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小万工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小万工,本名万静雅,湖北人。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系,地产建筑师。2017年以小万工为笔名开始个人公众号写作,记录自己14年北漂生涯回归武汉的自媒体文章《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刷爆朋友圈,引发全民热议。2018年南派纪录片领军人物马志丹导演为其拍摄纪录片《小万工,好姑娘光芒万丈》在广东卫视首播。 书评(媒体评论) 从小万的文字来看,年轻人社会价值的进步, 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她这些走心的文字,也如 撞钟般引起共鸣。 ——优客工场CEO 毛大庆 人,是观念性动物。出于社会需要,产生不同 层次的观念总结。比如知识就是力量,社会就是博 大,精神就是崇高。然而在此之上,有一个更深邃 普世的观念,那就是爱,也就是小万所写的“爱才 是”。 ——清华大学教授、画家 程远 后记 本书结集付梓之时,2017年已近尾声。 我们家有一个习惯,每次到了年终就会数算恩 典。 其实每年年末,都是工作最紧张、心情也最低 落的时候。但是每逢数算恩典,全家就会一起欢呼 喜乐。 而今年对我们家是特别的一年,恩典也格外显 多。 年初我们从北京搬回了武汉,我先带着女儿们 在汉阳的公公婆婆家住了一段时间,8月开学就搬到 光谷——丈夫学校提供的教师宿舍。 宿舍在他们学校的对面,小两居,三层,周围 有很多的树。 每次看到窗外的树,我就很容易想起我们住在 北京团结湖的那段时光。那时我们刚刚有了第一个 孩子,也住着小两居,窗外也有很多的树。 开始我们觉得小两居住着太挤,搬过来的时候 就暂时把小女儿留在了公婆家,每个周末回去。 这样又过了两个月,我们都想念小女儿,就把 大姨又请了过来,把小女儿带在身边。 这样,大姨住一间房,我们俩带两个女儿住一 间。 每天早晨,2岁的小女儿通常都会先醒,哼哼唧 唧地爬过来叫爸爸妈妈。然后丈夫就会醒来,搂紧 我,过一会儿再去叫大女儿起床。 大女儿醒来后通常会责备爸爸为什么不更早叫 她起床,这样她可以多玩一会儿再去学校。 武汉的冬天冷,教师宿舍又没有暖气,我就多 赖一会儿床,看着丈夫一个大男人折腾两个小女儿 ,觉得这就是爱的模样。 1 很多朋友问我,成为网红之后生活有没有什么 改变? 我觉得有,也没有。 没有改变的方面,是我们仍然像众多普通的城 市家庭一样,夫妻双方都上着班,他还是一名高中 老师,我还是一名地产建筑师。我们依然面临着很 多的压力,大女儿的学业,小女儿的照料,新增的 房贷,工作的瓶颈——这些压力都不会因为从一线 城市来到二线城市减少半分。 而改变的方面,是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大,更大 的世界让我们更加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领受的,而 那些我们以为是自己在承担的压力,本来也不单单 是我们在承担。 有一天晚上,女儿们都睡着了,我对丈夫说,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情窦初开时爱上的那个男孩就成了以后的丈夫 ;高考超长发挥考上了自己最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本科毕业进入行业最好的公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开公众号第一篇文章就有千万级的阅读量;小说 刚开篇就签约出版…… 他说:“那你为什么还常常忧虑?” 是啊,我已经拥有了很多,我忧虑,是因为我 已经习惯了自己所有的一切,然后还想要更多。 就像我回到武汉,早餐又一次吃到热干面的时 候,我觉得很开心,忍不住发到同学群里炫耀;但 过了一个月,我就觉得这是很自然又很正常的事。 就像我把自己的小丰田刚换成宝马,我觉得好 车开着就是舒服很多啊;但过了一个月,我就觉得 这是很自然又很正常的事。 就像我现在离父母家车程只有两小时,周末第 一次开车带着孩子回老家看父母,特别的开心;但 过了半年,我就觉得这是很自然又很正常的事。 …… 我和丈夫在这一年里分开了一百多天,我们反 而因着这些分离更加明白彼此的不可替代。 我们与父母从一年相见一次变为一周或一个月 就能见一次。自从18岁到北京,我从来没有觉得自 己和家人这么近。 我用文字的方式和数以万计的人有了交往,我 因为他们更加认识了自己,也更加认识了真理。 4 可是这也不能代表我就没有怀疑。 事实是每一次手机推送的关于人间的新闻都会 让我陷入怀疑,怀疑宇宙的秩序,怀疑真理所说的 慈爱。 同样是2017年,杭州林先生的妻子和孩子因为 一个嗜赌的阿姨被烧死在自己的家里;大学生身陷 传销离奇死亡;孕妇从医院的待产室跳楼;单亲妈 妈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女儿在异国他乡被闺密的男友 杀死;高中生杀死自己的班主任…… 马克·吐温说:“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 ,因为小说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 无逻辑可言。” 