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临清传(大运河文化的支点)(精)/丝路百城传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树理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树理,回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有长篇小说《黄河咒》《卿云歌》、中短篇小说集《一生清白》《第二百零七根骨头》,散文集《九河梦寻》《灶地背影》《哦,金合欢》《寻常百姓家》《大道通天》,诗集《王树理诗选》《拥抱太阳》。作品多次获奖,短篇小说《亲亲黄河那捧土》获《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奖、散文《一座城市的婉约与豪放》获人民《人民文学》二等奖,散文集《大道通天》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后记
鲁北平原上的人,都知道“南蛮子憋宝”的故事。写
作《临清传》的构思阶段,我在临清也听到了这个故事。
所不同的是,临清这地方的宝贝,没有被外地人抢走。它
变成一条自南向北、穿境而过的运河,承载着川流不息的
漕运船只,滋养着两岸的沃土,让临清成为一座明清时期
著名的商业贸易城市和贯通中国南北的水上交通枢纽,成
了人们心上的一条金线线。这条金线线就是大运河。
有了这条河流,临清这座城市成了曾经号称当时中国
最大规模的商业城市,有了南来北往的商旅,有了樯橹如
林的舟楫,有了群贤毕至的风水,有了熙熙攘攘的游客,
有了船工号子,有了泥瓦匠的夯歌,有了捕鱼人的下河调
,也有了庄户人家的时调与柳琴。
终于有一天,一位独具慧眼的哲人,沿着古老的丝绸
之路,发现了金线线的来龙去脉。那是一条闪耀着人类智
慧结晶,凝聚着人类文明的金光大道。他把这条金线线定
名为“一带一路”,让这条金线线成为连接世界四面八方
的中轴线。于是,原本就有着“繁华压两京”底气的临清
,突然间就火了,它真的成了活宝,成了“一带一路”上
一个活跃的亮点:有了直达欧洲的“临清号”货运列车,
有了一河清水向北流的潺潺风韵,有了多民族和谐共享的
生动局面。
这活宝是披了金灿灿霞光的。它驮着一路东来的黄河
浪涛,在与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交汇之后,那原本习惯以呐
喊和呼啸为能事的水性,在运河里渐渐地平静下来,它驯
服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把金子般的色泽留给了临清,让
这里的每一片鳞甲、每一片枝叶、每一寸土地,都有一个
动人的故事,都缀满了数不清的刚毅与辉煌,让所有的土
地都生长着勤劳与智慧。于是,这片土地便有了密如蛛网
的街巷,有了如同血脉相连的沟渠纵横。喧嚣的运河码头
,麇集了最有特色平原上的叫卖,也给了这片天空最为圣
洁的湛蓝与空灵,于是,这里便有了热血滚烫的王朝佐、
张自忠,便有了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季羡林、臧克家。我想
,这或许就是临清吧。
面对着那条浩浩荡荡的大运河,我不止一次地谛听与
探寻,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让这片土地总是充满着一股
“牛劲儿”——知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发图强、自强不
息?我读过临清的政史,嘉靖本的、康熙本的、民国本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县志,以及《明史》《清史稿》《榷税
志》《船舶志》等书籍中关于临清的部分。但是,要写作
一个城市的传记,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它所涉及的,常
常需要对周边相连接的区域以及在历史的走向里,纵向与
横向的比较与鉴别,方能得出结论。比如,明代大运河修
复工程中的会通河的开掘问题,是得益于其上游济宁、汶
上与东平河段治理才能实现的,而这一段工程的治理,主
要工作量不在临清,是发生在济宁、汶上河段上的一段治
河工程。但其效益却展现在会通河的通水上。这样的经历
,在临清的志书中并没有系统的记载;再如,关于临清铸
钱局的记载,最早的记录是在如今的河北省临西县境内,
当时属于临清,后来又搬到现在的临清;响马的消失,史
书上记载的是河北一带,而当时的临清区划也在河北……
我想,如此一些需要做出说明的地方,为了不误导读者我
必须做出交代。
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对我的信任,把一
