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秉烛夜话(张继钢论艺术)(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继钢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张继钢,当代艺术家、教育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导演;曾任总政歌舞团团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音乐舞蹈《复兴之路》总导演。代表作:编创舞蹈《千手观音》等。图书《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张继钢论艺术》(三联书店,2011年)、《打开关键——张继钢论艺术》(三联书店,2014年)。 目录 01 有明有暗才好听 有明有暗才好听 ——致歌唱家李双江(代《歌唱艺术》序) 歌声在寻找着心灵,心灵也选择着歌声 ——致歌唱家李双江(代序) 献给祖国母亲不朽的歌唱 ——《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序》 意象纵横,境界捭阖 ——致作曲家郭文景 相观歌剧 ——致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院长蒋一民教授 物本无影,全是光之所为 ——致歌唱家董文华 歌唱,是生命的陶醉与诉说 ——致歌唱家阎维文(一) 任何艺术家都是被同时代艺术家的欣赏而塑造的 ——致歌唱家阎维文(二) 这是你的玫瑰 ——致歌唱家阎维文(三) 我的音乐观 ——致作曲家王京荣 国土有界,文化无疆 ——致作曲家王京荣 02 艺术家的远处要有一盏灯 寄给天国的鸿雁 ——致新中国舞蹈先驱贾作光 圈子里边做事,圈子外边思考 ——致门文元导演 一位女神就是一座草原 ——致舞蹈家莫德格玛 《她们很美》 ——写在舞剧《李清照》演出前 补上“古典”这一课 ——致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主任沈培艺 艺术家的远处要有一盏灯 ——致舞蹈家于晓雪 换个角度说说话 ——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中心于晓雪、吴海文 舞蹈是人的天性 ——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中心 03 从窄门入 向死而生 ——致视觉艺术家蔡国强先生 欲得好“构成”,须从“窄门”入 ——致文艺理论家张华 这仅是戏子们的《戏台》吗 ——致戏剧表演艺术家杨立新 戏剧是“偷窥 ——写给好友龚小奇 要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找到 ——致舞台美术设计家龙华 丹青供养 ——致加拿大华裔画家李巍松 摄影家的瞬间在舞动 ——致舞蹈摄影家俞根泉 让光荣和我们的名字写在一起 ——致中国杂技团 无问有人无人 ——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04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致母亲 英雄不是空壳 ——致总政歌舞团老团长孙加保将军 那是一个好地方 ——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 现实题材创作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心态 ——致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文化中国的窗口 ——致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 十几年的情义 ——致柳州市艺术剧院刘康院长 守望麦田 ——致柳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刘康 现实题材没有错 ——致好友王建军 莫要扯着后腿唱赞歌 ——致好友王建军 唯有艺术能让我的世界安静下来 ——致好友王建军 让艺术天人共鉴 ——致律师周俊武 精彩页 相观歌剧 ——致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院长蒋一民教授 一民: 你好! 