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气预报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英)彼得·穆尔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真知灼见。
——英国气象局局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朱利
安·哈恩特(Julian Hunt)
穆尔是一个杰出的自然科学作家,他对晨露的
描述很有诗情画意,让你仿佛和他一起置身于凉爽
的夏季清晨,在一片布满白色车轴草的原野上,看
着无数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穆尔的历
史故事富于启发,为当今时代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启
迪。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巧妙的构思……《天气预报》通过将人们熟悉
的和不熟悉的事物进行巧妙穿插,给读者带来源源
不断的惊喜。例如,穆尔先生以萨缪·莫尔斯于
1844年发明的电报机为切入点,逐步引出了当时如
何绘制出有史以来)幅天气运行图;又以物理学家
约翰·丁达尔在1861年发表的一场有关太阳辐射吸
收的演讲,指出其竟为后来的温室气体科学奠定了
基础。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一部研究深入、引人入胜的作品……不论是对
书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还是对天气本身的宏伟壮丽
(包括风暴和沉船、热浪和洪水等,都进行了生动
的描绘),穆尔都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通过将前
面几章进行巧妙的串联,以及故事场景在不同大陆
之间的切换,穆尔生动地刻画出了具有豪侠气概的
舰长、苛刻的官员、吝啬的政客以及疯狂的发明家
等人物角色,凭借其敏锐的视角,展现一个个古怪
、荒诞、悲惨和天才的故事。全书是对维多利亚时
代的(开拓进取精神的)全景式展现……它就像菲
茨罗伊所指挥的“小猎犬号”一样,在惊涛骇浪的
合恩角砥砺前行。
——《泰晤士报》(The Times)
(本书是)对19世纪天气科学的一段引人入胜
的讲述……《天气预报》并不是第一本讲述菲茨罗
伊的故事的书(菲茨罗伊是近年来3本传记文学和1
本小说的创作对象),穆尔的成就在于以翔实的生
活叙事,加上同时代的一大群背景人物(即“菲茨
罗伊的气象学群英”,其中的很多人物都值得专门
记述),呈现出一个饱满、鲜活的菲茨罗伊的形象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一本洋溢着时代精神的新书……(穆尔)是一
位很有天赋的作家,语言运用巧妙生动。
——《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
考证严谨,内容丰富、精彩……既是一本科学
史,也是一本文化史,具有获奖的潜质,通篇读之
犹如海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令人着迷……《天气预报》是一本极具吸引力
的著作,讲述了科学观点如何在那个时代艰难地诞
生。
——《星期日邮报》(Mail on Sunday)
我认为,通过穆尔的深入研究和精彩讲述,你
将为他的豪情和文采折服。
——《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后记
西风
气象局的自我证明
风暴即将来临的消息已经在新闻上报了一整天
了。当我关上位于伦敦西区的家的房门时,它或许
正在英吉利海峡的某个地方卷起滔天巨浪,就像200
年前菲茨罗伊和沙利文在“忒提斯号”上预见的一
样。那天是2013年10月27日,时间是周六晚上8点45
分。按照基督教的传统,第二天是纪念圣犹大的古
老节日,他是绝望者的守护神。有些人已经注意到
这一点,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造势。在穿过海岸之
前,它就已经被命名为“圣犹大飓风”。
街上已经起风了。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法国梧桐
上飘落,掉在了过去几天人行道上堆积起来的数百
个枯叶堆上。要不了多久,这种难得的平静就会被
打破。我拉起我那破旧大衣的兜帽向河边走去。
气象局在3天前就已经发布预报,称有一股极具
