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彼得·潘(精)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詹姆斯·马修·巴里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詹姆斯·马修·巴里著的、雷吉·勒容克绘的《彼得·潘(精)》是一部世界儿童文学经典,讲述了小女孩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在会飞的小男孩彼得·潘的诱哄下,来到梦中的国度永无乡,经历一系列冒险与奇遇的故事:在那里,温迪做了“遗失的孩子们”的小母亲;他们住在地下的家里;在礁湖里玩人鱼的水泡球戏;和印第安人进行战争游戏;和海盗头子胡克周旋……但温迪终于因为想念母亲,回到了伦敦的家。多年后,彼得又把温迪的小女儿带去了永无乡。于是,一代复一代,小母亲不断更换,彼得却始终是个满口乳牙的长不大的小男孩。
目录
第1章 彼得·潘闯了进来
第2章 影子
第3章 走啦,走啦!
第4章 飞行
第5章 来到了真正的岛
第6章 小屋子
第7章 地下的家
第8章 人鱼的礁湖
第9章 永无鸟
第10章 快乐家庭
第11章 温迪的故事
第12章 孩子们被抓走了
第13章 你相信有仙人吗?
第14章 海盗船
第15章 和胡克拼个你死我活
第16章 回家
第17章 温迪长大了
序言
在伦敦西郊幽静的肯辛顿公园东北角的长湖畔
,矗立着一尊雕像。那不是英雄伟人或文化名人,
而是一个小小的男孩。那孩子叉开两腿,挥舞双臂
,口吹一支芦管,像要提脚奔跑,又像要腾空起飞
。他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神气活现,十足一个快
乐之神。他,就是彼得·潘,一个不愿长大也永不
长大的孩子。他出生的第一天,因为害怕长大,就
从家里逃了出来。肯辛顿公园曾是他游荡的地方,
如今他长住一座远离英国本土的海岛——永无乡。
那是个奇异而热闹的地方,住着一个印第安人部落
、一帮子海盗、各种野兽、人鱼、小仙人,还有一
群被大人不小心丢失了的孩子,他们的队长就是彼
得。他们不用上学读那劳什子的书,不用学规矩,
还不时碰上冒险的乐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
就有一点美中不足,他们是男孩,不会料理自己的
生活,需要一位母亲。但彼得瞧不起人世间所有的
成年母亲,他想找一位小姑娘做母亲。于是在一个
繁星满天的夏夜,他飞到伦敦,趁达林先生和太太
出门赴宴而狗保姆娜娜又被锁住的时机,飞进育儿
室,诱使小女孩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跟他飞到了永
无乡。温迪做了孩子们的小母亲。从此,三个来自
内陆的孩子真正过上了只有在童话和睡梦里才见到
的奇妙生活。他们住在地下的家里,出入经过树洞
;在礁湖里玩人鱼的水泡球戏;和印第安人进行游
戏战争,搭救过他们的首领——美丽高傲的虎莲公
主;彼得和温迪绝处逢生,被知恩图报的永无鸟救
了性命;孩子们被掠上了海盗船,为救他们,彼得
和阴险残暴的海盗头子胡克决一死战,使他掉进了
鳄鱼的血盆大口。温迪终于开始想念母亲,央求彼
得送他们回到了伦敦的家。多年后,温迪长大了,
做了母亲,彼得又来把温迪的小女儿带去永无乡。
于是,一代复一代,小母亲不断更换,彼得却始终
是个满口乳牙的长不大的小男孩。
像我们的孙悟空和哪吒,彼得·潘是每个英国
孩子心上的宠儿。创作这个童话人物的人,是苏格
兰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詹姆斯·巴里
(James Barrie)。
巴里生于1860年,卒于1937年。他的文学生涯
,跨着古典文学臻于极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主
