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兰西组曲/内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尘封半个多世纪后,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遗著《法兰西组曲》终于在二〇〇四年出版,并获得当年的雷诺多文学奖。该奖项首次颁发给已故作家,也将内米洛夫斯基的传奇带回了公众视野。
《法兰西组曲》本应由五个不同的“乐章”组成(参见本书附录一《手稿注释》),但内米洛夫斯基只来得及写完前两个乐章就遭纳粹杀害。第一乐章《六月风暴》描绘了一九四。年巴黎大逃亡的画卷,冷峻地勾勒出逃亡路上资本家、平民、士兵、农民的百态。第二乐章《柔板》由道路转入小镇,微妙的对抗与缱绻在小镇居民和德国士兵之间展开。一段段有名有姓的命运,未传达的噩耗、未完成的爱情、未行动的觉醒,都将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魅力推至顶点。
作者简介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的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随家人移居巴黎,入读索邦大学。1929年,她凭借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内米洛夫斯基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坛。然而,由于她的犹太身份,尽管她于1939年皈依天主教,仍无法获得法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法国东部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于1942年8月17日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2004年,内米洛夫斯基的长女德尼斯将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整理出版,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第一次颁给一位去世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和她的作品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
除了《法兰西组曲》,内米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还包括短篇小说集《星期天》、中篇小说《大卫·格德尔》《库里洛夫事件》《舞会》《秋之蝇》《孤独之酒》《伊莎贝尔》、传记《契诃夫的一生》等。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六月风暴
第二部 柔板
附录一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手稿注释
附录二 一九三六一一九四五年的通信
致谢
译后记
序言
米利亚姆·阿尼西莫
一九二九年,贝尔纳·格拉塞被一部名为《大
卫·格德尔》的手稿深深打动了,手稿是从邮局寄
来的,他立即决定出版。正欲与作者取得联系之时
,他却突然发现,这位作者许是害怕遭到拒绝,没
有留下姓名和地址,只留下了一个信箱号。于是他
在报纸上登了启事,希望作者前来与他见上一面,
彼此认识一下。
几天后,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出现在他的面
前时,贝尔纳·格拉塞几乎不能相信这位看上去活
泼、平静,在法国刚刚度过十个年头的年轻女性竟
然能写出如此才气逼人、残忍、大胆且笔法如此老
到的作品。应该说这是一部作家到了成熟境界才能
够成功写就的作品。尽管他已经开始欣赏眼前的这
