里,亨利之所以把那辆车保留至今,完全是为了他们秋天的打猎之行。到八点半,他们两人就已经踏上北上之旅了。沿途他们会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