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崔淼著的《新时代一位法师的行履和思考(精)》记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佛教界的杰出一员——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第九届理事会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锦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锦州北普陀寺方丈道极法师开展佛教事业的生动事迹。 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寺庙建设、僧伽培养、社会慈济、文化传承等方面努力实践人间佛教理念,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实践和理论成果。道极法师恢复、兴建十二座寺庙,使锦州北普陀寺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戒道场,并在协助政府帮扶贫困人口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开创了佛教慈善新模式。 道极法师的事迹,是其自身在佛教事业上勇于担当、勤于思考的生动例证,是中国佛教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的巨大变化和在各个领域所作贡献的缩影,更是党和政府全面贯彻宗教政策,指导和支持佛教界发展佛教教育,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的成果体现。当前,道极法师与北普陀寺僧众,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围绕“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为佛教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新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走向佛门之路 第一节 虹螺山下的世代佛缘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 第三节 在病痛中坚定出家信念 第二章 艰辛的求学生涯 第一节 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 第二节 法门无边誓愿学 第三节 勤修“六度”日日精进 第三章 栉风沐雨兴建十二座寺庙 第一节 千年古刹北普陀寺的重兴之路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佛教文物的宝库 第三节 庄严恢宏的辽西群刹 第四章 为辽西佛教培育僧才 第一节 僧伽教育的全新理念 第二节 将培养传戒团队作为僧伽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要会讲经说法更要爱国爱教 第五章 以慈善公益事业践行“人间佛教” 第一节 研习人间佛教的“课堂” 第二节 锦州佛教的慈善传奇 第三节 用公益事业助推美好人间 第六章 凝聚四众生欢喜 第一节 北普陀寺的“大家长” 第二节 法师与居士的鱼水深情 第三节 求同尊异 万善同辉 第七章 佛教交流扬帆远航 第一节 一湾海峡同净土 第二节 天下佛教在人间 第三节 永远扎根在黑土地上的菩提树 第八章 走在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 第一节 佛教文化艺术的守护者 第二节 不忘初心 第三节 学习十九大精神 开创佛教事业新篇章 附篇 北普陀寺的千年沧桑与历史沿革 后记 序言 杨曾文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以后,随着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深 入落实,中国佛教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可喜变化。广 大佛教信众以爱国爱教的热诚,努力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怀抱“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的宏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当 前举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踏上新 征程的时刻,佛教界广大信众也在积极响应,发愿以实际 行动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贡献。 在这个时候,笔者看到南开大学在学博士研究生崔淼 同志执笔的《道极的脚步》,联系自己长期对中国佛教历 史和当代佛教界的了解,感触良多。经过商量和反复推敲 ,决定将书名改为《新时代一位法师的行履和思考》。 道极法师1993年正式出家,然后从佛学院学僧、普度 僧众,到出任锦州北普陀山北普陀寺方丈、锦州市佛教协 会会长等职,带领信众弘法利生,开展佛教教务、文教建 设,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到今天,既有实践人间佛 教的突出业绩,也有如何促进佛教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种 种思考,所展现的不正是生活在新时代一位有进取心、有 所作为的中年法师真实而生动的形象吗?所以,改此书名 是比较恰当的。 如何全面观察和了解中国佛教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以后的巨大变化和在各个领域做出的贡献呢?从各地乃至 全国佛教协会组织的年度报告、会议报告自然可以了解; 从实地考察和各种佛教报刊、网站也可以了解。然而笔者 认为,从具有代表性的佛教界各级领导层的人物、杰出法 师的实践经历中却可以得到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和更加生 动的了解。