个如此重要的任务让我承担。说心里话,为一个地方作传
,我还是第一次。之前未写过具有方志性质的文学作品。
如果说这部传记还能得到读者认可的话,我还要感谢临清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市直部门的有关专家、
学者,尤其是《临清胡同》的作者刘英顺,《临清钞关》
的作者井扬,临清市原京剧团团长、现美协主席徐雪涛,
临清原天意丝绸公司总经理、临清哈达传人许贵华,临清
市侨办主任、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延林,临清市史志办公
室主任方玉群,临清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万青,临清市
武术协会主席魏庆新,临清狮猫品种保护开发协会会长张
士伟,临清市作协主席杨红林诸位先生。为了写好这本书
,诸位先生积极提供自己珍藏的实物、照片、文字资料等
,把压箱底的藏品都拿了出来。没有他们提供资料,并对
文稿反复提出修改意见,这部作品是不可能写好的。在此
,谨向他们,还有许多为此书出版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领导
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临清传》的写作过程中,我曾试图按照时间的推
移去表述一座城市的变迁,但这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因
此,读者不得不跟着我的笔锋去做一些认真的思考。这座
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肯定会有它自己独特的奥秘与潜质
,我在对它充满着敬意与回望的同时,深知自己的这部传
记还有许多不够分量甚至有些描写失准或有所偏颇。临清
是个活着的宝藏库,它不仅是中国华北平原上的_颗明珠
,也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
带一路”伟大建设迅速发展的当下,它会越来越发出更加
耀眼的光彩。希望热心的读者给予批评指正的同时,迈开
你的双脚到临清走一走,看一看,或许,你的感受会更深
刻,更准确。
目录
开头的话
第一章 沙性的土地柔性的河流
第二章 金线线
第三章 一条大河波浪翻
第四章 大运河在临清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
第五章 马可·波罗和利玛窦对临清的印象
第六章 出粮出兵的地方
第七章 漕粮的兑运调拨与交仓
第八章 漕运的税收管理
第九章 临清青砖
第十章 源远流长的临清哈达
第十一章 临清的街巷胡同
第十二章 临清人家的市井生活
第十三章 舌尖上的临清
第十四章 临清的婚丧习俗
第十五章 临清猫事
第十六章 走进明清著名文学作品里的临清
第十七章 临清的曲艺
第十八章 帝王故事与平民心态
第十九章 临清的教育
第二十章 诗人臧克家与临清
第二十一章 走进宛园
第二十二章 生长着的城市
后记
精彩页
最早的棉花和棉纺织工业的兴起,是元代从江南的松江府开始的,后来又传到苏州府。明朝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素有“丝绸之乡”之称的苏松二府,捷足先登地开始向种植棉花和发展棉纺业发展,它比蚕丝加工收益更大,赚钱更快。在临清的街道胡同布满全城,棉布成为商业经营重头戏的时刻,正是苏松二府大力发展棉花的时刻。精明能干的临清商人,乘舟沿大运河来到苏松地区,“要发家,种棉花”的口号,让他们眼界大开。加上明朝政府也在极力推广,于是,临清便开始棉花的种植。没想到,这个过去只被少数人当成花草养上几棵以供观赏的植物,一经大面积种植:即与临清的商业经营发生最为直接的联系。在诸多胡同街巷当中,最早应运而生的,就是位于城隍庙后身的线子市街。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长百余米,里面有几十家专门加工棉线的作坊。这种棉线作坊,主要是用纺棉花的木质车子,把棉花纺成棉线纱锭,民间叫棉线穗子,然后再将棉线穗子合成线子,再把这种合股而成的棉线,按照一定重量绕成把子,使之成为能直接上市的产品。乾隆年间王俊本先生编纂的《临清州志》说:“线子市,凡女红所需每日辰刻,携线而至者约一二千斤。”民国时期,临清大寺街有线子铺,专门从事棉线、带子、经子的经营。
