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8上下)
分类
作者 王婉//崔庆蕾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选集分上下两册,收录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共85篇
,全部选自中国作家网投稿平台,这些自然来稿大多在中
国作家网“新作品”栏目有所展示。由于出版时间所限,
所选作品截止至2018年10月。由于选集容量和编辑力量所
限,难免留下遗珠之憾。我们尽最大努力将这一年来中国
作家网原创文学作品的总体面貌以选集方式呈现给大家,
也是我们为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作家网的广大基层写
作者准备的一份新年礼物。
选集从策划、编辑到出版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鼓励
。在此,向为本书的编选工作付出劳动、提出建议的作家
李唐、刘云芳、卢静、余良虎、范墩子表示真诚的感谢,
他们以对文字的敬畏和审美能力,帮助我们遴选出这些闪
耀着美好之光的作品。
选集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对
作家出版社及责任编辑袁艺方为确保本书顺利出版、发行
而付出的努力,在此,也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入选稿件逐篇进行了校勘
,在尽量保持作品原貌的前提下,对一些方言俚语和表述
等进行了删改,纰漏与不足在所难免,敬请谅解。不妥之
处,也欢迎作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再次向中国作家网原创作者表示感谢。祝愿大家坚守
文学的初心,再创佳作。
中国作家网
2018年12月
目录
上册
散文卷
割稻谷 刘荣
年趣散记 我是小民
遗世的村庄不老的树 郭光明
绰号里的乡愁 梁李董
南小市口的蝈蝈草 卢静
花桥故里 阮以敏
乡村邻居 程玉宇
打花脸与撒路灯 史庆友
庭院深深 王富红
职业猎人 黎盛勇
故乡邻居 孙同林
新疆沃尔禾 啸行
茶记 马巧凤
山乡之夜 罗银湖
浮光跃影 韩玉洪
鄱湖草歌 雪夜彭城
渔趣 丁木
一寨物景皆入梦 王沾云
栀子花儿开 匡列辉
蝶的夜 姜建华
鞍山散记 温皓然
鸽哨声声 张天柱
诗歌卷
诗二首 程志强
周庄:水的诉说 胡黎明
冬天过后 米成洲
复活的四月 夏晓露
品雨 孙雪
小满 独上西楼
追赶地平线的孩子 李洪程
我无法再把葱茏的时光还给你 马巧凤
灵魂是另一种鱼 李传英
握住岁月的锋刃(组诗) 牧之
我那老去的村庄 孙树恒
咏梅(外九首) 郎咸勇
倾听鸟语(组诗) 陈钰
小说卷
黑鸟 付尚林
栓狗叔的祭日 陈晓龙
富廷之狼 孟祥海
穿过公路到镇上去 崔玉松
流年不再 默默金荣
山妹的心思 罗银湖
人面桃花 长安
捕风人 高上兴
下册
散文卷
背篼 王冰冰
洋芋 陈刚
故乡(组章) 韩卫贤
故乡的草原 法京涛
父亲的鸽子 阎保成
白马河的春天 段家军
在光阴的渡口看大野萧萧 夏梓言
老马 远航
少年之水 罗光成
湖上书(十四题) 李伯喜
绍兴的水 梁孟伟
花开的村庄 王永军
乡村塾师 刘恒杰
马语(十章) 墨未浓
时光藏在草木里 罗拱北
汪曾祺与书画 乌人
又见炊烟升起 李北墨
犹记故园橘 黄爱华
母亲的石楠 周火雄
父亲的土蜂蜜,甜甜的爱 吕映珍
静听桃花落雨 张修东
萤火虫的情话 张思建
诗歌卷
春天的疼痛 立夫
陇中物语(组诗) 周志权
月亏月盈(组诗) 田君
像一株植物一样活着 月若初见
月亮 曾小霞
春日雨歇(外二首) 清心如云
黄昏的时候,所有事物都静默 宋煜
周庄的雨巷(外二首) 杨龙美l
中年书(组诗) 尹宏灯
树意(外二首) 树吾冲三晚
失散的牛羊(外二首) 绝也
祭(节选) 韦兴生
小说卷
断竹续竹 羊毛
加娜的春天 牛的草原
故人犹未还 梦蝶书生
马谣 雪夜彭城
群山回响 秋高鹿鸣
理发店的故事 郑磊
白勇是在什么时候变老的 朱东润
接班 碧海莲心
后记
精彩页
割稻谷
刘荣
稻谷,老家那边叫谷子,割稻谷也就叫割谷子。
秋天里的一个黄昏,田野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金黄色的稻谷在落日余晖中散发出璀璨的光泽和诱人的清香。晚饭后,父亲从大门背后取下一大一小两把镰刀,蹲在月牙似的磨刀石边,蘸上水来来回回地打磨,一直磨到寒光闪闪。磨刀石深情地唱起了古老而动听的歌谣,每次听着这熟悉而亲切的歌谣,总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农耕文化的精深与博大。父亲用指头在刀口上轻轻刮几下,嘴角浮现出一丝满足的笑意。父亲手中的镰刀,平时用来割草,而到了收割季节,用来割稻谷,用来割秋天里的一寸寸时光。