位女性了,但是还在怀疑,他问了她很多问题,直
到最后才确认,她的的确确就是作者,而不是代替
某个希望躲在幕后的知名作家而来。
一经出版,《大卫·格德尔》便受到了评论界
的一致好评,乃至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也随之迅
速成名,彼此之间相去甚远的作家——比如说犹太
作家约瑟夫·凯塞尔和极右翼君主政体拥护者、反
犹作家罗贝尔·布拉西雅克——都给了她高度褒扬
。生于基辅的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从小就跟家庭
教师学法语。除法语外,她还讲得一口流利的俄语
、波兰语、英语、巴斯克语和芬兰语,并且,她还
懂意第绪语,我们在她一九四。年所著的《狗与狼
》中能够感受得到意第绪语的痕迹。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进入
了文学界,但是她并没有因此飘飘然。甚至,对于
人们如此看重《大卫·格德尔》,她还颇感惊讶,
因为在她自己看来,《大卫·格德尔》只是一本“
没什么分量的小说”——这里面没有一丁点假谦虚
的姿态。一九三〇年一月二十二日,在给一位朋友
的信中,她写道:“你怎么会以为,仅仅因为一本
书,我会忘了老朋友们呢?一本人们谈论半个月之
后就要忘得光光的书,就像其他一切事情,在巴黎
,一切都会被忘记的。”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一九〇三年二月十一日
出生于基辅这个当时俄国犹太人聚居的城市。她父
亲雷翁·内米洛夫斯基的家庭来自乌克兰一个叫做
内米洛夫的城市,该城市是十八世纪犹太哈西德运
动的重要中心之一。内米洛夫家族从一八六八年在
伊丽莎白格勒市开始遭到一连串的不幸,一八八一
年,沙皇在伊丽莎白格勒掀起了迫害俄罗斯犹太人
的巨大浪潮,并持续若干年。雷翁·内米洛夫斯基
的家庭早先做稻谷生意,四处旅行,而后进入金融
界,积聚起可观的财富,成为俄国最为富有的银行
家族。在雷翁的名片上赫然印着:雷翁·内米洛夫
斯基,沃罗内商业银行董事长,莫斯科联合银行总
裁,彼得堡商业私人银行理事。他在伊丽莎白格勒
市地势较高的街区买了一座豪宅,位于一条安静的
街道上,房子周围是花园与椴树林。
伊莱娜完全被托付给家庭女教师照料,她所接
受的,都是颇为杰出的家庭教师的教育。她的父母
很少把心思放在家庭上。在童年,她是个特别不幸
、孤独的孩子。她很喜欢和欣赏她的父亲,只是父
亲全部精力都扑在生意上,大多数时间出差在外,
要不就是在赌场挥霍财产。她的母亲——母亲让别
人叫她范妮(她的希伯来名字叫做法伊嘉)——之
所以生下这个女儿,完全只是为了取悦其富有的丈
夫。但是母亲将女儿的出生看成是自己女性魅力走
向衰落的开始,所以生下女儿后就把她完全抛给了
奶妈。范妮·内米洛夫斯基对女儿有一种强烈的憎
恶,因此女儿未曾从母亲那里得到过一丁点母爱。
范妮成天坐在镜子前窥伺着每一根皱纹的出现,涂
脂抹粉,做按摩,其余的时间她都不在家,在外寻
求夫妻关系之外的艳遇。这个对自己的美貌颇为自
负的女人满心恐惧地看着自己的线条一天天松弛下
去,看见自己彻底变成也许日后只能靠钱养小白脸
的女人。然而,为了证明自己还年轻,她拒绝承认
伊莱娜已经长大,而是一直把她当成小女孩来看,
很长时间里,她强迫伊莱娜像一个小学生那样穿着
打扮。
……
箱子陪伴着伊丽莎白和德尼斯从一个藏身之所
前往另一个藏身之所,所有的避难处都不安全,因
而也都只能是暂时的:先是在一所天主教的寄宿学
校,只有两个修女知道两个小女孩是犹太人。德尼
斯有了个假名字,但是她总也习惯不了,老师批评
她不守秩序,因为在课堂上叫到她的名字,她不回
答。还有那些总也不死心的宪兵,这些宪兵觉得再
也没有比找到两个犹太小孩送给纳粹更重要的事情
了,他们发现了孩子的踪迹,孩子们只好离开寄宿
学校。她们在地窖里度过了好几个星期,德尼斯感
染了胸膜炎。可是把孩子们藏起来的人不敢送她去
看病,就用自己的土方松树树脂为她进行治疗。由
于差点被发现,她们不得不再次逃跑,身边一直带
着这只理好的、紧急状况下随时可以带走的箱子。
托管人在孩子们登上一列火车前对德尼斯说:“把
你的鼻子藏起来!”
