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管教的勇气--跟阿德勒学育儿
分类
作者 (日)岸见一郎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不管教的勇气--跟阿德勒学育儿》是百万畅销书作者岸见一郎新著作,作者以阿德勒心理学知识为理论依据,用哲学的观点为我们讲述如何让孩子学会真正的独立、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地面对学习、如何与孩子构建起更加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等。通过淡定坦然的不管教,为孩子赋予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
目录
自序 为了孩子的幸福
第一章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总是被批评的懦弱儿
并非人人都会对你好言相向
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
发现孩子的真实面
孩子的失败由孩子自己负责
写给终有一天会从父母身边离开的孩子
因为有人看着才捡拾垃圾吗?
比起被忽视宁愿被批评
父母总是自以为最了解孩子
没有“坏父母”,只有“笨父母”
体罚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章 会学习的孩子和不会学习的孩子
获得新知识的喜悦
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轻易放弃的孩子和继续坚持的孩子
开口只谈学习的父母肯定也很烦人吧
医学院的学习入学之后才更加辛苦
明天开始减肥!这样的台词是否已经听腻?
学习比帮忙做家务更重要吗?
不要因为是考生而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
不要俯视孩子
不玩游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焦虑的时候,可以选择回避孩子
不要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
第三章 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
不要认为自己不行
不仅仅是获取帮助,给予才会更开心
拿不到奖牌需要道歉吗?
受神召唤的阿尔贝特·施韦泽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是否认为自己有价值?
受人尊敬的11岁的伟大指挥家
自卑感是促使人进步的原动力
没有经过真正努力而获得的成功转瞬即逝
孩子要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
译后记
序言
为了孩子的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不想让孩子再经历和我们一样的
痛苦,但孩子们对我们的人生经验往往不屑一顾,
于是就这样一代一代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就像那
不断涌来的波浪。在山本有三所著的《波浪》中,
主人公面对着那不断涌来的波浪说出了下面的话:
“自有人类之后,时间过去了几万年,几十万
年,可人类在这方面仿佛没有什么进步。我认为自
然的发展是很缓慢的,简直是过于缓慢了。我这么
想,难道是太性急了吗?”
我的父母看到我的生活方式也许曾有过以上的
感觉,而我看着自己的孩子也有过同样的想法。
尽管如此,迷茫、失误、痛苦对于人类来说是
不可避免的事情,不过这些也不是毫无益处。每个
人都要通过这些经历来获得成长。
但是,完全依靠自然而然的成长未免太耗费时
间,于是,为了孩子们尽量少经历挫折,为了他们
能够幸福地生活,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都非常关心
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学会
我写作本书的主要依据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1937)创立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在维也纳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儿童指导中心,
他很早就开始对教育给予极大关注,曾说心理学是
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学科。心理学不仅仅是
要学习理论还必须不断付诸实践。
虽然,阿德勒的思想很简单。但是,对于那些
通过本书初次接触阿德勒思想的读者而言,即使能
够理解理论,实践起来恐怕也并不容易。这是因为
人们往往不太容易接受与传统教育理念截然不同的
新观点。此外,甚至还有人会觉得,自己以往对孩
子所说所做的事情统统被否定了。
……
与其如此,我更希望父母们学习一些更恰当的
干预方式。本书的特色就是详细论述在孩子学习方
面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就父母在学习方面该如何帮
助孩子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
构筑良好亲子关系的小窍门
我原本是研究哲学的,孩子出生之后借由接送
孩子上托儿所这一契机,开始接触阿德勒心理学。
当时的我与现在不同,时间方面比较自由,于
是就很自然地开始了育儿工作。但那时根本不懂该
如何与孩子相处,每天都在错误和忙乱中度过。
不过,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认识了阿德勒思想,
这之后与孩子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实,比
起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我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学到
的更多。
现在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想起过去的岁月
真是怀念不已。曾经每天接送孩子们上托儿所,之
后是上小学,还有临考前的紧张,种种情景历历在
目。
衷心希望我从与孩子相处的经历中学到的东西
能够通过本书传达给读者朋友。
导语
《不管教的勇气--跟阿德勒学育儿》作者岸见一郎长期致力于阿德勒心理学研究,对阿德勒思想有独到见解。本书最大的特色是避开空洞的说教,将深奥难懂的心理写原理分解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问题,并一一给出详细易懂的解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作者依据阿德勒思想提出教育孩子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这一观点,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的课题。本书可读性强,专业实用,具有相当的出版价值。
后记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孩子的一举
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然而,一提到育儿问题,
父母们更多的是困惑和烦恼。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
出现的诸如不好好学习、在学校捣乱等种种问题,
很多父母常常不知所措。关于教育孩子究竟是该采
用严厉的“虎爸虎妈”模式,还是温情的鼓励和表
扬模式,教育专家们往往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而现实生活中,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批评和表扬这
两种模式似乎都不太奏效。对此,许多家长在育儿
的道路上烦恼不已、苦不堪言。