义蓬勃兴起的20世纪初期。他在世时,主要以剧作
家闻名,一生创作过四十多部剧本,有些在伦敦和
纽约演出过数百场,颇为轰动。剧本的主题,多为
对中产阶级社会风尚和因袭观念的讥讽。他曾与福
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合写过喜剧。因为他的
文学建树,他被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曾获荣誉勋章,并被英王赐予
从男爵的贵族称号。在他死后数十年,他的那些有
着过多伤感情调的剧本,不大合现代口味,与同时
代的易卜生和萧伯纳相比,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然
而,他的成名作剧本《彼得·潘》和同名小说,却
成为不朽的英国文学名著留传下来。
在巴里的创作中,彼得·潘这个人物形象不是
一次形成的。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1902年的小说《
小白鸟》中。1904年,剧本《彼得·潘》发表,次
年在纽约尼克博克剧场首演,打破了卖座纪录,大
获成功。以后每上演一次,巴里就将剧本修改一次
,最后定本直到1928年才出版。1906年,巴里将这
剧本写成儿童故事《肯辛顿公园的彼得·潘》。
1911年,小说《彼得·潘》出版,又名《彼得和温
迪》,最后加了一章“温迪长大了”。这一章绝非
画蛇添足,而实在是画龙点睛。它使小说超出了单
纯的儿童故事,成为英国文学中少数为大人和孩子
共赏的艺术作品之一。
《彼得·潘》的出现,绝非偶然。英国儿童文
学的传统源远流长。然而,如果不算那些世代相传
的儿歌童谣、民间故事,那么,在18世纪中期以前
,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可以说没有。这是因为,在
过去,儿童被看成是不完善的人而不受重视。不过
,还是有些文学作品被儿童当作故事书来读。例如
,17世纪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1678),原
是一本旨在进行宗教道德教育的寓言小说,几乎家
家必备,作为《圣经》的辅助读物。在那缺少真正
的儿童读物的年代,它那生动的寓言形象,却也成
了有趣的故事的替代物,很受小读者喜爱。18世纪
初,丹尼尔·狄福高度写实的幻想小说《鲁滨逊漂
流记》(1719),虽也不是为孩子写的,却成了少
年儿童极佳的探险小说。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讽刺
寓言《格列佛游记》(1726),恰似我们的《镜花
缘》,以它引人入胜的妙想,吸引着儿童。大约在
这时,法国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跨过海峡,
上了英国孩子的精神餐桌。至此,才有真正写给孩
子的儿童文学。这该说是个进步。不料这种天真的
趣味竟触犯了清教的道德观。有人板起面孔,斥之
为荒诞无稽之谈,硬说儿童原本性恶,必须教育他
们改恶从善。于是出现了一批以玛丽·玛莎·舍伍
德的《菲尔柴尔德一家》(1818)为代表的“改进
文学”。这类作品,部分接受了卢梭的教育小说《
爱弥儿》的影响,却排斥他的开明思想,而赋予英
国清教的严峻色彩。它们不懂得儿童的心理和需要
,难免遭到后人的讪笑。
对这种道貌岸然的“严肃”文学的反动,便是
一种“反严肃”的倾向。出现了一批为娱乐儿童而
不事说教的作品,所谓“荒唐”诗文。
“荒唐诗歌”的代表作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
《天真之歌》(1789)、泰勒姐妹的《幼儿歌谣》
(1806)和爱德华·李尔有名的幽默诗集《荒唐书
》(1846)。“荒唐小说”的顶峰当然是刘易斯·
