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华章文集(共3册)/芳草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华章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李华章文集(共3册)/芳草文库》是《芳草文库》中的一辑,分为“湘西之梦”“三峡情怀“荷屋随笔”三卷。三卷皆是散文随笔,主要内容包括对故乡湘西、宜昌三峡的描绘,还包括作者与名人大家的交流、情谊。此外,本书集的附录也梳理了作者的创作历程和文学成就。本书文笔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平实生动。此书集的出版是对湖北地区的名家名作的总结。
作者简介
李华章,湖南溆浦人,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曾任湖北宜昌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三峡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原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原副会长等。其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年)散文卷、《中国现当代散文三百篇》、《中国散文百家谭》(续编)等40多种选本。出版散文随笔集《绿韵》《湘西,我的梦》《生命的风景》《追赶日出》《生命的河》《人生四季》《缠人的乡情》《岁月叠影》《李华章散文选集》《更行更远》等14部;出版少儿图书《中华三伟人的故事》《高峡出平湖》《中国的脊梁》《巫山神女》《三字经故事精选》等10余册。有散文被翻译成韩文出版。
目录
梦里的溆水
赶考记
解放军从我家乡走过
远了,踩水车的日子
相思岳麓枫叶红
桃李情思
梦怀过年
记忆烘桶
翡翠观音
梦忆枣子坡
千年屋
晚景
杖筒而哭
田野的声音
山里舅舅
二舅的梦
三舅
外婆的小阁楼
凝固的瞬间
长潭河
欢喜佛
一朵金菊花
开秧门
正冲垅的守望者
神秘的“农二哥”
染匠阿哥
最后一个堂哥
一床棉絮
母亲的心
酒的怀念
取名儿
湘西年味
印象低庄
赶场
双井
干塘
难忘那棵桃树
家乡习惯
家乡“味”话
过年的礼性
记忆弹花匠
吊脚楼赋
故乡的新楼
娃娃朋友
挚友得于少年时
册页上的记忆
哦,大桥
善生老左
泪珠滚落胡须上
顺木匠
“左撇子”轶事
留守小兄妹
永远忘记不了她
沧桑贺龙桥
历史的丰碑
名将的情怀
“人文的四合院”
——访熊希龄故居
雄魂飞出凤凰山
舒新城与船的情结
钱基博先生在溆浦
把爱留在湘西
安江散记
忆溆浦
“屈原入溆处”犁头嘴
溆水河畔屈原魂
溆浦的“两个端阳”
诗画“涉江楼”
淑水思蒙
故乡的桥(三题)
王村镇风韵
浦市古镇遗韵
边城茶峒寻梦
芙蓉楼之魂
辰溪风采
难忘雪峰山
沅有芷兮
洪江风采
悠悠辰河长相思
湘西侗寨风情
沅水河边辛女情
一个湘西女子的写真
阿拉女人
花瑶梯田。壮美的画
龙潭,最美的缘
登南方长城记
美丽的德夯矮寨
心中流淌的凤凰沱江
张家界诗意(四题)
古丈的空间
沈从文心中的沅水
乐水者记
心中的凤凰
——访沈从文故居
沈从文流泪听“傩堂”
