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棠味(邓义坤作品集)
分类
作者 邓义坤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邓义坤,毕业于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法律专业。重庆市荣昌区国学研究会副主席,荣昌区作家协会会员。热衷文学创作,已发表文学作品50余篇。
书评(媒体评论)
昌州,雅称“棠城”,又称“海棠香国”。作
者对这块土地是熟悉的、热爱的,更是情有独钟的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钻书堆,查资料
,勤思考、善笔耕的他写出了一系列具有棠城风味
的散文。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其家乡荣昌的
各种美丽。
在他的笔下,文字闪闪发光,生活中的一切都
是那么美好,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真挚,文
字照耀下的棠城之美、真情之美、趣味之美纷纷呈
现在我们眼前。
——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唐诗
后记
漱溪涟漪,海棠花开,棠城趣事多。我从小就
对棠城及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我想感知这里不
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味道。用眼睛观察,用
耳朵倾听,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
的关注点。起初,我想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以
勾住我的记忆,留住先前的美好,但随着自己接触
的事物越来越多,想法也越来越深入,先前的语句
早已不足以概括我的思绪,我怕失去它们,于是我
就学着写短节,把一些工作、生活、出行的细节写
下来,越写越细,越写越多,想让生活中那一个个
美妙的瞬间成为永恒。曾有文友告诉我,你写的这
些虽不是经典,但拼凑起来,也算是有光点的美文
,我有点不信。
带着友人的鼓励,我尝试着用笔墨延伸生活中
的闪光点,渐渐地我发现这些文字成了我精神上的
食粮,让我的思想开始丰富起来,我更有了寻找身
边的人或自然中的闪光点的劲头。我开始在文字中
寻找放飞自己心情的空间,将自己人生的阅历沉淀
其中。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每每疲倦困乏时,我
便走进自己创造的文字空间里,回头浏览一下最朴
实的生活,那些凡尘喧嚣之事便隐隐退去。因为在
这些话语中,我能看到曾经在遇到坎坷时是如何给
自己合理的解释,同时又给自己前进的动力。虽然
涉世之前我把身边的社会想得很美很甜,入世后才
知道现实与梦想有着天壤之别,我渐渐感觉到如果
自己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找好自己的定位,也许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
碰壁。我看到了现实,我体味到了生活的历历艰辛
,阅历让我从世俗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暗暗起誓:
我要做一个完全独立的自我,我要让我的文字随时
鞭策自己。让自己的出行、生活、工作、学习中的
每一步都有实在感。我不再那样求全责备,我不再
想象身边的人和事都那样完美,踏实做好每一件事
才是心灵最好的安慰。于是我便时时用手中的笔记
录人生履历,说的是心里话,留下的是人生感悟,
从中发现生活的闪光点,激励自己前行。
直到有一天,我把堆砌的文字发给区作协郭凤
英主席,她说可以将这些人生感悟归结成集出一本
书,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因为得到了肯定。于是我
鼓起了勇气,与出版社联系,幸运的是我得到了肯
定的答复。我本想以《海棠花开》一题作为书名,
后来我与编辑反复斟酌,最终决定以《棠味》为这
本作品集命名。在此,我想要感谢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中国当代诗歌奖评奖委员会主任、《中国当代
诗歌导读》主编、《中国年度优秀诗歌》主编、国
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荣誉主席唐诗先生为我作序。
同时我也要感谢重庆市荣昌区作协主席郭凤英女士
、荣昌区国学研究会主席吴洪女士的鼓励和各位编
辑的辛勤劳动,有了他们才有此书的顺利出版。以
后我将笔耕不辍,勇往直前,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
作品与大家见面!