对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
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给出了与传统教育理念完全
不同的解说。本书作者岸见一郎长年致力于阿德勒
心理学研究,对阿德勒思想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也
曾出版过影响深远的相关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依
据阿德勒思想提出教育孩子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
这一观点,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自立。
书中指出,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最应该做的
是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中诸多课题的勇气。具体
来讲就是帮助孩子学会自立,教他们靠自己的力量
来解决人生中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树
立面对生活的自信,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如此一
来,孩子的学习等很多令父母头疼的问题也会迎刃
而解。
作者提出了自立需要的三大条件,并进行了详
细论述。首先,对于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事情可以
独立做出选择。其次,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第三,能够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书中,作者还非常
具体地讲述了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自立。
同时,针对父母最关注的孩子学习问题,本书
从阿德勒思想出发进行了详细分析,而且给出了切
实可行的建议。本书中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孩子自
己的课题,父母不应该横加干涉。因为,父母过多
的干涉反而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挫伤其
学习积极性,甚至造成厌学情绪。父母应该做的是
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孩
子的信赖。如此一来,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
向父母求助,然后父母才能给予孩子真正有效的帮
助。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避开空洞的说教,将深奥而
难懂的心理学原理分解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问题,
并一一给出详细易懂的解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译
者作为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妈妈,也常常为孩子的
教育问题烦恼。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许多平时疑
惑不解的问题逐渐明朗起来,同时还反思了平日与
孩子的相处方式,实在是受益匪浅。相信本书一定
能够为整曰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烦恼不已的父母们
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渠海霞
精彩页
因为有人看着才捡拾垃圾吗?
在公交车上看到两个令父母头疼不已的学前阶段的男孩大声地吵闹,一会儿也不能安静。父母吓唬他们,说着“再这样就让你从公交车上下去”或者“警察来了”之类的话。但是,孩子们知道父母不会真的那么做,于是变本加厉地吵闹。
虽然公交车中相当拥挤,但是没有乘客愿意坐在这家人旁边。我不怕孩子吵闹,所以能够坐在他们身边。然后,我还思考了一下,如果我是他们的父母,又该怎么做。
其实孩子们也明白在公交车中必须保持安静,然而,恐吓、训斥根本无法阻止他们想要被关注而采取的无礼行为。
这种时候,也有的父母会采用表扬孩子的方式。实际上,也许一开始孩子们并不会吵闹,他们因为顾忌陌生人的看法而暂时保持安静。于是,父母表扬说:“真了不起,这么乖!”
表扬本身就存在着问题。首先,这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得不到表扬就不好好做。比如,在走廊里发现了垃圾,捡起来之前首先要确认一下周围有没有表扬自己的人。如果没有表扬自己的人就不去捡垃圾,这就是问题。得不到表扬的孩子马上就会不好好表现。
另一个问题就是即使被表扬了也不会开心。妻子肯定不会因为丈夫在公交车中没有吵闹、安静地待着而去表扬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因此而被表扬说“真了不起”,丈夫一定会感觉妻子小瞧自己。那么,为什么要表扬孩子呢?这是因为没有平等看待孩子与大人。
原以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竟然做到了才会大力地进行表扬。我曾经在维也纳至关西机场的飞机上见到过同样是学前阶段的一对兄弟,整个航程中他们一直安静地待着。在飞机上,母亲根本没有大声说过话,都是低声私语地跟孩子们讲话,孩子们也是一样。在公交车中保持安静根本不是什么人类从未做到的伟大事业。
那么,父母们应该怎么做呢?注意到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之后可以说出来。可以说一些“谢谢你这么安静!”之类的话(当然,妻子不会对丈夫这么说。例如,如果妻子对丈夫说“能够和你一起坐公交车真开心”,那丈夫也一定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对他人的贡献感)。
孩子们总是想要表现得特别好或者特别坏。一开始往往想要做个好孩子获得父母的表扬,但如果父母注意不到或者认为理所当然而什么也没有说,他们就可能会惹一些麻烦来引起父母的批评。但是,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他们不需要这么刻意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孩子能够从保持安静中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那也就不会再做一些令大人头疼的事了。如果能够拥有贡献感,孩子也就不会再盲目地渴望获得表扬了。
比起被忽视宁愿被批评
有一次与已经长大的孩子谈论以前学习的事情。当时电视上正在讲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这一话题。我并不是认为父母不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但看到的很多现状往往都是父母通过说一些挫伤孩子积极性的话来妨碍孩子的学习。
当我提出“学习方面的事情,父母还是什么也不说为好”这个观点并征求孩子意见的时候,从未被我催着说“好好学习”的儿子深表赞同。
如果教导孩子学习是父母的责任,那父母就有必要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即使是父母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根本不可能时时事事盯着孩子。
我知道一位母亲,她从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六个小时,但这毕竟不是普遍现象。如果可能的话,或许有的父母也想像这位母亲一样盯着孩子学习。
P34-4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