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35亿年前,生命从海洋中来,从原核生物演化为真核生物;从单细胞真核生物演化为高等多细胞智能生物——人类。今天的人类对外太空、对大自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自身的研究却还有许多缺憾。 汤寿根、陈秀兰、王东江编著的《生命的奥秘》将告诉读者:人类的大脑是怎样储存和提取信息的?人脑是藏在人体内的“小宇宙”,组成的单元神经细胞数量达上千亿;而作为神经细胞的连接点“突触”的数量又是神经细胞的一千倍,达到十的十四次方,每秒完成千万次动态链接。人类的大脑像一个神秘莫测、庞大无比的迷宫!至今,它的智慧只开发了10%!通过扫描大脑活动,科学家正试图破译人们的思维、记忆、美梦,甚至意图。“读心术”将从科幻走向现实。 在量子通讯提上日程的时代,“人体科学研究”还会是个“禁区”吗?生物界有蜜蜂的“语言”、候鸟的迁徙,人类究竟有没有“第六感觉”?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能否在实验室里“改造”或者“再生”呢?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命的奥秘吧!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 1.引子 2.缘起 3.谜团 4.鸿沟 5.综述 第二章 生命的智慧 1.引子 2.神奇的大脑 3.“心”真的会想吗? 第三章 生命的天梯 1.引子 2.求索 3.格物 4.质疑 5.遐想 第四章 生命的再造 1.全新的“造物时代 2.人类尝试合成真核生物 3.疾病缠身苦难言,细胞治疗见效果 4.实验室里培育的微型器官 5.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拯救濒危物种 6.梦非梦,人造人 7.异种动物培育生殖细胞 8.人造子宫——女性不再是“生育机器” 9.迎来生物医学工程学新世纪
序言 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桃李园序》中说:“夫天 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 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无非是 叹人生苦短,人们只是生命旅途中来去匆匆的过客。 老子曾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是啊!人生不过百岁(算长寿的了),而细菌( 如大肠杆菌等)呢?每18~20分钟就算是一代了(真 短命)。正如宋代欧阳修所说“生死,天地之常理, 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这是宏现的 生死观。 生态学认为:对种群而言,生命是永恒的。 生物体是由不同层次构成的,每个层次都有其自 身的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生死的本质也不同;生态学 对生物体分类是物种的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 对个体而言,有生必有死,死亡是生命发生、发展的 必然规律;而对种群而言,并无生死之别,生命是永 恒的,除非像恐龙那样种群灭绝。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由一些没有细胞 核的细胞组成的低等生物。一般没有细胞核膜,但依 然有遗传物质。大肠杆菌不到20分钟就分裂一代,1 变2、2变4、4变8;若是八叠球菌,那就1变8、8变64 、64变512。在这个分裂过程中只见生、不见死,始 终保持着生命信息载体的转运和扩增(复制),不断 增殖,以至于无穷。 其他生物体,也都有各自的生死周期。生是永恒 的,死是暂时的;死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继续。 人类是一种高等多细胞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所 有单细胞(如真菌、霉菌和酵母)或多细胞的、具有 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细胞分 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大不相同。对人类的 个体而言,生命是暂时的,但是您的DNA上的生命信 息——基因,已经遗传给了子代,因此对您的家族来 说,生命是永恒的。 生命的智慧从大脑来! 人脑是藏在人体内的“小宇宙”,组成的单元神 经细胞数量达上千亿,与银河系已知星体数量相当; 而作为神经细胞的连接点“突触”的数量又是神经细 胞的一千倍,达到10的14次方,每秒完成千万次动态 链接。至今,人类对自己的大脑的认知,尚处于初始 阶段。大脑的智慧只开发了10%! 人类究竟有没有“第六感觉”? 最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告诉我们:“实 际上,一定领域范围内的特异功能是存生的”,“特 异功能在国外叫作超心理学,目前有很多人对之进行 科学研究,有些大学还有超心理学专业和实验室,如 超强记忆力。” 心灵感应究竟有没有?英国生化学家鲁珀特·谢 尔德雷克认为,人的思想像电磁场一样也有自己的场 域,在这个场域里流动着各种想法、愿望和意见,可 以为一些对此敏感的人捕捉到。因此,心灵感应只在 互相了解很深的人之间发生。 这种现象可能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吧!“量 子纠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的系统中相互影 响的现象;“纠缠”描述了两个粒子互相纠缠的状态 ,即使相距遥远,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到另一个 ;当其中一个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也会即刻发 生相应的状态变化。 生命的属性是什么? 曹操有一首诗:“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 雾,终为灰土”。对于任何生物个体而言,确实是有 生必有死;但是,生命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却是生生 不息的。 我国大连医科大学康白教授认为:生命是物质运 动的一种表现,其特征是能够自我复制和代代相传。 生命有四个属性: 1.生命信息。信息是密码,不是物质,是物质基 本粒子或作用量子“波粒互补”高速运动所形成的密 码。所谓“波粒互补”可以这样来理解:物质世界的 光可以表现为光子,也可表现为光波。这是一个有代 表性的“粒相与波相”的关系。 2.信息载体。信息如果没有载体就没有表现的形 式。这个载体就是DNA。 3.生命载体。这是信息载体扩增和传递的动态实 体,是遗传信息的驿站。 4.生命本体。个体生命只是生命本体长河中的一 个质点。生命本体存在于生命信息、信息载体及生命 载体的全部运动的过程中。 生命的连续性是生命信息连续性的表现。生命信 息的动态发展,表现出个体生命的间断性和种群生命 的连续性。 这是科学的生命观,又是人文的生死观。 你我只是永恒的人类生命长河中瞬间的载体。在 这短暂的一生中,为了祖国的昌盛、子孙的繁荣,我 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留点什么呢!方才不枉在人间走 一遭! 正是:“临生无需哭,谢世莫要愁;生死无尽日 ,原始又反终”。 汤寿根 2017年5月