邓义坤于荣昌2018年8月22日
目录
第一辑 海棠花开
濑溪河水映虹桥
昌州故里看海棠
海棠花开
百竹园
荣峰暮秋
走近古佛山
铜鼓山上绽放的油菜花
寻找花的世界
走,摘桑泡儿去
重游古镇
高原凉都行
高铁之旅——成都行
石笋山之旅
第二辑 月夜深深
月夜深深
放置一边的包裹
老利警官
节约水电,从我做起
第三辑 做荣昌文化的传承者
做荣昌文化传承者
爱国、爱荣昌、爱家乡
吃在路孔
又到羊肉飘香时
鸦屿陶土开出品牌之花
第四辑 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中国人
“大爱”筑就“大成”梦想
鸦屿山下的陶都女艺人梁洪萍
走进鸿全兴业有限公司的文化世界
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中国人
永立人的百姓情怀
怎么舍得蒋老师
第五辑 做回原来的自己
搬家情结
看电影
做回原来的自己
相聚
假日不出游
中秋偶遇
端午情怀
婚礼誓言
汶川,我想来看你
第六辑 一盆兰花的故事
一盆兰花的故事
花的面馆
果果做事
十万捐款
我还能干几年
干一辈子老本行
第七辑 我的父亲
意外收获
我的父亲
八十里路
陋室装修
大伯的抗战记忆
儿子的笔
翱翔天空的雄鹰
妻子的唠叨就是福
《棠味》后记
精彩页
路的两旁是雨后春笋般的高楼,但更为显眼的却是那种满了花草的绿地,我注意到了即使是最昂贵的黄金地段,也为绿化出腾了一片空间,里面有草有树,还有一些颇为名贵的花木,我已清晰地看见了其中稀稀地夹杂着的海棠花枝,我开始兴奋了起来。
此时此刻,千树万树还没有彻底醒来,只见海棠春芽片片,枝尖上早已生出了一个个小花蕾,粉红粉红的,像一个个挂在裸枝上的小灯笼,昭示着它已经早早地感知到了春天的暖了。
喜欢海棠的我,是不会错过海棠开花时刻的,以往每到二三月份的时候,我一有休息时间,就会散步到公园里去,等候着海棠花开的那一刻。因为海棠花的数量不多,那时只有在公园里,我们才能一睹海棠的真身容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它太娇贵了,太美艳了,太难引种培植的原因吧!
但现在看来,在这座新兴的城市里,海棠成了这里最为常见的花木之一,也许是人们对海棠的一种偏爱吧,早已熟知海棠花的生长习性,它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不是吗?瞧,在濑溪河的两岸,在公路大道两旁,在街心花园,在小区园林里,处处都有海棠花的娇枝。可以想象,当花开的时候,海棠或作为一处绿地的点缀,或作为一处风景的勾勒,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中那红红的几笔,让整座城市都灵动了起来。
好久都没有下雨了,天气暖暖的,我迈着轻快的脚步,寻找着春天,我想看一看今年的海棠花。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昌州故里长廊,嗅到了那众多海棠花开的气息。昌州故里外,依水畔河,溪水长流,这里水分充足,最适宜海棠生长。
蓦地,我发现今年的海棠真的开了,花枝已长得妖娆细长,油亮的嫩叶残留着晶莹剔透的晨露,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盛开着、紧挨着,红似胭脂,粉得艳丽,近看像火,远看像霞,成排成排的,与路旁植得疏密有间的桃花李树形成了一条密密的花木风景带。海棠花开处,路人甚是多,他们禁不住停下了脚步,赏花、评花、嗅花,不见一个人摘花,他们不是远道而来的游人,也不是刻意来此鉴赏的文人墨客,而是刚出户外的闲庭信步者。他们一出家门,就能让自己仿佛处在露天花园里,享受自然美景,好不自在。是啊!这是他们家门口的花,也是他们自己的花,他们怎能舍得伤害自己的绿色花园呢?在海棠花旁,还有柳树成行,桃李争艳,红的夹杂着白的,引来无数的蜂蝶,风轻抚,花瓣落,好一处春暖花开的景象。
看到这路旁的美丽风光,我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脑海里泛起了诗的波澜——“碧波绿水映两岸,春光魅影惹人爱:杨柳依依倒影姿,桃李海棠蝴蝶栖;要问花开谁最艳,当数海棠最中看”。海棠花开醉人,但海棠无香、花期太短,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我开始担心海棠花会很快凋谢,但能看到海棠花开最盛的时候,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我散漫地走着,沿途随处可见的蓄势待发的绿树花草弥补了我内心的一种隐忧,不仅仅是海棠桃李给人带来春的感受,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绿树花草的怒放。
P10-11
导语
邓义坤著的《棠味(邓义坤作品集)》作品以热爱家乡、热爱荣昌故土为基点,描述作者在生活、工作、出行中的感受随想,对家人、同事,对荣昌故土变化的观察以及对企业人物的崇敬之情。
