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一章 儿童多动症的问题由来 从儿童多动症问题说起 儿童多动症问题简史 国外研究多动症的概况 国内研究多动症的概况 儿童多动症的定义 多动症的患病率 多动症的发生年龄和特点 多动症的性别差异 第二章 儿童多动症的产生原因及症结 儿童多动症的症结 神经递质异常 大脑微细结构的改变 大脑糖代谢的改变 大脑血流的改变 多动症儿童的脑电活动 多动症儿童的脑诱发电位 影响儿童多动症的其他原因 第三章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困扰 多动症儿童的注意缺陷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缺陷 多动症儿童的记忆困难 多动症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发展缓慢 多动症儿童的情感和情绪不稳定 多动症儿童的异常情感和情绪 多动症儿童缺乏学习兴趣 多动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困扰 第四章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形式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多动症儿童注意障碍的特点 多动症儿童动作过多的特点 多动症儿童冲动任性的特点 多动症儿童情绪障碍的特点 多动症儿童性格改变的特点 多动症儿童行为表现的特点 多动症儿童智能的特点 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的特点 多动症在不同年龄的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自我防卫心理 第五章 儿童多动症的判断方法 关于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儿童多动症的体格检查 儿童多动症的软性神经征检查 儿童多动症的评分量表 国外用的多动症评定量表 国内用的多动症评定量表 儿童多动症心理测试法 儿童多动症脑电生理 儿童多动症的影像学检查 儿童多动症的其他检查 儿童多动症的校对试验 诊断多动症的几个常见问题 第六章 儿童多动症的真假区别 儿童多动症的鉴别诊断 多动症儿童与正常顽皮儿童的鉴别 多动症儿童与听力、视力障碍引起多动的儿童的鉴别 多动症儿童与智能低下儿童的鉴别 儿童多动症与儿童抽动症的鉴别 儿童多动症与儿童学习困难的鉴别 儿童多动症与儿童情绪障碍的鉴别 儿童多动症与儿童品行障碍的鉴别 儿童多动症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鉴别 儿童多动症与儿童孤独症的鉴别 儿童多动症与儿童其他躯体疾病的鉴别 第七章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预防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发现 促进神经发育 改善家庭环境 防止工业污染 补充微量元素 注意饮食卫生 不要乱用药物 多动症的学校预防 多动症的社会预防 第八章 儿童多动症的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概述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药物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其他非精神振奋剂类药物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备用药物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辅助药 儿童多动症合并其他疾病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的效果 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的作用和副作用 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的几个问题 第九章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疗法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咨询 多动症儿童的一般心理治疗 多动症儿童的个别心理治疗 多动症儿童的集体心理治疗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强化疗法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消退疗法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认知疗法 多动症儿童的自制力训练 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培养 多动症儿童的社会能力训练 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治疗 多动症儿童的学校管理 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心理治疗 学校老师的心理治疗 第十章 儿童多动症的感觉运动疗法 感觉运动系统简介 感觉运动统合异常的表现 多动症儿童感觉运动异常的表现 多动症感觉运动治疗的原理及作用 感觉运动治疗的原则 感觉运动能力发展的评价 感觉运动治疗的常用方法 第十一章 儿童多动症的音乐疗法 什么是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多动症的依据 音乐治疗采取的常用方法 音乐治疗对注意障碍儿童的帮助 家长与孩子的音乐互动可以减轻双方焦虑 第十二章 多动症儿童的家长教育培训 多动症儿童家长教育培训概述 多动症儿童可能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多动症儿童家长教育培训目标 多动症儿童家长教育培训的形式 多动症儿童家长教育培训的内容 多动症儿童家长培训的资料 家长的家庭作业 家长培训与儿童社交训练 家长在教育培训中常提出的问题 第十三章 儿童多动症的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原理 多动症儿童的脑电波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操作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证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不适应证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随访 有关治疗的几个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十四章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中华医药 祖国医学对多动症的认识 多动症的辨证论治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用方剂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中成药 儿童多动症的穴位疗法 儿童多动症的捏脊疗法 儿童多动症的耳穴疗法 儿童多动症的推拿疗法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疗法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饮食疗法举例 第十五章 儿童多动症的将来结果 多动症的治疗效果 多动症的自然结果 多动症与预后 精彩页 第一章 儿童多动症的问题由来 儿童多动症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1845年就有人把儿童无端多动作为一种病征加以描述。最初的命名较多,没有统一,目前较公认的命名为注意缺陷症(AD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两种类型,简称多动症,俗称分心多动。多动症好发于学龄儿童,按5%估计,全国多动症儿童至少在1000万以上,这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啊! 从儿童多动症问题说起 儿童多动症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些孩子从小就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听话,不能按大人的指示去做,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服管,不好教,甚至打骂也没有用。这些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进入幼儿园后,他们不能安静地坐一会儿,总是无目的地东走西跑,忙忙碌碌,一刻不停,也不听老师指导,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老师讲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乱喊乱叫,有时还去惹别的孩子,使得老师无法讲课;游戏时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常常与别的小朋友争夺玩具,或欺负小伙伴;吃饭、睡觉也不安定,饭菜到处撒,睡觉满床滚。老师总是向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话、不肯学,但孩子的脑子并不笨,就是不安静,不合群,不肯好好学习。这些孩子常常使家长伤透脑筋,苦不堪言。 上小学以后,这些孩子多动的表现更加明显,上课时坐不住,小动作不停,一节课只能听几分钟,甚至根本不听。在课堂上常常逗惹同学,或大声说话,或离开座位,影响课堂秩序,惹得同学讨厌,老师生气,而孩子自己也十分苦恼。等下课铃一响,他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出课堂,乱奔乱跑,逗弄同学,你争我夺,打打闹闹,惹是生非,玩得满头大汗,上课了久久安不下心来,无法专心听老师讲课。女同学的表现稍好一点儿,上课时表现为小动作多,玩辫梢,割橡皮,咬铅笔,啃指甲,也是忙个不停,胡思乱想,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内容听不进、记不住,一开始学习就比较困难。