在信息时代,毫无逻辑可言的人间悲剧就这样 赤裸裸地暴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我们一遍一遍 地拷问自己,是不是仍要相信。 如果我们遭遇的悲剧真的是随机的、荒诞的、 毫无意义的,那么我们的世界也是随机的、荒诞的 、毫无意义的吗? 可是这种拷问本身,却反而让我更为相信。 如果不是我们心中有一个更理想的世界,现实 世界的悲剧何以如此刺痛人心? 如果人人都有一死,世界终会灭亡,那么荒诞 的死亡和自然的死亡又有何区别? 如果冷漠能让我们活得更长,活得更精致和舒 适,那么我们到底还要不要爱? 可是每当我怀着这种种怀疑翻开我读过无数遍 的那些书卷的时候,里面并没有那么多如果,而是 一个个简单又直接的命令: “你们要彼此相爱。” 再见,2017。 愿我们在这个残酷世界的漫长余生中,仍能靠 着恩典彼此相爱。 目录 Part 1 生活一地鸡毛,仍需欢歌高进 好好努力,哪里都是我的北京 改变,才是别无选择的姿态 向前坐,不要提前退场 Part 2 美好,因为相信才看见 即使日子低到尘埃里,梦想也要举得高高的 我在清华当“学渣”的日子 我想当个小说家 你所经过的黑暗谷都将成为祝福 Part 3 活出不用修改的青春,愿你单纯也光芒万丈 不负韶华不负卿 只问深情 无问西东 万物都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Part 4 生活有千百种可能,总有一种是你想要的样子 作为北大媳妇的我,还是建议你报考清华 开挂的职场,为谁辛苦为谁甜 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像莎士比亚一样清扫街道 Part 5 愿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 以最美好的姿态,与你相遇 最美的爱情是婚内情 爱的高级是内心的自洽 Part 6 走得再远,也别忘了出发的目的 难以逆袭的家族故事 幸福就是一碗汤的距离 一个家,两个妈 有你之后,我的世界再无保留 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学区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课外班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后记 精彩页 我想当个小说家 昨夜在昆明机场,手机发来新闻推送,显示明天是北京国际马拉松开跑的日子。 我下意识地想:“明天该堵车了,还是坐地铁比较好。”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自己飞机飞往的目的地并不是北京,而是江城。于是感慨举家迁往江城快5个月了,还是忘不了北京。 前天有个朋友推送给我一则《知乎问答》,说: “北京雾霾重、房价贵、地铁挤、道路堵,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赖着不走?” 首赞的答案是: “这是一个你都30岁了、在饭桌上公开说自己还有梦想,却不会有人觉得你是个傻瓜的城市。” 1 突然想起自己上一次在饭桌上谈梦想时,也是30岁。那次是和北京的同事一起去杭州出差,在西湖边上的某个小馆子里喝酒、聊天。 地产公司聊天的主题无非就是房子,那晚却有人突发奇想,说:“要不我们轮流说一下自己还有什么人生梦想吧。” 大家顿时都对这个话题来了兴致。一群地产公司的员工,梦想竟然千奇百怪:有人想当桥牌大咖,有人想去读书当大学教授,有人想开个连锁饭馆,有人想做高格调民宿,有人想环游世界,有人想做儿童教育和公益…… 我藏在这群人的角落里,默默想起自己笔记本电脑里某个已经快要被遗忘了的空文件夹,名字叫“我想当个小说家”。 我想说我的梦想是财务自由,当个小说家,最终却只说出了前半句,把后半句咽回了肚子里。毕竟30岁的我,日常除了写邮件,真的没写过什么,我怕吓着同事们。 毕竟他们不认识20岁的我。那时的我除了会写小说的开头,选修课都是艺术和哲学,还会写没用的散文和新诗。 话说回来了,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2 从杭州回到北京我就想,不过是当个小说家,真的需要财务自由吗? 30岁那年,我和同事一起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半程,起点是天安门,终点是学院路。 跑到终点,我就想起自己上一次参赛时才20岁,是和大学同学一起。 这两次半程我都顺利完赛,成绩差不多都是2小时15分。 唯一不同的是,20岁那次,我穿着五道口早市买来的10元钱一双的帆布鞋,“吃着火锅、唱着歌”,欢快地跑完了半马后,双脚被鞋子磨起了一串大水泡。而30岁时的我装备精良,换上了专业舒适的品牌跑鞋,跑完后双脚毫发无伤。 有钱确实好啊,做什么都能更加舒服,哪怕仅仅是跑步。 30岁的我跟20岁相比,物质生活提升很多:不用挤地铁了,不用租房子了,到超市里想买啥买啥。