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随着中国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定位需要进行新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幸福指数的价值和意义越发凸显。邢占军主编的《中国幸福指数报告(2011-2015)》在对幸福指数概念等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依据所构建的客观福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政府公开的统计数据对中国2011年至2015年中国的客观福祉进行了评价。 作者简介 邢占军,男,1968年出生,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主任,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国际幸福指数研究组成员,《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人力资源评价、社会调查与测量、社会心理与领导心理研究。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心理科学》《社会》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赊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或转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今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成果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多次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主讲《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讲座。 目录 总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客观福祉的走势与区域差异 一 中国客观福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二 2011~2015年中国客观福祉总体走势 三 2011~2015年中国客观福祉省际和区域比较 分报告 中国居民健康与基本生存福祉报告 一 中国居民健康与基本生存福祉指标体系的调整 二 2011~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与基本生存福祉分析 三 增进居民健康与基本生存福祉的政策建议 附录 本部分主要指标解释 中国经济福祉报告 一 中国经济福祉指标体系的调整 二 2011~2015年中国经济福祉分析 三 中国经济福祉存在的主要问题 附录 本部分主要指标解释 中国文化福祉报告 一 中国文化福祉指标体系的调整 二 2011~2015年中国文化福祉分析 三 提升我国居民文化福祉的相关政策建议 附录 本部分主要指标解释 中国社会福祉报告 一 中国社会福祉指标体系的调整 二 2011~2015年我国居民保障救济质量 三 2011~2015年我国居民社会互助质量 四 2011~2015年我国居民福利性服务质量 五 2011~2015年中国社会福祉综合评价 六 提升中国社会福祉的政策建议 附录 本部分主要指标解释 中国环境福祉报告 一 中国环境福祉指标体系的调整 二 2011~2015年中国环境福祉分析 三 中国环境福祉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附录 本部分主要指标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