张继钢工作室的“读书星期天”以前也办过几次,大多是几位好友聚在一起读书,你读累了他接着读。读物也是针对即将要面对的创作题材的相关书籍,读累了就讨论,然后再接着读。这种读书因为有讨论所以十分有益有效。有时也多少觉得“读书星期天”很各色,大礼拜天,一伙人凑在一起把“社会”关在门外,学子同席有模有样,这与所处的这个十分物质和实际的当下很不搭调,有时也动摇过,心想算了,就顺时随俗地停止了一些时日,但还是不行,总感觉不对,坏了,可能不是世风日下,而是我们自己真出毛病了。然而,停不下来了,因为物质的获取是一时的获取,精神的得到是永恒的得到! 感谢一民!是你使我们的“读书星期天”从“野史”走向“正传”。真正的“读书星期天”从你连续十讲的《歌剧巡礼》开始了,我生怕怠慢了阁下和大家,所以全家五口人“上阵父子兵”了,太太为课间小憩购买点心咖啡,女儿女婿找资料听课做笔记。五岁半的外孙女也来听课,听懂听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喜欢你们谈论艺术的氛围。还有身边的一伙人王建军、谷亮亮、梁华启、陈小彬、鲍玉磊、李革等,他们都为“读书”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多不声不响的工作。当然,要特别感谢主办人之一的作曲家王京荣,以及华夏之根艺术团提供的必要支持,不然,“读书星期天”会举步维艰…… 你的课一石激起了千重浪,大伙儿反映受益匪浅。其实不用他们反馈,我的内心感受更真切。 《歌剧巡礼》使我们经历了歌剧四百年,不仅看见了歌剧的萌芽和生长,也再次看见了西方芭蕾和管弦乐的成长。 ——首先穿越时空来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晚期,身临其境般加入了佛罗伦萨“卡米拉塔研究小组”,同他们围坐在一起谈论艺术的意义,也就是在这里萌生了“歌剧”这个主意。记得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曾讲过,那时的佛罗伦萨富足、闲适,人人尚美,连马车夫在街上看见几处房屋都会脱口而出:“啊!好美啊!”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威尼斯,走进了第一座商业性的歌剧院——圣卡西阿诺剧院,接着又走进了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感受了第一批伟大的歌剧《奥菲欧》《波佩阿的加冕》,并结识了它的作者蒙特威尔第以及扶持他的贡萨卡家族;认识了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和皇家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吕利,了解到“没有舞蹈就不是法国歌剧”(蒋一民语),芭蕾舞也就此真正诞生了;见识了拉摩在歌剧中提升了管弦乐的地位和作用;惊叹于音乐大师亨德尔的三幕歌剧《里纳尔多》,一遍又一遍地聆听了阉人歌手的著名咏叹调《让我哭泣吧!》,结识了天才诗人和歌词作家梅塔斯塔西奥;令我特别钦佩的是格鲁克的改革歌剧的精神,是他结束了歌剧没有导演的时代,诞生了新歌剧;我过去一直以为西方歌剧没有对白,走近莫扎特和约瑟夫二世以后才恍然大悟,“没有对白就不是德国歌剧”(蒋一民语);很吃惊贝多芬只有一部歌剧《菲岱里奥》;当然也非常遗憾伟大的作曲家舒伯特没有完成过一部像样的歌剧,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光芒万丈;让人痛心的是有几位天才的作曲家都是在伟大的作品诞生不久就英年早逝,《奥伯龙》首演后的韦伯、《卡门》首演后的比才即是;万万不能忘了去看看才华横溢的柏辽兹!斯蒂芬·佩蒂特说:“他写的词显示了出众的才华,无论是用于商业目的或用于评论和指教都极为有效。他的配乐也具有一种完美无瑕的灵敏。如果你想验证此点,就去听一听他为戈蒂埃的诗歌谱写的声乐套曲《夏夜》。”如果再翻翻《柏辽兹回忆录》,你会被“将激情与朴实交织在一起”的柏辽兹热情拥抱,融入他那滚烫的时代。让我们通过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奥赛罗》来感受伟大的古典歌剧时代的结束吧。坦率地说,柴可夫斯基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这不仅仅是因为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还因为歌剧《黑桃皇后》,还因为《第一钢琴协奏曲》,还因为……算了,太多了,说不过来!