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到城里去(精)/精典名家小说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庆邦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刘庆邦著的《到城里去(精)/精典名家小说文库》是当代中国农村的主旋律,亿万农民发自内心的对于出路问题的最迫切、最强烈的呼告。小说从揭示农村妇女宋家银的“工人家属”情结开始,展开从农村到城市的艰难跋涉的过程。宋家银俊俏、勤劳、工于心计,论治家本领,也绝不在《红楼梦》中的“凤辣子”之下。她竭力所能建造梦中家园,不料连连挫败,终至黯然收场。“城市是城里人的”,这是她的结论。但是,她又不能不由未成年的儿女替补她的位置,继续上路。 作者简介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等七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等三十余种,并出版有四卷本刘庆邦系列小说。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获《北京文学》奖六度,《小说选刊》奖三度《小说月报》百花奖三度,《十月》文学奖二度,《人民文学》奖二度,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四度等。根据其小说《神术》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界德艺双馨奖。 目录 到城里去 小说创作的实与虚(代后记) 导语 在《到城里去(精)/精典名家小说文库》里,作者刘庆邦以他醇厚绵长的乡土情息,通过揭示主人公杨成方和宋家银夫妇从农村到城市的精神跋涉和灵肉冲突,体现了作者对农民在城市里“讨生活”生存现实的冷峻逼视和深切同情,表达出作者对现代化过程中农民身份的深深焦虑和对农民命运的切切关注。 后记 小说创作的实与虚 一 近年来,我多次应邀到鲁迅文学院、解放军艺 术学院等学院讲文学创作。我讲的一个比较多的题 目是《小说创作的实与虚》。从现场和之后的听众 反应来看,效果还算可以。我事先没有写成讲稿, 只是列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提纲,根据提纲的提示来 讲。我历来不愿意在讲座上念稿子。念稿子可能会 显得正规一些,严谨一些,也省事一些。但念稿子 也会让人觉得呆板,拘谨,并影响激情的参与和灵 感的意外发挥。感谢鲁迅文学院,他们要把讲稿结 集出书,就把我的讲课录音整理成了书面的稿子。 现在我把这份稿子再作增删,交由《小说选刊》连 载,以期和朋友们交流。 我为什么选择讲这个题目呢?我觉得这是我们 中国作家目前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带有根本性的 、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说,你只要有志于小说创 作,只要跨进小说创作的门槛,很可能一辈子都会 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一辈子都像解谜一样在解决这 个问题。常听一些文学刊物的主编说起,他们不缺 稿子,只是缺好稿子,往往为挑不出可以打头的稿 子犯愁。挑不出好稿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小说普 遍写得太实了,想象能力不强,抽象能力缺乏,没 有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和升华。他们举例,昨天有 人在酒桌上讲了一个段子,今天就有人把段子写到 小说里去了。报纸上刚报道了一些新奇的事,这些 事像长了兔子腿,很快就跑到小说里去了。更有甚 者,某地发生了一桩案子,不少作者竟一哄而上, 都以这桩案子为素材,改头换面,把案子写进了小 说。这些现发现卖的同质化的小说,没有和现实拉 开距离,甚至没有和新闻拉开距离,只不过是现实 生活的翻版或照相,已失去了小说应有的意义和存 在的价值。 我自己也是一个写小说的作者,听了主编们的 议论,我难免联想到我自己。我不想承认也不行, 在初开始写小说时,我的小说写得也很实。有编辑 朋友对我提出,说我的小说写得太实了,说做人可 以老实,写小说可不能太老实。还有作家朋友教导 我:庆邦你要敢抡,抡圆了抡,让读者糊里糊涂跟 你走,到底也不知道你抡的是什么。这样的教导让 我吃惊不小,我也想抡,可没有抡的才气怎么办呢 ?我也有些不服,在心里替自己辩解,老实和诚实 相差大约不会太远,老实不会比浮华更糟吧。我出 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时,没有请人为集子作序,是 我自己为小说集《走窑汉》写了一个序,序言的题 目就叫《老老实实地写》。