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殇(第5部中国远征军缅甸滇西抗战秘录)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陈立人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本由陈立人著的《国殇(第5部中国远征军缅甸滇西抗战秘录)》记录的是:整整70年前,为争夺丛林、争夺道路、争夺生存而发起的缅北、滇西抗战,以日军的全军覆灭、中国远征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终。当时有人说:缅北抗日的胜利是盟军会师东京的先声;从缅北重新打通的国际通道是直捣东京的胜利之路。
但是,人们是否记得,在缅北和滇西的茫茫丛林里、漫漫公路下,曾经躺下的中国远征军10万余具遗骸;是否知道那场战争的艰困、惨烈和悲壮?
从1942年2月开始的第一阶段作战,短短5个月,中国远征军投入10万精锐,结果惨败而归,损失战斗人员一半以上。曼德勒大撤退,杜聿明的部队挣扎在尸体横陈的野人山中;戴安澜、胡义宾、齐学启等将军在撤退中殉国;而丛林里的女兵们成为最不幸的一群人……
作者简介
陈立人,广东省雷州市唐家镇后步村人。1950年12月出生,1972年入伍,原任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兼高级编辑。大校军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部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8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著作《中正剑之梦》得到广泛好评,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图书奖,为文学界瞩目,并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畅销书。此后,相继发表纪实文学著作《孤独八百壮士》《冯玉祥》《重整金瓯》《行行止止》《高天厚土》等,共约2O0余万字。
目录
第一章 战争的导火索
滇缅路:一条胜败攸关的国际运输线
车轮滚滚,lO万精锐出征缅甸
蒋介石训诫:入缅作战能胜不能败
中英军联合作战,美国参谋长踌躇满志
第二章 同古城下的钢铁雄师
在缅甸南部狭长地带,日军向英军发起绞肉机式攻击
接过同古城防,戴安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谁是中国远征军战场指挥官
皮尤河前哨战,中国军队给日军当头一棒
同古作战白热化,戴安澜写下遗书决心死战
危急关头,蒋介石命令第200师突围
第三章 平满纳会战的泡影
愚人节那天,史迪威与蒋介石就指挥权问题摊牌
蒋介石再次入缅部署作战
杜聿明心旌飘荡,决心在平满纳大干一场
日军从东路偷袭,我军一个整师部队突然不见踪影
第四章 仁安羌救援
孙立人出任缅甸故都卫戍司令
傲慢的英军司令屈尊向中国军队求援
7000英军获救,孙立人获得一串盟军勋章
第五章 曼德勒大溃退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中国远征军阵脚大乱
蒋介石连降金牌,遥控指挥,杜聿明回天无力
日军攻占腊戍,掐住了中国远征军的咽喉
总撤退,是中英指挥官下达的最没有争议的命令
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归国之路又被切断
第六章 归国无路
部署撤退,孙立人与杜聿明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焚毁战车火炮,新22师弃车上山
日军围追堵截,杜聿明部陷入野人山绝地
第96师辗转高黎贡山,回国之时只剩3000残兵
第七章 缅北茅邦传来噩耗
缅甸战败,惩办找不到人,奖励想起了第200师
戴安澜用良心打仗,毅然冒险北进
与友军失去联系,第200师孤军夜过南渡河
突遭日军伏击,收拢残部,却不见师长
遥望国境,将军倒在异国的土地上
第八章 孙立人率师退入印度
退往印度路上,到处是英军遗弃的战车火炮
新38师撤到印度,英国人无礼要求缴械
霍马林遭遇敌军,齐学启将军以鲜血书写传奇人生
