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首任主任王逊先生的遗作,后经其学生薄松年先生等整理交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过了出版合同期限。本书奠定了现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学术体系,为此类图书的开山之作,长期作为北京大学等高校考研的必读书目。本次改版会增加大量彩版图例,薄松年先生会对每个章节做学术评点与推介,对王逊先生过世后必须的新增考古资料亦作加附。书后附王逊先生年表,以及几篇重要文献。
王逊(1915-1969),中国著名美术史、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世纪30年代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文学系和哲学系,攻读文学、哲学、美学,受到著名学者闻一多、邓以蛰等先生的器重。抗战期间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后任教于云南大学及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先后任天津南开大学及北京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王逊工作认真负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建国初期的文化建设活动,撰写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以渊博的学识,在哲学、美学、美术考古、书画鉴定、工艺美术敦煌学等领域作出建树。又应当时教学的迫切需要,于1956年编成《中国美术史讲义》,这部以崭新体系全面展示中国美术各门类从古至今发展成就的教材,观点新颖,见解独特,尤以精辟的艺术分析见长,代表着20世纪50年代美术史教材的最高水平,虽然因“反右”而失去公开出版的机会,然而在全国各地出现多种传抄和油印本,在新的美术史体系建立上具有重大影响。进而为了培养中国美术史专门人才,于195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
同年,先生不幸被错划为右派,失去了研究和发表论著的权利,然而他在逆境中仍然顶住巨大的压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潜心学术研究,继续撰写和完善教材,并在培养学生中做出贡献。1963年因为永乐宫壁画摹本赴日展出的机遇,才得以发表了《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长篇论文,对长期模糊不清的二百多个神祇作出考订,成为他生前最后一篇力作,其考释之精深获得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赞叹。
《中国美术史》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首任主任王逊先生的遗作,后经其学生薄松年先生等整理交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过了出版合同期限。本书奠定了现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学术体系,为此类图书的开山之作,长期作为北京大学等高校考研的必读书目。本次改版会增加大量彩版图例,薄松年先生会对每个章节做学术评点与推介,对王逊先生过世后必须的新增考古资料亦作加附。书后附王逊先生年表,以及几篇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