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金(6篇小说)(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阿金》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生前亲自编选的单行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根据其在20世纪20年代初两次游历马来半岛及周边地区时的见闻写成的六个短篇小说,题名用的是作者在漫游时所雇用的一个中国用人的名字。
六个小说题材各不相同,既有离奇的凶杀案,也有激情的爱恋和无望的婚姻生活;毛姆以他明净流畅的语言将这些曲折的故事讲得毫无晦涩难懂之处,却又处处埋下伏笔。在毛姆笔下,那些脱离了西方文明世界生‘活的西方人,来到荒僻偏远的陌生环境中,往往为自己的情欲所左右,变得行为古怪,难以捉摸,干出不同寻常的事儿,而故事的结尾常也呈现一个个出人意外又发人深省的转折性结局。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短篇小说家、剧作家,二十世纪上半叶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毛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参加救援队,后加入英国情报组织,在瑞士和俄罗斯任职,战争期间及战后在印度和东南亚游历,这些经历也被他写进了小说中。毛姆的作品取材广泛,情节跌宕起伏,洞悉人性之幽微,是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经典。他自称处于“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
毛姆的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面纱》(1925)、《寻欢作乐》(1930)、《刀锋》(1943)等。
目录
作者序
丛林中的脚印
行动的时机
遭天谴的人
书袋
穷荒绝域
尼尔·麦克亚当
译后记
序言
我当时在新加坡,准备出发去婆罗洲、印度支
那和暹罗旅行,想找一个什么活儿都会干的用人。
我向朋友们打听是否认识哪位正在寻找工作的中国
人。他们都清楚哪种人合乎我的要求,可惜这样的
人不是刚找到了工作,就是回广州度假了。后来有
人给了我一个佣工介绍所的地址,我动身前去,费
了点劲儿才找到那个地方。那是一所干净整洁的小
平房,周围有一片小花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那
所房子给我一种不祥的印象。接待我的是一个欧亚
混血儿,他长着两只亮闪闪的眼睛,一张皮色灰暗
的扁脸,一口白晃晃的牙齿。他露出巴结讨好的样
子,老是面带笑容,几乎在我开口之前就已经知道
我需要什么,准确得让我失去了自我阐述的机会。
他对我说,他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我想要的人儿,
接着神气十足地打开一本巨大的名册,上面记载着
他手中的佣工的姓名。当他发现每个合适的人不是
刚找到了工作,就是前去广州度假的时候,他感到
十分气恼。最后他双眼含泪地恳求我,三四天后,
一个星期以后,或许一个月后,再过来,那时他一
定可以向我提供理想的人选。我解释说我次日就要
离开新加坡,并且必须带上一个男用人同行。他发
誓说那不可能做到,他苦恼地绞扭着双手,然后对
我说,如果我愿意等上半个小时,他可以去试试看
能否找到什么人。我点起一支烟来,打算等待。他
就离开了。
一个小时以后,他回来了,带着一个二十岁左
右的小伙子,有着光滑的黄色脸庞,黑色的眼睛里
露出羞涩的神情,个子不高,但穿着白色的衣服,
看上去很干净,也很镇定。他名叫阿金,准备跟我
前去旅行。他会讲英语,给我看他那些写在邋遢的
半张纸上的介绍信,推荐人都对他十分满意,说他
为人正派,做事主动,手脚勤快,对工作十分在行
。我喜爱他的模样,立刻雇用了他。
第二天我们就动身出发了。我很快发现,虽然
他英语说得还算可以,但却听不大懂,因此我们的
