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抢救茧居族(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家庭治疗实务指南)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日)田村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近年来,在发达的科技背景下,出现了一群生理毫无异常,却足不出户、逃避社会的人。他们之中有青少年,也有成年人,这群人被心理学界称为“茧居族”。
他们的家人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父母既担忧又自责;当事人也懊恼自己无法克服对人际互动的恐惧,深受茧居状态之苦。由于茧居不是疾病,药物对其没有效果,这时心理咨询以及家人的信任与鼓励,就成为帮助当事人走出茧居状态的关键。
作者田村毅为专攻家庭治疗的日本著名精神科医生,他依据多年的个案经验发现,家庭治疗是协助茧居者和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关键方法。《抢救茧居族(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家庭治疗实务指南)》以丰富的案例与平易近人的问答形式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会成为茧居族,为什么父母的力量会僵化停滞,又该如何应用家庭的力量,社会能提供哪些支持,以及在亲子关系中代表威严的父亲这一角色该如何发挥作用,才能让茧居者恢复自信、让整个家庭更为和谐。
本书适合有社交恐惧问题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及其家人阅读,也适合致力于学习家庭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师生以及其他心理从业者学习。读者在阅读后会发现,一个家庭所包含的力量将有益于每个人的人生。
作者简介
田村毅,日本知名精神科医生,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族关系、家族等领域。2011年离开关东京学艺大学,告别19年的教授生涯,专注从事能与人深入接触的心理工作。目前在东京开设国民保险诊所“田村研究室”,主要处理青春期青年期心理问题、厌学症、茧居族等个案。其提出的社会退缩症(Social Withdrawal)被业内人士认可。
目录
引言
第1章 为什么孩子会成为茧居族
所谓茧居族
茧居是因为任性、撒娇、懒惰吗
为什么茧居行为多发于青春期
茧居是青春期的混乱情绪所导致的退行现象
转换力量,让孩子充满斗志
和他人和谐相处
茧居到底是身边人的责任,还是自己的责任
确保自己的容身之处
和万能的自己说再见
第2章 孩子成为茧居族,并是父母的错
家庭的“心结”
孩子茧居是家庭的原因吗
改变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这样一直照顾孩子的“心结”
夫妻之间不能融洽相处的“症结”
家人间缺乏沟通的“症结”
父母的忧郁“症结”
父母失去信心的“症结”
第3章 恢复父母的自信
父母要给予孩子的爱和认可
启动孩子的引擎
因为有挫折,才能培养出迈入社会的自信
安全地进行“伤害”体验
和孩子保持的距离
父母要拥有自信和安全感
找回父母的活力
亲人能做的事
孩子不肯和父母交流怎么办
来自手足的支持
手足的视角能够让家庭焕然一新
手足要协助父母
丈夫是茧居族
第4章 善用全社会的帮助系统
茧居问题的咨询窗口
茧居是一种病吗
茧居和发育障碍有关吗
茧居是抑郁症吗
物有效吗
心理咨询到底是做什么的
专家真的懂茧居族吗
茧居者拒绝进行心理咨询时怎么办
家人进行心理咨询真的有效果吗
一直这样看着真的行了吗
伴随着“被抛弃”的不安慢慢地成长
当孩子说想自杀时
面对高龄茧居族时
支援茧居族的终点
第5章 激发父爱的力量
建立和父亲的关系
想要吐露真心
当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父母的话时
让父亲参与心理咨询
和父亲相处获得成功的案例
传递父母的价值观
调整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磨合双亲的想法
对孩子的暴力倾向感到苦恼的父亲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
对孩子的认可是唤醒孩子的重要力量
父亲能够给予孩子希望
相信全家人的力量
后记
序言
何谓家庭治疗
我家孩子很久以前就开始茧居在家了。
如果平时什么都不说,也不谈这件事,那还能
就这么“安稳”度日。
一旦我们提到“将来如何如何”之类的话,他
就会变得烦躁,暴跳如雷。
这些年他已变得什么都不说了,到底该怎么办
才好?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家庭治疗