按网上对于中产阶级的划分,我至少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乐福版的财务自由。当然,我还能去追寻更多的自由,满世界随意旅行的自由,随意买房的自由,孩子随意择校的自由——但是20岁穿着10元钱的球鞋时,心里还保有的那个梦想的自由呢? 20岁时,有个大学同宿舍的姑娘害怕自己忘记梦想,和好友约定每次见面都要互相提醒:“你还记得自己的梦想吗?”而另一个人则要回答说:“不敢忘!” 我爱死了这种没用的仪式感——不敢忘! 3 30岁那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25岁时,我用自己生第一个孩子的产假,发奋图强地考注册建筑师,这估计是所有女性建筑师逃不脱的宿命吧。 我把自己工作生涯中难得的闲暇产假埋葬在奶孩子和一堆无聊的复习题中。考试当天,因为要给孩子哺乳,孩子的爸爸大张旗鼓地带着孩子去陪考,我则在每次考试间隙急匆匆地冲出来喂孩子,就这样狼狈地考过了最简单的三门。 注册建筑师一共有8门考试,当时忽然想到25岁至30岁,我未来的每个春末夏初似乎都要这么度过,顿感人生灰暗。 没过多久,注册建筑师暂时停考,感谢上帝,让我发现没有考试的春天原来可以这么美好。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考注册建筑师,其实是因为大家都考,我就觉得自己也应该那么做。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乖孩子、好学生,我做了太多别人认为应该做的事,却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30岁那年的产假,即使注册建筑师已经恢复报考,我也下定决心不再报考了。 去他的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结构力学,我要当个小说家。村上春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是29岁,那时候他欠了一屁股债,并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作为一个咖啡馆的小老板,他爬在餐桌上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后来我在想,他发表第一部小说之前是不是也写过无数个作废的开头?因为我就是这样。 在二胎并不长的产假里,我写了好多部小说的开头,都没有继续下去,以至于我觉得自己的梦想很可笑,最多只能当一个“小说开头家”。 P44-48 导语 小万工著的《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是一本探讨人生奋斗意义的心灵之作。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讲述这些曲折故事和人生感悟时阐述了自己对房子、工作、孩子教育等问题的看法,并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仅仅追求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内心就会满足吗? 本书是一本关于爱情、亲情的暖心之作,让读者能沉静下来,回归生活本真,发现自己身边的点滴美。 序言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斗胆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距我在清华图书馆 翻开刘小枫先生的那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已 足足过去了10年。 刘小枫生于1956年,我生于1985年。他30岁写 下《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时,我才刚刚出生。但是 20年之后,20岁的我可以和30岁的他在激昂文字中 相遇,并且被激励、被鼓舞、被引领,这就是文字 的奇妙。 时过境迁。如今我已三十而立。因缘际会,作 为一名建筑师,要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文集。 回看自己写的那些生涩文字,想起刘小枫先生 的那本薄薄的浅绿色封面的书,发现自己所写的“ 爱才是”系列,也许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我们这代人 的怕和爱所做的回答。 我自然无法同大师相提并论,毕竟我的主业不 是文字,而是设计房子。 但我进入这个行业以来,研究针对的主要客户 其实就是我自己这一代,即生于1980~1989年的所 谓“80后”。也就是说我一直在研究我们自己,我 们需要什么样的住宅、什么样的社区、什么样的城 市。 说到需要,现在最流行的词叫作痛点。什么是 客户痛点,其实就是我们怕什么。 1 居“80后”痛点之首的显然是房子。 有个流传已久的笑话:要激活一个沉闷的微信 群有两种方法,一是扔个红包;二是讨论哪里有便 宜的房子。 “80后”的父辈大部分是“50后”“60后”, 他们还处于集体分房的时代,所以普遍没有买房的 意识。“80后”涉世之初还颇有骨气,并不流行啃 老买房。