谈话变成了一方的自言自语。他跟我一起待了六个
月。他是一个理想的用人,他会烧饭做菜,懂得贴
身服侍,也会整理行装,又会端饭上菜。他动作敏
捷,做事干净利落,不爱多嘴说话。他总是泰然自
若。什么情况都不会叫他震惊,什么灾祸都不会叫
他慌乱,什么困苦都不会叫他烦心,什么新鲜玩意
儿都不会叫他感到意外。他永远不知疲倦,整天都
面带笑容。我从来没有见到哪个人像他这样心情愉
快。他有自己独特的癖好。他非常爱好洗澡,一开
始,我发现他在我转身处理别的事务时,到我的浴
室里,用我的肥皂洗澡,又用我的毛巾擦干身体,
心里感到有点儿不快,但我叮嘱自己不要过于挑剔
。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在我准备赶火车或上轮船的
时候,总是怎么也找不到他。我派人去四处找他,
却哪儿都不见他的踪影。谁都不知道他在哪儿。最
后我只好独自动身,但每一次,就在火车冒着蒸汽
准备出发,或者最后一条运送客人的小船快要离开
码头的时候,他总缓缓走来,不慌不忙,面带微笑
。当我怒气冲天地问他这样跑开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时候,他脸上仍然充满笑意。
“我没错过火车,”他说。“时间充足。火车
总会等着。”
我问他究竟到哪儿去了,他神色平静、无忧无
虑地望着我,回答说:
“哪儿都没去。我散步去了。”
旅行结束后,我回到新加坡,打算从那儿坐船
前往欧洲。我告诉阿金我不再需要他了。他要我给
他写一封推荐信。我把信和报酬都给了他,另外还
送了他一份礼物。
“再见,阿金,”我说,“希望你早日找到新
的工作。”
随后我发现他正在哭泣。我惊讶地注视着他。
他是一个出色的用人,六个月里,他的照料满足了
我所有的需求,但是我觉得,他似乎总保持着一种
异常超然的神态。他对我的赞赏无动于衷,对我的
责备也毫不在意。我一刻也没有想到,他除了把我
看成一个给他报酬、供他食宿的既古怪又愚蠢的雇
主外,还会有什么其他想法。我头脑中从未想到他
心中对我会有什么感情。我相当困窘,感到有点不
大自在。我知道我经常对他很不耐烦,显得讨厌而
苛刻。我从来没有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他却因
为要离开我而落泪。正是由于这些泪水,我现在以
他的名字来命名这本与他一起旅行时所创作的短篇
小说集。
我深信,这是我创作的最后一些严格地说可以
称作异国情调的故事,尽管我觉得这种说法并不完
全准确。给故事设定一个外国背景,仅仅因为那个
地方风景如画,那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你叙述的事
件同样可能发生在英格兰,而你又是一个英国作家
,却把那些事件安排在别的地方,不免显得矫揉造
作。如果你要跨出国门,那你的故事必须无法脱离
异域的场景。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本书里的故事
只能发生在我所描绘的世界的那个地区。我觉得它
们也可能发生在印度或者大英帝国的其他殖民地。
但毫无疑问,它们不可能发生在英格兰,因为它们
都无法脱离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作者选
择的人物发现自己身处那种环境之中,受到一种他
们觉得并不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我的这类故
事里,我从来没有试图去谈论生活在当地的居民,
只有当他们对生活在他们当中的白种人产生影响时
,才把他们形诸笔墨。对一个英国作家来说,要了
解他的同胞的情况,是相当困难的,尽管他不仅可
以通过观察,而且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习惯和
知识来了解他们。要以同样熟悉的程度去了解一个
美国人、一个法国人或者一个德国人,那是不可能
的。他可以猜测到不少情况,因为他们跟他属于同
一人种,但仍然有许多地方,也许是更为本质的方
面,他无法跟他们交流沟通。因为他们玩的游戏与
自己玩的不同,读的书也与自己读的不同,又以不
同的方式接受教育,根据不同的传统,由各自的母