在书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棠城之美、真情之美、趣味之美将纷纷呈现在我们眼前。
序言
用文字照亮生活中的美——序《棠味:邓义坤
作品集》
世界大文豪、苏联大作家高尔基曾说:“照天
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
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散文作者邓义坤
就是一个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且把美带到了生
活中的艺术家。他是一个以文字之美来照亮生活中
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的艺术家。因为心里有阳光,才
能给别人阳光;因为心里有美,才能发现生活中的
美。因此在美的人眼里,他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
美,甚至他可以把生活中的痛苦变为甜蜜,肮脏变
为美好,地狱变为天堂。从邓义坤的这部作品集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他的笔下,文字闪闪发光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在自然、美在质
朴、美在真挚,文字照耀下的棠城之美、真情之美
、趣味之美纷纷呈现在我们眼前。
一、棠城之美
邓义坤的散文中,有很多篇幅是抒写家乡——
重庆荣昌之美的。据史料记载,盛唐在经历了安史
之乱后,整个庞大的唐帝国由盛转衰。为了强化对
地方的统治,劫后余生的唐朝当政者对全国的行政
区划进行了调整,这次调整与荣昌这块土地密不可
分。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朝廷批准划出泸州、
普州、渝州、合州、荣州、资州六州部分辖地,设
置昌州,下辖昌元、大足、静南3县。昌州,雅称“
棠城”,又称“海棠香国”,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今
天中央直辖市——重庆市所辖的荣昌区、永川区、
大足区都在称自己为棠城或海棠香国的缘故吧。唐
朝设立昌州时,昌元县的设置,是荣昌地域正式建
县的开始,从此荣昌这个寄予着繁荣昌盛之意的地
名,就与这块土地紧密相连。
荣昌这块土地从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块土地上,人杰地灵,称雄神州大地,山川风物
让人流连忘返。因为唐以前的史料或毁于战乱,或
毁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荣昌区在唐宋时期的资料很
难查找。据有限的资料显示,荣昌从元代至今的名
人有:抗元忠臣赵昴发,天下清官、明朝刑部尚书
喻茂坚,明朝兵部侍郎(追赠尚书)刘时俊,明朝
兵部尚书喻思恂,近代蜀军都督张培爵,喋血台儿
庄的抗日英雄王麟,近代文化战士柳乃夫,当代中
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国家科委副主任、学部
委员赵宗燠,中央党史办副主任、著名党史专家李
新,东方梵高、国画家陈子庄,世界书画名人、诗
书画三绝易华伦,青年作曲家刘青,影视演员李晨
浩等。
应当说作者邓义坤对这块土地是熟悉的、热爱
的,更是情有独钟的。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挤出
时间钻书堆,查资料,勤思考、善笔耕的他写出了
一系列具有棠城风味的散文。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
展现了其家乡荣昌的各种美丽。
他写濑溪河之美:“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学
校分配到荣昌城……因为有河,城市就有了灵动的
眼睛;因为有河,城市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濑溪河水映虹桥》
他写荣昌城之美:“我暗自庆幸可以不走出这
座城市就能够触摸到大自然的肌肤,呼吸到各种植
物吐露的新鲜气息,赏到大自然的各种美景,也许
城市与自然的结合,就是最美城市的真谛。”——
《昌州故里看海棠》
他写百竹园之美:“竹子本身就可形成一种风
景外,还与人们酷爱竹子的操守与高节是分不开的
……百竹园是有园无门,是老百姓真正可入园休闲
的绝佳之地。百竹园,乃百姓之园,更乃幸福之园
。”——《百竹园》
他写铜鼓山之美:“当我们看到山上正在兴建
脉络相连的水路管网和那些向远处延伸的水泥石路
时,我想这未尝不是铜鼓山人正在纺织自己未来的
美丽的梦想呢,那往山上或往远处延伸的管网,石
阶路不就是一种希望之路吗?”
