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化的清泉/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宏杰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徐宏杰主编的《文化的清泉/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系“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丛书的一种,精选了31篇现当代经典散文。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以坚强的意志,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极富魅力的文化和艺术,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先秦典籍的文字,唐诗宋词的吟哦,水墨丹青的线条,文人义士的风骨。文化的精神,艺术的灵魂,代代相继,青翠欲滴。 目录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程宜山 论文人/钱锺书 雨前/何其芳 言志篇/林语堂 谈画/张爱玲 名誉/[德]叔本华 蔽己与自蔽/牧惠 秋之歌/李元洛 俄罗斯的伤口/洪烛 星空夜话——关于人与大自然的断想/徐刚 法门寺/季羡林 音乐是水/耿翔 汉唐雄风解/杨文镒 我们还要鲁迅/王铁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 美丽的哀愁/夏岚馨 以假当真/冯骥才 文天祥千秋祭/卞毓方 现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周有光 情圣自居易/韩静霆 美丽的“中国城”——唐人街随笔/李欧梵 为学与为人/牟宗三 雾之美/张恨水 新的!旧的/李大钊 听雨看云/印永清 海滩上种花/徐志摩 论求知/[英]弗兰西斯·培根 贪心的紫罗兰/[黎巴嫩]纪伯伦 听泉/[日]东山魁夷 金岳霖——我最“老”的“老”朋友/于光远 后记 序言 《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丛书,按照内容分为 10册,选入的近三百篇散文,是现当代中外优秀散 文名篇,几乎可视为百年散文史的缩影。编选者视 野开阔,粹取拣择中,可见出其独特的眼光。选入 的文章,篇篇可读,文字优美,有发人深省的内涵 。既有文学大家的名篇佳什,又有一些年轻作家的 感人至深的新作,甚至包括当代一些网络作者的好 文章。作者中有学养丰厚的著名人文学者,也有研 究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发明家。编选者立意在知识 的丰富、美好人生的发掘、伟大智慧的分享。在知 识性、思想性和欣赏性等多方面,丛书都有较高的 价值。读起来使人时而低徊欲泣,时而激扬蹈励, 时而心入浩茫辽阔中,时而意落清澈碧溪前。这套 书可以作为在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也可以作为 一般读者经典阅读的进阶。 每篇散文后所附“品读”文字,也是值得“品 味”的,对帮助欣赏、理解所选文章极有帮助。篇 幅一般都不短,内容丰富,不是泛泛的作者介绍, 也不是说一些写作背景和特点的话,而是意在“品 读”所选文章背后的价值世界。不少品读文字,更 像是一篇研究作品。如《诗意的栖居》一册中所选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 、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是建筑学中的名作。 它涉及艺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艺术要追求变 化,这个道理很多人讲过,但这篇文字则谈重复在 艺术创造中不可忽缺的价值。人们常常将重复当作 一种缺点,但梁先生认为,没有重复就没有艺术。 重复是音乐的灵魂。《诗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重 复的艺术,那回环往复的沓唱是《诗经》的命脉。 重复也是建筑的基本语言,颐和园七百多米的长廊 ,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因重复而体现出特别的魅力 。编选者在细腻的分析中,发掘此文深长的意味, 给读者以重要启发。由趣味学习,到专业学习,这 套书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用优美的语言,自由 而较少拘束的形式,表达当下直接的生命感受,散 文也可以说是当下生命体验的记录。因此,好的散 文家,一定是对人生、自然、生命、宇宙、理想等 有感觉的人,一定是对世界有“温情”的人。那种 整天沉浸在琐屑利益竞逐中、对生活持漠然态度的 人,不会有通灵清澈的觉悟,不会有朗然明快的理 想,也写不出有感染力的文字。好的散文不是“写 ”出的,而是从清澈、真实的心灵中“泻”出的。 我通读这套书所选的文章,仔细品味编选者的点评 ,丛书中无处不在的清新气息,给我极深的印象。 就像本丛书所选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 》中所说的,世界充满了美,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美不光在外在的形式,更在那生命的潜流 中。正因此,散文,不是美的文字,而在传递一种 美丽的精神。人,不在于有光鲜的外表,而在于有 一种光明的情怀。外在的“容”可以“整”,内在 精神世界是无法通过技术性的劳作“整”好的。这 套书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护 持人的生命真性、分享生命的美好等方面,都具有 独特的价值。 这套宏大的散文名篇选读丛书,是由徐宏杰先 生花近十年时间独立完成的。他是当代闻名的语文 特级教师,是语文教学和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他 在教学之余,投入如此心力,来完成这样的作品, 为他深爱的学生,更为全国广大读者。