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少年时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后来在哈尔滨市成家。梁晓声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适逢“文革”,不能继续升学也不能就业;两年后又逢“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知青”,先后做过知青班长、连队小学老师、团报道员、木材加工厂抬木工。 1974年,梁晓声被木材加工厂推荐,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1988年,梁晓声调入当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到目前为止,梁晓声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300多万字,由青岛出版社结集为50卷的“梁晓声文集”——现已出版长篇部分20卷。 梁晓声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获奖多多,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外文;梁晓声亦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随笔、社会时评,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反响。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许多作品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更加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书评(媒体评论) 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 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作家梁 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 ——著名作家 龙应台 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 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 在。我们仍然可以从梁晓声这里得到一种真正的满 足,梁晓声仍然能够给他的读者想要的东西,是一 位关爱学生的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 张颐武 与共和国同龄,梁晓声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 钟情80年代,他以知青文学奠定底蕴。当现实冲击 理想,他拒绝浮躁喧嚣,关注现实民生,悲悯底层 命运,直指官僚权贵,秉持社会正义,辛辣依旧, 苍劲有力。 ——凤凰网评论 梁晓声
目录 自序 读书与做人 01 读书,遇见美好 读是一种幸福 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读的烙印 爱读的人们 时间即“上帝” 藏书的断想 阅读一颗心 读书与人生 02 那些年,与读书有关的故事 复旦与我 晚秋读诗 变成海绵 静夜时分的梁衡 人和书的亲情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关于《好人书卷》 最合适的,便是最美的 03 做一个好人,温暖世界 人性似水 人生真相 人生和它的意义 我的“人生经验” 关于好人、坏人 当怀才不遇者遭遇暴发户 真话的尴尬处境 禅机可无,灵犀当有 做竹须空,做人须直 04 文学与我,我与文学 我的知青文学路 创作与思考 论“苦行文化”之流弊 论文痞的起源 指证中国文化之摇篮 拒做儒家思想的优秀生
精彩页 读是一种幸福 读书,不,更准确地说,所谓读这一种习惯,对我已不啻是一种幸福。这幸福就在日子里,在每一天的宁静的时光里。不消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 我的宁静之享受,常在临睡前,或在旅途中。每天上床之后,枕旁无书,我便睡不着,肯定失眠。外出远足,什么都可能忘带,但书是不会忘带的。书是一个囊括一切的大概念。我最经常看的是人物传记、散文、随笔、杂文、文言小说之类。《读书》《随笔》《读者》《人物》《世界博览》《奥秘》都是我喜欢的刊物,是我的人生之友。前不久,友人开始寄给我《世界警察》,看了几期,也喜爱起来。还有就是目前各大报的“星期刊”“周末版”或副刊。 要了解我所生活的城市,大而至于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地球,每天正发生着什么事,将要发生什么事,仅凭晚上看电视里的“新闻”,自然是远远不够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所谓“秀才”聊以自慰自夸的话,或者是别人们对“秀才”们的揶揄。不过在现代社会里,传播媒介如此之丰富,如此之发达,对于当代人来说,不出门而大致地知道一些“天下事”,也是做得到的。 知道了又怎样? 知道了会丰富我对世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于我——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则是相当重要的。妄谈对世界的认识,似乎口气太大了,那么就说对周遭生活的认识吧。正是通过阅读,我感觉到周遭生活之波有时汹涌澎湃,有时潜流涡旋,有时微波涌荡…… 当然,这只是阅读带给我的一方面的兴致。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仿佛每天都有新朋友。我敬佩他们,甘愿以他们为人生的榜样。同时也仿佛看清了许多“敌人”,人类的一切公敌——从人类自身派生出来的到自然环境中对人类起恶影响的事物,我都视为敌人。这一点使我经常感到,爱憎分明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创作之余,笔滞之时,我会认真地读一会儿文学期刊。若读的正是一篇佳作,便会一口气读完。不管作者认识与否,都会产生读了一篇佳作的满足感。倘是作家朋友们写的,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人,又常忍不住拨电话,将自己读后的满足,传达给对方。这与其说是分享对方的喜悦,莫如说是希望对方分享我的喜悦。倘作者是外地的,还常会忍不住给人家写一封信去。 读,实在是一种幸福。 最后我想说,与我的初中时代相比,现在的初中生,似乎太被学业所压迫了。我的初中时代,是苦于无书可读。买书是买不大起的,尽管那时书价比现在便宜得多。几个同学凑了七八分钱,到小人书铺去看小人书,就是永远值得回忆的往事了。现在的初中生们,可看的太多了,却又陷入选择的迷惘,并且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时间。 生活也真是太苛刻了…… P2-4 导语 写给在人生旅途中孤独行路的你,阅读让生命遇见更好的自己。 梁晓声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梁晓声读书与做人》精选了梁晓声读书、做人的思想精华,语言平实朴素,展现大师的清醒与智慧,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重温大师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境界。 序言 读书与做人 自从这个世界开始对一个国家的读书人之多寡 进行排序,中国一向属于位居序后的国家,而这也 一向使许多同胞很焦虑。 中国政府特别重视国人的读书现象。政府工作 报告中五度倡导国人多读书,读好书。并且也实行 了一系列各级政府牵头的促进举措,如“农家书屋 ”“职工书屋”等,捐书也成为社会各阶层向贫困 地区捐赠物资的主项之一,旨在使喜欢读书而又买 不起书的青少年有书可读,希望读书这件事有益于 改变他们的人生。 各省市的图书馆,也踊跃开展读书活动,尤其 在“世界读书日”前后。于是,“读书日”每成为 “读书周”“读书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常被请到各地,宣讲读书 对人生的益处。久而久之,自觉仿佛已变成“读书 布道者”,而这其实是我不情愿的,苦笑频频。 读书确乎是对人生大有益处的。也确乎应该有 人多宣讲读书的益处。 由像我这样的人宣讲,简直也是责无旁贷的。 但我觉得我已说得太多,写得也太多了。 再对、再应该的事,不论谁,一味强调,则很 可能讨嫌。 所以,我已经决定不再充当“读书布道者”了 ——而偏偏这个时候,出版社非要编一本我专谈“ 读书与做人”的集子,且诚恳之至,奈何? 依我想来,读好书才对做人有好的影响。 好书千般万种,相对于儿童和少年,有益于心 性向善的书,乃是好书之首。 心性善良的儿童和少年长大了,如果继续喜欢 读书,那么,从书的海洋中选择出好书,对他们并 非难事,容易得如同本能。 这时,只有这时,“书籍是知识的阶梯”“知 识就是力量”等关于读书的格言,才与做人发生正 面反应…… 梁晓声 2018年8月17日 北京
内容推荐 《梁晓声读书与做人》一书精选著名作家梁晓声有关读书与做人为主题的散文三十余篇,是文学大师梁晓声七十年人生思想精会的经典集结。本书写给在人生旅途中孤独行路的你,愿阅读让生命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