参加盟军阅兵式,英国人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第九章 史迪威的雄心与困惑
韦维尔揶揄史迪威:“将军脱险,值得庆贺”
“西瓜事件”,导致总司令与参谋长之间矛盾总爆发
史迪威:“我们没有被征服,必须打回缅甸。”
第十章 太阳浴血
在日军铁蹄下,缅甸乃至东南亚都在颤抖
占领仰光,“皇军”兽性大发
日军傀儡政府挂牌,缅甸百姓痛哭流涕
第十一章 野性野人山
野人山里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人类由文明跌进野蛮,竟然就在一夜之间
十来个玉米棒子的代价:多个士兵和野人死于非命
野人山里的篝火:一个跨越文明的歌舞之夜
第十二章 丛林里的女兵们
野人山里最为不幸的一群人
猴子与人的战争:女人的最后防线崩溃
饥饿和伤病夺走多少热血健儿的生命
豸虫和瘴疠让细皮嫩肉的女兵们惨不可言
大胡子男兵和5个女兵的生死征程
第十三章 丛林大救援
杜聿明和他的部队挣扎在尸体横陈的丛林中
总司令和参谋长闹僵,美国特使带来了耐人寻味的“口香糖”
走出野人山,第5军残部没有一个像人样儿的人
第十四章 沸腾的蓝姆迦
“打回缅甸去!”中国驻印军x部队发出了吼声
晨曦中,兵营里军旗飘扬,战歌嘹亮
“丛林食谱”让中国官兵长见识,长胆量,长本领
野人别动队:一支独特的抗日战斗队
第十五章 x部队与Y部队
史迪威将军说,鱼儿已经上钩
从国内空运新兵,蓝姆迦兵营越来越热闹
中国军官被撤职,让蓝姆迦兵营炸了窝
组建Y部队,滇西成为对日作战前线
第十六章 印缅边境的战斗
反攻缅甸,“茶碟”计划和“长炮”计划相互打架
列多丛林里,藏龙卧虎,隐伏着数万精兵
日军策划新的战略进攻,缅甸在战栗
闯过鬼门关,密集的炮火把守关日军打蒙了
修筑中印公路,缅甸之战成为激烈的交通战
第十七章 英雄的独木林
中外丛林作战史上一场独特的战斗
“树顶战场”,敌我双方在一棵大树上展开搏斗
洞穴作战,敌方阵地紧贴我方阵地
大榕树像一根拴马桩,把日军死死拴住
第十八章 开罗的暖冬
丘吉尔的骄横态度,让蒋介石感到愤怒
剖陈利害,罗斯福把丘吉尔拉回缅甸丛林中
作为开罗会议参加国,中国代表团常常坐冷板凳
《开罗宣言》的发表,是中国人的盛大节日
第十九章 扬威胡康河谷
中国军队反攻缅北,打乱了日军的作战部署
激战胡康河谷,x部队一路摧枯拉朽
发起总攻,孟关城外尸横遍野
水陆空立体作战,瓦鲁班日军防线彻底崩溃
第二十章 攻占孟拱河谷
用两只拳头砸碎敌人的两只“大螯”
斧与锯:征服丛林的两样利器
廖耀湘的紫藤杖敲开敌重兵防守的索卡道
孙立人的象脚椅,助他运筹帷幄巧妙用兵
战场成了军需库,廖耀湘和孙立人通话:恭喜发财!
第二十一章 “眼镜王蛇”行动
密支那,中美军队锁定的下一个进攻目标
序言
丛林的记忆
中国远征军的最后枪声从这里消失,已经半个多
世纪了。
缅北丛林,以及穿越丛林的著名的滇缅公路和中
印公路,在宁静中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整整20年前,为争夺丛林,争夺道路,争夺生存
而进行的那场战争,以日 军的覆灭、中国远征军的
辉煌胜利而告终。当时,有人称缅北抗日的胜利,是
盟军会师东京的先声。也有人说,从缅北重新打通的
国际通路,是直捣东京的胜利之路。
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胜利。
但是,人们在谈论胜利的时候,且不要把失败掩
盖了。请记住,远征缅甸的作战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
败之后,才取得胜利的。
人们在给凯旋者授予勋章的时候,且不要把阵亡
者遗忘了。请记住,茫茫丛林里、漫漫的公路下,曾
经躺着中国远征军官兵不下10万具遗骸。
战争不可能没有遗憾,即使是一场胜利的战争。
当那场战争如火光雷电急促进行的时候,不管是
起初在失败中挣扎,还是后来在胜利中行进,远征军
的将领们都没有忘记,每打完一仗,一定吩咐部队把
阵亡官兵的尸骨收拢起来,选块干燥点儿的地方安葬
,并且留下伤兵看护陵墓。丛林里,公路旁,战争的
风火轮滚滚向前,而在战火残灰中,也崛起了一串串
坟包。
副总司令官杜聿明,在败退中身染重疾,对躺倒
林中的官兵极为伤感,立誓要照料好烈士后事。
军长郑洞国,每到一处,必然拜谒烈士陵墓,他
指天誓地,告慰亡灵:好弟兄,再等一等,仗一打完