这样的精神 尤令人感佩。这套书中凝结着他三十余年教学经验 和研究所得。他曾经跟我说,他是以充满敬意的心 来做这项工作的。从我阅读的感受,他的确是这样 做的:从选文到解说,他以敬心体会所选文章背后 的温情和智慧;又以敬心斟酌自己的品读文字,力 求给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信 息。 朱良志 2018年4月10日于北京大学 导语 徐宏杰主编的《文化的清泉/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正是从中华文化出发,收录名家关于文化精神和艺术批评的经典作品,从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如张爱玲的《谈画》、钱锺书的《论文人》等。书稿中原文及评读文字各占一半,评读文字从作者简历、时代背景、写作技巧、内涵欣赏等多角度着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陶冶情操,同时提升写作技巧。评说文字通俗易懂、雅致可读,达到了评文与选文双美的境界。 后记 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与诗、词鼎足而三的 重要文体,有着崇高的地位。唐宋以来的古代散文 已经被人们奉为经典自不待言,近代以来特别是自 “五四”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优秀的散文作品无 论在内容构成或是思想情致方面,都可与古代经典 比肩。近年来,写作散文的作家越来越多,喜爱阅 读散文的读者也越来越多,应运而生的散文集也林 林总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我总觉得散文的选本和 阅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近百年来 的散文作品没能很好地梳理和总结,尤其对年轻人 来说,缺少必要的指导。于是,我产生了一个较为 大胆的想法:梳理一下近百年来的散文精品,对作 品及其作者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为读者更好 地阅读现当代经典散文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读本, 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撷选和推广,能使一部分作品在 历史长河的淘漉中留存下来,成为后来人的经典。 而这,也是选文和出版的主要动机。 在撷选本丛书的作品时,我着眼于选择那些叙 述内容真实、表现手法质朴、能真实地记录作者现 实生活的思想和感情轨迹之作。所选散文的作者中 ,著名学者、知名教授、有成就有社会影响的作家 占相当的比重,他们的散文,或含蕴深厚,意境优 美深邃;或摇曳多姿,情思高蹈浩瀚,无论芸芸众 生,峥嵘岁月,抑或江河湖海,大地山川,或灵动 飘逸,或凝练深刻,或趣味灵动,或高雅蕴藉…… 本丛书所选入的散文大多无愧于这样的评价。因此 ,一册在手,与经典同行,就能与作者进行思想交 流,就能以丰富的知识启迪智慧,以睿智的思想陶 冶情操,从而在读者的心灵里打开一个情趣盎然而 又诗意充沛的境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性 情渐趋浮躁的今天,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阅读。 读书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同样的道理,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谁在看书 ,看什么样的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国际阅 读学会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 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体说来,阅读 经典,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 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 核心价值观。阅读经典,是接受教育、发展智力、 获得知识信患的最根本途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 化传播活动。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编写了《现当代经典散文 品读》。本丛书的编纂和作品的入选,是编者这个 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期对特定作品的看法和眼光, 代表着个人的审美体验,不要求读者一定要认同编 者的看法,更不能代表作者的原意。因此,对本丛 书编写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做一个简略的归纳, 供读者朋友参阅。 一、鉴于丛书的容量,首先面临一个不容回避 的问题,即是如何在浩瀚的散文中遴选出既恰当又 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来?毫无疑问,作为旨在拓宽 阅读领域和提升阅读效果的散文读本,唯一的标准 ,那就是作品本身。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读者和 写作者的心灵对话,一如心仪的挚友,在山间道旁 的谈文论道,读者需要的恰恰是不拘任何形式的“ 随意性”。我们尊重阅读是“很个人”的提法,更 何况强调开卷有益的阅读本身,更无须过于条理化 、理论化,阅读者的追求也并非一种文学样式的全 部、一种文学流派的前世今生、一个作家创作上的 成败得失。 二、丛书的编撰体例,每篇散文都附有“作者 简介”和“简评”两个部分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相 关资料,是阅读前的必要准备;简评部分的文字则 尽可能地拓宽阅读的视野,是阅读的引申、提炼, 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建构起一个有机统一且有益于 阅读的抓手。