所以买首套之时,大部分“80后”都没有 钱,考虑的核心是价钱便宜。 我当初研究了非常多的小面积、低总价的商品 房,费尽心思想着如何把最多的功能塞到最小的面 积里。那时万科卖得最好的明星产品是被命名为“ 蓝田一号”的90平米小三居室,在房价高悬的北上 广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80后”参加工作的时间大致是2003~2013年 间,恰恰是房价翻番、翻番又翻番的时候,几乎每 一个人都害怕,害怕自己的工资涨幅永远跟不上房 价,害怕自己从此会和同学、同事中的“有房阶层 ”终身拉开距离。 所以我们把买房叫做上车。车上和车下在财富 增长速度上可谓天差地别,而车永远是稀缺的,似 乎错过了这一趟就没有下一趟。 我还记得自己2010年首次购房的情景。我拿着 摇到的一千多号,在人群中抢购一个位于北京郊区 的楼盘,买了一个总价最低的小两居。这个楼盘后 来连着一年开了8次,每次都是日光。 我从到北京读书,再到我买第一套房子,其间 过了6年,北京的房价翻了3倍。 而从我买第一套房,再到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 卖掉这套房子,其间又过了6年,房价又翻了3倍。 这不得不让我们害怕。 2 “80后”的另一个痛点,是子女教育。 在“80后”自身受教育的时候,教育大抵算是 公平。我虽然出身农村、在小城镇里长大,但仍依 稀记得那时农村和城镇的学校里都有着不错的老师 。 当轮到“80后”的子女入学,即使是像北京这 样的大城市,教育资源也开始变得极度不均衡。 …… 4 房子、教育、工作,无疑已成为压在我们头上 的三座大山。 我可以建造甲级的办公楼,建造优质的房屋, 建造美好的学校,却无法与使用者交流——直到我 拿起笔,开始讲述自己在建造过程中所遇到的真实 人生。 好多读者说读我的文章是用来治愈焦虑的,每 篇都要看很多很多遍。 其实我自己也是焦虑群体中的一个。 对比我们的父辈,也就是1950出生的刘小枫那 一代人,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可是我们似乎在精神上比他们更加焦虑。 新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这种焦虑, 我们不再是沉浸在阅读中的一代,而逐渐成为被手 机捆绑的一代。 我们的生活被实用主义充斥,我们的人生被学 历、工作、月薪、房产贴上了一个又一个价签,它 们又催促着我们为了刷新这些价签而去追寻。 但是我常常会问自己:我购买房子,到底是因 为我现阶段真的需要这个房子,还是为了缓解财富 缩水的焦虑? 我想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到底是为了帮助她成 为她应当成为的样子,还是为了缓解阶层固化的焦 虑? 我努力工作,到底是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还是为了缓解害怕被时代所遗弃的焦虑? 或者这样说,我们努力奋斗,竭力生活,到底 是出于怕,还是因为爱? 然后我就会想起20岁时在图书馆里遇见的那些 书、那些光辉的灵魂。 刘小枫笔下的那一代人,在物质上经历过极度 贫乏,在精神上经历过极度压抑,他却说:“这一 代人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理想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 理想主义,一个在当今时代已经让人觉得有些 陌生的词汇。 我却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我 在写下这些文章的时候,一直在不停地追问同一个 问题: 我现在为之生的,值得我为之死吗? 唯愿我所做的,都不是出于惧怕,而是因为爱 。 我依然有许多的困惑,但回顾走过的路,我常 常能发现那些隐藏在生命中的恩典。所以,每写完 一章,我都会得到一个与“怕”无关、与“爱”有 关的答案。 唯愿遇见这些文字的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 内容推荐 小万工著的《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讲述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心中的欲壑实在难以填满,20多岁的时候我们寻找爱情,30多岁的时候我们寻找事业,40多岁的时候我们寻找自己迷失的本心。房子、教育、工作,是我们焦虑的三座大山,但其实在我们深入骨髓的中国文化中,还保存着很多美好的传统,看似愚拙的家庭观念,彼此帮扶的质朴人伦,根植在血缘中的家国情怀,依然深藏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乡村之中。作为一个从五线小县城奋斗到清华的学霸,毕业后进入名企的她用自己北京十年的故事对那些糟心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有态度的回答。那就是: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