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新时代一位法师的行履和 思考》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进入新时期、新时代以后一 位表现突出、勇于担当和勤于思考的道极法师的经历和思 考,也可从中对中国佛教界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在 各个方面做出的成绩有更鲜明、更深刻的了解。 本书由原锦州市宗教局局长、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兼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秀云同志提供了生动而 丰富的资料。她亲眼看到了道极法师的成长过程,见证了 他如何勇于接受领导委托在偏僻荒凉的北普陀山复建千年 古刹北普陀寺的任务;如何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四处奔波筹 资、策划并主持设计富有创意的寺院建造方案;如何冒着 严寒酷暑亲自参加艰苦的施工杂务;如何一边建设一边带 领僧俗弟子开展弘法利生的活动、实践人间佛法,积极培 养德才兼备的僧才;如何发挥创新佛教慈悲济世理念与方 式,做大做强佛教扶贫济困事业;在寺院大体建成后又如 何进行精巧的配套施工,将寺院建成既保持传统寺院风格 ,又拥有图书馆、博物馆、讲经堂、多功能厅、会议室、 电教室等现代化设施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传法道场和群众文 化活动场所。她见证了从1997年到2015年之间经道极法师重建、住持、修复和参与建设寺庙多达12座之多……看到 道极法师行脚四方,访师问道,求学受教,从一个阅历不 深的年轻法师成长为受到信众信任爱戴、诸山长老大德赞 许的佛教界的骨干;看到他为人处世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爱 教的热诚、谦虚谨慎的品质和勤俭朴素的作风。 道极法师,在出家后至今的25年的时间里,遵循党和 政府的宗教政策,与锦州市各级领导密切配合,带领四众 弟子,努力实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积极 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同时 注意加强僧团自身的信仰、道风、人才、教制、组织五大 建设,并且勇于开拓,不断发展佛教文教事业,举办形式 多样受到民众好评的慈济事业和活动。 以上简略提到的仅是本书介绍的道极法师事迹的一部 分内容。相信读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一定会对一位在 新时期出家的道极法师的成长过程、业绩和思想有更为真 切详细的了解,也可从一个局部了解中国佛教界在进入改 革开放之后近40年中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在利益群生 、造福社会方面做了些什么事情,对社会主义的祖国和广 大人民有什么奉献……应当指出,道极法师不过是全国佛 教界中表现杰出的法师中的一员。现在全国拥有从各级佛 学院毕业并经过实际工作锻炼出来的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中 青年僧才,正在各级佛教协会和各大寺院、佛教院校发挥 领导和骨干的作用。应当说,这是党和政府在全面贯彻宗 教政策,指导和支持佛教界发展佛教教育,培养和选拔合 格优秀人才中所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宗教如何继往 开来,适应时代传播和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 告中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 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一简短论断可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在宗教理论方面的重要概括。遵照这一指示,我国佛 教界必将继续遵循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法规,创造性地 实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坚持中国化的发 展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佛教传统教义、伦理会 通融合,通过讲经弘法活动向广大信教群众做宣传,并对 照建成“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新征程和实现民族复兴 的中国梦的光辉愿景,在佛教组织、教务和文化教育事业 以及日常自我建设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和部署,以适应 新的时代,做出新的努力、新的贡献。相信在一过程中像 道极法师这样的一大批杰出的中青年法师必将承担更大的 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想道极法师2008年在清华大学首届佛教文化艺术与 管理高级研修班任班长期间,我曾应邀请前去授课,那天 正逢生日,道极法师得知,当即邀集同班同学热情地为我 祝寿,使我感动不已。从此,我与道极法师相识,曾在国 内几次佛教学术会议上见面。现在看到此书,对他以往的 非凡经历、业绩和为人处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道极法师与此书执笔崔淼同志真诚地希望我为此书写 序。我在阅读书稿之后,感慨赞叹之余,谨写以上文字以为序,并作为对此书出版的衷心祝贺。 2018年8月8日于北京华威西里自宅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 究所教授) 导语 如何全面观察和了解中国佛教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的巨大变化和在各个领域做出的贡献呢?从各地乃至全国佛教协会组织的年度报告、会议报告自然可以了解;从实地考察和各种佛教报刊、网站也可以了解。从具有代表性的佛教界各级领导层的人物、杰出法师的实践经历中却可以得到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和更加生动的了解。