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22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纳粹上台后于1934年赴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1980年于瑞士洛迦诺逝世。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在潜意识中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的代表作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目录 编者前言 第一章 一 存在的艺术 第二章 二 华而不实 三 八卦闲聊 四 “不劳可获 五 “抗拒专制 第三章 六 不渝 七 清醒 八 觉悟 九 专注 十 思定 第四章 十一 精神分析和自我意识 十二 自我分析 十三 自我分析的方法 第五章 十四 论占有的文化 十五 占有哲学 十六 论占有心理学 第六章 十七 从占有到幸福
导语 艾里希·弗洛姆著的这本《存在的艺术(精)》是一本文论集,写于1970年代,延续了弗洛姆之前著作的主题,人在社会中如何发现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作者区分了“占有型”生存和“存在型”的不同生存方式,论述为什么后者优于前者;并分析了在现在社会流行的观点,如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冲突和痛苦”以及如何集中注意力等,在此基础上,作者向读者解释了精神分析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治疗方法,更是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 内容推荐 《存在的艺术(精)》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探讨人的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堪称《爱的艺术》姊妹篇。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首先提出两个问题: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想要得到幸福,即满足自己的愿望,得到想要的东西。弗洛姆在此区分了“占有型”和“存在型”两种存在方式,论述了后者何以优于前者,并分析了社会流行的诸多观点,提出如何集中注意力去发现和发展自我。他引导读者“多认识自己”,并列举许多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自我分析的方法介绍给读者,其最终目标是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