沈从文的热心肠
沈从文爱女子的情怀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至情
远逝的三峡民谣
沧桑的三峡诗意
白居易在忠州二三事
玉印飞峙大江边
万县夜市
巴蜀胜境张飞庙
依斗门前的依恋
舒新城“滟灏堆”之恋
三峡雄奇此为魁
云雨巫山十二峰
神女峰,永远美丽
巫山“三台”记”
沈从文过三峡记
鸟栖大宁河
三峡又闻猿啼声
悬棺,在我的仰视中
信号台,三峡的风采
待到巫山红叶时
白云生处人家
春风三峡路
秋风亭记
好香哟。恩施的茶
苏马荡流淌出的美
恩施的“将军茶”
青山遮不住
屈原故里龙舟情
诗人兴会屈原故里
诗意乐平里
守望诗魂之舍
香溪诗意
香溪流香去
感动昭君的美丽
三峡背篓女
香溪缘
正是兴山烂漫时
诗美大九湖
香溪的“散文树”
春到昭君镇
滩多流急西陵峡
三峡走笔
青滩遗韵
三峡赋
三峡雄鹰(外四章)
三峡岩石赋
别了,中堡岛
依依惜别桃花鱼
归州,留在美丽的思念中
幸福在复建路上
秭归凤凰山记
橙黄橘红醉秋风
泗溪竹韵
伟哉,三峡石牌
三峡明月
龙口激浪
三峡的滋味
三峡移民的情怀
邀神女同行(外二题)
三峡,飞出第一道彩虹
三峡,永远的风景
抚摸地底下的沧桑古朴
春的声音
竹篮思绪
抚摸黄牛岩的壮丽
橙黄橘绿香三峡
重上大老岭
大老岭神奇之树
赏石乐天溪
宜昌小峰悬棺
翠谷观瀑
情人泉,生命的泉
分乡的灵感
牧心月儿湾
最美茶乡邓村
西陵峡口大城浮
三游古洞重峥嵘
灼灼其华映峡口
滨江绿韵
漫步东山大道
至喜大桥凌空俏
灯笼树
金字塔的山
云集路漫步
天然塔影
雄起,伍家岗
石板溪开花红艳艳
宜昌,飘出一道道彩虹
十里车溪
万树寒梅暗香浮
“东山图画”怀想
永驻心中的“天官牌坊”
忆北山坡学府
镇境山下
——宜昌二高散记
“跳龙门”
漫步欧阳修广场
江南采菊
胭脂坝觅石
奇石情思
萧瑟秋风谒关陵
玉泉赋
佛地风景
玉泉寺数罗汉
生命的河
回报江河
月潭河,常绿我心中
草埠之湖
美丽董市之恋
春满百里洲
神秘的后河
茶山一枝花
女儿绿
五峰采花香喷哒
长阳之歌
凿江通流
资丘风采
虔诚的造型
雨中花桃
走进杨守敬故居
穿越奥陶纪石林
一 名家魅力
“文艺花圃”的园丁
作家的风范
从文让人
《围城》主将钱锺书
杨绛情系锺书
丁玲的情怀
陈寅恪夫妇一唱一和
我认识的张光年
记曹禺二三事
徐迟印象记
相会在人民大会堂
美学泰斗三峡情
——王朝闻印象
柯灵的正气歌
峻青“至喜”三游洞
诗来三游洞
——贺敬之在三游洞
天留我辈继风流
——红学家吴世昌在三游洞
三游直堪百回游
——冯牧印象记
李铎先生的墨宝
忆念骆文同志
记碧野二三事
对林非先生的直觉
川江风情笔下留
——著名作家鄢国培往事
三峡从她心里流过
——女作家刘真掠影
梅洁印象
长江三峡的热情歌者
——读散文家齐克
忆念中国民间故事大王刘德培
乡土诗坛一颗星
益友三十年
——记学者作家涂怀章
上善若水
——记杂文家符号
永远的仁师
亦松的风骨
风雨铸师魂
巴人解密的功臣
——记王善才先生
屈原文化的探索者
——禹经安先生印象
记《红楼梦》法文译者李治华夫妇
诗意的生命常在
——忆念工人诗人黄声笑
二 作家签名本风景
我的作家签名本
丁玲和她的《我的生平与创作》
吴泰昌和他的《艺文轶话》
“赠书”中理不完的情思
——《林非散文选》签名本
得大自在的作家柳萌
石英和古耜的《文心的合鸣》
作家与
序言
武汉有一批年纪不算太老,但肯定不再年轻的作家.