比如,读梁思成先生的散文《千篇一 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一般读者可能对作者笔下的建筑领域里一些专业 问题不是十分了解,“作者简介”和“简评”则对 梁思成先生作为古典建筑领域里的顶级专家和教育 家所从事的工作大体上予以介绍,为阅读做了必要 的铺垫。文本虽是梁思成先生写中国古典建筑的散 文,但作者拳拳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很自然地得以 升华,也就很容易引起阅读过程中的强烈共鸣,作 者笔下的中国建筑艺术给读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冲击 是难以忘怀的。 三、丛书共分10册:(1)华丽的思维;(2)悠远 的回响;(3)精彩的远方;(4)文化的清泉;(5)诗意 的栖居;(6)理性的精神;(7)心灵的顾盼;(8)且观 且珍惜;(9)现实浇灌理想;(10)岁月摇曳诗情。每 个分册写在前面的一段文字,是编者阅读经典的心 灵感悟和情感抒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入选散文 的解读,更不能先入为主地影响读者的阅读。 四、选入的散文,内容上可能涉及一些至今尚 无定论的思想学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的 尚在研究、探讨之中;有的虽有了比较统一的看法 ,但也不一定就是最终的结论;有的观点虽然在现 实中影响比较广泛,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分 歧,等等。编者力争在简评文字中尽可 精彩页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便是屈原。想来应是为千百年来有骨气的中国文人所深刻理解的。“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是李白,中国古代文人的翘楚,他那荡气回肠傲然高标的诗章,无不贯穿着他的任侠理想与寄托,他一生轻财乐施、快意恩仇,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傲岸不群、坦荡磊落的侠士风范。若有人说,是盛唐气象造就了李白,其他时代是不多见的,可历史告诉我们,执着、任侠精神自荆轲以来于中国是从不间断的,它已通过文化传承浸入每一个真正中国文人的骨髓中去。我们还可以列出一大串名字:韩愈、范仲淹、文天祥、辛弃疾、于谦、黄宗羲…… 这些充满着浓烈的力与美的中国文人都以是否符合“气节”“节操”为做人处世的标准。文人一旦丧失了气节,不管其他方面如何优秀,也不足挂齿。孟夫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千古垂训,是深为文人士子所认同的。不管“达”抑或“穷”的文人,虽清醒知晓世道的艰险,尝尽案牍生涯的寂寞,却大体心理上能够得到平衡,活得洒脱而有趣味。现代作家周作人的文才想来是一流的,但他的闲适文章写错了时代,便是丧失了中国人的气节,便是一个文人永难磨去的耻辱。拍案而起怒斥白色恐怖的闻一多先生被暗杀了,但他的红烛精神留了下来,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决不领美国救济粮的节操,磊落胸襟,也永远让一代代人铭记心怀。所以,文人和文化的产生与地域、历史背景密不可分。论中国文人是必须要顾及这一点的。 这篇文章是钱锺书先生声名显赫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的最后一篇。钱锺书先生在这篇文章里表现出的情感,由于现实生活折射,应该也是复杂的,自嘲里有几分不甘,不甘里又有几分愧意。这其中的“愧意”是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强加的。钱锺书先生首先肯定当时文人的优点:虚心,知道上进,不拿身份,对于自己,有时比旁人看得还轻贱,只恨自己是个文人,并且不惜费话、费力、费时、费纸来证明自己不愿意做文人、不满意做文人。然后一句自嘲:“在这个年头,这还算不得识时务的俊杰么?”很有些情不自禁!是不是文人一词的应用只限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之类的作者?即古人所谓词章家、无用文人。接着写文人被瞧不起的历史自古已然。例如《汉高祖本纪》载“帝不好文学”,《陆贾列传》借高祖话说“乃公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柏拉图《理想国》里排斥诗人文人。然后分析做文人的原因和为文人的心态。不可救药的先天文人是少数。结尾:“要而言之:我们应当毁灭文学而奖励文人——奖励他们不做文人,不搞文学。”可以如此论文人吗?钱锺书先生有时也后悔自己的狂狷:早年,他曾戏谑他的老师吴宓;对王国维,钱先生说一向不喜欢此人的著作;对陈寅恪,钱先生说陈不必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1979年4月,钱锺书所在的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美国。有记者问他对鲁迅的看法。钱锺书说:“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但是他只适宜写‘短气’的篇章,不适宜写‘长气’的,像是阿Q便显得太长了,应当加以修剪才好。”(见《书城》1999年第l期)……钱锺书先生的狂狷绝非通常意义上讲的那种目空一切的狂妄,相反那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惟其如此,那里面有德识学养、才情胆略,更有精神风骨、执着大度。 读《论文人》看钱锺书先生如何“论文人”,我们心里就会有对这个问题清醒的认识。钱锺书先生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P17-1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