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申圣云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申圣云,本名姜明,北方文艺女青年。自幼痴迷诗词歌赋,研究古典人物、诗词颇有心得,写作风格百变,清词丽句信手拈来,引经据典轻松自如。文字既有北方男子的豪爽气概,亦有南方女子的敏感细腻,别具一格。
代表作:《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目录
新版序 家家争唱饮水词 纳兰心事几人知
初版序 一往情深深几许 却道不寿纳兰心
第一章 生而富贵玲珑心
身在红尘心在月
苍生欣戴君若然
相思醒·花月不曾闲
情窦初开为谁人
青梅老·心字已成灰
心欲碎·还道有情无
春去也·莫被人知了
觉梦遥·暗露滴花梢
一双人·争教两销魂
莫登楼·斜日两眉愁
青梧老·十年不言心
第二章 云外翩然佳公子
文武双全初入世
风物起兴天下事
锦瑟期·烛花影里见
寒漏浅·月华今夜满
劣东风·飞去一枝颤
落春堤·东风眠新燕
黄花九·夕阳长堤柳
天涯暮·叠起伤无数
香墨泼来浓似淡
休回首·山色冷清清
第三章 一生一代梦里人
端仪莫非月宫客
可怜孤灯照薄衾
泪数行·空剩当时月
秋来早·恰金风玉露
塞鸿去·问明朝行未
道寻常·红笺第几行
也依依·月在春桃花
第四章 自有莫逆惺惺惜
皆为俊杰无两才
月如水·身世何足问
舌难剪·斯人独憔悴
病酒香·轻寒暖孤肠
休疏狂·拂衣柔乡避
相投金兰深知心
惆怅客·落梅横笛处
梦已冷·早雁何所寄
送兰舟·杨柳梦江南
一生愁·梦回远山楼
四面风·与君高卧闲
尊前酒·随缘住无心
第五章 此情只堪成追忆
鸳鸯纷飞雁哀鸣
奈今生·愁时又忆卿
梦里佳人仍归梦
梦中来·素手曾缝绽
依斜阳·衔恨向郎圆
最怜月·认取双栖蝶
结来生·西风去不管
俱怅望·坐久忆年时
第六章 渌水亭前文墨香
身先士卒亦骁勇
信难托·从此任漂泊
金波碎·心醉愁难睡
人生别易会常难
不成寒·叶田风冉冉
秋如许·入门空太息
沧海遗泪珠如月
清泪尽·此恨何时已
他乡人·几曾泪如雨
三生许·孤鸿从君去
雪后山·伤心欲画难
第七章 别是风光另根芽
感时伤怀孤心去
恨未消·能几团圆月
风雪兼程北国行
几时平·云山那畔行
另根芽·人间富贵花
知我者·非琼楼寂寞
第八章 浮生不过秋心事
千金纵难酬知己
共一枝·相思浑不解
西窗烛·迟日杏花天
近迷楼·清瘦至今愁
余生但求梦魂伴
好花月·把来生祝取
羽化去·蓬莱莫问路
碑题字·只洒悲秋泪
第九章 后身之事不可料
金兰此去无青鸟
旧梦断·琵琶谁别抱
托东风·过尽千帆事
魂不寿·早谢春风迟
金凤老·念知为谁生
俗尘多少伶仃子
非凡胎·如泣如悲祷
不可知·去来皆幻影
谁与争·莫言俗世好
恨不逢·长吟双泪垂
朱楼梦醒又一年
误流年·珠玉落谁家
飞霜逝·昔人魂梦远
千花落·情深不得寿
附录 纳兰性德生平大事简录
精彩页
情窦初开为谁人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纳兰七岁的时候,长他一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明珠青云直上,在康熙皇帝亲政前升为内务府总管,而纳兰未来的岳父卢兴祖也在纳兰十一岁(1665年)这一年擢升广东总督。或许这些对年幼的纳兰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唯一对他有所影响的,或许是父母的管教更为严格,从远郊小小的房子搬进四九城里大大的府邸,有更多的仆从,能享受更奢侈的生活。
人说写情、写景贵在写“心”。或者对纳兰来说,情伤是让他不寿的根本原因。人说纳兰在妻妾之外还有一位情人,而且这位情人还是他的红颜知己,从诗词中的“梨花”意象到“一生一代一双人”的盼望,总会有那么一位佳人,是他向往而未曾拥有的。无论是影视作品中虚构的表妹还是传闻中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在纳兰年少的时候,或许的确有伊人倩影伴随他度过那段深宅大院里寂寞的年月。
没有一往情深、多愁善感,是写不出婉约派雅致而不乏风骨的句子的。无论这位佳人是谁,从纳兰的相思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他,为这份情痴狂,早已不堪其重。
青梅老·心字已成灰
忆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明代杨慎曾在《词品·心字香》中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古人常用“心字香”,是为花香熏染的心字形状的熏香,取风流雅致的意味。早春的黄昏,暖昧不明的光线里,归巢乌鸦已飞尽,渐暗的天光笼罩下,周遭更显宁静。一直站在那里的人,消瘦的背影在隐约的暮色中如此寂寥。那个孤独的身影,在早春的余晖里透出一点落寞、一点幽怨、一点凄楚。
是在等人吗?等的是谁?盼的是谁?是要送别吗?别的是谁?恨的是谁?纳兰写的是闺中少女的期盼心情,还是自己独守寂寞的等候?