崔淼著的《新时代一位法师的行履和思考(精)》不仅可以了解进入新时期、新时代以后一位表现突出、勇于担当和勤于思考的道极法师的经历和思考,也可从中对中国佛教界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在各个方面做出的成绩有更鲜明、更深刻的了解。 后记 2017年5月,我即将完成河北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专业的 学习,导师姜剑云教授打来电话,说有一项特殊的写作任 务要交给我——为一位僧人写作传记。虽然在这之前,锦 州市宗教局原局长、市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兼民族侨务 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张秀云同志已经为书稿积累了相当 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我还是颇为忐忑,因为虽然平时对佛 教文化有所学习,但是真正深入佛教内部,为僧人作传, 却没有任何经验。导师说,没关系,相信你完全能够胜任 这项工作,同时也会促进你的专业研究。于是,我接受了 本书的编写任务。巧合的是,本书的责任编辑杜文婕,也 是姜教授的学生、我的同门师姐。佛教讲因缘和合,这就 是我编写本书的“缘起”。 接受任务后,我就在心里不断揣测,这是一位什么样 的僧人?和张局长取得联系后,她热情地邀请我到锦州来 实地看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于是我才第一次听到了道 极法师这个名字,知道了东北第一佛山——锦州北普陀山 和坐落其上的千年古刹——北普陀寺。这样,我于2017年5 月、7月、10月三次来到北普陀寺,从千峰滴翠到层林尽染 ,一位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服务社会、践行人间佛教的现 代新型僧人的形象在我的眼前逐渐清晰、高大起来,让我 感受到张局长所说的那份“创作冲动”。于是,就有了现 在这本《新时代一位法师的行履和思考》。关于道极法师 住持北普陀寺近二十年来的一系列工作对锦州、东北乃至 全国佛教事业起到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以及法师在这个过 程中所表现出的忍辱、坚毅、智慧等种种风范,书中大量 的具体事迹、图片、数据已经能够充分证明。这里我只想 从个人的角度,谈谈道极法师给我留下的最深的两个印象 。 首先是爱国爱教。东晋道安法师说:“不依国主,则 法事难立。”放在今天的历史语境下,就是强调宗教要积 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做出应有的贡献。道极法师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各项宗教 政策。每逢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法师都带领北普陀寺僧众 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将爱国与爱教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全 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 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这一点上 ,道极法师可以说走在了佛教界的前列。用通俗的话说, 法师是“开门办教”,让佛教走出北普陀寺,走入锦州城 和辽宁省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中去,为推动社会经 济、文化发展贡献力量。他使佛教牢牢扎根在中华大地上 ,成为真正的“中国化佛教”“人间佛教”,起到净化社 会、净化人心的积极作用。 还有就是谦虚朴素。我三次前往北普陀寺,除了有一 次道极法师外出未及谋面外,另外两次都是法师亲自和白 皓秘书前往火车站迎接,使我十分感动。据我的观察,并 不是因为我是本书的作者,道极法师才对我这样热情。法 师面对所有的来访者,都是一贯的热情、谦虚,让大家如 沐春风。法师在政、教两界都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加 上多年的工作成绩,完全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法师从不关注这些,唯一强调的是德是否配位, 并坚持以这条标准来检查、鞭策自己。本来大家想给这本 书取一个更为宏大的书名,但道极法师说,我只是一个为 大家服务的普通僧人,这本书记录的是我艰难跋涉的足迹 ,不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在如今这个“大师”称号满天飞 的社会环境下,法师无疑为大家树立了做人做事的一面旗 帜。 本书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 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佛学专家杨曾文先生。杨 老与道极法师有着师生之谊、有着朋友之情,一直关心着 道极法师的成长。在得知我完成此书后,杨老不顾年高事 冗,用一周时间逐字审阅了书稿,并约我至家中,提出了 几十条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包括对书名的修改,使我深 深感受到前辈学人广博的学识和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 杨老的审改,使此书避免了理论、史实、语言等各方面的 瑕疵,客观、公正地反映了道极法师的行履事迹。特别是 杨老百忙之中又为全书欣然写下长序,对道极法师佛教思 想和实践的价值、意义做了深入概括和总结,使本书大增 异彩。 本书的顺利完成,还要感谢张秀云局长。她一直从事 锦州宗教的相关工作,见证了北普陀寺和道极法师的发展 。每次到锦州,张局长都精心安排食宿,使我的采访能够 高效进行。也要感谢先后在北普陀寺常住的大赞法师、大 法法师、大陆法师、大和法师、大闻法师、大川法师、大 祥法师等一批师父,还有锦州市佛教协会白皓副秘书长, 他们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史料,保证了此书内 容的纪实性。他们同时教给我很多佛门的内部常识、礼仪 ,使我的编写更加“专业”。