我那时有些犯拧,也是 自己跟自己较劲:你们不是说我写得太实吗,我就 是要往实里写,就是要一条道走到黑。随着写作的 年头不断增长,随着对写作的学习不断深入,加上 对自己的写作不断提出质疑,我越来越认识到,写 小说的确存在着一个如何处理实与虚的关系问题, 写小说的过程,就是处理实与虚关系的过程。只有 认识到虚写的重要,并牢固树立自觉的虚写意识, 自己的创作才可能有所突破,并登上新的台阶。 …… 以这个思路为统领,我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展 开充分想象,设计了张三嫂、李四爷、王二爹等几 个代表群体的人物,让他们轮番在货郎面前拱火, 怂恿货郎跟队长拼命。货郎本来是一个懦弱的人, 并没有打算跟队长拼命,但经不起众多村民的反复 挑唆,好像他若不把队长打死,自己就不算一个男 人。货郎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好把队长打死。 货郎把队长打死了,村民们得到了理由,也把货郎 打死了。在小说的最后,我渲染了村民们追打货郎 时类似狂欢的场面,把集体人性恶的表演推向了高 潮。小说的题目叫《平地风雷》,发在《北京文学 》2000年第8期。小说一经发表,就受到了评论界的 注意。陈思和先生主编一本《逼近世纪末小说选》 ,收录了这篇小说。 这个题目就讲到这里,谢谢朋友们! 书评(媒体评论) 刘庆邦的小说简约、素朴而用意深切。他有 大地和庄稼一样的诚恳,也在想象和虚构中建构起 了自己讲故事的艺术。他留意叙事的每一次细微转 折,重视书写人性行走到某种绝境时的景观。哀伤 而不绝望,寒冷中充满暖意,刘庆邦的写作深具精 神重量。 ——谢有顺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精彩页 一 嫁人之前,宋家银失过身。不然的话,她不会嫁给杨成方。杨成方个子不高,人柴,脸黑。杨成方的牙也不好看,上牙两个门牙之间有一道宽缝子,门牙老也关不上门。这样牙不把门的男人,要是能说会道也好呀,也能填话填话人。杨成方说话也不行,说句话难得跟从老鳖肚里抠砂礓一样。老鳖的肚子里不见得有砂礓,谁也没见过有人从老鳖的肚子里抠出砂礓来。可宋家银在评价杨成方的说话能力时,就是这样比喻的。宋家银之所以在和杨成方相亲之后勉强点了头,因为她对自身心中有数。既然身子被人用过了,价码就不能再定那么高,就得适当往下落落。还有一个原因,听媒人介绍说,杨成方是个工人。宋家银的母亲托人打听过,杨成方在县城一个水泥预制件厂打楼板,不过是个临时工。临时工也是工人,也是领工资的人。打楼板总比打牛腿说起来好听些。那时的人也叫人民公社社员,社员都在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能到外头当工人的极少。一个村顶多有一个两个,有的村甚至连一个当工人的都没有。宋家银却摊到了一个工人,成了工人家属。这样的名义,让宋家银感觉还可以,还说得过去。 宋家银还有附加条件,不答应她的条件,杨家就别打算使媳妇。杨成方弟兄四个。老大已娶妻,生子。杨成方是老二。老三在部队当兵,老四还在初中上学。他们没有分家,一大家子人还在一个锅里耍勺子。宋家银提的第一个条件,是把杨成方从他们家分离出来,她一嫁过去,就与杨成方另垒锅灶,另立门户,过小两口的小日子。第二个条件是,杨家父母要给杨成方单独盖三间屋,至少有两间堂屋,一间灶屋。这第二个条件跟在第一个条件后面,是为第一个条件作保障的,如果没有第二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不能实现。宋家银提条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门就能当家做主,控制财权,让杨成方把工资交到她手里。结婚后,她不能允许杨成方再把钱交给父母,变成大锅饭吃掉。她要把杨成方挣的钱一点一滴攒起来,派别的用场。宋家银懂得,不管什么条件,必须在结婚之前提出来,拿一把。等你进了人家的门,成了人家的人,再想拿一把恐怕就晚了。说不定什么都拿不到,还会落下一个闹分裂和不贤惠的名声。这些条件,宋家银不必直接跟杨家的人谈,连父母都不用出面,只交给媒人去交涉就行了。反正宋家银把这两个条件咬定了,是板上钉钉,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杨家的人没有那么爽快,他们强调了盖屋的难处,说三间屋不是一口气就能吹起来的,没有檩椽,没有砖瓦,连宅基地都没有,拿什么盖。宋家银躲在幕后,通过父母,再通过媒人,以强硬的措辞跟杨家的人传话,说这没有,那没有,凭什么娶儿媳妇,把儿媳妇娶过去,难道让儿媳妇睡到月亮地里!她给了对方一个期限,要求对方在一年之内把屋子盖起来,只要屋子一盖起来,她就是杨家的人了。这种说法虽是最后通牒的意思,也有一些人情味在里头,这叫有硬也有软,软中还是硬。至于一年之内盖不起屋子会怎样,媒人没有问,宋家银也没有说。后面的话不言自明。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