音乐界普遍认为最重要的三位歌剧巨人是威尔第、瓦格纳、普契尼,听着《纳布科》里的著名合唱《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你就会在内心情不自禁地喊出——威尔第万岁!看瓦格纳的作品就是看人生,作品很长很累,对,人生就很累!从他开始旋转乾坤——导演主宰歌剧的时代真正彻底来到了!稍微关心歌剧的人都会知道《波西尼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这几部经典的作品出自“情到深处”的同一个人,你说,这个人是不是经典!普契尼是不是伟大! P15-18 导语 张继钢著的《秉烛夜话(张继钢论艺术)(精)》作者以书信的方式,与贾作光、李双江、阎维文、杨立新、蔡国强等二十多位当代艺术家、艺术管理者、友人和亲人进行了坦诚的对话交流,涉及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文学、摄影、杂技等门类的创作及相关问题。话题或大或小,文字或长或短,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观和美学思想,对时下国内文艺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序言 花开的姿势 张华 “张继钢论艺术”系列丛书的第四本《秉烛夜话》要 出版了,邀我作序。一翻前三本,《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 》《打开关键》《让灵魂跟上》都无由他人撰写的序言。 我,不过是继钢许多朋友中的一个,二十多年前他首台个 人作品展演《献给俺爹娘》,是我组织系列评论提出了“ 张继钢现象”,近年还出过一本书《创造者张继钢》,算 是比较知音那类朋友吧,然何德何能,予我以如此特别的 委托! “在世间,你的姿势不对就一切不对。”书中一句话 ,我心怦然一动。是啊,“姿势”,人生的、艺术的“姿 势”。 前三本书论艺术创作,《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笔 力集中在“限制”,从曹植七步诗绝处逢生说起,左右展 开,透露继钢的创作秘密,事情从来不是从宽处随意下手 ,而是要找到狭窄的“限制”,找到那精准而极致的“限 制原点”,那才是通往无限风光的入口,才是到达绚丽绝 顶的台阶。《打开关键》,近似庖丁解牛,锋刃所至,艺 术创作过程紧要处豁然洞开——继钢的作品总能挖掘独有 的灿烂,而他强调的却是宁静致远。静,方能触摸灵魂, 让角色的灵魂和自己的灵魂在静水深潭下对话。“静静地 震撼”深入心魄,一旦展露,则要形成持续的美,源源不 断推到极致。《让灵魂跟上》,将继钢主要作品《献给俺 爹娘》《白莲》《野斑马》《八桂大歌》《一把酸枣》《 赤壁》《解放》《侗》、舞蹈和舞剧两种《千手观音》的 导演手记,汇集成册。三本书,种种妙悟,全从继钢自己 的创作过程中提炼。切身经验常常深可透骨,在人所未见 的地方,一语道破,令人醍醐灌顶。其理论层次彼此映照 ,已然渐成自家体系。 不过,三本书,都纯粹是就艺术谈艺术,是讲堂论道 。 这第四本,《秉烛夜话》,则全是给艺术家朋友的信 ,而且,基本上都是给最靠近身边的,甚至可以说最接近 “心边”的艺术家朋友的信。还是围绕艺术创作说话,但 更像促膝谈心。话题可大可小,情怀可近可远,思考须严 谨而走笔可信马由缰。显然,这本书一闪身,进入了更亲 切的话语私域。书信,本来就大都是与最亲近的人絮絮叨 叨的私语。 古今著名文化艺术大家,常有书信集存世,有的是他 们自己编辑出版,有的是友人、后辈搜集出版。《梵高书 信集》让人们在“天才疯子”的刻板印象外认识到一个清 醒的、表达欲强烈的梵高;《海明威书信集》六百来封信 件,远比他其他作品更幽默、更狂野、更率性地袒露出作 家的精神气质,种种他不加掩饰的优点和缺点不怕辣人眼 睛;透过《朋友之间:汉娜·阿伦特、玛丽·麦卡锡书信 集,1949—1975》,可以近距离倾听两位20世纪女性思想 家对当代诸多大事件睿智的讨论,也能窥视到她们和多数 女性一样,时常是多么有趣和八卦。当代国内流传最广的 名人书信集应当是《傅雷家书》,一方面,这些从傅聪出 国留学开始直到傅雷夫妇“文革”时期自杀为止父亲写给 孩子的书信,在历史浩劫中经历了传奇的沉浮;另一方面 ,书信中傅雷对孩子的谆谆教诲既深切又充满着浓浓的亲 情温度。两方面合在一起,总让捧读者感慨万端…… 书信私域话语,显然更能看到写信者个人的真实“姿 势”。不仅是艺术的“姿势”,更是人生的“姿势”。