当从纳粹集中营回来的幸存者开始陆续抵达火
车东站时,德尼斯和伊丽莎白每天都到那里去。她
们还去接待集中营关押犯人的露特西亚饭店,举着
写有她们名字的纸牌。有一次在街上,德尼斯以为
自己看见了母亲,于是她拼命地跑。
德尼斯救出了这本珍贵的簿子。她不敢打开,
看到簿子在,对她而言已是足够。有一次,她想看
一看里面的内容,但是太痛苦了。就这样,过去了
很多年。
她和妹妹伊丽莎白商量后决定,将母亲最后的
这部作品交给现代出版档案馆,而此时改姓为吉尔
的伊丽莎白已经成了一位出版社的文学负责人。
但是在与手稿分离前,德尼斯决定将手稿打出
来。借助于放大镜,她开始了漫长而困难的辨认工
作。《法兰西组曲》有了电脑稿,接着,又按照原
来的样子誊抄了一遍。和她想象的不同,这不是简
单的笔记或是私人日记,这是一幅色彩强烈、非常
清晰的壁画,是给法国和法国人拍下的一张活生生
的照片:逃亡的公路,挤满了精疲力竭、饥肠辘辘
、争相在乡间破屋走廊里一张椅子上小憩一会儿的
女人和孩子的村庄,装满家具、床垫、被褥和餐具
的汽车,缺少汽油停在路中央的汽车,被粗野的乡
下人弄得倒足胃口、试图挽救自己那些小摆设的大
资产阶级,被匆忙间举家逃离巴黎的情人抛弃的妓
女,将孤儿院的孩子们送往暂避之处的神甫——孤
儿院的孩子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受到任何压抑,最
终杀了神甫,寄住在某个资产阶级家庭里、在婆婆
的眼皮底下勾引战俘年轻妻子的德国士兵。在这幅
令人痛苦的画面上,只有一对平常夫妻保留住了自
己的尊严。他们的儿子在最初的战役中受了伤,一
路上,在那些残兵败将中,在喧闹的、将伤员运往
医院的军车里,这对夫妻徒劳地找寻着自己儿子的
足迹。
当德尼斯·爱泼斯坦将《法兰西组曲》的手稿
交给现代出版档案馆时,她感到十分痛苦。她毫不
怀疑母亲最后这部作品的价值,但是她还不曾让一
位出版社的人读过,因为此时,她病重的妹妹伊丽
莎白·吉尔正在写《战俘营哨所》,一部出色的关
于母亲的虚构性传记作品,母亲,那个她还没能来
得及了解的人,纳粹将她杀害时,伊丽莎白只有五
岁。
导语
《法兰西组曲》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〇年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卷入了这悲剧性的混乱之中。画面中有被情人抛弃的情妇,有被粗俗平民恶心坏了的大资产阶级,有堵塞了法国各条公路、在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受伤而被丢弃在农庄的伤者……接着,敌人占领了这块麻木而惊恐的土地。占领军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居民的挫败感,人们醒来了。然而在暗流涌动中,一个德国军官和一个法国已婚女人之间,萌生了敏感的爱情……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用她生命最后几年的痛苦和光彩夺目的才华,以虚构世界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曾经的过去:人物、事件和背景。
后记
袁筱一
《法兰西组曲》的翻译完成之后,竟是很长时
间不能够写一点什么。没有想过为什么,仅仅是觉
得还不能够。好像觉得在到处都是纪念反法西斯胜
利的声音中,那历史的一页还不曾翻过去,觉得巴
黎人举家出逃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觉得一切都还是
切肤的疼痛:战争、生命、希望和未曾实现的爱情

对于内米洛夫斯基这个名字,我想几乎没有中
国的读者会知道。这位才气过人的俄罗斯籍犹太女
