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其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有关运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宄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宽。在中国大运河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四周年之际,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带研究院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联合编辑出版《运河研究年度文选(2017)》。宫辉力主编的《运河研究年度文选(2017)》对2017年大运河的相关研究进行摘选,分别从总论,河工与漕运,运河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运河城市,运河遗产与大运河文化带五部分进行整理和收录,从一个新的视角,呈现运河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旨在促进运河研究的交流与借鉴。 作者简介 宫辉力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UNESCO Chair in Hydroin formatics for Ecohydrology、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心理师范大学名誉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目录 总论 运河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河工与漕运 鸿沟引水口与渠首段经流考辩 宋代内河船夫群体的构成与生计 ——以漕运为主的考察 从淮仓到淮库:漕粮加耗折银与明代财政 明代中前期京通地区漕运脚费初探 明代前中期北运白粮重役佥征流变 清代漕运水手群体初探 明清漳、卫交汇及其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运河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 运河环境、寄户身份与白居易符离修业生活考论 宋代运河与话本的兴盛 建构与解构:明代浙东湖水纠纷中的利益表达 ——以上虞皂李湖为中心的考察 明清时期江北运河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清中叶至民国初年山东“沉粮地”的垦务开发 运河城市 水与城的双向互动:隋唐五代时期运河变迁与城市兴衰 明清北京通州古城研究 明清华北运河城市变迁研究 ——以馆陶县为例 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 ——以台儿庄古城为例 历史廊道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探索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案例 运河遗产与大运河文化带 浅析大运河(北京段)文化带的内涵 “三个文化带”与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思考 北京保护和发展运河文化带的思考 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协同保护机制 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