《 秉烛夜话》,继钢选择集结了若干封与朋友交谈艺术的书 信,与前三本对照,角度、语境、文字气息,显然有了微 妙的不同。 体察于斯,大约顺理成章了。恐怕是觉得我比较接近 他的私域话语,所以继钢选我来作序。 继续讨论艺术问题,信里珠玑金句俯拾即是,大家读 他的书便是。要我来作序,着力处,应当是尽可能透过这 些信,勾勒出私域话语境地里张继钢更本真的艺术“姿势 ”和人生“姿势”。 在《创造者张继钢》一书的结尾,我有段话:“艺术 家,是人类的精神之花。天才的艺术家,是人类只开一次 的精神之花。他将某种独特的绝美梦幻创造出来,带给世 界。这样的梦幻,他来之前世界尚未有过、他走之后世界 不会再有。”我认为,就艺术创造而言,张继钢,就是我 们身边这样性质的一树精神之花。 在《秉烛夜话》里,继钢与一个个“心边”的艺术家 促膝夜话,私域的交心话语,让我们可以比较贴近地看清 ,继钢这树精神之花是怎样一种摇曳的身姿。 关于歌唱,他与李双江、阎维文这样说: 不是所有人的歌声都能穿越时空,被你的心灵珍藏, 因为,不仅是歌声在寻找着心灵,更是心灵在选择着歌声 。 一个真正的歌唱家,首先是能够面对自己的真诚。赤 子的歌,是唱给内心世界的天、地、山、川。这是我的歌 ,也是忘我的歌! 从讨论音乐发散开去,他与作曲家郭文景、王京荣切 磋道: 音乐有着自己的品格和尊严,不全是站在集市上供人 们评头论足的商品,有些音乐就是自己写给自己听,不是 站在广场上和人们一起听,是自己的灵魂袒露,是俞伯牙 自己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不安静就不是艺术,那是娱乐,人总是要安静下来!泰 戈尔说,“不要试图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在那空 白的深处”,我深信,“淡淡的忧郁”藏在了“空白的深 处”。 作品如一棵树,根脉不要老让人看见,其精髓要尽快 通过树干到达树冠,树冠面积大,在风中摇曳歌唱.是精 神.是人类的共鸣。 …… 这条红线,从源头到旨归,我尝试概括成两句话: 若无宁静独处倾听本心,安得无声惊雷人类共鸣! 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姿势”,也必须是继钢的人生 “姿势”。由是生,方能由是感由是悟;由是感由是悟, 方能由是艺术表达。 公共形象上,继钢是当今中国主流艺术家,舞台艺术 创作大师,高等官方艺术机构领导者。他的自我期许也洋 溢着伟大的使命感,“希冀成为祖国的文化标识”。这些 华丽,在“场合”、在“殿堂”,大家都看得见。只是在 《秉烛夜话》的私域话语中,后面那条红线才持续地,甚 至是顽强地往外显露,这让我们看到,关于其艺术创作的 本源起点,继钢强调的首先是“我”,是我的真诚,我的 “孤独”,我“宁静独处倾听本心”的感动和感悟。 说实话,我更喜欢继钢这样的“姿势”,走出殿堂, 褪去藻饰,促膝斗室,真谛素朴。不知读者诸君然否。 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回归自然,就 是回归人自我的本真。回归自我的本真,绽放的艺术之花 ,才是真实的精神之花。仿真的假花再绚丽再逼真,终究 是假花。 熟悉继钢的朋友都知道,继钢艺术才华的天然禀赋, 主要来自母亲的基因和影响。母亲的天然禀赋,始终是继 钢生命的深层潜流。母亲去世后,继钢写信给走向天国的 母亲: 我每天都在想她,她的离开人间是回归自然,所以, 我在大自然中总能找到她…… 信中继钢还对母亲说: 唯有艺术能让我的世界安静下来。 宁静独处,倾听本心,艺术之灿烂由此而出,人生之 安宁由彼而至。《秉烛夜话》打开一道门缝,我们看到了 继钢这一树精神之花的艺术“姿势”与人生“姿势”,那 是像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给予孩子一样自然的“姿势”,那 是真实的“花开的姿势”…… 《秉烛夜话》于是乎不同于前三本“张继钢论艺术” 系列丛书,它需要“孤独”地夜读,宁静中或许能听到灵 魂的对话。是的,此刻夜已深。憋了一冬天没下的雪,在 春花绽开时节骤然而至,春寒料峭的斗室里,我仿佛听到 了雪花落地即化的声音…… 内容推荐 张继钢著的《秉烛夜话(张继钢论艺术)(精)》收录了作者自2000年以来的36封信集结成册,分“有明有暗才好听”“艺术家的远处要有一盏灯”“从窄门入”和“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四个部分依序展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