大家还对书的样稿逐字审查 ,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所以,这本书应该说是北 普陀寺大家庭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还要感谢敬爱的道极 法师,承蒙法师能够肯定我粗浅的写作能力,并始终为全 书的编 精彩页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 道极法师的父亲曾是锦州市的一名高级冶金工程师,母亲是妇产科医生。初中毕业的孝枫,跟随父母来到锦州城里,有了一份当时人人羡慕的工作——锦州市冶金局木材公司的检尺员。孝枫也很珍惜这份工作,上班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因此也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1985年,孝枫调到锦州市焊条厂,他对这份工作更为重视,认为能发挥自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他爱岗敬业,辛勤奉献,对业务上的疑难问题从不轻易放过,不弄懂弄通绝不罢休。他还广交朋友,尊老爱幼,喜欢与比他年长的老工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讨教。有一次,他因为反复试验一个焊接方法,别人都下班走了他都浑然不觉,还是管车间的老师傅过来提醒他,他才意识到时间已经很晚了。就是在这样的钻研劲头下,孝枫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受到领导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年轻的孝枫,在朋友及亲属当中,有着比较突出的商业头脑。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国家经济体制下,他经过权衡,于1987年离开了焊条厂,开始自己经商。在这个过程中,他开过食杂店,也盘过饭店。那些年他经常奔波于锦州、大连、沈阳之间,将服装、食品等商品背回来,新颖的商品和地区的差价使他很快就收获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又开起了饭店,他的饭店是当时锦州仅有的几家个体饭店之一。身为老板的孝枫亲自掌勺,煎炒烹炸样样在行,远近食客闻香下马、知味停车,一时间门庭若市。在别人还在每月几十元工资的岗位上埋头苦干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万元户”了。在这个时期,他和同龄的青年人一样,谈恋爱、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那时的李孝枫一副时代青年的样子。穿名牌、戴名表,一身白衣裤,白回力鞋,身姿挺拔、气质出众,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认出来。他还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在企业里、社会上经常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特别是对民问戏剧有很深的研究,不仅爱看,而且还有一副好嗓子和好身段,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一次戏剧会演中孝枫曾反串青衣秦香莲,因此还获得锦州市文化局优秀人物表演奖。 这个时期的李孝枫虽然忙于世俗生活,但对佛教仍然有着向往、崇敬之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佛教迅速获得新生。孝枫经常会在饭店生意稍微清闲的时候,带着妻儿到锦州的各大寺庙去朝拜。锦州大广济寺、玉佛寺、观音阁,义县奉国寺、万佛堂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锦州佛教历史的厚重对他产生强烈的震撼。孝枫在家中也供有佛菩萨像,每天都要把最洁净的鲜花和清水供在佛前。对待周围有困难的人,他仍然牢牢记住祖母的教诲,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因此周围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好心肠的饭店老板。有时周围的朋友不理解,说:“这些钱都是你一分一分起早贪黑挣下的,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孝枫说:“从小祖母就教育我要慈悲孝敬,看见那些穷苦人,特别是老人,我就像看见自己的祖父祖母一样,心里很难受。能够帮助他们,我觉得很快乐。” 早在冶金局当检尺员时,孝枫就皈依了锦州当地很有声望的本圣法师,成为在家居士。本圣法师一生很不平凡,他俗姓何,幼年时体弱多病,父母无奈只好将其舍入寺中,希望佛菩萨护佑其平安成长。没想到本圣法师入寺后,百病全消,虽然只有一米三的个头,但却头脑机灵、身手敏捷,深得寺中高僧索和尚喜爱,认为他深有佛缘。于是本圣法师就拜索和尚为师,很快熟悉了佛门功课,还向索和尚学得武术和医术,逐渐成为一位文武双全、戒行严谨、教理精通的法师。本圣法师圆寂前预知时至,端坐而逝,荼毗后留下七颗舍利。就是这样一位高僧,对年轻的李孝枫深为器重。他经常看到这个年轻人到寺里虔诚礼拜,还默默地打扫庭院、为佛像掸去灰尘,于是就和孝枫攀谈起来,交谈之下发现孝枫深具善心,并且头脑聪慧。从此本圣法师就有意识地向其传授一些佛教正见,加深了孝枫对佛教历史、教义的理解,使其佛学修养得到了提升。经过一个时期的培养,到了1985年,本圣法师见孝枫道心坚定、善根聪慧,认为因缘成熟,就推荐其去长春般若寺学修。当时般若寺住持为天台宗大德倓虚法师的高徒、年近九十的澍培老法师。老法师一生道风谨严、建寺安僧、精研台教,深受教内外推崇。老法师初见孝枫居士,就说:“这孩子福德兼备,将来必成法门之龙象、弘法之人才。”并亲自为其授居士菩萨戒,这也是老法师一生中最后一次传戒。可见老法师对孝枫的期许。后来的道极法师也没有辜负老法师的预言。 但此时的李孝枫,并没有出家的念头。良好的生活背景,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睦的家庭,使年轻的孝枫有一种春风得意之感。周围的人都夸赞他、羡慕他。不过在他的心底,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他觉得这些世间的优渥条件并不能取代远方的那份呼唤。 P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