清晨,半睡半醒的我听到父亲踩着木梯上楼,拍着木门轻轻地叫我起床,祖屋就是在他的呼唤中搓揉着惺忪的睡眼醒过来的。父亲戴上草帽别着镰刀,提起一壶茶水带着我出门。他教我割草,他教我砍柴,他又要教我去割稻谷,他希望儿子在劳动中一天天长大,像他那样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乡下,沟坎是路,地埂是路,田埂也是路。出村口,父亲和我一前一后走在弯弯曲曲的田埂路上,空旷的田野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响,像跳动的音符,撒落在路边的草丛中。笼罩在田野上的薄雾慢慢飘散,远处的山峦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一缕晨风飘过来,挂在半青半黄的稻叶上的露珠顺着叶脉缓缓滑动,空气夹着丝丝的清凉钻进鼻孔。父亲咳嗽几声,蚂蚱受到惊吓,在稻叶间弹跳起来,沉甸甸的谷穗跟着弹跳起来,田野和秋天也跟着弹跳起来。
稻田在山脚下,那地方叫三家寨。听到这飘浮着烟火味道的地名,你一定会想到那儿住着三户人家,心底涌起丝丝的暖意。其实那儿没有人家,听不到鸡鸣狗吠,是一片远离村寨的山窝窝,偏远而冷清。稻田边上是条窄长的小水沟,沟里一年四季流淌着碗口大小的山泉水,清澈透亮的山泉水悄无声息地浇灌着小水沟两边的土地。父亲顺着沟坎来到稻田边,他把水壶放在一块光滑的石板上,卷高裤腿,搓几下手,从背后取下了镰刀。父亲用刀背碰碰靠边上的那蔸稻谷,弯下腰握着稻秆,用力一拉,咔嚓一声,割下一大把稻谷,稻田割出了一道口子。父亲接着捆草把,几根稻草绕成草箍,结结实实地把散开的稻谷捆紧,轻轻放在身后的谷茬上。谷茬上的草把,远远望去,像展翅欲翔的鸟雀,小巧而精致。我和父亲并排站在稻田里,我学他那样弯着腰左手正握着谷秆,右手握着镰刀用力往后拉,双脚交叉着往前移动。老家那边是梯田,零零碎碎的稻田从河岸边层层叠叠地往高处延伸,像冒着热气的花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不上割谷机,只能握着飞快的镰刀,重复着祖先们割稻谷的简单动作,收割着一行行稻谷,收割着一年的心血和希望!
八十岁的外婆,提着一把小巧的镰刀,颠着小脚一寸一寸往稻田挪过来。她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粒饱满而金黄的稻谷,放在手心里眯着眼掂量,像掂着卑微的梦想,一脸虔诚满眼怜爱。她把稻谷放进嘴里轻轻嗑着,咯嘣一声,稻谷裂开了,外婆吐出稻壳,咀嚼着清香的稻米,嗅到了生活的芳香。一阵风从对面吹来,接着又一阵风从头顶刮过,金黄的稻浪就在外婆的眼前翻腾,起伏着往天边涌起,一浪浪涌去,一浪浪接着扑过来。父亲劝了外婆大半天,她才叹着气提着镰刀,挪动着脚步恋恋不舍地往沟坎边移去。她走了几米远,又转回到我的身边,伸出枯瘦的双手,轻轻抚摸着稻秆,轻轻帮我摘下沾在头上的草籽,才吃力地往小路上挪去。望着外婆渐渐远去的背影,一种感动从脚底钻出来,一直往上蔓延,渗透血液流淌在身子的每一个角落。我和小伙伴去山坡上放牛时,望着连绵起伏的大山,望着一片片瘦薄的包谷地,总会一次次埋怨祖先没有眼光,怎么会来到这样的山沟沟安家落户繁衍子孙呢?可刚才外婆对土地对庄稼的那份眷恋,让我感觉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和肤浅。外婆就像这片土地上冒出来的一丛芭茅,顽强地生长,没有一丝怨言,没有一丝绝望。她的幸福和命运紧紧地和生养她的那片土地连接在一起,像血肉一样不可分割。外婆对土地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更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P3-5
导语
王婉、崔庆蕾编的《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8上下)》收录的作品,以散文和诗歌居多,且多是乡土题材,乡愁浓郁。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作品都在抒发同一个主题,都在表达同一种情感?难道仅仅是写作的惯性、惰性?难道仅仅是眼界不够开阔?是否也是转型中的社会必然?这些作者大多是业余从事写作,写作之于他们,是一种最自然的记录和抒情。
序言
编选这样一本作品集,对我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因为是第一次,想说的话难免就多了一些。
2018年上半年,中国作家网进行了全新改版,其中非
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投稿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此之前