亲哺育成长。在许多细小的方面,他们对他来说都
是陌生的。要是说到别的人种,我不相信他对他们
会有多少了解。棕种人和黄种人的行动目的是用白
种人无法破解的密码写成的。他甚至拿不准他们一
个极其简单的动作的真实含义。有些作家已经描绘
了印度人和中国人相当逼真的形象。我不禁暗自寻
思,这些人物看上去如此活生生的,是否出于他们
合乎传统以外的任何原因。
在这些故事中,我只描写若干白种人在荒僻偏
远的地方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可是主
题有限。那些地方的生活相当奇特,但很简单。那
就像是用调色板上有限的颜色绘成的画作。作家在
探讨那些要求异域背景的主题时,最终发现那些主
题已经给用完了。他要处理的人物往往都有些不同
寻常,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人们经常有机会把自
身独特的习性充分发展,在另一种环境中,要达到
这种程度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们多少都缺乏变化
。他们往往属于易于识别的类型。即便他们行为古
怪的时候,他们的古怪表现也有一定的模式。当然
实际上他们都是平凡的人,相同的原因在他们身上
获得相同的结果。在他们身上,通常无法发现那种
处于品味高雅的文化生活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复杂
性,而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那些人成为永无穷尽的
研究主题。一旦作家写的是异国环境中所特有的人
物和事件,那么他就能驾驭所有的故事。因为作家
头脑中构思的故事,都只是在其个人气质的促使下
凭借眼前的材料所形成的故事,他只能发现与他自
己有某种情感共鸣的人物。丰富的矿藏让他开采一
空,却似乎仍然跟以往一样富足。尽管我用过了这
些材料,但其他作家仍然会在其中找到发挥他们想
象的大量机会。
导语
《阿金》是一本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收录的六篇小说根据其在20世纪20年代初两次游历马来半岛及周边地区时的见闻写成,题名用的是毛姆在漫游时所雇用的一个中国用人的名字。六个小说题材各不相同,既有离奇的凶杀案,也有激情的爱恋和无望的婚姻;毛姆以他明净流畅、朴实无华的语言将这些曲折的故事讲得毫无晦涩难懂之处,但却处处埋下伏笔。在毛姆笔下,那些脱离了原本西方文明世界生活的西方人,来到荒僻偏远的陌生环境中,往往为自己的情欲所左右,变得行为古怪,难以捉摸,干出不同寻常的事儿,因而故事的结尾常常呈现一个个出人意外又发人深省的转折性结局。
后记
英国作家毛姆的主要成就在于小说创作,他的
一些长篇小说固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但短篇
小说却标志着他创作的新高度,为奠定他在文坛上
的地位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
毛姆最好的写作就是短篇小说。毛姆在他的短篇小
说中不仅强调故事的逻辑性和情节的曲折性,而且
注重描写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并经常采用戏剧化
的偶然事件或令人意外的结局来渲染主题。他的不
少短篇小说结构紧凑,情节起伏跌宕,充满浓郁的
异国情调,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阿金》是毛姆在一九三三年九月出版的一个
短篇小说集,是他声称自己创作的最后一批可以算
是富有异国情调的短篇小说。这本集子的题名用的
是毛姆在马来半岛及周边地区漫游时所雇用的一个
中国用人的名字。集子中收录的六篇小说,都是根
据作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先后两次游历马来半
岛及周边地区时的见闻而写成的。
这些短篇小说的篇幅大致相当,均在一万两千
字左右,都以马来半岛及周边地区为背景,鲜明生
动地描写了一些西方人(主要为当地英国官员、橡胶
