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结语 平静的生活 一想到最终我们会获得深沉、永恒的平静,不 禁心里美滋滋的。但是这种期待有时也会成为困扰 之源。把目光锁定在一个表面看起来非常有吸引力 ,其实难以实现的目标上会导致失望与挫败感。我 们在波澜不兴的心境之理想方面的投资越大,如果 最终无法如愿以偿,那么就会越失望。结果当然是 痛苦的,但是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冲突又有其滑 稽的一面。比如,有一位瑜伽大师.长年累月在深 山老林里修炼,终有一天学成之后,打点行装,准 备教世人如何寻求内心的淡定从容。但是由于在机 场行李提取处,他的行李迟迟没有出现,他焦虑万 分,不知所措。举这个例子的意思不是说他的举止 有多可笑。我们之所以欣慰,是因为我们发现,着 急上火其实并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专利,世间 众人皆是如此。 我们可别指望能够将焦虑去除得一千二净。我 们的内心有许许多多根深蒂固的焦虑。困扰我们的 并非某种特定的东西。回顾过往,我们无可避免地 会得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结论:我们打心眼里就经常 焦虑.这是人类的本质。我们每天都会关注这种或 那种可能导致焦虑的事物,但是真正难以接受的是 ,焦虑是生命的一种永久特征,某种不可改变的、 根深蒂固的特征——人生苦短,但是如此短暂的人 生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为此烦恼。某些地方的人 们的梦想就是旅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岛屿,我们 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宁静:清澈的蓝天之下,在一座 离城市十一个半小时的岛屿之上,煦暖的海水拍打 着我们的双脚,我们住进了码头边上的海景别墅, 盖着埃及羊毛被褥,享受着轻风吹拂。我们只要这 样待上几个月时间,一大笔钱就没了。 或者,如果房子里的一切如我们所愿,我们也 会无比平静,比如:每样东西各就其位,绝不乱堆 乱放;朴实无华的墙壁、宽敞的储物空间、实木家 具、石灰岩、嵌入式灯具以及数不胜数的新家电。 又或者,我们晋升到某个理想的职位;小说大 卖;电影终于杀青:我们的股票市值飙升到了50亿 英镑——我们走进一个坐满陌生人的房间,里面的 每个人都认识我们! 再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一个称心如意的人(这 种想法往往也是我们最为珍视的),那么我们就会 心平气和。这个人不仅善解人意,而且相处起来一 点也不累,他善良、活泼、富有同情心,眼睛里不 但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也流露出真情实意。我们愿 意像孩子一样,静静地躺在他的臂弯里——尽管我 们做不到不吵不闹。 ……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人们会强烈地意识到,我 们对平静的追求在美好生活中起到一种巨大的、中 心的作用。但是,我们尚未拥有这一切。公众对于 成功的愿景仍然过多地集中于激励与兴奋。要发生 这种变化,我们就需要对平静的生活的价值,以及 对平静的生活有所贡献的一切,有一种强有力的认 可。我们所说的文化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宣传和传播 思想。文化对我们如何生活、如何思维、判断轻重 缓急都有过暗示。西方文化就整体而论。在近几十 年来,尤其注重于弘扬平静生活。我们需要更多伟 大的、更有影响力的、声望更高的人站出来发声. 宣扬平静生活的吸引力。在一个平静的乌托邦里, 流行歌曲和火爆的电子游戏都会围绕着谦逊、耐心 和对小确幸的欣赏而制作。此肘此刻,这一切似乎 还难以想象,因为在我们看来,流行不是应该与亢 奋息息相关吗?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要增加平静生活的吸引 力并非不可能,只是略为困难而已。这种技能的出 现是发展一种更平静的文化的关键,从而减轻了个 人获得平静生活的难度。当然,这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我们希望这 本书——你马上要合上的这本书——是对更加平静 的生活的一种微薄但真正有用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情感关系 一、浪漫期待 二、黯然无光的家庭琐事 三、性的困扰 四、瑕瑜相生 第二章 他人 一、无心之失 二、保卫教学 三、保卫礼貌准则 四、繁文缛节 第三章 工作 一、资本主义 二、雄心壮志 三、耐心 四、同事 第四章 平静之源 一、所见之物 二、所听之声 三、所处之地 四、所经之时 五、所触之感 结语 平静的生活
精彩页 一 浪漫期待 情感关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声音,也掺杂着各种痛苦,而其背后则隐藏着我们最大的梦想:期盼找到一个能与之幸福相守的人。这听起来是那么的可笑,因为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我们梦想着有人会理解我们,与我们互诉衷肠、分享秘密。在他们面前,我们可以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或脆弱,或嬉闹,或放松。 于是,噩梦就此拉开了帷幕。我们首先从他人的情感经历中对爱情略知一二,例如,我们正在刷牙,突然隔壁房间传来了一对夫妇的对骂声;或者在餐厅里,看见了一对闷闷不乐、相对无语的情侣。当然,有时我们自身也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情感波动。 在情感关系中,我们会最大限度地放纵自己。恋爱中的我们变得连朋友们都快认不出来了。我们动辄黯然神伤,大发脾气,令人大跌眼镜。也会突然冷若冰霜,莫名大发雷霆,甚至摔门而去。我们粗口频发,伤人的话语脱口而出。我们对自己的情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而在现实中,却发现造物弄人,历经的情感只能让我们徒增无限的悲伤。 人类大脑工作方式的一大基本特征便是:会对事情的走向产生期待,因此常常忽略宴际的发展态势,同时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种种预设。