,我们经过了反复论证,焦点问题是如何实现新旧系统的
无缝衔接,让已注册用户继续使用。但是征询多家技术公
司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要实现我们改版的目
标,要实现网站的长远发展,必须让投稿作者重新注册。
我们有担心,也有愧疚,甚至,已经做好了用户大量流失
的心理准备,起码短时间内是这样。没想到,新版投稿系
统上线后,注册人数和稿量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也因此
更加确信,我们所做的,正是很多写作者需要和期盼的。
投稿者的热情感染了我们。这是一份不能辜负、需要
鼓励的赤诚的文学之心。网站投入了更多、更强的编辑力
量到投稿平台,尽可能地淘选出优秀的文字、有潜力的新
人。投稿量巨大,质量参差不齐,偶尔会让编辑感到沮丧
和审美疲劳,但是,从陌生写作者身上辨识才华的惊喜更
让人雀跃。每有好作品出现,编辑们首先感到欢欣和鼓舞
,好像在冬天还未褪尽的大地上拂开枯草发现春芽,让人
有种隐隐的甜蜜——你看,它在。编辑和作者之间退回到
一种特别简单而纯粹的关系。我们彼此陌生,却又心意相
通。
我们的作者,真正是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各个
年龄段,他们对于写作朴素而赤诚的热爱,带给我们很多
新的思考。我们感受到一种也许被忽视了的文学现场,人
数众多,充满活力。尽管这其中难以产生令人瞩目的经典
之作,但是,它们的价值却不应该被忽略。能代表一个时
代的文学样貌的,从来不只是卓越超拔但稀缺的经典之作
,而应该是一种生态体系,有培育它的时代土壤,有承接
它、传递它的众多写作者、阅读者,共同推动杰作的诞生
。在大量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作品中,或许都隐隐闪烁着一
点点经典的光亮。他们被照亮,同时也把自己的生命经验
和创作热力,添加到世代相传的文学薪火中,哪怕仅仅成
为保存文学火种的灰烬。这些写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或许
永远都不能成为金字塔的塔尖,但他们构成了坚实的塔基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文学、对写作者的评判和研究,
多是在注视塔尖上才华灼灼的明珠,但“时代文学”并非
仅仅是时代的经典文学,我更愿意将它视作结构复杂的文
学生态和丰富多样的文学生活,每一个写作和阅读的人,
都是其中微小、但不可或缺的存在。
甚至,我会想,假如放到更加宏阔、久远的历史中,
每一个写作者,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学传人。我们
庞大而深厚的文学传统,在浩瀚而绵延的写作中被理解、
继承、传递,或许只是其中的星星点点,或许只是心向往
之而并不能至,但是只要有人、有足够多的人,去亲近文
字、坚持书写,我们民族强大的文学基因就不会断裂。能
够抵抗时间的,也许从来不仅是质量,还有数量。很多文
明形态、艺术形式、少数民族古老文学,之所以不能流传
,自然有历史的规律,但是作品或者创作者数量的稀少恐
怕也是原因之一。假如能够留下更多作品,哪怕并非一流
的作品,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和民族,也是弥足珍贵的
。而今天,我们恰恰幸运地拥有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写作
群体,当写作者们在反复练习、琢磨怎么用词怎么谋篇的
时候,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文字正在时间之河中静静地汇
集、流淌。
关注、鼓励普通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是我们编选作
品集的初衷所在。选集收录的作品,以散文和诗歌居多,
且多是乡土题材,乡愁浓郁。也曾想过,这样一来,集子
的题材和作品风格是否太过单一、雷同?但最终,我们决
定尊重这种文学事实。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作品
都在抒发同一个主题,都在表达同一种情感?难道仅仅是
写作的惯性、惰性?难道仅仅是眼界不够开阔?是否也是
转型中的社会必然?这些作者大多是业余从事写作,写作
之于他们,是一种最自然的记录和抒情。如此大量、反复
的“个人”书写,其实也构成了某一个角度的“时代”书
写;恰恰是在这种自发的、普遍的写作中,我们才能认识
和理解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重大命题,什么才是时代的普
