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项成果之一,乔欣主编卞建林总主编的《民事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研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的分析/新时代诉讼法学创新文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公证、民事诉讼和民事执行制度为内容,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三个不同侧面探讨了民事纷的预防、民事纠纷的诉讼解决和执行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不同机制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及其完善。本著作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和谐社会的思想与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从和谐社会的历史考察出发,分析了当代和谐社会的新内涵,探讨了在和谐社会中民事诉讼等作为纠纷预防及解决机制的价值。 第二部分: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践,重点对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制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修正与完善。 第三部分:公证的屏障作用与民事执行的保证功能,对预防纠纷第一道防线的公证制度和保障民事纠纷得以最终解决的民事执行制度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 乔欣,女,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诉研究所教授,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仲裁法学著作有《仲裁权论》、《比较商事仲裁》、《和谐文化理念视角下的中国仲裁制度研究》、《仲裁法理论与适用》等;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诉讼法学研究》、《澳门理工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仲裁论文数十篇,并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持人,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中国仲裁制度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主持人;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仲裁部分撰写人。 目录 和谐社会的思想与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章 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和谐理论 二、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理论 第二章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新内涵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二、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以人为本 第三章 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与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一、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 二、和谐社会法治的特征 三、和谐社会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民事诉讼纠纷 解决机制 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民事诉讼理论与制度的探讨 一、民事诉讼价值论 二、关于陪审制度 三、调解优先原则 四、管辖权异议制度 五、民事证据法功能的再定位 六、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之重构 第五章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修正与完善 一、审前准备程序 二、民事起诉状的功能转型与内容再造 三、民事公益诉讼程序 四、恶意诉讼的规制 五、股东代位诉讼 六、言词原则在二审程序中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公证的屏障作用与民事执行的保证功能 第六章 预防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公证的屏障作用 一、公证对证明内容的真实性有较高的证明标准 二、遗嘱、继承和夫妻财产协议公证 三、公证债权文书 第七章 民事执行制度的保证功能及其完善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民事执行制度的总体要求 二、民事执行制度在和谐社会构建巾的作用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的民事执行制度的完善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