那位他向往的意中人,准是许了他今日来见,粉脸依偎,素手焚香,弹琴作画,于丝竹文墨中解一时相思。
是表妹吗,还是哪个世家的女孩?那个聪慧温柔的女孩,白衣胜雪,肤若凝脂,娇小可爱,曾经是少年心中最为端庄秀丽的一朵梨花,虽然出身谈不上多么富贵,却干净得让人忍不住想去亲近。 可是,她没有来。可能,她再不会来了。
纳兰借女子春阁中的哀怨,写自己的不甘与消沉,慨叹可怜、可爱又可惜,一阵阵微风吹动珠帘,门槛边的朵朵柳絮犹如轻薄的雪片,被翻动起来,空气安静得让人难过。他是怎样看透那些心绪的呢?从眉尖的微蹙还是扭出褶皱的罗帕?
挑弄过柳絮,春风还要再拨弄花瓶里的梅花,撩拨得人心慌意乱。“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伊人不复来,心字香早已燃尽,只剩一片嘤嘤哀泣的尘灰。
在纳兰的少年时代,一位梨花般的佳人就这样成为他梦中所想。他们曾在一起游戏,也曾相对无言,微微一笑粉了双颊;他们吟诗作对,他们两小无猜。能够出入明珠府邸的女孩,若不是八旗之内的亲戚,也定是名门、官宦之后。以纳兰父亲明珠升官的速度,应该没有哪位大臣会早早拆散这对金童玉女吧?!
在写给妻子卢氏的悼词中,纳兰也曾以梨花为喻,说不定他心中思念的那位佳人,正是少年时见过面的卢氏!或许是因为明珠对汉文化略有研究,且身为处理皇族内务的官员,所以汉族的官员多与之交好。
P13-15
导语
申圣云著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是清代天才词人纳兰容若畅销经典传记,完美结合纳兰词与纳兰的生活经历,细腻解读纳兰不为人知的心事。
每一个喜欢纳兰的人,都对自己曾经的美好充满怀念。
本书特邀知名古风插画师石家小鬼手绘唯美古风插画,妥帖表现纳兰词的凄美意境。
随书附赠精美《纳兰词集》,原汁原味搭配图书阅读。
序言
新版序 家家争唱饮水词 纳兰心事几人知
十几岁读纳兰,是惊才绝艳;二十几岁读纳兰
,是捧心忍痛;三十几岁再读纳兰,似乎能懂得他
为何怅惘。是面对生命中那些不可逆转的让人遗憾
的无可奈何吧!对生命而言,对时间而言,对“情
”而言。“如斯者、古今能几?”
