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这七部短篇小说选自一九七六年版的《北杜夫全 集》。该全集共十五册,将北杜夫文学分成纯文学、 童话及随笔“曼波鱼系列”三个门类。其中《百蛾谱 》《牧神的午后》《狂诗》《为助叔叔》《鼹鼠》被 归为纯文学,《刁蛮爷爷》《大河小说》被归为童话 。《百蛾谱》(昆虫、幼年时期主题)、《牧神的午后 》(自我认识主题)、《狂诗》(疯人主题)是北杜夫的 初期作品,对于理解北杜夫文学来说尤为重要。 十年前读研时,大西老师布置的一次作业,将我 领进北杜夫的文学世界。他给出童话故事的开头,让 我们续写,稚气未脱的我(现在还是)尽情发挥了一把 ,创作的快感记忆犹新。事后,我借来原版书阅读, 温暖的想象、清冽的诗情、不可思议的幽默感、纯净 无垢的少年世界,在我心里激发出莫大的共鸣。这部 童话,就是北杜夫的“水手库布库布的冒险”,也是 我翻译的第一部北杜夫作品。 后来,同学们各自确定了研究方向。我自然而然 地选择了北杜夫和他的文学。随着研读的深入,我不 自觉地入迷了。北杜夫的文学世界和我的世界,从共 鸣到交叠。而我大脑里的北杜夫形象,也投射在我的 一举一动上。回忆起来挺有趣的,我曾经在梦里和年 轻的北杜夫用日语交谈。在跟教授交流时,我说过这 样一句话:“我被北杜夫附体了。”这,大概就是真 爱吧。 表达爱的方式,有海誓山盟,有五克拉钻戒,有 坚定的相依相伴。而我对北杜夫文学的感情,是用翻 译来表达的。将捕捉到的“念想”,用自己的母语表 达出来——依我的个性,仿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 能真正地占有他的文学世界。渐渐地,翻译成为生活 的一部分,北杜夫文学也成为老伴,拿起笔,就像拿 起金箍棒,无比踏实安定。 在国内,北杜夫的译介极少,这本书就像一个漂 流瓶,我期待能够借此结识和我一样深爱北杜夫文学 的人。要了解北杜夫文学的全貌,七部短篇显然太少 ,但愿这本书是一个开始,我希望有机会投出第二个 漂流瓶,继续跟各位分享北杜夫的文学世界。 衷心感谢爱我的人、我爱的人以及为本书出版付 出辛勤劳动的人们。祝各位健康幸福。 曹艺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百蛾谱 牧神的午后 犴诗 为助叔叔 鼹鼠 刁蛮爷爷 大河小说 译后记
精彩页 生病卧床的第三天,男孩低声问道:“什么时候能吃上梅干呢?”他的饮食全由母亲料理,淡而无味。母亲有意避开儿子的目光,用若无其事的口吻说道:“梅干呀,再过十天吧。”男孩默默地点头,目光转向天花板上的木材纹理,眼神黯淡迷离。 自幼体弱的男孩对疾病亲切有加。他喜欢体温表那上下起伏如闪电的红色折线,喜欢透心凉的冰袋,喜欢枕边药瓶里淡黄色的药水。就连由发烧催生的倦怠感、隐隐作痛的躯体,甚至病房中特有的潮湿气味,他都喜欢。当然还有食物。为什么一旦生病,平时不受他待见的梅干,都变得如此鲜艳美丽?——男孩把大颗梅干轻轻搁在白白的稀粥上,看一轮让人心疼的姣丽红色在表面洇开。只要一发烧,我就能体验这个不可思议的秘密。这次不同了,我都觉得自己生了大病,再看爸妈和大夫的神色,就知道不是感冒之类的小病小灾。怎么不给我吃梅干呢?男孩以为生了病就得吃梅干。眼下,既看不到梅干的血红颜色,又尝不到那让人皱眉闭眼缩脖子的酸味,心里空落落的。他不知道自己患了急性肾炎。大夫叮嘱过他的父母,不能给他吃刺激性的食物和蛋白质。很奇怪,那位大夫浑身雪花膏的气味,而脸长得像海豹。 十天过去,男孩还是没吃上梅干。别说十天了,半个月过去,一个月过去,男孩的伙食依旧是没成没淡的东西。有一种专供肾病患者食用的无盐酱油,一股古怪的药味。男孩没发一句牢骚,咽下平淡的食物,便乖乖地躺下。时光流逝,一日复一日,单调而平缓,没有痛苦,没有热度。男孩把天花板上的木纹数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隔扇门上阳光游弋,渴望尝一口梅干的酸味——对此断了念想之后,男孩向往斑斓夺目的色彩了。暑假,那时自己挺健康的,学校布置了采集昆虫的作业。采集来的昆虫里,有浑身黑色、体型很大的凤蝶,有琉璃色的蚬蝶,还有长着红色下翅的天蛾。疾病,让男孩的心深深沉沉,翅膀的形状、鳞粉的闪亮光泽,都美得不似这世间之物。