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艺文札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石英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石英,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人,少年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内做机要密码电报工作。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先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散文》月刊主编、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等职。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石英创作甚丰,且题材广泛,素有“多栖作家”之称。在大学中即有中篇小说《文明地狱》、文学传记《吉鸿昌》等问世;至今创作长盏不衰,可谓著作等身,许多媒体称之为“文学常青树”。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漫银滩》、《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密码》、《公开潜伏》、《人性伏击》、《人性磁场》、《真伪人生》、《追不回来的岁月》等;短篇小说《石英精短小说选》等;散文集《秋水波》、《母爱》、《石英散文选》、《石英美文选》、《当代散文大家丛书石英卷》、《老兵大家丛书石英卷》、《石英军事散文选》、《石英京剧艺术散文》等;诗集《故乡的星星》、《当代正气歌》、《石英精短诗选》、《走向天安门》、《石英红诗选》等;文化艺术随笔有《文史与人生》、《古往今来》、《石英杂文随笔选》、《石英人性文化随笔》等;文艺评论集有《怎样写好散文》、《散文写作的成功之路》、《文心的合鸣》等;各种门类作品七十部,一千五百万字。
目录
札记
散文的概念及特征
从诗意说到散文味
由诗词想到原创性和新意象
从唐宋诗词看当时自然人文风习
佳句名句之奥妙——诗文偶感
古体诗词的创作
读文学名著的“偏好”
开卷未必尽有益
学诗俚语
诗“瘾”
诗情,心灵的契合
“抠”诗随记
天真的成熟,丰富的单纯
从刘云若小说中看“梨园”
一个不大不小的“盛花期”
我讲文学课的体会
忆往
楚汉人物(五则)
诸葛亮“事必躬亲”辩
古代“士”的感恩情结
三国人物“七○后”
建安SARS与“七子”
北宋“内外战”及其结果
恶性仿效的力量是超额的——有感于魏晋之交王朝更迭与人生世相
“闯关东”非自近代始
由川江沉金打捞想到张献忠
长征途中的非常春节
一个夜晚跨越了一个时代
忆谈判岁月
我亲历的“夜不闭户”年月
村边苇席上的课堂
记忆中的“救总”二三事
邂逅粟司令
我亲历的解放区岁月
三个座谈会与一本书——忆刘清扬大姐
我所接触的琴西老——记“五四”运动中天津总商会文牍长夏琴西
遥念你:普罗夫迪夫
中国地名的诸般意味
沉思
中国古代思想家是寂寞的
“仁者寿”析
“报应”解读
金翅鸟与发背疽之类——关于读书的结局
旅中偶拾(二篇)
牌坊林中所思
海市蜃楼
在沙丘和草原上的感觉记忆
观心理倾向说
动物保护也有不同的“画外音”
减少“刨分”
夏与秋
精彩页
散文的“资格”是很老的,当近世读者面最大的小说尚未臻于成熟时,散文就早已进入它的黄金时代。
散文这个概念的产生,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源出于与韵文和骈文相对立而言,即指不押韵和句法不整齐的文章。发展至现代,便成为与小说、诗歌和戏剧并列的文学样式之一。与此同时,散文家这一称号也随之更加鲜明而具体。
在国外,通常意义下的“散文”则更加广泛,基本上是与诗歌相对的统称。而在我们中国,一提起“散文”,却很容易想到的是篇幅比较短小、写来比较灵活,无论是写景、状物和叙事都有着比较浓郁情味的那种文章。
散文不同于小说之处,是并不要求有完整、曲折的情节,比较集中的矛盾冲突和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它也不像诗歌那样,要求富有音乐感的节奏和韵律。但要求有它独具的气质风姿,动人的魅力。
散文这种形式,不惟很古老,而且应用也很普遍。可以说,一个小学生开蒙不久就可能与它结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都会同它打交道,举凡书信、日记甚至某些讲话也都可能是相当不错的散文。有人说,一个粗通文字的少女,当她给自己所挚爱的恋人写情书时,其形式和情致就已具备了散文的要素,而这种涌自内心的情愫,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文字上的障碍,使她的“文笔”发挥到难能可观的程度,这话也许是有道理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散文又可当之无愧地称为情文。当然,这是就狭义性散文,即文学性散文而言,而不涉及一般的政论、哲学、历史等广义的散文著述。
散文既然与人们的生活如此贴近,而且大凡具有一般学历的人都有写作散文的实践,是不是因此就可以说它很容易写呢?其实不然,诚如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言,“散文易学而难工。”事情往往相反,看来人人都能掌握的一种东西,真正能够驾驭得好,拿出超出一般的绝活,就更加不易。有如学画,俗话说“画虎容易画狗难”,正因为常见常用,能够突破就非同小可。当然,严格说来,无论是“狗”还是“虎”,画好了都不容易。任何文学样式的作品,均应忌粗而求精。