,一定把你们的遗骨迎回国内,葬到你们的家乡。说
完,他又挥师向前。
师长孙立人,每安葬好一批阵亡者的尸骨,都献
上一束野花,说,我们还在打仗,先让野花陪伴你们
。你们听着,什么时候丛林里枪声停息了,什么时候
我们来接你们。说完,他的吉普车又向着硝烟和火光
开去。
师长廖耀湘,每看到阵亡官兵躺在阴暗潮湿的草
丛里、荆棘中,止不住泪水模糊了眼镜片,说,委屈
你们了,等打完仗再说吧!说完,他骑着战马迎着枪
声而去。
心到神知。战争激荡之际,难为这些官长们还记
挂着葬身异国他乡的亡灵。
可是,世事匆忙,命途多舛。人的誓言也不是都
能实现的。缅甸之战还没打完,因为国内战场告急,
1944年12月廖耀湘部首先紧急空运回国。1945年夏,
缅甸的战火刚刚熄灭,国民党独裁者便在国内筹划内
战,企图独吞抗战果实。郑洞国和孙立人急如星火,
奉命回国,投入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将军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次离开缅甸后,便再也
没有机会回来。
命运捉弄了他们。
因为在缅甸创造了辉煌战绩,远征军部队作为精
锐之师,被国民党独裁者投入最重要的内战战场。杜
聿明、郑洞国、廖耀湘、孙立人先后调往东北。
没想到,这些在缅甸抗日战场上曾经是能征惯战
、战功显赫的名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是如此不堪一
击,他们的军队随着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失败而
土崩瓦解。这是命运的捉弄?这是历史的警示?令人
感慨欷欺!
然而,缅甸丛林里的数万亡灵,依然牢记着他们
长官的诺言。他们天天等,年年盼。山中的野花开了
一遍又一遍,满山的枯枝落叶铺了一层又一层。可是
。仍然不见长官的踪影。就连当年奉命看护亡者的那
些可怜的伤兵,在无望中也熬到了生命的尽头,把自
己的尸骨留给了丛林。昔日的旧坟旁又添了座座新墓

现在,这片山林中,不管是当年壮烈阵亡者的坟
头,还是守墓人后来留下的新墓,经过风雨侵蚀,岁
月消磨,坟包平了,瘪了,塌了,埋到枯枝落叶之下
。有的地方,甚至从坟穴中窜起了一棵参天大树。
于是,那些无家可归,没有着落的亡灵们在幽暗
潮湿的丛林中到处游荡。风声是他们的叹息,雨点是
他们的哀求,雷电是他们的怒吼:
“我们要回家!”
“我们要回家!”
半个多世纪了,他们依然水土不服,思乡心切。
尤其叫他们不得安宁的是,在这片山林中,日军的鬼
魂也在四处游荡,并且仗着数量上的优势,常常使中
国官兵亡灵们处于不利境地,到了狂风大作,电闪雷
鸣的时候,丛林中还会猝然响起阵阵喊声:“冲啊!
”“杀啊!”“打死他!”“掐死他!”
那是中国官兵亡灵与日本官兵亡灵在搏斗。
呵!春去冬来,星移斗转,丛林外已是一个崭新
世界。当今,天下尽管还不太平,但饱经战乱之苦的
人类正在尽力消弭战争创痛。可是,在这片荒山野林
中,亡灵们还在剧烈对峙之中。
这不怪他们,他们属于半个多世纪前战乱的那一
代。
现在,缅北那片曾经是野人出没的洪荒莽林,正
在逐步开发利用,那曾经为战争而诞生的滇缅公路和
中印公路,现在也成了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通道。丛
林里的故事一点一点被人们遗忘。但是沉默的山林,
将目睹的往事深深地藏在自己的记忆之中。
你瞧,那棵歪脖子树,它那经磨历劫的躯干隆起
的一个个包块里,紧紧包藏着当年日军打来的弹片。
那棵枝叶繁茂的老榕树的树干上,“反攻缅甸,消灭
鬼子”几个大字赫然在目,那是当年中国士兵用刺刀
在树身上刻下的誓言。天长日久,随着大树一圈圈成
长,那字也越来越大。那丛芒竹为何长得如此蓬勃旺
盛,它很可能得到中国官兵白骨的滋润。那片野花,
为何开得如此绚丽夺目,红黄蓝白,异彩纷呈,在它
的底下,敢说没有中国士兵的热血浇灌?开山的犁铧
翻出堆堆锈迹斑斑的钢铁,那是当年打日本鬼子的枪
支。运载木材的卡车在当年一寸寸开辟出来的公路上
飞驰,车轮下吱吱作响,有人说,这是埋在路面下的
中国官兵们白骨的声响……
呵,大丛林,你不可能磨灭中国远征军官兵浴血
奋战的痕迹。
如今,中国远征军阵亡官兵的遗骨已经和缅北丛
林融为一体。当年曾许下宏愿的官长们,一个个也都
先后老去,不在人世。于是,缅北那片丛林成了远征
军亡灵长久的坟地。