既往作品每出无不风行江汉,后来平淡了些。二○一五年
初,恰逢一场小聚,其间有老朋友提议给这些在文学创作
上颇有成就的作家出版文集,且当场做出关键决策。老朋
友提及的作家也是我的朋友,他们的处境很有代表性。
世事流逝到今天,说一点不残酷是不真实的,说太残
酷似乎也不科学。值此宁翔雁前羞跟牛后世风,普天下之
莫不借口追求日新月异,其实是乡下俗语说的,人人都想
一锄头挖出一口井。宁肯臭名远播,哪管丑态百出。忘却
不该忘却的,强化不该强化的,是世情中一大不敬。这几
年为一位已故作家出版文集,好不容易才成,一来二往之
间,见识了足够多的现世生态。似这等才华出众的作家,
若非上苍失察,弃之英年,敢不是当今文坛大旗一帜?同
理,那些在喧嚣背后悄然尘封的作品,谁能说不是日后人
有所诵的典范?天地同根,不是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天有
天的高度,地有地的厚重。
常住武汉三镇之人,最能体会大江东去、流水落花深
意。也是体恤的缘故.又于旷野之间留下高山流水千古知
音,以为勉励,兼作念想。朋友提议,饱含诗情,深藏灵
性。没有太多商量,三言两语之间,就达成共识,以《芳
草》杂志名义,逐年排选,将这批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编成
文集出版。只是由于执业所限,本套书只能以《芳草文库
》相称,名头虽小,相信分量不轻。
哲学教会人们认知正确与错误,自然科学是要让人懂
得成功与失败。然而,短短人生,包罗万象,其善其美,
何止兴衰胜败!文学的存世与流传,其意义正是超然前二
者,不以成败对错为目的,也不以卑微尊贵定价值。人非
草木,却如同草木,这是文学理由之一,生命不能永恒,
却绝对永恒,这是文学理由之二。文学根本理由是,协助
芸芸众生在庞杂得无可把握的宇宙间,在神与鬼、灵与欲
、虚与实等一切冲突与对立之间,寻找适合每一个体的美
妙平衡。
二○一五年十月十五日
导语
李华章是中国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在国内文学界享有盛誉,其大多数作品不仅在国内大量出版、经久不衰,而且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作者也因此获得了国内外许多的相关奖项,以巧妙的文笔和渊博的知识为广大的读者创作出了经典的文学名著。
《李华章文集(共3册)/芳草文库》收录了他的作品。
后记
2018年是一个吉祥数字的年,是全国人民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好似
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长江一样.闯过夔门激浪,冲出滩多流
急的西陵峡,忽然山平水阔,大江东去,浩浩荡荡……
新年伊始,1月11日早晨,突然接到一个长途电话:
“华章,你怎么不接电话呀!”我正表示歉意之时,刘益
善先生提高了嗓门:“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喜事:武汉市《
芳草文库》拟出版《李华章文集》,一套三卷本,100万
字左右。这是《芳草文库》总策划人刘醒龙嘱我转告你的
。”惊喜之后,我问:需不需要作者补贴一点经费呢?“
不用。由武汉市政府拨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
版两位作家的三卷文集。”这对我来说,身处地市级城市
,受到如此厚待,得到总编的青睐,真是一件意外的、天
大的好事啊1
40年来,我除了出版《巫山神女》《高峡出平湖》《
中华三伟人的故事》《中国的脊梁》《长江三峡》《锅里
出银元》《三字经故事精选》等10部少儿作品外,主要坚
守散文创作,默默耕耘,孜孜以求。先后在《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文汇
报》《羊城晚报》《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文摘报》
《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
《湖北日报》《重庆日报》《深圳特区报》《中国作家》
《北京文学》《长江文学丛刊》《芳草》《长江文艺》《
红岩》《鸭绿江》《福建文学》《特区文学》《散文》《
散文世界》《中华散文》《散文百家》《散文天地》《散
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炎黄春秋》《大公报》等全国
各地大报刊发表;陆续出版散文随笔集《绿韵》《湘西,