种植园主、传教士等)的经历,展现了他们脱离了原
来所处的西方文明世界后在精神上所受的影响。他
们在荒僻偏远的陌生环境中,往往为自己的情欲所
左右,变得行为古怪,难以捉摸,干出不同寻常的
事儿。
《丛林中的脚印》叙述的是一桩相当离奇的凶
杀案件,展现了白人种植园主在殖民地的生活状况
。整个故事主要由警察局长盖斯讲述,他在勘查凶
杀现场时发现雷吉·布朗森停下车子在地上留下的
皮靴印迹始终是凶案的一大疑点,而死者身上的怀
表也成了追踪犯罪线索的重要物件。尽管读者可能
在盖斯揭示案子的谜底前,就已经猜到谁是凶手,
但他在小说结尾处所说的话语仍然耐人寻味,令人
深思。《行动的时机》描写了夫妻之间的爱情消失
后给婚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作者采用倒叙的框式
结构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地往下看去。小
说的开端和结尾描写的都是奥尔本和安妮当天重新
踏上英国本土,来到伦敦下榻旅馆的场景,中间的
主体部分则由安妮回想她和奥尔本在海外三年的生
活。橡胶种植园的骚乱成为小说的关键节点,以后
发生的一切都起源于此。奥尔本在处理这件事情时
暴露出的弱点使他成为整个殖民地的笑柄,遭到解
职,而安妮也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因而回到英国
后,两人婚姻的解体也就变得顺理成章。我们发现
,殖民地的英国官员在处理紧急事务时往往并不需
要头脑冷静、思虑周密的方案,而应当机立断,采
取行动。《遭天谴的人》叙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发
生的爱情故事。经常酗酒闹事、爱跟当地女子乱搞
的白人流浪汉金杰·台德竟然最终改邪归正,跟牧
师的妹妹玛莎·琼斯结婚。琼斯小姐把他们在防止
霍乱过程中的彼此了解看作上帝力量的明显表现。
这个短篇小说笔调诙谐,富有喜剧色彩,有着毛姆
典型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尾。《书袋》则叙述了一
个凄婉哀伤的姐弟乱伦的故事。叙述者“我’’在
代理驻地长官费瑟斯通家盘桓作客时,曾把随身携
带的一本《拜伦传》借给他阅读,这一细节为下文
费瑟斯通所要讲述的有关蒂姆.哈代的故事做好铺
垫,隐约暗示拜伦与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
李的关系实际就跟哈代姐弟的关系一样。虽然毛姆
最初把这篇小说寄给美国《大都会》杂志发表时,
主编雷·朗生怕引起读者的反感没有刊载,但他实
际上却十分喜爱这篇作品,因而在一九三二年将其
收入了自己选编的二十篇最佳短篇小说集中。《穷
荒绝域》描写了种植园主间的男女私情以及对于出
轨婚姻的一种处理方式。种植园主汤姆·萨法里发
现妻子与自己的好友有染后,向次日就要离任回国
的驻地长官乔治·穆恩倾诉内心的痛苦,并征求他
的意见。冷酷理性的穆恩劝他原谅自己的妻子,并
告诫说,做好事可不要期望得到感激。他在末尾有
关人性的思考以及头脑中闪现出的“跳跃的约翰尼
”的景象富有象征意义,发人深省。《尼尔.麦克
亚当》则描写了一种肆无忌惮的毁灭自己的激情。
瓜达索洛的自然博物馆馆长安格斯·芒罗的俄国妻
子达丽亚对自己丈夫的助手、年轻俊美的尼尔·麦
克亚当产生了疯狂的恋情,千方百计地试图引他上
钩,逼他就范,最终没有成功,反而断送了自己的
性命。在这篇小说中,毛姆对婆罗洲当地的自然景
物作了富有诗意的描绘,着重渲染原始森林的茂密
,为最终达丽亚在丛林中的失踪埋下伏笔。毛姆在
结尾处更挥洒笔墨,精心描写了暴风雨来临时原始
森林的恐怖景象,表现了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
的渺小无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毛姆凡是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撰写
的作品都要胜过那些不用这种叙述方式创作的作品
,这种说法其实相当片面,而且也不符合实情。第