关于散文的一些主要的或者说是基本特征,专家们的表述并不尽同,一般而论,特别是结合个人创作和编刊实践中体会,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短小精悍,一般说来是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状物,抒情还是叙事,散文自应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这种独特方式体现得愈充分,散文的优势就发挥得愈突出。它之所以短,不是人为的削足适履,而是因为角度找得准,剖切得当,提炼得精,表观得恰到好处。这样便可收到言无多而容量大,意未尽而情味浓之功效,也可以说是一种浓缩了的文章,当然不需要太长的篇幅。我不能绝对断言长及一二万字就不可能是好散文,侣至少不是散文最基本的神貌。我从工作实践中看到:绝大多数拉得很长的散文,多是因为未掌握写作散文的要领,误以为散文“散”就可以信笔漫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其实变成冗杂的同义语了;再者是提炼不精,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是平均使用力量,“齐头并进”,结果是精要之处亦为芜杂之笔所掩,看不出闪光的东西;还有就是写法的问题,纵不能合理舒收,横不能剖切得当,或以大量笔墨铺叙过程,或者写成枯燥乏味的采访对话,或者干脆成为类乎小说而又非小说的四不像的东西。这样的“散文”,常常拉长了篇幅而淡化了应有的情味;另外的原因是文字功夫不强,下笔乏力、无味,以量充质,长则长矣,但读来却不能不使人失望。
P3-5
导语
《艺文札记》为散文随笔集子,收录了作者石英自选的涉及文史哲话题的文学小品,也是富有思辨性的哲理随笔。主要包含“诗文”“忆往”“哲思”三个部分。文章有《散文的概念及特征》、《诸葛亮“事必躬亲”辩》、《中国古代思想家是寂寞的》等。这些文章涉及了作者丰富的是生活经历,细细读之,也是比较有趣。
序言
本书是有关于文史哲的随笔。随笔其实也是散文
中的一大部类或曰一种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说是很难
截然区分的。但在人们的习惯中,随笔一般是偏重于
说理或思辨的一种文体。本集中的文章,大都论说或
思辨的成分较强,所以还是将其定位于“随笔”为宜
。其实本集中有的篇章,叙事与言情的特征也比较明
显,只不过如果细加品味的话,其内涵的哲理味儿还
是很充沛的,故仍编入其中。再者,有一点亦应强调
指出:在文、史、哲三个部分中,纵然说是论说性的
文字,其内蕴中仍有或多或少的文学意味,这与那种
纯理论性文章还是有所不同的。
另外,无论是文、是史、是哲,各篇文章从篇章
体制还是写法(行文风格)上也是有区别的。譬如,
有的比较严整幅制较长,有的则相对短小活泼。这一
是因为内容与所欲达成的目标不同;再就是作者有意
如此:交错参差,相互补助印证,也比较好读,以减
少阅读上的单调感。在此点上,重在内容性质,而不
在形式上的变换。在这方面,不妨以第1部分“札记
”为例。如《散文的概念与特征》《由诗词说到原创
性和新意象》等都是纵论诗文的某个重要方面或内涵
特质的文章;而《读文学名著的“偏好”》则是从阅
读角度上揭示出某个常有的现象,以启人领悟不同的
文学作品耐人寻味的复杂性;《诗“瘾”》一文更点
到了学诗写诗之“,它往往会对人产生一种特具的魅
力———也是会“成瘾”的。当然,这是一种良性的
“瘾”;《从刘云若小说中看“梨园”》,又是从一
个特定的角度切入,使人透视出一个作家的作品面貌
和基本风格及最熟稔甚至是独家的特长;由一个作家
伸展开去,尚能使读者了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与人
生的密切关系;等等。
如此“大”“小”交叉,“轻”“重”组合,也
许能够更好地发挥说文谈艺的妙处。庶几可融理、意
、情、趣之长,而少些枯涩之感。
在本书中段的“史”的部分,我用了一个“忆往
”的提示语。本来,所谓“历史”就是经历过的,过
去的,往昔的。但在人们的习惯心理中,提到历史,
往往就是过去了多少多少年,甚至干脆说就是遥远的
过去。为了较为简括地说明此点,我只用了一个“忆
往”,这样便可将过去了很长很长时间与现在的“以
前”不同概念的情况都涵盖其中。前者如《北宋内外
战及其效果》,后者如《我亲历的“夜不闭户”的年
月》,等等。而在文体上也有多种:有的是传统正宗
的论说文体,有的则是典型的文学性随笔(如《诸葛
亮“事必躬亲”辩》);有的又是精短的亦庄亦谐的
历史小品(如《三国人物“七○后”》《建安SAR
S与“七子”》等)。最远的历史篇章如《楚汉人物
》,最近的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我所接触的琴
西老》,这之间的跨度达两千多年。但读之远者不觉
其远,近者亦不觉其甚近。何耶?大半是因为有一条
强劲的人性主线贯穿之故吧。
在“沉思”这一部分中,大致包括三种类型的文
章:一是较全面的哲思长文,如《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寂寞的》《“仁者寿”析》等;二是哲学味浓郁的随
笔性文字。如《观球心理倾向说》《金翅鸟与发背疽
之类》等;三是蕴含丰厚哲理的散文作品,如《海市
蜃楼》《在沙丘和草原上的感觉记忆》;等等。如此
不同类型的哲理文章和作品的组合,从不同方面、不
同角度显示出哲理思辨文字非同一般的启智与教化作
用,强化了散文随笔的特殊吸引力。尤其是富于哲思
的文学散文的创作实践更具开拓性的意义。
从很大程度上说,本集就是旨在拓展散文随笔的
类型与写法而所做的努力。散文的发展与加强内容和
形式上的丰富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甚至说是当务之急
亦不为过。我认为。
内容推荐
《艺文札记》是中国散文协会名誉会长石英最新散文集,分作札记、忆往、哲思三个篇目。集中的文章,大都论说或思辨的成分较强。作品皆是作者对于人生、阅读、写作的种种思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