有些孩子天资较好,在一、二年级功课比较简单时,还能应付过去,甚至能取得较好成绩。但进入二、三年级以后,科目数量增加,内容加深,学习逐渐感到困难。由于受注意分散、多动的困扰,他们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和耐心,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甚至达到不及格的地步。 一个看上去聪敏、活泼、可爱的孩子,为什么总是注意力分散,多动,不听话,不肯好好学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波动不定,甚至逐渐退步?家长和老师实在是困惑不解,不知如何是好。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学好、不争气,孩子故意捣乱,于是采取高压手段,棍棒教育,把孩子打得皮破血流,仍没有什么效果;有的家长不仅自己天天教,还聘请家庭老师帮助,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收效也不明显。不少老师都认为多动症孩子顽皮,缺乏家教,于是经常向家长告状,要家长加强管教。许多家长听到老师说自己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心里又急又气,又愧又馁。 有些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这样的状况,想到孩子是不是得病了,于是把孩子带到医院去看医生。过去,医生对这类孩子的认识也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孩子是正常的,没有什么病,只是教育问题;有的认为孩子在心理上有些问题,应该进行心理治疗,不必使用药物。直至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孩子的无端多动是一种病症,而且用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儿童多动症问题简史 早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医生霍夫曼(Hoffman)就率先提出:“孩子不明原因的烦躁不安、多动行为不是由于孩子的故意调皮好动,而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1902年,心理学家斯蒂尔(Still)发表了名为《儿童异常心理状态》的文章,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多做了更为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多动症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是有区别的。这些儿童的智力多是正常的,他们所表现的多动不安、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和攻击破坏等异常行为,不能完全以父母对儿童缺乏教养来解释,主要是由于儿童在行为控制、意志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即使有脑损伤的存在,那也是极其轻微的。 P1-3 导语 王永午、戴淑凤、李荔主编的《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2018年全新修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儿童多动症进行了比较全面、通俗的叙述,其中预防和治疗占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许多都是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本书重点强调: 多动症是儿童期精神心理障碍中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动症的种种表现是一种疾病症状,不是儿童的故意行为。 多动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治疗效果比较好。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多动症应该采取药物、心理、家庭等综合疗法,其中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多动症不容易自然痊愈,但综合疗法可以提高治愈率。多动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治愈,药物治疗时间比较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多动症能得到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预后多是良好的。如果不治疗,病情可以延续到青少年、成年,甚至终生。 多动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给个人、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国家也会造成损失,它所带来的危害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序言 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孩子,为什么学习 不好?这成了当今许多家长的心头之痛,难解之谜 。 确实有一些孩子五官端正,四肢发达,身体健 壮,智力正常,活动玩耍样样在行,唯有要安静下 来专心学习,却困难重重,失神无主,东张西望, 分心多动。他们听不进老师的讲课,看不清黑板上 的内容,记不下学习的笔记,交不出课堂上的作业 。这样的孩子一个班里如果有两三个,似乎不算太 多,约为5%,但依此推算,全国至少有1000万以上 这样的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啊!他们到 底出了什么问题? “分心多动”就是他们的症结所在。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他们的注意力有缺陷,不能主 动注意一件有意义而无兴趣的事物。他们容易分心 ,容易被无关的刺激所吸引,表现为动作过多,冲 动任性,性情急躁,无法自控。这在医学上被称为 多动症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有多动症的孩子虽然智力通常都没有问题,但 由于学习不能专心,成绩比较差,还影响其他同学 ,所以往往得不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欢迎,父母 也容易忽略孩子真正的问题。别看这些孩子整天蹦 蹦跳跳,嘻嘻哈哈,其实内心是十分苦闷和烦恼的 。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儿童多动症进行了 比较全面、通俗的叙述,其中预防和治疗占了本书 的大部分内容,许多都是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本 书重点强调: ▲多动症是儿童期精神心理障碍中的一种慢性 疾病,多动症的种种表现是一种疾病症状,不是儿 童的故意行为。 ▲多动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治疗效果比 较好。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多动症应该采取药物、心理、家庭等综合疗 法,其中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 ▲多动症不容易自然痊愈,但综合疗法可以提 高治愈率。多动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治愈,药物治 疗时间比较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多动症能得到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 ,预后多是良好的。如果不治疗,病情可以延续到 青少年、成年,甚至终生。 ▲多动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给个人、 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国家也会造成损失,它所 带来的危害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我们热切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多动症儿童及其 家长有所帮助。本书也可以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 儿童保健人员、儿童心理医生、儿科医师及有关人 员的参考用书。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同行、读者批评指正。 王永年 2005年9月 于上海长征医院
内容推荐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好使他们摆脱自己的困扰。 多动症儿童就属于特殊儿童中的一员。他们大多没有智力问题,看上去和正常儿童没有太大区别。可是,一旦开始学习或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这些孩子的问题就会立刻显现。他们有些表现出“坐不住”,有些人虽然坐在那里,思想却已经跑到九霄云外。这类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注意缺陷,导致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绩上不去。 王永午、戴淑凤、李荔主编的《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2018年全新修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儿童多动症进行了比较全面、通俗的叙述,旨在帮助多动症儿童消除烦恼,摆脱病症的困扰,使学习、生活重回正轨,取得理想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