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只是为了取得逼真的效果而采取
的一种手法,但如果作者不根据自己创作的题材要
求,漫无止境地采用这种叙述方式,往往也会陷入
窠臼,显得缺乏变化。在这个集子中,我们看到由
于题材和内容(一篇讲述
精彩页
丛林中的脚印
在整个马来亚,哪个地方都不像丹那美拉那么风韵迷人。这个市镇位于海边,沙岸上都是排列成行的马尾树。政府机构仍然设在荷兰人拥有这片土地时所修建的老市政厅,山上耸立着灰色的城堡废墟,当年葡萄牙人就是凭借这座城堡,保持着对那些桀骜不驯的当地土著的控制。丹那美拉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商人在这儿修建了大量好似迷宫一般的房屋,这些房屋都背朝大海。因此每到黄昏,当天气凉爽下来以后,他们就坐在自己家的凉廊里,体味着吹来的带有咸味的海风,不少家庭在这个地区已经定居了三个世纪。许多人早已忘记了自己本国的语言,彼此之间用马来语和洋泾浜英语进行交谈。这儿总能引起人们愉快的想象,因为马来联邦③的过去仅存在于活着的人们对大部分祖辈的记忆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丹那美拉都是中东地区最繁忙的商业中心,当快速帆船和平底帆船仍在中国海往来航行的时候,港口里也曾帆樯林立,可是现在却死气沉沉。许多市镇以前曾经一度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今却只能凭借回忆自身逝去的荣光度日。正如这种市镇一样,丹那美拉也充满了凄凉、浪漫的气息。这是一座让人感到昏昏欲睡的小镇,凡是来到这儿的陌生人,也会失去本来的干劲,不知不觉地陷入当地轻松、懒散的生活方式之中。橡胶市场的持续兴旺并没有给这儿带来繁荣,随之而来的萧条却加速了市镇的衰败。
欧洲人居住区十分安静,那儿的一切都显得整齐、清洁和干净。那儿的白人都是政府雇员和公司代理,他们的房屋耸立在巨大的运动场周围,宜人而宽敞的平房掩映在高大的肉桂树丛中。那个运动场十分开阔,露出一片绿色,显然受到细心的照管,就像大教堂四周场地中的草坪。实际上,在丹那美拉的这一角,的确有些寂静、美妙而又人迹罕至的地方,不禁会让你想起坎特伯雷大教堂周围的场地。
俱乐部朝着大海;那是一座宽敞而破旧的建筑,露出一副无人照看的样子。每逢你跨进门去,总有擅自闯入的感觉。这儿给你产生下面这样一种印象:它正因需要改建或修缮而关门停业,而你看到一扇敞开的大门,却冒失地踏入了这个并不好客的场所。早晨,你可能会发现两三个因为公务从自己的橡胶种植园赶来的种植园主,他们总喝上一杯甜味杜松子混调酒,再返回自己的住处。下午稍晚一些时候,你也许会看到一两个女子在偷偷翻阅过期的《伦敦新闻画报》。到了黄昏时分,有几个男人就会悠闲地走进俱乐部,在台球室里四处坐下,一边看着别人打球,一边喝着苏克斯酒。可是每星期三,这儿会显得多一点儿生气。那一天,楼上的大房间里留声机播放着乐曲,大家也会从附近的乡村赶来跳舞。有时候,竟然有十几对男女到场,甚至都可以组成两桌桥牌了。
我就是在这种场合遇到了卡特赖特夫妇。当时我正跟一个叫作盖斯的人待在一起,他是警察局的头头。那会儿,我坐在台球室里,他进来找我,问我愿不愿意和他搭档凑成四人一桌的牌局。卡特赖特一家以管理橡胶种植园为业,他们每星期三都来丹那美拉,想让他们的女儿得到一点娱乐。盖斯说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安安静静,不爱招摇,跟他们打牌会相当愉快。我跟着盖斯走进桥牌室,他把我介绍给那对夫妇。他们已经在一张桌子旁坐下了,卡特赖特太太正在洗牌。看到她那副娴熟的洗牌样子,我不由得产生了信心。她每只手握着半副纸牌——她的手看上去又大又有力——灵巧地把两只手里的纸牌交叠到一块儿,咔嚓一声,便干净利落地把纸牌整齐地合在一起。
整个动作看上去就像变戏法一样。打牌的人都明白,只有经过不断地练习,洗牌的动作才能做得如此完美。他很清楚,凡是能够如此熟练洗牌之人,肯定对纸牌怀有出自内心的热爱。
“你介意我和我丈夫搭档一起打吗?”卡特赖特太太问道。“我们互相赢对方的钱没什么意思。”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