破坏力的风暴将在英国南部登陆。周五时他们把预
警升级为琥珀色,让民众“为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
作好准备”。整个周末我们都在观察卫星图像,看
着云在大西洋上顺着逆时针方向盘旋。天气预报员
的举止都变了,不再那么轻松愉快。他们表情严峻
地盯着摄像头,一遍遍重复着这次风暴“你不会每
年都见到”。到了周日,紧张的情绪开始蔓延。铁
路公司预计周日上午上班高峰期会出现晚点,消防
员和护理人员也严阵以待。为了给每一个尚未听到
消息的人强调这则信息,已经退休的英国广播公司
前天气预报员迈克尔·费什(Michael Fish)发布
了自己的个人预警。费什在1987年因为漏报了一次
强温带气旋而出名。“这简直太神奇了,”费什在
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现代化的电脑居然
可以虚拟出空气中的这些东西,没有人可以做到这
一点。”。
在泰晤士河下游的富勒姆区,空气变得沉闷、
潮湿和寒冷。在昏暗的光线中我看不到太远的距离
,只能勉强分辨出上游100米处哈默史密斯桥绿色的
轮廓。我躲在一棵白柳树下听着风声,钠光灯橙色
的光柱照亮了倾斜落下的雨水。空气中出现一股麝
香的味道,河水开始上涨。铁盖般的天空中传来飞
机的呼啸声,它正朝希思罗机场飞去。一个戴着耳
机的人蹦蹦跳跳地跑着步。一个遛狗的人紧随其后
,他的拉布拉多犬不耐烦地用力拽着他的手。
我想在“圣犹大”到来之前亲身体验一下风暴
将至的感觉。这是一种混杂着期待和焦虑的心神不
宁的感觉,这就是天气的威力。这就是康斯太勃尔
在东贝尔格霍特风车房里经历的感觉,当年还是15
岁男孩的他睁大双眼紧盯着地平线,看着云层在头
顶快速飞过。这是一种令人焦虑的紧迫感,1846年
的那个夜晚,当菲茨罗伊从新西兰回家经过麦哲伦
海峡时一定也有这种感觉,那时凯布尔船长已经回
到船舱里,而他的气压计的读数在快速下降。
我在柳树下等了半个小时。风越来越大了,我
转身朝家里走去。
飓风“圣犹大”4小时后横扫英国南部地区,第
二天一醒来我们就看新闻了解它的影响。怀特岛记
录的风速是每小时99英里。有6人在这次飓风中丧生
,极有可能是被数以百计被刮倒的树木砸死的。希
思罗机场有130架航班被取消,85万户家庭断电。多
佛港口和邓杰内斯核电站关闭了3个小时。
然而风暴并未就此结束。这个冬天是有文字记
录以来历史上最不稳定的冬季之一,而“圣犹大”
飓风只是打响了第一枪而已。当我坐在屋内阅读里
德、雷德菲尔德、埃斯皮和菲茨罗伊的著作时,一
股急流引发的接二连三的风暴如同导弹一般将目标
锁定了英国的南海岸。在2014年1月和2月问共发生
了6次大风暴,它们带来的雨量打破了所有记录。自
从1766年以来——在库克船长乘坐“奋进号”驶向
南海的两年前——还没有记录过如此高的雨量。道
利什火车站坍塌了,就跟上次“皇家宪章号”在暴
风中的遭遇一样。在汉普郡的米尔福德港,巨浪将
海滩上的广告牌卷起来砸进了海边一家餐厅的窗户
,里面就餐的32名客人只得被营救出来。洪水从萨
默塞特郡的莱沃斯向东一直漫到泰晤士河谷。到2月
中旬时,伊顿的操场还沉没在水底。
……
时至今日,天气预报已经从过去下议院的笑柄
变成了为人们提供保护的重要来源。谁知道气候模
型在未来将变得有多好?与此同时,正如气象学家
布莱恩·霍斯金斯爵士(Sir Brian Hoskins)告诉
英国广播公司的那样:
通过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
含量——这种增量在这个星球过去几百万年的时间
里都是闻所未闻的——我们正进行一场极其危险的
实验,我们非常确定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继续这么做
的话,到本世纪末气温将增加3~5摄氏度,海平面
将上升0.5米。
这是我们自己的实验,在科学、政治和经济之
间缔结一个协调一致的条约将会是我们这个时代所
面临的挑战之一。我们要么对科学怀有信心,要么
任大自然自由发展,就像康拉德的小说《台风》中
的马克惠船长那样。
在康拉德的小说开头,当马克惠从“南山号”
的海图室观测大气时,他突然拥有了一种先知般的
洞察力。
……他站在那里,看着气压计的读数下降,他
目录
译者序 给自然以秩序
前言 跨越时代的气象实验
黎明
第一部分 观察
第1章 空中传书
光电报计划
早期的蒲福
埃奇沃思:迅捷而秘密的信使
了不起的科学传承
蒲福:给风力定级
第2章 记录自然
蒲福:航海日志大有价值
康斯太勃尔:揣摩天空的光线
卢克·霍华德:划分云朵体系
福斯特:创立天气简述
康斯太勃尔:用绘画记录天气
第3章 雨、风和极寒天气
恶风帕姆佩罗
海军学霸菲茨罗伊
“小猎犬号”南美探险
达尔文上船
上午
第二部分 争论
第4章 追踪风暴
飓风浩劫
上帝掌控着天气?