我的梦》《文苑漫步》《三峡风物选粹》《追赶日出》《
生命的风景》《生命的河》《人生四季》《李华章散文选
集》《缠人的乡情》《岁月叠影》《更行更远》《江河长
流》《情满绿水青山》等15部。一个最深切的体会是。散
文愈写愈难写了,有时甚至迷惘。当下,有些人误认为散
文是一种没有难度的写作。人皆可为。因此小看了它。其
实,“散文易学而难工”。要写出一两篇精品或一部优秀
的散文佳作,绝非简单的、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作者全身
心地投人、深切体验。别具匠心,付出巨大的真诚和真情
,倾注毕生的精力。
我出生在湘西溆浦,是湘西的儿子,沅江溆水是我的
母亲河。溆浦又是伟大诗人屈原流放的地方。我从中学时
代起就做着“文学梦”。后来,又受到湘西文豪沈从文作
品的影响,便更加眷恋这片神奇的土地。退休之后。曾多
次回到大湘西,连续花了四五年时间,走遍了大湘西原22
个县(市)的名镇、名乡和名寨,拾回青少年时代的旧梦。
那深厚的乡情,那浓浓的亲情,那风味别具的风俗,那可
亲可敬的人物,那悠久的文化积淀,乃至风花与雪月,都
是我梦绕魂牵的乡愁。从华中师大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三
峡宜昌工作,近半个世纪扎根在屈原故里,沐浴着屈子遗
风。我曾几十次行走于长江三峡,风里去,雨里回,浪里
上.涛里下,足迹踏遍了鄂西的山山水水;采风俗,察人
情,阅方志,谒胜迹,记风物,拾轶闻,寻找失去的历史
,有感于时代的巨变。有爱便有了散文。在我的文学创作
道路上,情有独钟的是“两条河流”,即生我养我的沅江
溆水和长江。“两条河流”我写了一生。
《李华章文集》就是从我上千篇散文随笔中,遴选出
300余篇,分为“湘西之梦”“三峡情怀”“荷屋随笔”
三卷。
作家的生命在于作品。回顾我走过的文学之路,我深
深地领悟到,好作品是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中采撷与开
掘出来的,是从作者心灵中绽放出的思想和艺术的花朵。
一个作家的创作成绩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没有什么捷径
可走。既在于勤,又在于恒;既贵于真情和性灵,又贵于
独特和精深。文学创作永无止境。只有努力学习,开阔视
野,贴近时代,记录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拥
抱生活,不断创新,才能逐步攀登文学的高峰!
出版《李华章文集》是我的荣幸。我由衷地感激武汉
市《芳草文库》策划人刘醒龙先生与《长江文艺》原主编
刘益善先生的厚爱和鼓励。《芳草文库》不仅为湖北文学
建档,也为湖北作家立传。
这部文集的出版,还得到了武汉大学出版社的精心编
排与大力支持。对他们谨表示诚挚的谢忱!
最后,也要十分感谢我的家人,李黎的同事史丹丹、
粟亚美、孙翔,以及孙儿范晓光、孙女高雅的热情帮助。
他们牺牲春节休假时间,帮忙打印部分书稿。在此,一并
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华章
2018年4月lO日于三峡荷屋
书评(媒体评论)
李华章写乡情的散文,平实之中含有深意,且用
笔精细,语言清冽如泉水。他描绘过无数的高山远水
,他的笔墨始终散发着纯正的思想芳香,其艺术功力
则是源远流长的……从艺术上看,不浮不躁,不俗不
腻,极为纯朴自然,显示出平日研亲切的素质,达到
了难得的高雅境界。
——湖北大学教授、作家、文学理论批评家涂怀

李华章的散文创作中,以“游记”类的文字最为
引人入胜。《梦里的溆水》正是作者登山涉水后留下
的优美篇章。全文由远及近,由议论历史而描写现实
,文字生动,有声有色,细节逼真,流露出一股灵秀
之气与乡土风情。
——中国散文学会原会长、散文家、博士生导师
林非
精彩页
好多年前,有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直没有平息过,我忘记不了。回乡探亲时.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叙家常。我关心地问侄女:“黄花闺女快到嫁人的时候了,对婚事有什么想法?”她轻声细语地回答说:“能嫁到白沙田的地方就好。只要不嫁给红泥巴土的人家,我在梦里总这么想。”她的这句话,真令人意外。
外婆家在枞鸡垅,离我家十几公里路。一条冲里几百户人家,水田、旱地清一色的红泥巴土。除了几口大小堰塘外,别无水渠灌溉,属于典型的“靠天收”的山里。顺年,风调雨顺,收成还不错;倘遇早年,稻谷穗难以灌浆,颗粒干瘪瘪的,苞谷便只能当干柴烧。平原地的女娃谁都不愿意嫁到那地方去。