卡罗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1865)和它的姊
妹篇《镜中世界》(1872)。这类文学,以丰富的
想象、睿智的幽默和有意逆反常理和逻辑的大胆构
想,把儿童的思维领进了一个充满奇趣的新天地。
正是在19世纪中期,欧洲和亚洲著名童话的输入,
大大扩展了英国儿童文学的眼界。德国的《格林童
话》是在20年代、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和阿拉伯
的《一千零一夜》是在40年代译成英文的。而不列
颠帝国的海外扩张,又推动了另一类传统儿童文学
的繁荣——描写航海、荒岛、探险、寻宝等的小说
,如罗伯特·史蒂文生的《宝岛》(1883)。查尔
斯·金斯利的《水孩》(1863),在叙述方法上结
合了荒唐文学的虚幻和航海小说的写实,而它宣扬
基督教道德和社会良心的主旨,又与“改进文学”
一脉相承。一些成人文学名家如萨克雷(《玫瑰与
指环》,1855)、罗斯金(《金河王》,1851)、
王尔德(《快乐王子》,1888)也都涉足童话领域
,给它添加了抒情和诗意的感伤色彩。狄更斯的《
雾都孤儿》不是童话,但也完全可以归入儿童文学
类别。女作家如尤文夫人和莫尔斯沃思夫人,把维
多利亚女性的细腻温情带进了儿童文学。如果扩大
到英语文学范围,儿童文学的典籍当然首推马克·
吐温的《汤姆·索亚》(1876)和《哈克贝利·费
恩》(1884)。儿童文学不再仅仅是讲个故事,而
是有了性格刻画、风物描绘、社会和哲学思想内容
等因素,成了真正的文学。19世纪,如同文学艺术
的其他领域,儿童文学也步入了黄金时代。
儿童文学中这五色缤纷的不同素质,到了20世
纪初,便奇特地融会在《彼得·潘》里。这个剧本
和小说把荒诞的幻想、仙人故事、惊险情节、性格
刻画、心理描写、讽刺和幽默,以及成年人的人生
感喟,全都编织在一个小小的故事里。有位评论家
说,它活像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马戏。我却以为,
它更像一首狂想曲,梦幻的狂想曲。作者的想象力
犹如一条活泼顽皮的山溪,它奔腾跳跃,把流经之
处的有趣事物顺手拈来,携过一段路,又随手抛下
。它时而欢唱,浪花飞溅,时而低吟,仿佛陷进了
沉思。作者似乎并不打算说明什么问题,只是塑造
一些可爱的、可笑的或逗乐的形象,用一些异想天
开的奇巧构思,使人开心解闷,或者用奇幻的颜料
涂出一幅幅绮丽的画面,使人赏心悦目。对我来说
,最令我神往的莫过于一些闪光的片段:那只被达
林夫妇用作保姆的大狗;彼得试着用肥皂水来粘他
那被切断的影子;星星们凑拢在达林家的上空,好
奇地想看个热闹,它们不住地眨眼,那是它们在窃
窃私语;每个婴孩第一次笑出声来,就有一位小仙
人诞生,而每当一个孩子说他不再相信仙人,就有
一位仙人死去;蔚蓝的礁湖里,人鱼们用尾巴拍着
水泡玩球戏,球门就是天边的彩虹;鳄鱼吞下了一
只钟,从此肚里便不住地嘀嗒作响,一听到这声音
,正在作恶的胡克就吓得逃之夭夭……我初读这书
,尽管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可这些富有奇趣的
片段,仍不时在记忆中闪现。
除了这些,难道《彼得·潘》就没有别的什么
了吗?我们这些早把童年远远抛在身后的大人,养
成了一种不幸的习惯,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尺子去
度量一切,总喜欢刨根问底:这点意味着什么?那
点代表了什么?彼得象征着什么?他和海盗的搏斗
又体现着什么?作者写这本书意图何在?其实,《
彼得·潘》是篇童话,它的语言和逻辑属孩子世界
里的语言和逻辑;硬要用大人世界的语言和逻辑去
套,恐怕只会落得大煞风景,自讨没趣罢了。这书
,小读者(还有不甘心长大的大读者)读来有趣,
他们读着,会像达林家的孩子那样,鼓起想象的翅
膀,飞进那五色缤纷的烂漫之园,畅游一番,尽兴
而返,不就很好了吗?何必还要别的什么?