作家在三十七岁的时候被杀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之前她在法国文学界所获取的显赫声名以及两个
孩子母亲的身份并没有能够挽救她作为犹太人的悲
惨命运。
《法兰西组曲》是她在被带走之前所致力完成
的一部作品,一幅她身陷其中却想努力看清、想说
明为什么的巨幅历史画卷。在命运未决的时刻,描
绘这样的画卷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因此,她在自
己的笔记簿上这样写道:西西弗斯,我需要你的勇
气。
从她自己的笔记来看,如果命运允许,这将是
一部长达“一千页”,包括五部彼此独立而又相连
的作品在内的长篇巨作,像一部音乐史诗。可是遗
憾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刚刚完成两部——《六月风
暴》和《柔板》,她就被宪兵带走,几经辗转,到
了奥斯维辛。所有的营救工作都没有效果。她的亲
人和朋友甚至打听不到一点她的消息。不幸中的大
幸在于,她有时间为自己的组曲中的第二部小说《
柔板》画上句号。
于是这部未完的《法兰西组曲》成了正处在创
作高潮的作家的绝笔。其后的一切则成了带有一定
悲情色彩的传奇:内米洛夫斯基的丈夫也很快被送
进集中营赴死;两个孩子带着手稿四处逃命;直到
六十年后,在打算把手稿捐献给法国现代出版档案
馆前,大女儿终于有勇气翻开这部手稿,一行行地
辨认着已经模糊的字迹。传奇得到了传奇的肯定:
二〇〇四年的雷诺多奖第一次颁给一位已经故去的
作者,在这一年的法国文坛掀起轩然大波。
一 大逃亡的画卷
一九四〇年的夏天对于法国来说是一场灾难,
然而这场灾难来得太快,以至于像是在梦里。《六
月风暴》是从这样一种梦一般的夜开始的。沉沉的
夜,倒映了整座城市灯光的塞纳河,突然响起的、
如同海浪一般的警报声。
走出这夜的背景,人物开始陆续登场:大资产
阶级佩里冈一家,作家科尔特和他的情人芙洛朗丝
,银行小职员米肖夫妇和他们参战的儿子让一玛利
,银行老板科尔班和他的情人、舞蹈演员克拉伊,
收藏家朗日莱。所有的这些人都即将踏上同一条命
运:弃城而逃。一条从巴黎往各个方向的难民流于
是形成了:轰炸声、叫喊声、呼唤声,让一向以人
间天堂自居的法国沦为地狱。
佩里冈一家是典型的大资产阶级,家产不计其
数。逃亡之初,老佩里冈先生还活着,但是已经基
本上在等死,在等“世界舞台上最后的、最精彩的
演出”——宣布遗嘱的那一刹那;一家之主的佩里
冈先生是巴黎一家博物馆的馆长,出入上流社会,
由于工作关系,他暂时留在了巴黎,没有加人难民
潮;这家的女主人是活跃在小说前台的人物,是她
率领全家人逃难,这个头脑冷静、总是“高昂着脑
袋安排好一切”的女人在爆炸来临时,从容地救出
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和钱,却将公公——老佩里冈先
生落下了!
佩里冈家的长子菲利普是神职人员,是这笃信
天主教人家的骄傲所在。他受命于危难之中,要将
家族慈善事业所收养的一群孩子带往一个他们认为
安全的临时驻地。然而,他竟然死在这群“黑暗中
的孩子”手上,这群“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向往光
明”、“感受不到光明的存在”、“不因为缺少光
明而心存遗憾”的孩子手上。
第二个儿子于贝尔还没有成人。这么一个“拉
丁语翻译得零分”的青少年,出于对英雄主义的浪
漫向往,在逃难途中甩开了家人,去找寻抗敌的队
伍。他亲眼看到法国如何溃败,一群没有武器的乌
合之众如何在做徒劳无功的挣扎。在家人已经准备
给他举行葬礼之前,他又奇迹般地——尽管这场奇
迹并不怎么光彩——回到了亲人的面前。
……
所有这些细节中的巧合和伏笔会让人相信,也