——《铜鼓山上绽放的油菜花》
……
“我试着改变这种做法,想采取一种不声不响
的巡逻方式,以便更好地发现监室的问题。进门的
时候,尽量不弄出声响,在走廊上巡视时,我尽量
放轻了脚步……每当我巡逻的时候,他们睡得是那
样的沉,足以让我放心当晚的安全了……于是那种
尽量不发出声响的巡逻方式成了我工作的常态。”
“我从一大堆杂乱的废旧杂志堆里翻出那个包
裹,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热水袋,还附了一封信
:亲爱的警官!我吸了毒,进了戒毒所,常常违反
室规,让你们费心了,但因为我有一个小毛病,晚
上听见那‘咚咚’的脚步声我就睡不着觉,是后来
你的巡逻方式改变了我这种状况,让我每天晚上都
能睡个好觉,这让我非常感激,这次我虽然还是被
送进了康复中心,但我还是要委托我的母亲给你送
上一个小小的热水袋,以便你在巡逻的时候好暖暖
手……署名为一个堕落的吸毒人员。”
读到这里,某种情感击中了我们柔软的内心。
戒毒所其实也是充满了浓浓人情味的地方,不再让
我们觉得厌恶和害怕,尤其是对于吸毒者的心声有
了不一样的感受,尽管他们染上了恶习需要强制戒
毒,但是他们作为一个人基本的休息权利是需要得
到保证的。作为警察的邓义坤从巡逻时的脚步声给
需要休息的吸毒者带来的影响这个细节入手,给我
们奉献出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这样的散文不仅有事
趣,更有情趣和理趣,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收获
。从这个视角来看,一篇好的散文,不仅有趣味,
而且是事趣、情趣和理趣高度统一的。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美是唯一不受时间伤害的
东西。无论是写棠城之美,还是抒写真情之美,趣
味之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作者邓
义坤在抒写这些不受时间伤害之美的时候,他所有
的抒写都是自由自在的,不受拘束的。这正是因为
作者邓义坤很好地掌握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
个精髓,他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并很好地进行了创作
实践。他就像一个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邀游的潜水
员,他遵从内心的召唤,随心所欲地将文字进行组
合,就这样一篇又一篇有着邓义坤特色的散文从文
字的大海中,被他轻松地打捞起来,让我们能够感
受到文字上那湿漉漉的水滴与柔软,触摸到文字经
历过情感淘洗后的干净与纯洁,感知到作者写作时
的呼吸与脉搏,体味到文章所承载的思想与内涵。
在他的文章中既有美好与甜蜜,也有犹豫与彷徨,
还有苦闷与痛苦,无论他以哪种情感浇铸在文字之
中,这些看似朴实的文字却构成了邓义坤散文不一
样的风景,这样的风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和呈
现的,需要作者的细心体味,深入思考,勤奋写作
加上特有的才华。
“尽管我们走遍全世界去找美,我们也必须随
身带着美,否则就找不到美。”美国学者、作家爱
默生在《论艺术》中如此写道。是的,生活中的邓
义坤就是一个自身带着美的人,因此他在这个世俗
化的社会中发现了那么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
性之美。年轻的邓义坤还在路上,生活中还有许许
多多的美需要他用手中熠熠生辉的文字去逐一照亮

内容推荐
邓义坤著的《棠味(邓义坤作品集)》分七辑五十三篇文章,第一辑主要写了对重庆荣昌昌州城海棠花、濑溪河,及故乡的山川的感观变化和外出旅游日记的感触;第二辑写了作者在工作上的一些片断;第三辑写了故乡的人才辈出;第四辑写了企业家传承中华国学,发展企业,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中国人的点滴事迹;第五辑写了作者在生活中随想感受;第六辑写了几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反映了人性中的闪光点;第七辑以亲情为主题,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大爱与无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