高高隆起的大山成了他们巍峨的坟头,蜿蜒而去
的公路成了他们沉重的挽幛。春天,满山遍野的鲜花
是献给他们的祭品;夏天,滂沱大雨是献给他们的奠
酒;秋天,铺天盖地的落叶是献给他们的纸钱;冬天
,峰峦之巅的积雪是献给他们的花圈。
这是一座天造地设,无与伦比的巨大陵墓。
遗憾的是,它同时也是一座没有碑记的坟地。
所幸,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真相的回归,近年
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当年缅甸丛林里的发生
的战争事件,中国远征军的悲壮故事在越来越广的范
围得到传播。“中国远征军”、“缅甸抗战”,也逐
渐成为当今社会热词。甚至连远征军老将军们当年立
了誓言,而来不及实施的迁回烈士遗骨这件大事,也
得到积极推动。在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和热心人士的
发起和推动下,2011年9月,有19位中国远征军烈士
的遗骨分别从缅甸的密支那和西保墓地移回国内,厚
葬于腾冲国殇墓园。
亡者在天之灵有知,亦当笑慰!
当然,这19个亡灵只是一支小小的先头部队,为
数众多的远征军亡灵们回国的道路还十分漫长。
重要的是,已经有了开头!
2012年4月4日清明节
导语
整整70年前,为争夺丛林,争夺道路,争夺生存而发起的缅北、滇西抗战,以日军的全军覆灭、中国远征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终。但是,人们是否记得,在缅北和滇西的茫茫丛林里、漫漫公路下,曾经躺下的中国远征军10万余具遗骸;是否知道那场战争的艰困、惨烈和悲壮?让我们一起在陈立人专著的《国殇(第5部中国远征军缅甸滇西抗战秘录)》里寻找答案吧!
后记
缅甸丛林是一片沉重而辉煌的土地,它属于上一
辈人。
20世纪80年代,我在研究抗战历史时接触到中国
远征军在缅甸抗日的零散材料。于是,我冒冒失失地
“闯”进了当年曾是野人出没的那片热带丛林。我在
北京逐一拜访当时尚健在的中国远征军的老将军们。
他们中有郑洞国将军、宋希濂将军、郑庭笈将军、覃
异之将军,以及当年曾经参与设计、修筑滇缅公路和
中印公路的李温平总工程师。老将军们领着我在缅北
丛林里神游,向我讲述了当年中国远征军官兵在缅甸
抗日的感人故事,还向我提供了许多关于那场战争的
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老将军们的殷切期待、热情鼓励下,我不揣浅
陋撰写了长篇纪实文学《缅甸,中日大角逐》,并于
1990年7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
,在读者和学者中产生了广泛反响,多次重印,发行
10万余册,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畅销书。
以《缅甸,中日大角逐》的出版为机缘,我又结
识了散居在各地的许许多多的中国远征军老官兵。他
们及他们的亲属,通过各种方式和我建立了联系。他
们有的是来信索要书籍,有的是打听他们所关心的某
个战友的下落,有的是反映他们生活的际遇,更多的
是向我讲述他们亲历的,或者亲闻的中国远征军当年
征战缅甸丛林的往事,有的甚至希望我把他们所经历
、所知道的故事补充写进书里。其情甚殷,其意甚切

我本人也深感《缅甸,中日大角逐》成书较早,
限于当时的视野和历史条件,书中的内容难免有欠缺
,认识难免肤浅。我有意于将此书作进一步的补充、
完善,不辜负远征军老战士们的殷望。我的文友唐得
阳先生也热心此事。年前,他专门就此事与我详谈,
并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在各方师友的关心推动下,于是,我动笔撰写了
《国殇——中国远征军缅甸滇西抗战秘录》。新作以
《缅甸,中日大角逐》为蓝本,大量补充了远征军老
战士们后来提供的珍贵的第一手素材,增加了作者关
于那场战争的新的认识,还参考或引用了近年来两岸
解密的作战文电档案,新披露的回忆资料,以及学界
新的研究成果。在新作成书之际,衷心感谢对此书提
供了帮助的各位远征军老师长、老战士,以及文学界
、史学界的学长和朋友。
谨以此书献给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战士!