与民间的线子经营密切相连,纺织工业很快在临清发展起来。万历年间,临清手工织布已经达到“家家纺车转,户户机杼声”的程度,明成化元年(1465年),一位姓王的外地客商,来到临清白布巷,投资兴建了白布作坊,他的织机一次达到了三十多张。乾隆《临清州志·市廛》用了这样的话语描述当时白布巷的情形:“白布商店白布巷,自明成化二年苏州南翔信义三回合而为行。隆万间寝盛,岁进布百万有奇。每岁轮行首一人,司一岁出入。”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临清又先后出现过小白布胡同、纺织巷、高家染房胡同等与棉花生产和纺织业经营密切相关的行业。那个以纺织布袋、麻袋为主要经营项目的纺织巷,是专门为仓廒粮食服务的企业。他们把为远走他乡的粮食生产麻袋,当成丝路交往的一种手段,专门使用波斯人把棉花称为“吉被”的叫法,在胡同口树立起一块写着“纺吉”的石碑,受到许多西域客商的称赞。
临清很快成为中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基地。明朝中叶,它和其所管辖的高唐、夏津、武城,有了“金高唐,银夏进,铁打的临清”的谚语。这一传统,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一直被发扬光大。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围绕着如何搞好棉花生产以全力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有力地支持了以临清为重要革命根据地鲁西地区的革命斗争。1945年9月1日,临清县城解放。此前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已做出决定,以临清城区为基础建立临清市。在此前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鲁豫行署、冀南行署以及华北人民政府等领导机关相继在临清设立了诸多经贸金融机构,包括晋冀鲁豫边区贸易公司、冀鲁豫区贸易公司、冀鲁豫军区临清裕仁商店、冀南区贸易第一公司、冀南烟草专卖总公司、冀南银行办事处、瑞华银行、冀南军区建华总公司、建华第一分公司、冀南一专署公义货栈等,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临清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冀鲁交界地区中心城市的形成。
P102-103
导语
临清于明清时期,鼎盛一时,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之美誉。此处不仅有悠悠运河、巍巍宝塔,有鳌头矶那独占鳌头的丰姿,有钞关那刻满历史年轮的古韵,而且还是"丝路吉祥物"临清狮猫的产地,是京剧艺术之乡,是武术之乡,是中国纺织业的翘楚,是京杭大运河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支点。王树理著的这本《临清传(大运河文化的支点)》以二十二章篇幅,图文结合地介绍了这个城市的故事,既介绍了它的古迹遗址,也描述了它的世风民情。
序言
当我空负着一个写作者的名号,要为地处鲁西北平原
上的临清市立传的时候,说不尽的迷茫和理不清的困惑,
便一股脑儿涌上心头。这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老城
,它的年龄就像脚下的黄河冲积平原,被一次又一次的黄
河改道冲刷过、洗礼过。而每一次岁月的过滤,都会给已
有的文明积淀和时光的沧桑糅进新的色彩。作为一种生命
历程的记录和蓄势待发的能量,被存进了历史的光盘。
撰写如此厚重的一本地方性史书,不仅要有丰富的历
史知识储备,更要对这片土地及与之相连的社情民意有一
些必要的了解与知情。而这些对于我,还是有不少短腿与
幼稚的。即如对本书所要表述的明清以来的大运河的漕运
而言,我就比较生疏。翻阅《漕运全书》,看《明史》《
清史稿》等,当然十分重要。但钻进去还得走出来走到“
丝路百城传”这套书籍的立意与要求上来。于是,在收集
资料之余,我去临清,去感受那片土地,感知那些父老乡
亲的所思所想和民风民俗。
我站在鳌头矶古老而神秘的观望台上,看那“七分朝
天子、三分下江南”的运河水,浩浩汤汤自南向北,在一
条被人类用肩膀和铁锹开掘的长达一千七百九十多千米的
河道里,恣肆而又平和地向前奔流。我回望脚下临清市区
那鳞次栉比的高楼,正在毫无节制地扫荡着昔日宛如人体
里的血管似的街巷胡同,情不自禁地打一个寒战:这就是
那个在明朝初叶至清朝前期被称作可以与美丽富饶的苏州
古城比肩的“天下第一商业古城临清”吗?这就是那个被
那位赫赫有名的意大利旅行家兼商人的马可‘波罗称为:
“有环墙城村甚众,皆大而富丽,工商茂盛……临州城(
当时临清是州的建制,马可·波罗沿用了民间习惯上的简
称)名与城名同,盖国之都也。是为一富贵城,居民是善
战之士,颇务工商,有带羽毛之猎物甚饶,凡适于生活之
物,悉皆丰富。其城位置于上述之河上,河中有船舶甚众
