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当我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时而感到寂寞,如同开在深山溪谷中的百合,独自维持灵醒的白,但也有不寂寞的时候,有如群树站立在晴空丽日之下,体会拂过的微风,看见了远天的彩虹。 不论寂寞或不寂寞,让我们维持着比景泰蓝更蓝的心吧!不要失去关怀的能力,不要让爱的泉源枯竭,不要断绝了更清明的希望。 让我们湛而又湛、蓝之又蓝,即使生活在浊恶的世间,也永不失去自清与无染的立志。 《比景泰蓝更蓝(林清玄经典散文)(精)》是林清玄亲自编定的散文集,收录林清玄散文创作集中喷发期的多篇散文。在本书中,林清玄将视点放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上,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加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语言流畅,见解犀利。林清玄的文章耐人寻味,能够让人感觉到禅性的生活,是一种超脱于尘世而又极具指引意义的大智慧。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台湾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目录 蓝之又蓝 卷一 形与影之间 不要失去桃花源 时代已经变成这样 梦的台北 比景泰蓝更蓝 不能使人巧 铁拐李的左脚 逐鹿天下,无限江山 泛性与泛政治 公共意志与社会品质 匈牙利·吐鲁番·乌鲁木齐 地上的鱼 向北极靠拢 陪郎客摇来摇去 台湾“廉政院 风乎舞雩,咏而归 牛肉汁时代 教育的浊水溪 文化艳星 莫扎特巧克力 卷二 台湾钱淹头壳 干净的选举 施工中 在雾里生活 可怜天下父母心 蓝天与黄土地 快打旋风 红唇族 素面相见 想要弹同调 自然就是美 量贩与质贩 一元化的教育 十一点在街上行走 茶叶的公平交易 高阳身后事 更忠于原味 不可买卖
序言 1 夏天的时候,我返乡居住。由于我的故乡离作 家钟理和的纪念馆不远,于是约好兄嫂带孩子一起 去瞻仰钟理和纪念馆。 车子开到半路,正穿过美浓乡间秀美的田园时 ,突然雷声大作,一阵气势汹汹的西北雨漫天泼了 下来。然后我们路过双溪,转入笠山,到了纪念馆 ,发现里面空无一人,虽然大门开着。 我们在馆内看了钟理和的旧作,他遗下的手稿 、照片,以及铜像和陶像。我站在纪念馆二楼的阳 台上,看着连绵的雨势,想象着这非常热带的林木 之中,是如何诞生一个令人钦仰的作家的呢? 当我们回到一楼的入口,我看到纪念馆在出售 钟理和的遗作、美浓的风景明信片,收入将作为纪 念馆的基金。我对大哥说:“我想买一些书和明信 片送给朋友。”可是纪念馆中空无一人,我绕馆一 圈,呼喝道:“有人在吗?” 无人回应。 我看到大门旁边贴了一张纸条,“本馆因人手 不足,只有星期六和例行假日开放,平日若要参观 ,请顺着馆前左侧的小路向前走一百公尺,找钟铁 民。” 我指给哥哥看,他说:“那我们去找钟铁民。 ” “这样不好意思吧?”我担心突然的造访会惊 扰到铁民先生。 哥哥表示,他和钟铁民都在美浓的中学教书, 算是旧识,钟铁民又是我大姊的孩子的国文老师, 因此突然来访应该不会惊扰他。哥哥还消遣我:“ 你已经染上台北人的坏习惯了,看朋友还要先约好 时间吗?” 我们沿小路前行一百公尺,一路上林木苍盛, 种了许多瓜果和蔬菜,一直走到一座门口有一棵龙 眼树的三合院,龙眼结实累累,我们在门口高喊: “有人在吗?” “铁民兄在吗?” 喊了许久。 无人回应。 我们只好沿着原来的小路走回纪念馆,听到远 远地传来“吧啦不鲁”的喇叭声,原来是卖土制冰 淇淋的小贩,到纪念馆卖冰淇淋。“三个球十块。 ”他说。 我买了几个冰淇淋给孩子吃,我自己也吃了一 个。这种“吧啦不鲁”冰淇淋又软又绵,是我儿时 最向往的东西,唯一不同的是三轮车换成摩托车了 。 “外地来的吗?”小贩边挖冰淇淋边问,用带 客家腔的话。 我们尚未搭腔,他又说:“可怜哦!这是我们 一个美浓的作家哩,听说是饿死病死的,写字赚食 实在是太艰苦了。” “嘿,我还听说,”那小贩语气较为神秘地说 ,“这个作家临死之前传下家训,子子孙孙不得以 写作为业呢!” 小贩把冰淇淋卖好了,看看纪念馆里没有其他 顾客,他跨上摩托车,回头对我们说:“我先失礼 !我卖冰,有卖就有赚,写字的,写了不一定有赚 ,这个你懂吗?” 哈!摩托车开走了。 …… 那是因为在最终极之处,有一种蓝比景泰蓝更 蓝,有一种香比夜来香更香,使我们深信,每一个 字、每一个思想都将在人间留下影响:也使我们无所 怨憎、无所退悔,去实践并完成我们对生命的识见 。 文学家岂是为了纪念馆、纪念日,或是一条街 道写作呢?把公园、街道、学校、纪念馆取自己的 名字,是那些缺乏自信的政客的标志,哪里是文学 家的追求呢? 文学家是为世间的有情心灵而写作,是为自己 的生命之泉而写作,是为了触及更蓝的境界而写作 。 这是为什么把这本书的书名定为《比景泰蓝更 蓝》的原故。 3 此书是继《越过沧桑》之后,“无尽意系列” 的第二本,有许多篇章谈到文化、教育、社会和政 治。 