夸赞纳兰性德的词句,世人说得太多。众人将
他神化,把他的词当作旖旎的情话,为他匹配了一
个又一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然而纳兰或许并非
因为受了伤才写下了那些惊才绝艳的文字,他或许
只是因为读了书中的伤情故事而伤情。恰如你我于
昏黄的夜灯下,打开这本书,伸出手抚摸纳兰的一
字一句,只觉曲调哀婉,指尖冰冷。
时人都爱他“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
寻常”的叹惋,少有人看到他“后身缘、恐结他生
里”的预见,“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的怅惘,
“天上人间一样愁”的无奈,“眼前冷暖,多少人
难语”的哽咽……不敢说借此书全面展示一个纳兰
公子,只希望能让所有倾慕纳兰的人从另一种角度
来了解纳兰。
人们经常幻想有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在混沌
的没落王朝诞生,犹如一颗闪耀的明星,吸引凡夫
俗子渴慕的眼光,指引着追随者在零落成泥的悲惨
境遇中,坚守香芬如故。众望所归,纳兰在康乾盛
世开幕之前降临人间,从那污秽的朱门迈出莲花脚
步,在情谊淡薄的尘世绽放出一朵璀璨的烟花,却
又因太过诚挚,不容于世,耀眼之后便草草湮没在
苍穹之中。
古往今来,深情者有之,厚义者有之,孝悌者
有之,忠君者有之,爱民者有之,殊才者有之……
如纳兰性德这般,人世仅三十载却兼而有之的人,
又有几个?后世有崇其才者,有感其义者,有念其
情者……但纳兰始终只是一个有着血肉之躯、抵不
过风寒天霜的凡人,纵然我们赋予他神一样的品性
,也不得不接受轮回带给他的劫掠。
纳兰的一生,给了自己太多折磨,为他人创造
了太多荣耀。生,他迎着华夏大地少有的江山一统
、百废俱兴;死,他带走了人间最后的真,带走了
世上罕有的诚。凭借他的存在,亲戚、皇权、友人
、文化……都得到了当下利好,而他,易伤不仅因
多情,更是由于过早地耗尽心血,离散了鸳鸯。
人们总是喜欢从动人的爱情悲剧里,寻找梦想
中的永恒。多少痴男怨女,因此恨着纳兰,怨着纳
兰,又不得不爱着纳兰。对纳兰来说,他从不缺少
仰慕者。知音难求,或许他要的是一个同路人而已
,能够携手并肩,在苍凉的汉时关山,咏叹秦时明
月;舍弃了良驹骏马,轻盈着竹杖芒鞋;赏花燕子
矶头,途经乌衣巷口;纵然花间泥犁,胜过岁岁琼
筵……
本书部分引用资料援引前人考据成果,如《纳
兰性德行年录》(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
校》(冯统一、赵秀亭)、《纳兰丛话》(赵秀亭
)、《纳兰词笺注》(张草纫)等,在此再三感谢
前辈文人呕心付出。
再版之前,斟酌再三。调整行文顺序之外,在
文字的处理上也做了一些修订。另外,随着对纳兰
和《红楼梦》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在考据结论方面
也做了细微的改动。但作者才疏学浅,所知微薄,
因而难免疏漏,祈得同好指正!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
字容若,叶赫那拉氏,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在他短暂的三十年生命中,留下了太多精彩,也留
下了太多遗憾。无奈得狠了,他也会发出“天为谁
春”的质问;伤感得多了,也会慨叹“明年依旧绿
,知否系斑骓”。对于作品中的内涵,其实纳兰比
后人看得通透,他说“歌与哭、任猜何意”。
纳兰已去,“人间何处问多情”?
——戊戌年乙卯月修订
申圣云
内容推荐
十几岁读纳兰,是惊才绝艳;二十几岁读纳兰,是捧心忍痛;三十几岁再读纳兰,似乎能懂得他为何怅惘。是面对生命中那些不可逆转的让人遗憾的无可奈何吧!对生命而言,对时间而言,对“情”而言。“如斯者、古今能几?”
夸赞纳兰性德的词句,世人说得太多。众人将他神化,把他的词当作旖旎的情话,为他匹配了一个又一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然而纳兰或许并非因为受了伤才写下了那些惊才绝艳的文字,他或许只是因为读了书中的伤情故事而伤情。恰如你我于昏黄的夜灯下,打开申圣云著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伸出手抚摸纳兰的一字一句,只觉曲调哀婉,指尖冰冷。
时人都爱他“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叹惋,少有人看到他“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的预见,“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的怅惘,“天上人间一样愁”的无奈,“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的哽咽……不敢说借此书全面展示一个纳兰公子,只希望能让所有倾慕纳兰的人从另一种角度来了解纳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