正如人们需要轻音乐和装饰画,人们也需要轻
松文学、趣味小品。生活里不能只有《命运》和《
悲怆》交响曲,还得有曼托瓦尼和克莱德曼。孩子
美丽的想象、愉快的笑,本身就有益身心和美育,
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彼得·潘》这篇童话,是一位童心未泯的成
年人为孩子写的。据说,在欧洲民族中,英国人最
不舍得告别童年,这也许是英国儿童文学之所以昌
盛的一个原因吧。要写出取悦孩子的书,作者得喜
欢孩子,理解孩子,自己得是一个大孩子,或老小
孩。无独有偶,英国的两本最负盛名的儿童文学,
作者都具备这种性格特征。刘易斯·卡罗尔孑然一
身,却爱交小友,他为小姑娘利德尔信口编了一个
故事,后来就成了不朽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巴里结过婚,但无子女,他深爱朋友戴维斯家的五
个孩子,他把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糅进了彼得·潘
,“像未开化的人用两根木条擦出火来”,他自己
说。两位作家都是孩子的朋友,从不以长辈或导师
自居。他们和孩子一道戏耍,一同说笑,深入他们
的感情世界,熟悉他们的心态。孩子爱玩,玩耍是
他们的主要生活内容,他们把一切都转化为游戏。
孩子爱幻想,而孩子式的幻想的一个重要形式是“
假装”,是现实和虚构的交织、互换。彼得是个半
人半仙,他能做到普通孩子做不到的事,但他骨子
里仍是个地地道道的孩子,有着孩子的种种可爱和
毛病。爱玩是他的第一天性,就因为这,他才不愿
长大。他有侠义心肠,乐于助人,最恨不公平,不
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别人。他骄傲,有领袖欲,还
有点自私,不过那是孩子式的自私,是不自觉的。
他身上有着永不衰竭的旺盛生机。“我是少年!我
是快乐!我是刚出壳的小鸟!”他富有魅力,显得
真实,并非从宙斯头脑里生出来的一个苍白的密涅
瓦。巴里用希腊神话里潘神一词来做他的姓氏,显
然是有用意的。潘神是山林原野之神,代表着未经
雕琢的自然本性。作者用他来对比那抑制天性的社
会文明。其他人物也都性格各异。小男孩好斗,爱
冒险;小女孩天生有母性。有趣的是,巴里笔下的
女性,个个是可爱的;而男性,除了彼得,几乎全
是笑谑的靶子。批评家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
们解释说,这是因为巴里终生不渝地深爱他的母亲
,他把对母爱的渴求,倾注在每个女性人物身上。
这倒可能是对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的一个不为不当
的解释吧。
然而,《彼得·潘》委实不仅仅是一篇童话。
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是既吸引和满足孩子,又吸
引和满足大人的。《彼得·潘》比单纯的童话确实
要多那么点什么。那是什么,读者会各有自己的领
会。依我想,那也许是种诗的寓意。巴里为我们揭
开了记忆帷幔的一角,那里深藏着我们久已淡忘的
童稚世界。但我们却已回归无路。因为,我们像长
大的温迪一样,没有了想象的翅膀,永远丧失了自
由翱翔的本领。巴里通过带泪的喜剧,对比了那童
稚世界的无穷欢乐和成人世界的索然寡味。温迪们
没法不长大,这是无可奈何令人遗憾的必然。幸好
,还有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彼得。他的存在,说明人
类有着周而复始、绵延不绝、永存不灭的童年,和
伴随着这童年的永恒的母爱。人总要长大,这很不
幸,但人类是有希望的,“只要孩子们是快活的、
天真的、没心没肺的”。
导语
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里不朽之作!
“法国插画大奖”得主雷吉·勒容克历时两年完美呈现!
大开本,精美装帧,46幅全彩插图!
《彼得·潘(精)》是一部象征纯真和勇气、充满想象与冒险的世界儿童文学经典!
在英语大字典中,“彼得·潘”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收录;小说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动画,电影,是许多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英国伦敦著名的肯辛顿公园里有一座彼得·潘的雕像;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为孩子们朗读了《彼得·潘》!
