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董志鹏著的《国民政府社团法制研究(1925-1937)》介绍:社团的兴起是近代社会组织方式演变和进化的重要特征,完善社团治理结构是国民政府实现社会控制、重塑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对1925~1937年国民政府社团法制进行分析,有助于解读国民政府通过社团治理推动会进化和实现社会动员的意图及其成效,管窥中国近代社会治理的发展演进。始自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在“党治”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治理框架,试图通过社团法规使民众组织化,实现对民众的控制和对社会资源的动员,表达了通过社团来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国家实体的强烈愿望。虽然其整合民众的努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作为近代中国政权统合社会力量的尝试,国民政府的社团法制设计具有筚路蓝缕的开拓意义。 作者简介 董志鹏,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现执教于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近代社团法制史与近代中医药行业发展史,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民初工商同业公会规则的制定与修订》、《国民政府时期中医公会法律地位的演进》、《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等论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末民初社团法制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社团法制的探索 第二节 民国初年社团治理的曲折发展 第二章 广州政权的“革命化”社团治理模式 第一节 社团组织的革命化 第二节 社团发展与社团治理的失灵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对社团治理的重建 第一节 社团治理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社团的整理与规范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党政并行的社团管理机制 第二节 党政双轨的社团法制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体系的功能 第一节 整合和规范社团组织 第二节 深度介入和干预社团事务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体系的特征 第一节 社团治理的统制趋向 第二节 社团法制的结构性缺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