,船身大于前章所著录者,所载贵重货物甚多”(中华书
局《马可·波罗行纪》第135章第521页)吗?还有,这里
就是与马可·波罗同为意大利人、比他来华时间稍晚一点
的传教士或者说是行走者的利玛窦记载过的那座平原上的
富丽堂皇的城市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行走在临清市里那些已经被岁月
雕饰得面目全非的街巷胡同里,翻看着那些线装的或电子
版的各种县志,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私家牒谱,竟然惊
奇地发现,这里的居民,虽然也有祖上来自山西洪洞“大
槐树老鸹窝”的,但更多的是徽商、晋商、苏商和陕西、
内蒙古、甘肃等地商人的后裔,有许多人家的谱序里都有
着当年在漕运的河道里经商,后来落籍到临清的记载。更
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在古城临清,有两座被列入大运河文
物保护序列的专供回族人礼拜用的清真寺,距今已有700多
年的历史。据当地穆斯林群众说,本来还应当有一座更古
老更雄伟的清真寺,后来被“破四旧”给毁掉了。保留下
来的这两座,至今仍是我国北方建筑风格最好的清真寺。
它建于明代,是典型的中华宫殿式建筑。除了建筑的墙垣
、门楣、窗棂上装饰了伊斯兰教风格的木雕、砖雕、瓦当
和各种花卉等之外,大殿和前殿的墙壁上,有着伊斯兰教
建筑物特有的花卉雕饰,既体现了这个宗教无任何偶像崇
拜的理念,又遵从了中国式建筑端庄、轻巧、玲珑、活泼
、纤细、通透、朴素、淡雅、秀丽、雅致的风格。这两座
紧靠大运河的古寺,以中国园林建筑的特色为中心,借助
大运河河道的自然形态,将回族人敬主爱人的理念,寓于
园林与河道相互照应的理念之中,表现出建筑自然化与回
族风俗相适应的特点。是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与中国社
会融为一体的有力佐证。居住在临清城乡的穆斯林有两万
多人,是山东省为数不多的几个回族人口较多的城市之一
。这些穆斯林人口,不少是当年漕运大兴,临清成为全国
最大的粮食转运基地的时候,朝廷派来的御用军队里的卫
士的后代,更多的是明清商业鼎盛时期,沿丝绸之路从甘
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迁徙而来的买卖人的后裔,在姓氏
的分布上,也是沙、马、丁、黑、白、宛、杨、陈、金、
米等具有地方回族特点的布局,也有的是沿着海上的丝绸
之路,从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登陆后,沿着大运河漂泊
而来的波斯人。他们的先人,或者赶着成群的骆驼,越过
浩瀚无际的沙漠丘陵,走过群峰叠嶂、戈壁连连的崎岖山
路,来到中国后,又辗转到运河岸边,最后才来到这座富
丽堂皇的临清古城。或者,他们压根就是怀揣着强烈的发
财梦想,由海上的丝绸之路弃船登岸,跟着凌漾初笔下《
拍案惊奇》里的那位用两筐柿子下南洋、换回无价之宝的
商人,到中国发大财。历史成全了他们,临清的繁华与昌
盛形成的巨大磁场,让这些对经商有着特别敏感又天生不
怕迁徙的人们选择了临清。于是,他们跟着临清繁荣的脚
步,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一辈一辈地奋斗过来,以至于最
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正是从这样的实际出发
,我的临清笔墨,便有了一个活生生的民族融合的范例。
也许这样的范例还只是这个地处中原地界的运河古城
包容性的一个很小的侧面,如果读者于阅读的惊奇与希望
之余,打问一下临清从明朝开始为西藏的布达拉宫等佛教
寺庙织造精美的哈达,直到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的晚年,还仍然点名他所用来进行各种宗教和交往活动的
哈达,必须用临清的哈达。或许这哈达经过几百年的佛性
浸润,已经具有了保佑一方水土上的百姓平安富庶、人杰
地灵的秉性,所以几百年来,临清人才辈出,精英卓荦。
不分男女、不论民族、不计贫富,闻其达者远道辐辏
而来,慕其名者梯山航海、远涉重洋匆匆而来,不管是明
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前七子”的李梦阳、何景
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还是后
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
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以及后来加入的余日德、张佳胤