的专家,有很多茧居族的家人找过我咨询。
茧居族的家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迷茫
状态,他们会努力帮助茧居者,但是并没有什么成
效。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茧居在家,更
不知道作为父母他们应该怎么做。既然什么都做不
了,那么很多人自然也就放弃了。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告诉茧居族的家
人,其实他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不要放弃,坚持
下去。本书将向茧居族的家人传授如何振作起来、
如何找回自信以及如何更加了解孩子的方法。其实
对茧居族而言,家人有着巨大的支撑力。家人要灵
活运用这种力量。如果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孩子,那
么孩子也会振作起来,逐渐从茧居状态中解脱出来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在这三十年间,我一直
在做有关茧居族及其家人的研究。起初,我不怎么
用“茧居族”这样的称呼,因研究对象的年龄大多
集中在十几岁,所以一般只会用“拒绝去学校”“
不上学”或者“对人感到恐惧”等来形容他们。当
时我并没有将茧居族当成精神疾病患者来看待。事
实上,茧居族和以往我们所说的精神病患者也确实
有明显不同。我现在所在的研究团队,很超前地对
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经历了许多的尝试和
错误,一路走到了今天。
日本国内的茧居人数已达70万,也有数据表明
已经达到100万。回顾这三十年,茧居族的特征也逐
渐有了新的变化。以前是以初中生和高中生为主要
群体,可是最近茧居族的年龄层逐渐升高,包括20
多岁的人和30多岁的人,甚至不乏40多岁的人。从
前茧居的年轻人多会把脾气发在家人身上,但是这
类人的数量在渐渐减少。然而现在他们会把压力发
泄在自己身上,会做出割腕、大量服用药物甚至自
杀等自我伤害的行为。以前母亲前来咨询的占多数
,现在来做咨询的父亲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尽管有
了上述变化,但茧居人群的基本特征始终没有改变

这群人每天都待在家里,睡到自然醒,困了随
时睡,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周围的氛围看起来一
片祥和、轻松。然而他们的心是完全被禁锢住的。
他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勇气,内心充满了看不见未
来的不安,每天都苦恼地活着。茧居族的父母也是
处境艰难,身边的人都在责备他们,责备他们的管
教方法和干涉方式有错,而且在被其他人责备的同
时,作为父母,他们会感到深深的自责。夫妻之间
互相责备、互相伤害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到最后逐
渐迷失在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上。其结果就是,父母
失去了与孩子相处的自信;与此同时,孩子也失去
了融入社会的自信。如此一来,父母和孩子都会陷
入自卑与失望之中。如何才能切断这个恶性循环,
让茧居族的家人和茧居者都能振作起来呢?为了追
寻答案,我去英国伦敦学习了三年的家庭治疗。
茧居族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但是唯独日本的
茧居族的数量已经多到能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韩
国的茧居族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社会问题,但是,
其在数量上远远没有日本多。茧居族也影响着社会
的正常运转。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比起来,日本社会
的群体意识很强,人们在学校和公司中寻找自我定
位,察言观色,按照他人的眼色行事。日本社会忌
讳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人们更乐意融入集体之中
。于是,中上阶层家庭的教育目标普遍很高,会让
孩子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以便其将来能进入大型
机构。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压力都会使处于青春期的
孩子情绪极不稳定。
……
家庭治疗首先要让家人与心理咨询师建立牢固
的信赖关系。与人相处是一种负担,同时也是一种