调查风暴成因
雷德菲尔德:飓风是移动的旋风
第5章 上升的水汽vs 旋转的风暴
埃斯皮:云起雨落的奥秘
口诛笔伐:风暴成因之争
里德:风暴规律初探
埃斯皮:狂妄的造雨计划
第6章 穿越时空的电报发明
罗密士:为大气绘图
塞缪尔·莫尔斯:神奇的电报机诞生
莫尔斯电码问世
中午
第三部分 实验
第7章 慧眼识天
“小猎犬号”:了不起的全球航行
雹暴袭击伦敦
格莱舍:组建气象观察员联络网
史上首份天气报告
第8章 伟大征程
被精神病折磨的菲茨罗伊
马修·莫里:绘制全球风图
勒维耶:全球首创风暴预警系统
格莱舍:雪晶的隐秘世界
菲茨罗伊:志在绘制全球海图
老一辈科学名宿相继离世
第9章 危险之路
飓风抹杀“皇家宪章号”
菲茨罗伊:建立风暴圆锥预警系统
《物种起源》问世,达尔文、菲茨罗伊交恶
格莱舍:热气球升空实验
下午
第四部分 信任
第10章 举世瞩目
格莱舍:探索大气层的奥秘
菲茨罗伊:全球第一份官方天气预报
笑柄:“预报不可靠”
第11章 争议四起
高尔顿:让气象图走进千家万户
菲茨罗伊的预报缺乏理论支持?
谁杀死了天气先驱?
第12章 如何讲述真理
菲茨罗伊:从先驱到骗子
天气预报沦为“英国祸害”
为预报正名
格莱舍:发现急流
黄昏
后记 西风
菲茨罗伊的气象学群英
致谢
缩略词对照
章节注释
部分参考资料
精彩页
第7章 慧眼识天
1846年7月5日,弗朗西斯·蒲福在他的小册子上写道:“温度是88华氏度(约31.1摄氏度),天气格外热,有雷雨,是个凉爽的下午。”这种天气已经持续好几周了,蒲福似乎在盼望着什么。他的女儿埃米莉此时感染了“一点霍乱”,看上去“有气无力”的。
和所有人一样,蒲福也担心当前的这种困境是由坏天气引起的。他推测,伦敦众多人口在炎炎夏日里喘着粗气、冒着热汗,这可能会成为疾病的生发根源。那些有钱又有时间的人们早已逃离城市,到海边去感受清新凉爽的空气了。
可是蒲福没有这么幸运。他还是被困在英国海军部的办公室里,仔细研究着一份关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大堡礁海域的考察报告。自从70年前库克船长驾驶着皇家海军舰艇“奋进号”径直驶入这片海域,对于航海者来说,这里至今仍然是一片冒险之地。在后面几周,他将再次执行12小时轮班制。对于一位年过古稀的人来说,这可不简单。虽然早已超过了退休年龄,但蒲福的工作效率几乎没有下降。为了远离威斯敏斯特的喧嚣,他在城市边缘的格洛斯特市靠近贝克大街的地方租了一套房子。如今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身上还挂满了半个世纪之前的累累战伤,但他始终严格坚持着一些养生方法,那就是在距离住所不远的摄政公园进行快步走,还有就是保持每天早晨冲一个冷水浴。在闷热的7月,蒲福仍然停不下手头的工作。此外,他也会和一些朋友共进早餐,比如爱尔兰科学家爱德华·萨宾。7月26日星期日这天,老朋友罗伯特·菲茨罗伊敲响了蒲福的大门。菲茨罗伊一个月前刚从新西兰回到英国,这是他回国以来的首次拜访。
“小猎犬号”:了不起的全球航行
久别重逢,相谈甚欢。此时距离菲茨罗伊乘坐英国皇家海军的“小猎犬号”完成远洋航行已有10年之久了。对这两个人而言,这次航行都是相当成功的。在给英国下议院提交的报告中,蒲福提到了“菲茨罗伊船长出色的考察工作”。他带着82张精细绘制的图标和8张海湾及海岸线图返回英国,所有图表上都附有注解和航海指南。从此,南美洲海岸再也不会被视为蛮荒之地了。任何军官只要支付几个先令,就可以从蒲福的办公室买到南美洲整个地区的地形图。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菲茨罗伊的图表一直被沿用了一个世纪之久。在航海期间,他一直与蒲福保持着通信。菲茨罗伊非常尊重他的这位领导,甚至还以他的名字给智利的两个海湾命名。