等“后七子”,都先后把临清作为他们设坛开论、阐述自
己文学主张的基地和讲坛,在这里留下了知识界研究与争
论的学风和习气。虽然在文学主张上各有千秋,甚至形成
明显的对立,但是他们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赢弱的
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
,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
撂下这场争论给中国文坛带来的影响,来说咱们的临
清。临清这座连接大运河南北的交通枢纽城市,确实对中
国的历史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自从大运河南北全线开通之
后,一种追求读书进仕的上进之风,日渐兴盛,先后出现
了谢榛、柳佐、王朝佐、左良玉、吕恒安等一批武功文治
的官员和学者,加上后来以兴办义学而闻名的堂邑县柳林
镇人武训,在临清兴办“御史巷义塾”。武训五十九岁的
时候,在这所学堂里与世长辞,给临清人留下了一种尚文
好学、追求上进的社会风气。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一位曾在济南参加过社会进步活动的新青年吴秋辉,又
回到家乡创办教育,成为曾在中国文坛上颇有影响的人物
。进入民国时期,临清人受新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不
少敢于“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和爱国者,这其中既有与中
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邓恩铭一起参加五四运动,并在邓恩铭
同志担任省委书记时,成为山东省委秘书长、后来被敌人
告密后惨遭杀害的张廷焕,在红军长征途中病逝于贵州的
中国工农红军的红五团侦察作战科科长刘振亚,还有在抗
日战争中亲笔书喻全军将士“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
枯,石不烂,绝无半点改变”的国民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张自忠将军,都是临清这块大
地上的人杰鬼雄。
当我在临清县的人物档案里寻找那些可歌可泣的民族
英雄的脚印时,在这条以大运河为链条,衔接到丝绸之路
的地方记忆的存盘里,竟有那么多为民族、为人类的英雄
儿女、志士仁人,是从古老的大运河踏浪而来,又从临清
的鳌头矶乘坐着一艘小帆船走向了世界,走到了人类文明
的巅峰。这其中当然包括那位曾在临清中学任语文教员的
著名诗人臧克家,正是他用诗人独到的眼光从临清人民在
内忧外患交相摧压下,看到了“千斤的巨力往肉里扣”的
穷苦百姓,在岁月的重压之下,昂起高贵的头颅,反抗阶
级压迫和列强侵略的顽强斗争,看到了中华儿女立志为中
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矫健步伐和伟岸身躯。那位在二十
世纪曾以浓墨重彩的大写意中国风享誉中外的穆斯林画家
黑伯龙先生,与他同出于临清黑庄,后来担任宁夏回族自
治区政府主席的黑伯里先生,真的是把故乡与“一带一路
”紧紧连接在一起。还有,那位大名鼎鼎的季羡林先生,
在他以九十九岁高龄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牵挂的依然是
老家临清送给他的那两只有着一黄一蓝的鸳鸯眼睛的波斯
猫,或许在老人家的眼里,波斯猫之所以成为临清的特产
,并且受到许多人的交口称赞,除了它的温顺依人、灵秀
乖巧,也是故乡的一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的
铁证与荣耀吧……
当我的临清传记被他们这些历史创造者的浓墨冲开笔
锋的时刻,我的这个权当是全书楔子的开场白也该给正文
让路了。
内容推荐
王树理著的《临清传(大运河文化的支点)》是“丝路百城传记”系列丛书之一,一部记述山东聊城地区临清市的城市传记。临清市现今为县级市,但这座依傍运河的小城,曾挟以地利,在明清两朝鼎盛之极,成为当时全国知名的商埠重镇。临清地处运河南北之间,又关系中国东西富饶之地,作为一个重要的运输枢纽,交流甚多,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运河文化。书中既对临清繁盛时期遗留下的古迹遗址进行了侧重解说,比如临清炒关、铸币厂、临清砖、临清波斯猫等;也对当今临清的世风民情进行了描述,比如武术之乡、京剧之乡,临清名小吃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