这些“期待”绝非随意为之。事宴上,我们甚至将其当成了衡量实际情况的标准。“一塌糊涂”也好,“美妙无比”也罢,其评判标准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这是因为人们潜意识中已经确立了所谓的“常态”概念,并以此为准,对事物做出评判。最终我们或许会以一种极不公正的方式看待现实问题。 我们之所以勃然大怒,正是因为期待落空了。虽然许多事情都有可能出错,但我们不会因此破口大骂,可要是事出意外,我们就会大为光火。就好像,复活节假期如果是阳光灿烂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我们渐渐了解到,复活节期间的天气总是不尽如人意,到处都是湿漉漉、灰蒙蒙的。所以,即便那时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我们也不会捶胸顿足。因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遇到再令人沮丧的情形,也不会大发脾气。或许有点失落,但还不至于动怒。但是,如果换作是临时找不到车钥匙的情况,那我们的反应就会大相径庭了。车钥匙一般会放在门边手套下方的小抽屉里,找不到则有违期待。肯定有人故意把那该死的钥匙拿走了。明明我们可以准时到达,现在却要迟到了!事态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我们之所以会异常愤怒,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固执地认定,在这个世界上,车钥匙根本就不可能找不到。这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期望,总是会引领我们走向痛苦的“广袤天地”。 恋爱中的人们,往往期待值最高。夫妻相濡以沫数十载后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浪漫说法。而恋爱双方也会面临诸多挑战,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注意到周围的人都在为爱苦苦挣扎。分手、分居、离婚等情感问题频频发生。尽管如此,对于诸如此类的伤心事,我们总是能泰然处之。虽然有很多证据表明,爱情会带来无尽的烦恼,但我们却坚信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与信念,然而美好的爱情却从未出现在我们身边。 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依旧勇敢地相信,自己一定会受到老天的眷顾。有朝一日,一定会遇见冥冥之中的那个人——那个与我们“天造地设”的另一半——有了他,我们便会事事顺心,心满意足地过好每一天。 P3-6 导语 英国人生学校编著的《平静的力量(人生学校)(精)》助你认清自我,重塑生活哲学,自信面对人生! 英国当代思想家阿兰·德波顿主编、全球哲学与心理学普及项目「人生学校」十周年重磅出品:人生学校旨在帮助当代人更好地面对人生、提升修养与情商,在互联网上影响全球3.5亿粉丝,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 那些学校里不曾教过的人生重要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人生学校」书系共五本,汇集多位世界知名思想家,探讨忙碌社会中当代人困惑的重点议题——工作、爱情、情绪、幸福、道德,帮助年轻群体在社会、职场和生活中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跃升。 抚平焦虑的「情绪课」,是内心的安宁,让我们有勇气面对世界:探究造成现代人抑郁和焦虑的根源,从自身出发,调整情绪,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急躁。 序言 平心静气有一种超强的天然吸引力。我们大多 数人期望能多些耐心,能处变不惊、波澜不兴,能 淡定从容地笑对挫折与烦恼。 但是,我们对于如何保持平静心态还一知半解 ,焦虑日夜困扰着我们,如影随形。或许此时此刻 ,它就在我们身旁。 近些年来,西方社会出现了一种极为流行的应 对焦虑的方式。人们从佛教学说中汲取灵感,即通 过冥想以清空心中的欲念。具体的做法是:静坐( 甚至还得采用某种特别的坐姿),井通过各种各样 的练习来清空思绪。此举目的在于,将人们意识当 中的烦心之事与芜杂之物清除出去,给大脑留出一 片空间,以获得宁静,并感知自己的存在。 言下之意:我们所害怕的许多事情都是杂乱无 章且徒劳无益的,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案便是使自己 趋于平静。该观点还表明,焦虑不安并不能传递出 特别的信息。但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焦虑是精 神纠结的反应,它传递出了关键的信号,表明人们 的生活有所缺失。支持这种说法的流派认为,关键 并不在于试图否认焦虑的存在或将其淡化,而是应 该学会更加娴熟地对其进行解读,解读出恐慌时刻 所传递给我们的有用信息。诚然,这一过程令人备 觉痛苦。 一旦我们失去了平静心态,就应该自行分析, 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担忧、沮丧、不耐烦, 抑或恼怒之时,我们往往会有所收获,甚至受益匪 浅,前提是要不怕麻烦,勤于剖析。相较于努力清 空大脑杂念,更为可取的办法是小心翼翼地观察自 身的焦虑表现,以发现潜在问题,这才是通往平静 的康庄大道。 本书采取的研究路径如下:系统分析“罪魁祸 首”,即造成焦虑、愤怒和气恼的一系列问题,找 出个中缘由,仔细思考造成我们心烦意乱的具体原 因;探寻人类大脑中存在的某些不为人知的神秘领 域;耐心、细致地对其进行解读,以求获得平静的 心态。
内容推荐 英国人生学校编著的《平静的力量(人生学校)(精)》讲述了我们不能否认焦虑的存在,也不该寄希望于焦虑被彻底根除。糊涂的决定也好,糟糕的处世之道也罢,几乎都是因为无法平心静气所致。然而颇为幸运的是,通过自我教育,保持平静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这种自我教育是需要通过思考来实现的,我们需要从自身出发,明确认识自己的期待,不过分天真,从而收获内心的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