那是因为作为一个文学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不能独存于世间,对于现实事务的关怀,正是使 社会走向更圆满之境的手段。何况,当我们说关怀 众生、解救众生的时候,如果众生处在不公平、不 公义的社会中,将不能得到解救;如果众生活在没 有文化、没有品质的社会,将无法得到提升与安顿 。 这些年来,我写了许多现实而入世的文章,是 来自一个深切的认知:人心需要觉醒、社会需要改革 ,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两千多年前,释迦 牟尼佛讲出“众生平等”的教法,不只是在阐明佛 性的平等,也是在打破封闭的阶级制度,重建社会 的公平。 当我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时而感到寂寞,如 同开在深山溪谷中的百合,独自维持灵醒的白,但 也有不寂寞的时候,有如群树站立在晴空丽日之下 ,体会到流过的微风,看见了远天的彩虹。 不论寂寞或不寂寞,让我们维持着比景泰蓝更 蓝的心吧!不要失去关怀的能力,不要让爱的泉源 枯竭,不要断绝了更清明的希望。 让我们湛而又湛、蓝之又蓝,即使生活在浊恶 的世间,也永不失去自清与无染的立志。
导语 林清玄所著的《比景泰蓝更蓝(林清玄经典散文)(精)》,作者在书中提出,在心灵之处,有一种蓝比景泰蓝更蓝,有一种香比夜来香更香,文学家便是为了触及那更蓝、更香、更空明的境界而写作;但是文学家不能独存于世间,因此,心灵的空明与社会的改革同等重要。 作者站在形影之间,通过洞察复杂的社会现象,拷问心灵,最后提出,即使生活在浊恶的世间,也要永不失去更清明的希望,维持比景泰蓝更蓝的心。 精彩页 与朋友去登大屯山,秋气景明,我们沿着两旁种满箭竹的石板阶梯,缓步攀高,偶尔停下来,俯望着红尘万丈的城市,以及在山间流动着的雾气,时有不知名的鸟,如箭凌空而过,留下了清越的叫声。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就谈起了“文学死亡”的问题,大概是因为《蓝星》诗刊的停刊吧。《蓝星》是仅存的一本大型诗刊,它的停刊等于正式为诗刊画下了最后的休止符。 加上近年来出版的文学书籍普遍的滞销,使得出版文学书籍的出版社多处于半停顿的状态,有勇气出版文学书籍的出版社立即要面临库存与赔本的命运。 近几年来,似乎也没有特别引起注目的文学作品,比起从前如果有一本好的创作,那种奔走相告、洛阳纸贵的情景,仿佛是在梦中追忆了。 朋友探讨着文学没落,或者说文学濒临死亡的原因,是来自读者与市场不能支持。文学投入市场一再地遭到挫败,使出版者望而却步,不敢在文学作品上投资,作家由于得不到回应,创作上意兴阑珊,甚至一些有才情的作家转业从商,做房地产和股票。更年轻的创作者看在眼里,不敢再走文学的道路。长远下来,文学自然没落了。 “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现代人不读书,没有市场。”朋友说。 这时,我们正好登上了大屯山的最高点。听说这是台北盆地的第二高峰了,果然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北面的海边,整个台北,环顾四周就展现在眼前了。听说每年到冬天,我们站立的大屯山高点都会下雪,那时站在雪封的高顶,城市之繁美、灯火之亮灿就更动人心魄了。 我对朋友说,文学之没落与市场的关系是微弱的,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并没有什么市场,文学家还不是写下无数感人的伟大作品吗?以我正在读的寒山子的诗为例,寒山子“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一共写了六百多首诗,现存的就有三百一十二首。在树上、石头上都可以写诗,哪有什么市场问题呢?寒山子有一首诗可以表达他的创作心灵: 一住寒山万事休, 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于石壁题诗句, 任运还同不系舟。 可见一个文学家从事创作乃是基于心灵的渴望与表达,有市场时固然可以刺激作品产生,即使没有市场,也应该一样能写出好的作品。当一个文学作家必须仰赖市场而创作,表示他的创作心灵尚未到达成熟之境。 因此,读者不应该为文学的没落承担任何的责任。何况说现代人不读书也不公平,以近几年为例,台北就出现许多家卖场超过四百坪的大型书店,可见读书人口是在增加、不是在减退,当许多读书人宁可去读对心灵没有助益的东西,不愿读文学书,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文学家深思了。 市场既然无绝对关系、读书人的人口又在增加,文学却奄奄一息,我对朋友说:“我们写作的人应该反省。我每读报上好书周刊介绍的好书,都觉得比读唐宋时期的作品还难懂,文字艰涩、思想僵化、创作力浮夸、写作态度浅薄,名利心跃然于纸上,文学没落实在是有道理呀!”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