精彩页
彼得·潘闯了进来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所有的孩子很快都知道他们将要长大成人。温迪是这样知道的: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在花园里玩,摘了一朵花,拿在手里,朝妈妈跑去。我琢磨,她那个小样儿一定是怪讨人喜欢的,因为,达林太太把手按着胸口,大声说:“要是你老是这么大该多好呵!”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可是,打那以后,温迪就明白了,她终归是要长大的。人一过两岁就总会知道这一点的。两岁,是个结束,也是个起点。
当然哕,他们是住在门牌十四号的那所宅子里,在温迪来到世上以前,妈妈自然是家中主要的人。她是个招人喜欢的太太,一脑子的幻想;还有一张甜甜的、喜欢逗弄人的嘴。她那爱幻想的脑子,就像从神奇的东方来的那些小盒子,一个套一个,不管你打开了多少,里面总还藏着一个。她那张甜甜的、逗弄人的嘴,老是挂着一个温迪得不到的吻,可那吻明明就在那儿,就在右边的嘴角上挂着。
达林先生是这样赢得他太太的:她还是个女孩的时候,周围有好些男孩,他们长成大人以后,忽然一齐发现他们爱上了她,于是他们都跑着拥进她家向她求婚;只有达林先生的做法不同,他雇了一辆马车,抢在他们头里来到她家,于是就赢得了她。达林先生得到了她的一切,只是没有得到她那些小盒子最里面的一只和那个吻。那只小盒子他从来也不知道,那个吻他渐渐地也不再想去求得了。温迪心想,兴许拿破仑能得到那个吻,不过据我估摸,拿破仑必定试图求吻来着,可是过后却怒气冲冲地甩门而去。
达林先生时常向温迪夸口说,她妈妈不光爱他,而且敬重他。他是一个学问高深的人,懂得股票和红利什么的。当然啦,这些事谁也搞不清,可达林先生像是挺懂行的,他老是说,股票上涨了,红利下跌了。他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就像随便哪个女人都得佩服他。
达林太太结婚时,穿一身雪白的嫁衣。起初,她把家用账记得一丝不苟,甚至很开心,像玩游戏一样,连一个小菜芽都不漏记。可是,渐渐地整个整个的大菜花都漏掉了,账本上出现了一些没有面孔的小娃娃的图像。在她应该结账的地方,她画上了这些小娃娃。她估摸他们要来了。
温迪第一个来了,接着是约翰,随后是迈克尔。
温迪出生后一两个星期,父母亲不知道能不能养活她,因为她是又一张吃饭的嘴。达林先生有了温迪自然是得意非常,可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坐在达林太太的床沿上,握着她的手,给她一笔一笔算开销账。达林太太带着央告的神情望着他。她想不管怎么着冒一冒风险看,可达林先生的做法不是这样的。他的做法是拿来一支铅笔一张纸算细账。要是达林太太提意见搅乱了他,他又得从头开始。
“好了,别插嘴了。”他恳求说,“我这儿有一镑十七先令,在办公室还有两先令六便士;我可以取消办公室的咖啡,就算省下十先令吧,就有两镑九先令六便士。加上你的十八先令三便士,合计三镑九先令七便士,我的存折上还有五镑,总共八镑九先令七便士——是谁在那儿动?——八——九——七,小数点进位七——别说话,我亲爱的——还有你借给找上门来的那个人的一镑钱——安静点,乖乖——小数点进位,乖乖——瞧,到底让你给搅乱了——我刚才是说九——九——七来着?对了,我说的是九——九——七;问题是,我们靠这个九——九——七,能不能试试看对付它一年?”
“我们当然能,乔治。”达林太太嚷道。她当然是偏袒温迪的,可达林先生是两人中更有能耐的一个。
“别忘了腮腺炎,”达林先生几乎带点威胁地警告她,接着又算下去,“腮腺炎我算它一镑,不过我敢说,更有可能要花三十先令——别说话——麻疹一镑五先令,德国麻疹半个几尼,加起来是两镑十五先令六便士——别摇手——百日咳,算十五先令。”——他继续算下去,每次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不过最后温迪总算熬了过来,腮腺炎减到了十二先令六便士,两种麻疹并在一次处理。
约翰生下时,也遇到同样的风波,迈克尔遇到的险情更大。不过他们两个到底都还是留下养活了,不久你就会看见姐弟三个排成一行,由保姆陪伴着,到福尔萨姆小姐的幼儿园上学去了。
达林太太是安于现状的,达林先生却喜欢事事都向左邻右舍看齐;所以,当然他们也得请一位保姆。由于孩子们喝的牛奶太多,他们很穷,所以,他们家的保姆只是一只严肃庄重的纽芬兰大狗,名叫娜娜。在达林夫妇雇用她以前,这狗本没有固定的主人,不过她总是把孩子看得很重的。达林一家是在肯辛顿公园里和她结识的。她闲来无事去那儿游逛,把头伸进摇篮车窥望,那些粗心大意的保姆总是讨厌她;因为她老是跟着她们回家,向她们的主人告状。她果然成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好保姆。给孩子洗澡时,她是多么认真不苟啊!夜里不管什么时候,她看管的孩子只要有一个轻轻地哭一声,她就一跃而起。狗舍当然是设在育儿室里。她天生来有一种聪明,知道什么样的咳嗽是不可怠慢的,什么时候该用一只袜子围着脖子。她自始至终相信老式的治疗方法,比如大黄叶;对那些什么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1: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