享受。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把家庭的箱子打开,
把里面的不安和烦恼都赶走,将最深处的希望引出
来,父母便能够顺利地和孩子重新建立关系,也能
够让孩子找到与人相处的乐趣。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书的使用方法。
本书以回答茧居族家人的问题为主要形式,对
家人与孩子之间的关联进行说明,进而帮助读者理
解茧居族。书中插入的专栏不会对任何问题进行删
减。我希望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讲解。
引言部分,介绍了茧居族太郎的五次心理咨询
情况,讲解了家庭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开始接触问题
的,经过是怎样的,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第1章,为了理解茧居族,我会将孩子们的内心
成长作为基础来进行解说:孩子们的内心有什么样
的特征,在青春期孩子是如何转变成大人的;如果
孩子未能顺利转变成大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
其变成茧居族的。
第2章讲述了家庭失去活力的主要原因,对“家
族的症结”进行说明。没有一个家庭成员有错,但
如果运转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出错,就会波及整个家
庭。我会针对这种情况加以说明。
第3章将具体说明如何让家庭恢复活力。我会和
大家一起探索所谓家庭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让人们
理解一直以来隐藏在家庭里的真正力量。
第4章概括论述社会对茧居族的援助方式。社会
会提供哪些支持,都有什么样的特征;能够顺利进
行援助的秘诀在哪里,家庭治疗的思考方式以及具
体的做法是什么。对于近些年一度被关注的高龄茧
居族的问题,在这个部分也有涉及。
第5章重点关注父亲的作用。父亲掌握着解决重
大问题的命脉。青春期就是从母亲的世界跨越到父
亲的世界的过程。日本家庭中的父亲并没有发挥好
其特有的作用,这便是我潜心研究的主题。我也是
父亲、丈夫和儿子,我边体验这些身份,边去摸索
作为一个父亲应如何赋予整个家庭活力。
这本书是一本不论你翻到哪一部分都能读懂的
书。但如果你想知道具体的应对方法,那么请从第4
章开始阅读。如果你想从基础开始了解茧居族,那
么我还是建议你从第1章开始循序渐进地阅读。
此外,本书中的个案都是我将多年的临床案例
重新整合编写出来的,因此并没有触及特定患者的
隐私,望周知。
导语
当孩子在青春期迈入成人世界时,是什么阻挡了他们的脚步?面对不愿沟通的孩子,父母要如何做?家人应如何帮孩子增强力量,激发斗志?一个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固然重要,但一直被边缘化的父亲这个角色应发挥什么作用?一个人出了心灵问题,一个家庭必然会有伤痕,心理咨询师要如何应用家庭这种方式?田村毅著的这本《抢救茧居族(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家庭治疗实务指南)》将帮你——拆掉你与自己的墙,拆掉你与家人的墙,拆掉你与社会的墙,拆掉你心里的墙。
后记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对家庭的
情感体验。之所以这么做,有如下几个理由。
第一,我想让来访者了解我。
要想有效地进行家庭治疗,最重要的就是建立
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信任关系。
家庭治疗的目标就是帮家庭重新构建一个良好
的关系,使得家庭的内部和外部联结在一起。为了
把内部和外部联结在一起,首先要在来访者和心理
咨询师之间建立信赖关系,然后将这种信赖关系逐
渐向外扩大,使来访者和其他人也能建立信赖关系
。深刻的信赖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1
)把真正的自己展现给他人;(2)他人不加批判地
全部接受。特别是第一条很重要。如果只给别人看
自己的表面而不露真心,即便对方接受了,你也得
不到真正的信赖。
如果来访者切实感觉到这个心理咨询师能够理
解自己,就能与咨询师产生更多的共鸣。这是从书
本的理论中学不来的。那么,为了能和对方产生强
烈的共鸣,心理咨询师应该先去面对真实的自己。
为了能做到这一点。心理咨询师要反复理解自己的
感情体验。
另外,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师的本来面貌也是
很重要的:“原来如此,这位医生有这样的经历,
所以才能这样理解我的心情呀。”为了能和来访者
有这样的共鸣,心理咨询师就要让来访者也了解自
己。我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是不会这样做的,这
倒不是因为不好意思,而是因为我一般都会在演讲
