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
李云雷 陈映真是一面精神旗帜
李勇 陈映真的特质和价值
徐纪阳 陈映真思想的三个基本维度
陈友军 关于台湾人身份的特殊经验
吴宝林 与历史“接上了头”
欧阳月姣 “正襟危坐读陈映真”
唐利群 在历史的断裂与接续之间
沈庆利 人间大爱何惧诽
项静 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师陀
刘增杰 与作家师陀相遇
李敏 师陀的“现代”中国经验书写及其意义
李松睿 时间、命运与衰败
慕津锋 师陀致巴金的一封信
立文 师陀信谈《大公报》文艺奖
萧二
沙子 萧三初到延安
高陶 有谁知道他
张元珂 考释萧三的几封信
汪静茹 “文人心直”的萧三
冯超 萧三手稿管窥
许建辉 一部没有完成的“毛泽东传”
吴祖光
王雪 独迎风雪写传奇
李莉 吴祖光创作中的民间资源及其艺术贡献
苏鹏 浅谈《风雪夜归人》的艺术魅力
张吉山 风雪之夜,人归何处?
宫立 吴祖光与《孑」德校刊》
张元珂 开明本《吴祖光戏剧集》版本考录
杜鹏程
李宗刚 杜鹏程与长篇小说《保卫延安》
崔庆蕾 杜鹏程与中篇小说《历史的脚步声》
赵俊贤 《在和平的日子里》的文学史价值
周燕芬《保卫延安》的“史诗性”追求
宋嵩 《在和平的日子里》的两个话剧改编版本
张元珂《在和平的日子里》茅盾眉批本刍议
草明
逢增玉 草明文学道路与业绩的历史审视
陈宁 体验式的革命现实主义者一一草明
巫晓燕 再论草明工业小说中的精神资源
王世尧 我的老师草明
田海蓝 欧阳代娜 延安火种钢铁魂
冯雪峰
巩淑云 冯雪峰现实主义理论的几个特点
马春光《灵山歌》:冯雪峰的“狱中明志”
王 雪 冯雪峰寓言《蛇和音乐》异文研究
张立群 冯雪峰研究文献的问题思考
张元珂 《真实之歌》与《灵山歌》:中国新诗史上特殊而珍贵的版本
舒群
侯敏 舒群在延安始末考
张立群 舒群与萧红、萧军的交往述评(1932—1938)
饶秋哗 现代性视野中的舒群抗战小说
吕乃鹏 从《没有祖国的孩子》看舒群的早期创作
安殿荣 那些意想不到的故事
郭娟 党员作家舒群的青春往事
崔庆蕾 舒群小说《杨家岭夜话》手稿研究
胡嘉 再读《少年ehen女》
田汉
方奕 刘冬青 探索中国戏剧现代转型的民族艺术家
任相梅 新浪漫主义与田汉1920年代的话剧创作
张挺玺 生命与艺术的互证
刘方政 田汉与《白蛇传》
于相风 田汉书信中的戏剧论述及其史料价值
阳翰笙
郝敬波 阳翰笙与早期革命作家的创作立场
孙卓 《阳翰笙剧作集》阅读札记
侯建魁 阳翰笙自由谈
王永兵 不一样的“革命的浪漫谛克”
邱俊平 阳翰笙的四部话剧手稿档案
王雪 《天国春秋》手稿档案研究
徐迟
石兴泽 徐迟报告文学的突破、经验及警示意义
徐鲁 作为翻译家的徐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