如果说地形考察算一次成功之举的话,那么达尔文在沿途采集的大量生物样本,包括各种千奇百怪的贝壳、骨头、岩石和昆虫等,也算一项不小的成就。菲茨罗伊和达尔文在这次航海中配合得相当默契,这让两个人都感到十分满意。不过他们也会相互斗嘴,菲茨罗伊戏谑地把达尔文封为他的“捕蝇者”,或是称其为“亲爱的科学家”。他们在返回英国后,都被人们视为英雄人物,并开始静下心来书写各自的见闻和经历。达尔文非常热衷于这项工作。趁着此次航海之旅的记忆还十分鲜活,他写起来得心应手。相对而言,菲茨罗伊的工作要繁重得多,因为他有太多的记录需要整理。有一次,当菲茨罗伊准备写一本名为《皇家舰船“冒险号”和“小猎犬号”航海考察记》的书时,达尔文瞥见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最初是由菲利普舰长写的,菲茨罗伊正在试着整理。达尔文不禁感叹道:“没有玩具的小男孩的生活是乏味的。”
不过菲茨罗伊的生活也谈不上乏味,因为他有太多事情要做。作为一个精力充沛、拥有贵族气质的年轻人,一个刚刚完成环球航行壮举的海军军官,他在返回英国后的几个月里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他对“小猎犬号”的指挥堪称完美。一名跟随他4年的海员曾经写道:“在我刚刚入伍时,如果有人说我不是一个水手,那么我肯定会加以反驳。不过现在我要说,直到我加入这艘军舰后,我才知道真正的水手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种高度的赞扬,同时也是实至名归。在5年的航海之旅中,“小猎犬号”从未伤过一兵一卒,损失过一桅一帆。菲茨罗伊在桅杆和下桁上安装避雷针的决定后来也被证明是正确的。虽然船只曾被闪电击中过几次,但从未有遭受损失的记录。不过,对于科学界而言,菲茨罗伊最大的成就还是在于他对观测仪器的维护上。航海日志记录及时,各项数据准确翔实。当他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英国时,需要把航海中用于确定经度的精密记时表(chronometer)与英国的当地时间进行校对,这时便迎来了对于这次航行的终极考验。经过对比,他在5年中的累计航行偏差只有33秒,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成就。
成立于1830年的伦敦地理学会(后改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代表人物包括蒲福)是最早为他授奖的组织之一。该学会于1837年为菲茨罗伊颁发了其最高荣誉——开创者奖章(Founder’s Medal)。不久后,菲茨罗伊又被任命为英国领港公会的13个主持会员之一,该机构是负责灯塔事务的。同时,他还被任命为默西河的管理委员,确保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这条河的适航性。这些都是名利双收的职位,但菲茨罗伊的雄心并未就此止步。没过多久,他步入
导语
《纽约时报书评》《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波士顿环球报》《星期日邮报》《每日文摘》《自然史杂志》等众多知名媒体极力推荐!