或是团体治疗的时候说起我自己。其实我认为如果
心理咨询师在个人心理咨询的时候说自己的事情,
来访者的立场就容易被改变;我不能用我自身的体
验与来访者的体验做对比,“我也有相同的体验,
我挺过来了,你也可以跨过来”。这种话是说不得
的。由于这个原因,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是不会
说自己的事情的,所以我在这里通过本书告诉大家

第二,参照自己的家庭体验,能够提升心理咨
询师的家庭治疗技巧。
这里不是在强调家庭经营模式的好与坏。在20
世纪80年代,有关家庭治疗的书上写过模范家庭是
什么样的,但是之后出版的书都没有提到这一点。
因为家庭治疗在不断进步,能容纳更多类型的家庭
。而家庭成员也更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
心理咨询师通过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和家庭观
的透镜来理解来访者,这样一来,心理咨询师当然
不可能完全中立。因为有自己的价值观在干扰,人
都会有喜欢与厌恶的情绪。不要光是一味地想去除
这种“有色眼镜”,而是要知道怎么辨别。所以,
心理咨询师要回顾自己的家庭体验,判断自己的家
庭体验会对自己的临床实践有怎样的影响。比如,
在来访者的众多信息中,找到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
,怎么样去看待,怎么样去循序渐进地介入,这些
都是心理咨询师应该深刻理解的地方。
闲言少叙,下面开始步入正题,说一说我的家
庭体验。
在我的家庭生活中,父亲一直都是重要的存在

我的父亲是教育心理学家,专长不是临床心理
学,所以基本上没有从事过临床活动。他在教育研
究所工作过,也在大学当过老师。父亲在认可孩子
方面非常擅长,这并非因为父亲学的是心理学,而
是与父亲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父亲在他的七
个兄弟中排行老二,而我的祖父在家中也是非常有
影响力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在睡觉前一定要摸着父亲的胸
脯,因为我两岁的时候妹妹就出生了,母亲为了照
看妹妹,哄我睡觉的任务就交给父亲了。我睡觉前
摸摸父亲的胸脯才会安心,否则就睡不着。那个时
候的我为此感到非常羞耻,经常想,要是我上了小
学还不能停止这种幼稚的行为的话该怎么办,小小
的我心中藏着深深的担忧。尽管那是我记忆中的一
段很羞耻的体验,但是这个举动却表现了我对父亲
的依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一门心思地扑在那时流
行的收音机制作上。我和父亲一起去神田的电器街
买了一套收音机的组装零件。我第一次使用烙铁就
烧到了自己的手,但是当我做出了半导体收音机时
,父亲夸奖了我。从那以后我就会自己去秋叶原的
电器街淘一些东西。
上中学时,“笔友”非常流行,我也给国外的
同龄人用笨拙的英语写信。我发现,在国际通信指
南书的最后几页上有关于高中生去美国留学的介绍
,自那以后我开始憧憬去美国留学。但我的高中班
主任觉得在学业中途去美国一年会对我的升学考试
很不利,所以并不赞成。而我的母亲也觉得,孩子
要在国外自己度过一年是一件很令人担心的事情。
那个时候支持我的就只有父亲和我的初中班主任。
也正是有了他们做后盾,我的留学梦想实现了。顺
便提一下,直到现在,我依旧与支持我留学的初中
老师和反对我留学的高中老师保持着联系。
……
心灵支援者有时候要做到感同身受,这是很重
要的,要不断地在支援者和当事人两者之间来回切
换。支援者也是从坎坎坷坷的经历中过来的当事人
。如果能够好好地挖掘与利用自己处于当事人位置
时的想法,我就能很好地成为一名支援者。找我咨
询的来访者大多处在当事人的位置上。作
精彩页
这个案例是一对夫妻一起过来跟我咨询孩子茧居的事。
“我儿子得的是心病,医院的医生是这么告诉我的。”然而这对父母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我儿子有很能干的地方,但是也有特别不成熟的孩子气的地方。我觉得这可能并不是什么心病,只是性格问题,我也搞不明白。其实我们夫妻相处一直都有问题,虽说这好像和孩子没什么关系。其实,我们一起来做咨询还是第一次。”
乍一看,来访者是一对很和睦的夫妻,但是聊了一会儿后我就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尴尬气氛了。我猜想他们夫妻俩在家里是不会谈论孩子的事情的,恐怕也不会谈论家里重要的事情。