遍情绪,什么才是中国人的情感方式。在这些贴近大地的
写作中,家什物件,吃喝用度,草木虫鱼,春播秋收,大
地上那些平凡、质朴的事物得以精细记录,一个个普通人
、普通家庭的生活都被深情描绘。因为普通,所以普遍。
从这些文字里,我们一下子就辨认出这是我们自己、我们
的父辈、我们的民族所特有的表情。他们用文字记录大地
上的一切,也用文字照亮大地上的一切。
蒸馒头,炸丸子,杀猪分肉写春联,磕头拜年送火神
……虽然关于过年的书写已经浩如烟海,但我是小民的《
年趣散记》里热气腾腾的生活,从不懈怠的生活热情,简
白而灵动的文字,仍然能唤起我们心底柔软的温情。所以
会有诗人写道,“我要重新返回重新热爱旧的事物”(周
志权《陇中物语》)。“我们在乡野里跑来跑去,像黑色
的火焰”(程志强《诗二首》),多么新鲜、富有冲击力
的意象,这黑色的火焰不仅仅是少年外形的剪影,更带着
少年特有的孤独、叛逆与压抑的热力。
虽然也是写山野民间,夏梓言的《在光阴的渡口看大
野萧萧》却是另外的情味。“这么一说,我就极其渴望有
一卷陟厘纸,不书一字,只是看着也欢喜啊。让花草的影
子筛落在淡青的纸上,极淡的香味儿倏然飘忽而来。若是
纸上落了一瓣花,那胭脂的颜色被映衬得愈发清艳了,多
么好,多么好。”明明是写草药诸性,却又带着古典的精
致与禅意,草木驿站,柔和明净。
墨未浓的《马语》是一种很新鲜的表达方式,虽然略
显刻意,但它对语言与形式边界的探索尤其值得鼓励。还
有写小说的郑磊,并不为人所知,但是颇有水准。她的作
品具有很强的辨识度,我曾在多年前偶然读过一篇,至今
不忘,几乎一下子就能确认这是同一个作者。她的作品细
腻而凌厉,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叙述节制,在平
静中隐含着爆发力。
当然,问题也很突出。比如,总体上语言拖沓,不够
凝练、精准和新鲜;文章结构不结实,叙事缺乏节奏感;
对人、对情感的内在挖掘不够,等等。而最遗憾的是大多
数写作者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朴素的文字写出民间生
活的丰沛以及大地深处的呼吸,也极少有作者做一些基本
的民间文学的挖掘与整理,反而过度追求一种“文艺腔”
,也就容易陷入陈词滥调的窠臼。我们特别期待,写作者
能精雕细琢,不因是网络投稿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因
网站的容量优势而失去对作品的淬炼。
编选这本文集也是对中国网络文学20周年的一份纪念
。今天,“网络文学”所特指的,已经是网络小说,而网
络小说所指的,几乎只是商业文学网站上如火如荼的类型
小说。网络小说这20年来的成绩让人惊叹,但不可否认的
是,最初的网络文学的形态也许更加驳杂、丰富,在芜杂
中包含着旺盛的活力和多样的可能性。从论坛、博客、专
业文学网站,到微信公众号,可以说,文学,以及普通而
数量巨大的写作者,深度参与甚至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
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被动的承受者
。广大网民在互联网上不断开拓新的文学空间,催生新的
文学形态。可惜的是,严肃文学的网络平台近年来并没有
得到应有的拓展,甚至在萎缩,很多散文、诗歌、中短篇
小说的写作者反倒不如早期活跃,也难以形成共同的文学
场域。这也是中国作家网在历次改版中,无论如何,都不
曾舍弃原创投稿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团结和服务更多文
学爱好者,营造一方纯粹的文学空间,发现、培育新生文
学力量,是我们始终不变的追求。我们所做的,也许是一
种逆流而上的努力,但我们始终坚信它的价值和前途所在

因为时间和体量的限制,入选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作品
,难免有遗珠之憾,我们会在今后的选集中尽量去弥补。
在此,也向中国作家网的所有作者道一声感谢,谢谢大家
的理解与支持,也期待大家能和我们一起努力,用真诚的
态度、精进的艺术,共同营造好我们这方文学园地。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 刘秀娟
2018年12月4日
内容推荐
王婉、崔庆蕾编的《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8上下)》分为散文、诗歌、小说三部分。精选2018年发表在中国作家网上的新人新作,一方面为文坛发掘有潜力的文学新人新作,另一方面也鼓励促进文学新人的创作热情,继续用文字书写生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