并以此怀念长眠在缅甸战场的为数众多的中国远
征军官兵!
作者
2012年4月
精彩页
滇缅路:一条胜败攸关的国际运输线
缅甸在历史上是一个风光旖旎、宁静、神秘、远离尘世纷争的佛教国度,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深深地卷入战火,兵连祸结。
战后日本防卫厅出版的关于缅甸作战的典籍中,第一句话就写道:“缅甸这一地名给日本造成深刻印象,恐怕是从它作为援蒋路线之一,突然引起世人注目的时候开始的。”
这句话可谓开宗明义,一下点到了要害。其中讲到的“援蒋路线”,就是指以仰光为出海口的滇缅路。
1941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旋涡,把全球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缅甸却依然风平浪静。不仅如此,由于盟国援助中国的大批物资从仰光上岸,再经滇缅路运往云南,所以,仰光在世界大战的环境中竟出奇地繁荣起来。仰光港内,悬挂星条旗、米字旗,还有镰刀斧头旗的巨轮进进出出,各种军火物资堆积如山。滇缅路车水马龙。
仰光的平静和繁荣,完全不符合日本的愿望。1941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夕,首批54架日本飞机空袭仰光。仰光港内硝烟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轮船中弹起火,燃烧着的盟国旗帜从桅杆顶上飘落水中。轮船倾斜,沉没,激起巨大的水柱。火光映红水面。码头上堆积着的盟国援华物资燃烧。堆放汽车轮胎的货垛燃起大火。堆放弹药的货垛着火,接连爆炸。桶装汽油起火爆炸,巨大的火球腾上半空,码头成了一片火海。
日军的偷袭摧毁了仰光码头,瘫痪了城市,中断了滇缅路交通,举世震惊。这是继珍珠港事变后,发生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缅语意为“战争终结”的仰光,自此成为一场新的战争的起点。
日本觊觎缅甸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已经打了5个年头。贪婪的日本“皇军”已经占领中国大半领土,并且切断了中国大陆经中国香港、越南与同盟国的通路,包围了中国,但是仍然不能制服中国。日军大本营认为,滇缅路畅通、外国援助物资源源不断输入,是中国人不肯服输的重要原因。只有掐断滇缅路,才能最后置中国于死地。同时,缅甸和印度同是英国人的殖民地,攻占缅甸,进而夺取印度,可以彻底肃清英国在亚洲的势力,并实现日、德、意军队在中东地区会师。最终完成轴心国的全球战略。
因而,早在1941年春,日本大本营在制订庞大的南方作战计划时,便把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纳入他们的作战范围,确定日军未来的作战目标为“东面暂从威克岛经马绍尔群岛到俾斯麦群岛(尤其是拉包尔)一线,西面大致以缅甸作为重点保卫区域”。于是,居心叵测的日本军队在一只手伸向太平洋的珍珠港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伸向更加深远的印度洋北侧的仰光港。
日军进攻缅甸的战车就这样不可抑制地隆隆启动了。
对坚持抗战的中国政府来说,缅甸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抗战头几年,中国与盟国的联系主要有4个通道:东边的香港,南边的桂越和滇越铁路,西北的新疆,以及西南的滇缅公路。可是,后来香港和越南相继陷落,而疑神疑鬼的蒋介石不愿意走西北路线,他害怕苏联在运进军火的同时,把赤化思想也一起运进中国。他曾恼怒地训斥一位热衷于西北运输线的交通部次长,说:“运,运,运,再这样下去,中国都成了赤色世界。”
因此,滇缅路成了中国巨人最后一根输血管。盟国援华物资,通过这条运输线,源源不断地运人中国。滇缅路是一个完备的运输体系。它北起昆明,南至仰光,包括仰光港、缅甸铁路和滇缅公路。援华物资从海路运抵仰光港,再通过铁路运至缅北的腊戍,在腊戍通过滇缅公路转运昆明。在这个交通体系中。滇缅公路尤为引人注目。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通往缅甸的公路,自昆明起,途经楚雄、下关、保山、芒市至畹町出境,出境后接通缅甸境内原有公路至腊戍。滇缅公路在中国境内路段全长958公里。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