我家住在小河边,有平平整整盼土地、白白的沙田。有的土地可用手捏出油水来,主产稻子、棉花与甘蔗。与外婆家那里比,我们村算得上是比较富庶的农村。但平原与山区,乡与乡之间,也各有各的难处,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老天爷好像疯子似的,不知什么时候发病,要不淫雨,水涝一方;要不天旱,赤地一片。我们村逢暴雨时,小河发洪水,淹地毁田,隔几年我们就碰上一回,河里的滚滚波浪都是农民的泪;不说大旱之年,就是平常年景。我们那里是靠水车吃饭的。几乎家家有水车,人人学会踩水车。人们的印象里,水车是湘西的一道风景。对外地的游客来说,水车确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对本地的农民来说,踩水车却是一种累人的苦活。水车的主轴上安装两排或三排供双脚踩的木砣子,一块水豆腐大小、柳木做的砣子经久耐用。人走平地或山路。时间久了,腿脚都会疼痛,何况脚踩在木砣子上,一脚追一脚,接连不断,周而复始,从清早踩到天黑,脚板磨出厚茧,打出血泡。若是一脚踩空,轻则人像“吊腊肉”,好比抓单杠;重则小腿背脊骨撞伤流血。谁都经受过,说不苦不累是假的。
我从小学踩水车,先出于好奇,踩一会儿,玩一会儿;上高中时,逢暑假。必定要干踩水车的农活,因为暑假正是农忙季节,更是甘蔗生长的节骨眼。那季节,水车是架在田坎上的,歇人不歇车。白天顶烈日,夜晚戴月亮。功夫修炼到家时,踩水车的农活,有时也不乏诗意。皎洁的月光下,凉风吹拂.车子的嘎嘎声音,流水的哗哗响声,好像乡村的音乐,质朴而古老……最难忘的是,我是踩在水车上接到大学的录取书的。弟弟疯跑着,一手高举信封,一边狂喊:“考上了,考上大学啦!”手捧着通知书,忽地眼睛一亮,我仿佛看到一条人生的希望之路。从此,我也离开了踩水车的日子。
踩惯了水车的一双脚,即使许多年不踩了,有时脚板底还有些痒痒的。真是这样的感觉。弹指一挥间,20年逝去了。又回乡探亲的时候,家乡变了。在小河的上游,人们修了一座和平坝。连接大坝的两条长长的水渠,名叫和平渠。长约30公里,沿途流经一家垴、谢家坎、老大门、祠堂边、向家村、胡家村、彭家村,又汇人小河的中游。我所看到的水车少了。我家江北的几亩水田,地势在水渠之下,可以自流灌溉。我家的水车高高地搁在牛栏的屋架上。短短几天。我抬头看过好几次,往日用桐油刷得锃亮的长方形水车匣,如今已变得暗淡无光.显出了老态。
农村改革开放后,农民对种责任田的积极性提高了,比“挣工分”的年代干活仔细认真多了,多劳多得,各奔小康。农忙季节,农民常因自流放水而闹出矛盾,谁都想抢先把渠水放人自己的田里。从家信中,我知悉九叔因与别家抢水.而彼此挖锄打架……自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加强对农业的领导。记得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国家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修水库,建大坝,开水渠,热火朝天。有些农民先富起来了。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这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变成了自觉行动。家有地势高的田地,大多不用踩水车了,改用水泵泵水灌溉。机器声响,丰收在望。
改革开放以前,我想家乡,又不愿回家乡。有的乡亲对出身地富家庭的子女,在外地当上大小干部的,内心深处仍抱有某种反感情绪。那年代,我差不多10年才回家乡一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几乎每隔一两年便回老家一次,并花了四年时间,行走在大湘西22个县(市)的土地上,采风写作。我亲身感受到湘西家乡的人气、人风变了,新气象层出不穷。不少村寨,几乎家家盖起了新楼,鸡犬相闻,摩托声响,而我熟悉的水车却渐行渐远了。城镇周围的农村,田园菜地上都安装了自动喷水器,毛毛细雨似的轻柔地落个不停。蔬菜绿油油,花卉红艳艳,苗圃鲜活活……
我又想起了侄女。当年,她那么低的幸福底线,也未能实现。命运捉弄人,最终还是出嫁到外婆家乡的枞鸡垅,与红泥巴土打了半辈子交道。而近几年来.时来运转,这里兴修了一个大水库,不依赖老天爷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连白沙地村子里的“超生”小孩,也送到那里让人收养,改了姓名。P8-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