他赶忙让母亲取出标本盒子,仰面躺着,双手捧住标本盒,透过冰冷的玻璃盖板看盒内的藏品。然而他失望了,巨大的心灰意冷。盒子里,蝴蝶也好,蛾子也罢,都发了霉,或被虫子侵蚀,让人心寒。触角或折断,翅膀或歪斜。太惨了。都怪我,没放驱虫剂。男孩哭丧着脸。我要再去采集一次,做一盒漂漂亮亮的标本。紧接着转念一想,现在是冬天吧?才十二月?再说我还起不来呢。想到这里,男孩抬眼望着天花板,视线因泪水而模糊。天花板上,早已了然于胸的木头纹理,正勾勒出陈腐的图案。 一天,男孩的心情很好。大夫告诉他,小便里蛋白大大减少,能吃些鱼类和瘦肉了,还可以稍稍坐起身来。开心事不止一件,父亲给他买来一本美丽的书《昆虫图谱》。男孩用他那白皙纤细、微微颤抖的手指翻着书页,一边吸人沁人心脾的墨香,心情激动,只因图谱上各种珍奇的昆虫形姿。他看得入神,昆虫的日本名下面横写着学名——乌鸦凤蝶。这种金灿灿的凤蝶,原来叫乌鸦凤蝶呀。乌鸦凤蝶是它在日本的名字,那么,它的学名呢?帕皮里奥·皮亚诺·加波尼卡,多么庄重,多么尊贵,多么高高在上!帕皮里奥……不是有帕皮里奥雪花膏吗?给我看病的大夫,身上总有雪花膏的气味。对了,为什么那位大夫长得像海豹呢?《昆虫图谱》男孩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要把每一页记住:这只大得离谱的甲虫叫长臂金龟,产于台湾岛,不是说去采集就能去的。这只让人联想到妖精的蝴蝶叫浅黄斑蝶,日本本土就有,多美的蝴蝶啊,运气好逮到它,能让我乐得不停打嗝吧……其实男孩更喜欢蛾子。疾病,让男孩的心变阴沉了。相比蝴蝶,蛾子更压抑、更沉郁、更深不可测,这反倒牵惹着男孩。《昆虫图谱》卷末的附录里,有昆虫的采集方法。其中一种叫“灯火采集法”的,在树林里展开一块大白布,点燃一盏明晃晃的乙炔灯,就会引来成百只蛾子,它们或停留在白布上,或在灯火四周飞舞。我趁机挥动捕虫网兜,蛾群四散而去,鳞粉反射灯光,毒壶里,蛾子越积越多,直到装满……男孩幻想着,仿佛遥望远方的目光饱含热意,熠熠生辉。 父亲把烟蒂戳进火盆的灰烬里,目光挪到男孩的脸上。睡熟了?男孩双目紧闭,睫毛尖儿微微颤抖,扭在一边的嘴唇间,不规则的气息进进出出,令见者生怜。眼睛下方的凹陷因病显得憔悴,该不会是发烧了吧?父亲把手轻轻搁在男孩的额头上,挺烫手。以往不是好好的嘛,今天怎么……不过看他睡得挺好,应该没什么大碍,再说大夫今天会来。父亲下意识地摩挲火盆的边缘,任由思绪蔓延。这孩子最近变了,多么天真的眼神,时常盯着远处,仿佛在探视着什么。再说这本《昆虫图谱》,摊开在儿子枕边的这本书。儿子以前有那么入迷过吗?是不是疾病具有把人的心灵引领进精神世界深处的作用呢?父亲的视线缓缓地从炭火移到腕表上,又望了望窗外,不禁咋舌。雪。灰暗的天空细雪飘洒。到出门时间了,还要开会。这就出门了呀。拿着火铲走进房间的母亲赶忙去取父亲的外套,父亲不紧不慢地对背朝他的母亲说道:“孩子发烧呢,留心点。” 周遭一片朦胧。这是雾吗?男 导语 北杜夫的小说,有的严肃,有的幽默,有的晦涩,有的浅白,而共同点在于,其中必定出现奇言异行的人,甚至是精神病患者。似乎每个人到了他的笔下,都变得“不正常”了。这种笔触不带嘲讽,不含恶意,而充满慈悲,因为他们的“不正常”,正是北杜夫眼中不受掩蔽的真正的人性。《牧神的午后》延续北杜夫的幽默特色,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写成了一篇篇各具特色的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牧神的午后》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七部北杜夫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被收入日本语文教科书的、含有丰富想象力的《百蛾谱》,北杜夫的代表作《牧神的午后》,讨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刁蛮爷爷》,与医学密切相关、又带有个人对社会思考的《狂诗》《鼹鼠》《为助叔叔》,展现了他幽默而又独特的写作才华,其中也不乏对社会与人性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