鬼神莫测的极端天气曾经是上帝伟力的展现,即使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地震、台风、暴雨、雪灾、雹暴等极端天气仍然动辄造成极大的人员、财产伤亡。彼得·穆尔著的《天气预报》温情讲述了200多年前,十多位不同行业背景的天气先驱,如何利用当时简陋的条件,追踪神秘的天气现象,建立天气预报系统,来服务于航海时代以来人们的商业及日常生活需求。对飓风、暴雨、大雪、雹暴等极端天气来临之前的预兆、形态进行了科普,读来十分有趣。
全书详细讲述了十多位天气先驱追踪天气的惊险故事,他们或乘着热气球飘浮在万米高空中,或乘着小船漂浮在被狂风暴雨袭击的苍茫大海之上,或顶着万千雷电在头顶劈下……追踪着风雨晴雪等天气,艰难地探索着天气是如何科学运行的答案。因此本书不止是一部科学探险史,更是一部科学先驱人物的传记。
序言
给自然以秩序
“1703年11 月24日下午, 置身于风和日丽天
气之下的人们不曾想到, 英国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大
风暴正狼奔豕突般朝英国西海岸涌来。人们对于汹
涌而至的风暴毫无防备……”回望历史,诡谲多变
的天气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是深远而持久的,这不仅
表现在它所具有的破坏性威力上,还在于它的未知
性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恐慌和困扰。虽说经历启蒙运
动,欧洲人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视角来探索和
描述这个世界,但在被视为“上帝原野”的天空面
前,人们仍然显得渺小而无助,“能做的只有祈祷
”。
但还是有那么一群“不甘心”的人,虽然他们
的身份迥异,包括航海家、画家、商人、发明家、
工程师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坚信
人类可以掌握天气运行的普遍规律,像植物学和物
理学那样给这片“上帝原野”建立秩序。
天气现象复杂、宏大、不受控制,对它的研究
注定是一项“难于上青天”的苦差事,甚至可以说
,要想读懂风霜雨雪这种天书般的语言,只靠聪明
才智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时候是需要默默坚守、奔
走呼号,动员足够多的资源来建立与天气现象等量
级的研究机制。他们承受着来自守旧思想和宗教信
条的压力,观测、记录、假设、求证……在技术手
段相当有限的条件下,一步步揭开谜团,逼近真相

作者彼得·穆尔(Peter Moore)以充满人文主
义的笔调和详实的史料考证,生动讲述了这段风起
云涌的天气预报开拓史。它不仅仅是对天气研究过
程的简单记录,而是深入每一个相关人物的生活环
境和内心世界,深刻挖掘出这些惊人发现背后的执
着信念与高尚情怀。这本书在叙事上具有宏大的时
空跨度, 细致而全面地展现了19世纪西欧和北美国
家的社会风貌和开拓精神。同时,书中还包含了许
多有趣的气象知识和精美的插图,让我们在感叹大
自然神奇伟力的同时,又对那些惊人的气象研究成
果肃然起敬。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天气预报当成生活
的重要参考时,不应忘记,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此
苦心孤诣,倾尽一生。让我们跟随彼得·穆尔的独
特视角,一起重温这段给自然以秩序的光辉历程。
内容推荐
19世纪以前,天气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暴雨、海啸、雷电、冰雹、飓风……这些极端天气动辄夺去数十万生命,令人心生恐惧。直到天气预报的出现,人类的损失才得以挽回一二。
那么,这些恶劣天气的成因为何?前人如何解读这些现象,又是如何预测天气的?现代的天气预报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天气预报》讲述了一段长达70多年的天气预报开拓史。书中主角背景各异,有航海家、画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工程师……他们顶着守旧思想和宗教信条的压力,利用极为简陋的技术条件观测、记录、假设、求证,一步步揭开大气的秘密,并试图窥探未来天气。
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彼得·穆尔带领我们深入每位先驱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揭示了那些惊人发现背后的执着信念与高尚情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