“我们俩在家只会做一些简单的交流,比如,‘吃点什么’‘今天晚点回家’等日常对话,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交谈。我们好像商量好了一样,对这类事情都闭口不谈。日复一日,我们之间就像有一面跨不过的墙一样。孩子还没出生之前,我们就会因为彼此的原生家庭发生争执,而在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又在教育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分歧。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是一说起这些事,我们仍会吵架。所以谁都不敢提这些事。孩子的事情也是如此,这事本来应该由我们夫妻两个人一起商量的,但是很遗憾我们做不到。
“孩子长大了,却还有很不成熟的地方。作为父亲,我想告诉孩子这些,但就是讲不出口。我不禁反省自己是不是从来就没有对任何人吐露过心声?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我自己逐渐有了这样的感受。
“以前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种事情。现在我一旦考虑孩子的事情,就会很害怕。怎么面对孩子才好呢?作为父亲,我却经常自欺欺人,经常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孩子。”
深入谈话之后,这对夫妻就将自己的问题和孩子的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之前我就对此有所察觉,但是感觉承认这些问题会很痛苦,所以就一直在逃避。现在我认为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必须先把我们夫妻之间的墙打破。做过一次的心理咨询之后,我就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突然有了这种念头让我很惊讶,那之后我一直在想到底怎么办好,考虑了很多。
“和心理咨询师谈话的时候,我们夫妻都认为一直逃避是不行的;但回家之后又会重新回到以往的相处模式中,又会开始逃避,果然还是不行,还是改变不了。我们很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但是始终都没什么改变,对这种困境已经觉得疲惫不堪了。事到如今,我想找个局外人来调节可能也是无济于事的。但是为了孩子,我自己先过来了。
“作为父亲,我却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心理医生。我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做的事情是否是错的,十分没有自信。可是医生说我做的事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就感到一下子轻松了一些,对孩子的事我也放心了一些,但是对夫妻之间的问题,我还是没有什么头绪。
“上次在妻子面前,我有很多话都没有说出口。”
父亲这次说出的话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这很重要。因为,没有妻子的干扰所说的话才是这位父亲的真正心情。父亲是真的在为整个家庭考虑,觉得自己的工作总是很忙,没有很好地照看家庭,这让他感到很惭愧,他也在反省自己。
但是,父亲怎么都不能把自己的真心和妻子说出来,因为妻子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自己的完全不同,如果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妻子说了,可能就像是在否定妻子一样,而且妻子也不会直接接受自己的想法,甚至可能会为此生气或者干脆无视他的意见。但是心理咨询师作为第三者倾听了父亲的想法。
随后母亲也自己一个人过来了。对于孩子的事情和家庭的事情和我讲了很多,同样也讲了很多与之前不同的话,在丈夫面前没有说的话也都说给我听了,和我说了很多她内心真正的想法。
在妻子看来,丈夫就是什么都不管,一味地逃避一切;而在丈夫看来,妻子很溺爱孩子,两个人根本无法交流。但是退一步看,我们就能看得更加全面。
对于一个家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看法,但是从根本来讲它们还是相通的。父母的想法从根本上来说是有共通性的,这个共通之处就是重视家人。对于他们夫妻来说,对方或者孩子都是不能替代的重要的人,他们都盼望着能够和家人更加亲近,这是很正常的爱的表现,但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彼此忽略。这真的很令人惋惜。
他们夫妻与我各自单独谈过几次之后,二人又一同过来了。对于这个行动,想必夫妻二人都下了很大的决心。
相比第一次,这次谈话就显得不太轻松了,因为第一次只谈及孩子的问题,一谈到孩子的问题夫妻二人的配合度就显得很高。
但是,这次要触及夫妻之间的敏感问题。
要谈这些事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次就是夫妻二人拿出了勇气准备面对而来的。
P164-16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