导语 汤寿根、陈秀兰、王东江编著的《生命的奥秘》讲述的生物体是由不同层次构成的,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生死的本质也不同;生态学对生物体分类是物种的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对个体而言,有生必有死,死亡是生命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对种群而言,并无生死之别,生命是永恒的,除非像恐龙那样种群灭绝。 本书阐释了生命的奥秘。人类是一种高等多细胞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所有单细胞(如真菌、霉菌和酵母)或多细胞的、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大不相同。对人类的个体而言,生命是暂时的,但是您的DNA上的生命信息——基因,已经遗传给了子代,因此对您的家族来说,生命是永恒的。 精彩页 谜团 在西方,人们相信:天地问万物是《圣经》上描绘的上帝在七天之内造就的。今天看来,生命起源并不像这些古老传说,或神话描绘的那样,但表明了人类长期以来,对生命起源之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生命起源应该是怎样发生的?科学又是怎样对这一千古之谜进行探索的?我们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第一个谜:生命起源的时间? 在西方,人们对《圣经》的上帝造人的故事是深信不疑的。在1650年,一位爱尔兰大主教根据《圣经》上所描述的,计算出上帝创世的确切时间是公元前4004年,而另一位牧师甚至把创世时间更加精确地计算到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时,也就是说,生命起源距今是6千年前。这当然不是真的,真实的情况必须用科学来回答,用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来回答。我们知道,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遗迹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保存在岩石之中,称为化石。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岩层就像一部编年史书,地球生物的演化历史就深深埋藏在这些岩石之中,年代越久远的生物化石,就保存在岩层的最底层。 迄今为止,我们发现了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来自澳大利亚西部,距今约35亿年前的岩石。这些化石类似于现在的蓝藻。它们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原始生命,大小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因此,可以说生命起源不晚于35亿年。同时,我们知道地球的形成年龄大约在46亿年前。有了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生命起源的年龄,大致可以界定在46亿年到35亿年之间。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地质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受到大量的小行星和陨石的撞击,不适合生命的生存。与其说当时地球上有生命,还不如说在毁灭生命,因此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间不早于40亿年。另外,在格陵兰的38.5亿年的岩石中发现了碳。我们知道,碳分为无机碳和有机碳两种。而且,它还有重碳和轻碳之分,可以根据碳的轻、重之比,推测这些碳的来源。科学家根据碳的同位素分析,推测这些碳是有机碳,是来源于生物体。这样,我们把生命起源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也就是在距今40亿年到38亿年之间。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后,一直到现在的45亿年,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演化史。 第二个谜: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 一、创世说。在《旧约全书》的第一章写道: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世间之万物。在中世纪的西方普遍接受这个观念,一直到现在还被很多人接受。 二、自生论。希腊人认为:昆虫生于土壤,春天万象更新,种子从泥土里萌发,昆虫从去年留下的卵壳中破壳而出。但这不是生命的起源,而是生命的延续。自生论,现在已被彻底抛弃了。与这个类似的说法,还有埃及人认为,生命来自尼罗河;在中国古代也有“腐草生萤”之说。 三、有生源论。在19世纪的西方也相当地流行这种论说。有生源论认为,生命是宇宙生来就固有的。宇宙怎么起源的?物质怎么来的?生命也就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是一个不可知论。在20世纪的后半叶,有生源论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宇宙胚种论。直到现在,有许多科学家认为,生命必需的酶,像蛋白质、遗传物质的形成,需要数亿年的时间。在地球早期,没有可以完成这些过程的充足时间段。因为它就两亿年,因此他们认为生命一定是以孢子或者其他生命的形式,从宇宙的某个地方来到了地球。这种观念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用天体物理的手段,在地球之外探测了近百种有机分子,如甲醛、氨基酸等。其中,两种天体与地球上的生命有关,可能给地球带来生命或者有机分子:彗星和陨石。这两种天体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分子。例如,我们把一些彗星称为脏雪球。它们不仅含有固态的水,还有氨基酸、铁类、乙醇、嘌呤、嘧啶等有机化合物。生命有可能在彗星上产生而带到地球上;或者在彗星和陨石撞击地球时,由这些有机分子经过一系列的合成而产生新的生命。当然,胚种论也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是生命是否在宇宙中经过长期的迁移而尚能存活?天体之间的距离是以光年为计算的,天体之间交流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在宇宙真空里面,暴露在大量宇宙射线之中,活的生命在千万年中还能够继续萌发吗?再一个是,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例如在彗星上我们所看到的有机小分子,在地球上也能够形成。 P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