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重点发展材料。本分册为《环境工程材料》,由张增志等编著。 针对人类所面临的物质型环境污染中固态环境(土壤污染退化、固体废弃物)问题、空气环境(车辆尾气、工业废气、气候变化)问题、水环境(水污染、水体退化、饮水安全)问题和能量型环境污染(光、电、热、波、辐射、噪声、振动等)问题以及人居健康舒适问题,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类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所采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中所使用的新材料的概念、原理、制备、应用和发展趋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着重阐明材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力求反映国内外在该领域中的新动向、新经验和新趋势,可供环境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相关部门、厂矿企业等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高年级教材或研究生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 1.2 环境工程 1.3 环境工程材料 1.4 生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材料 1.5 环境工程材料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第2章 环境物理材料 2.1 环境吸附材料 2.1.1 活性炭 2.1.2 硅胶吸附剂 2.1.3 大孔吸附树脂 2.1.4 黏土类吸附剂 2.1.5 天然改性材料吸附剂 2.2 环境分离材料 2.2.1 颗粒滤料 2.2.2 纤维过滤材料 2.2.3 织物滤料 2.2.4 多孔过滤材料 2.2.5 分离膜 第3章 环境化学材料 3.1 环境化学转化材料 3.1.1 臭氧 3.1.2 高铁氧化剂 3.1.3 芬顿试剂 3.2 环境化学分离材料 3.2.1 单质液体吸收剂 3.2.2 单质固体吸收剂 3.2.3 离子液体吸收剂 3.2.4 环境离子交换剂 3.2.5 环境螯合剂 3.2.6 环境絮凝剂 3.3 环境催化材料 3.3.1 环境催化剂 3.3.2 常见的环境催化剂 3.3.3 环境能量辅助催化剂 第4章 环境生物材料 4.1 环境修复微生物 4.1.1 环境修复微生物类型 4.1.2 微生物催化酶 4.1.3 微生物载体材料 4.1.4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4.2 环境修复植物 4.2.1 萃取型植物 4.2.2 根际过滤型植物 4.2.3 固化型植物 4.2.4 根际圈生物 4.2.5 转化型植物 4.2.6 重金属修复植物 4.2.7 有机物污染修复植物 4.3 环境修复动物 4.3.1 原生动物 4.3.2 蚯蚓 4.3.3 其他动物 第5章 水处理材料 5.1 废水处理剂 5.1.1 化学处理剂 5.1.2 生物处理剂 5.1.3 物理处理剂 5.2 水体原位修复材料 5.2.1 水体吸油材料 5.2.2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材料 第6章 固态环境污染物治理材料 6.1 土壤污染治理材料 6.1.1 土壤生物降解催化材料 6.1.2 土壤化学淋洗剂 6.1.3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材料 6.1.4 吸氟植物 6.1.5 土壤有机污染治理材料 6.1.6 土壤农药残留治理材料 6.2 土地退化修复材料 6.2.1 土壤改良剂 6.2.2 荒漠化治理材料 6.2.3 缓控释材料 6.3 固体废物处理材料 6.3.1 有机固体废物修复生物 6.3.2 固体废物浮选剂 6.3.3 垃圾处理材料 6.3.4 污泥调理剂 第7章 大气环境治理材料 7.1 除尘过滤材料 7.1.1 除尘过滤有机纤维材料 7.1.2 除尘过滤玻璃纤维 7.1.3 除尘多孔陶瓷材料 7.1.4 除尘过滤金属材料 7.2 汽车尾气净化材料 7.2.1 三效催化剂 7.2.2 柴油车尾气净化四效催化剂 7.2.3 尾气颗粒物过滤材料 7.3 工业废气治理材料 7.3.1 二氧化碳吸收材料 7.3.2 氮氧化物净化材料 7.3.3 二氧化硫净化材料 7.3.4 硫化氢吸收材料 7.3.5 羰基硫水解催化剂 7.3.6 氯(气)吸附材料 7.3.7 含氟废气吸收剂 7.3.8 汞吸收材料 7.3.9 恶臭气体吸附剂 7.3.10 铅烟吸收剂 7.3.11 有机蒸气净化材料 7.3.12 卤素化合物分解催化剂 第8章 能量污染治理材料 8.1 光辐射治理材料 8.1.1 紫外线反射剂 8.1.2 防晒剂 8.2 抗静电材料 8.2.1 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 8.2.2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 8.2.3 无机填充抗静电材料 8.2.4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8.2.5 抗静电塑料 8.2.6 抗静电织物 8.2.7 防静电涂料 8.3 抗热辐射材料 8.3.1 隔热材料 8.3.2 低辐射玻璃镀膜 8.3.3 隔热玻璃涂料 8.3.4 热岛效应缓解材料 8.4 噪声治理材料 8.4.1 吸声材料 8.4.2 隔声材料 8.4.3 阻性消声器 8.5 抗振动材料 8.5.1 隔振材料 8.5.2 减振阻尼材料 8.6 抗电磁波材料 8.6.1 电磁波屏蔽材料 8.6.2 电磁波吸收材料 8.7 放射性污染防护材料 8.7.1 X射线、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7.2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7.3 X射线屏蔽材料 8.7.4 γ射线屏蔽材料 8.7.5 中子射线屏蔽材料 第9章 健康舒适材料 9.1 抗菌材料 9.1.1 天然抗菌剂 9.1.2 有机抗菌剂 9.1.3 无机抗菌剂 9.1.4 消毒剂 9.2 饮水净化材料 9.2.1 饮水净化活性炭 9.2.2 饮水净化光催化材料 9.2.3 饮水净化分离膜 9.2.4 饮水净化微孔陶瓷 9.2.5 饮水净化臭氧氧化剂 9.3 智能舒适玻璃 9.3.1 光致变色玻璃 9.3.2 热致变色玻璃 9.3.3 电致变色玻璃 9.4 调湿调温材料 9.4.1 导湿舒适纤维 9.4.2 室内调湿材料 9.4.3 相变调温纤维 9.5 室内空气净化材料 9.5.1 室内空气物理净化材料 9.5.2 室内空气化学净化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