许冥冥之中真有命运这只无形的黑手,让人在不甘
心的宿命之外又安慰地想:或许命运真的会有它的
眼睛,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对于整个组曲的结构来说,《六月风暴》中
的让一玛利和《柔板》中的露西尔应当是两个重点
人物。法国男人和法国女人,属于民众一分子的普
通而高贵的法国男人和法国女人。从写作笔记上来
看,如果没有中断,两个人物应当会相爱——会是
一场真正的、充满痛苦的爱情。虽然小说到第二部
就不无遗憾地结束了,可是这两个人物相遇的可能
性已经用隐陛的笔触被埋藏在前两部小说中:米肖
夫妇逃难,曾经得到露西尔的帮助,在露西尔家稍
作休息,并且在这之后写来感谢信;然后是收留让
一玛利。并且对让一玛利产生了朦胧爱情的玛德莱
娜;玛德莱娜的丈夫伯努瓦杀德国人,逃难,求助
于露西尔,露西尔慨然应允,并因此逃过了几乎逃
不过的德国军官的爱情;最
精彩页
一 战争
天热了,巴黎人想。春天的风。这是战争期间的夜晚,空袭警报响起。但是夜晚会消失的,战争也还遥远。睡不着的人,那些蜷缩在床上的病人,那些担忧前线的儿子的母亲,那些因为流泪而目光暗淡的情网中的女人,他们听到了第一声警报。这一声还是那种沉沉的送气声,像是从窒息的胸膛里发出的一声叹息。又过去了一会儿,整个天边布满了爆炸声。爆炸声从远处、从地平线的那一头传来,还真像是不紧不慢的呢!睡梦中的人们仿佛看见了大海,一波接着一波,推着海浪和卵石往前涌,又像是三月摇动着森林的暴风雨,或是一群奋蹄疾奔、隆隆踏过地面的牛,直到睡意渐渐退去,男人勉强睁开眼睛,咕哝了一声:
“是警报吗?”
更为警惕、更加清醒的女人已经站起身来。有些人关好窗子,合拢百叶窗后,便又躺下了。昨天,六月三日,星期一,开战以来第一次,炸弹投在了巴黎城内,但是大家都很安静。只是前方传来的消息不太好。没有人相信。可是如果宣告说打了胜仗,那恐怕更没有人相信。“我们真是搞不明白。”大家都说。借着手提小灯的光,大人给孩子穿好衣服。母亲用双臂整个儿地将沉沉的、温热的小身体抱起来:“过来,别害怕,别哭。”是一次空袭。所有的灯都灭了,但是在这六月金黄、澄净的天空下,每一座房屋、每一条街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塞纳河就像是一面多棱镜,将无数散乱的灯光围拢起来,反射出百倍的光芒。没能藏好的窗子,在柔和的阴影里闪烁着的屋顶,还有大门上每一处凸起都泛着微光的金属装饰,亮的时间似乎比别的要长的几盏红灯,也不知道为什么,塞纳河尤其吸引它们,它们被塞纳河捉住了,在它的水波里嬉戏。如果从高处看,塞纳河应当白得像条牛奶河。有些人会想,这样的河水会给敌机指明方向。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可能。实际上,大家什么也不知道。“我还是待在床上吧。”半梦半醒的声音在嘟哝,“我不怕。”“不管怎么样,一次就够了……”更清醒的人答道。
新的大楼里,透过紧急备用楼梯的玻璃门,可以看见一簇、两簇、三簇小小的跳动的光:这是六楼的居民从高处逃下来。尽管有规定,他们手里的小电灯还是亮着。“我最好还是不要在楼梯上把脸摔破,你跟上了吗,爱弥尔?”大家都压低了声音,好像这里到处都是敌人的眼睛和耳朵。然后是关门的声音,一扇接着一扇。在居民区,地铁里的人依旧不少,躲在散发着臭味的隐蔽地方,而有钱人则待在看门人那里,耳朵分辨着外面炸弹落地的破裂和爆炸声,神情专注,竖着身体,仿佛临近狩猎之夜时焦灼不安的动物。穷人并不比有钱人更害怕,他们没把自己的命看得那么重,但是他们更喜欢人云亦云。穷人和有钱人此时互相需要着,需要臂挽着臂,需要一起颤抖一起笑。天很快就要亮了。一束淡紫色和银色的天光滑过小街,滑过河岸的护栏,滑过圣母院的塔楼。沙袋将主要建筑遮没了一半,把歌剧院侧面的卡尔波的那组舞女遮没了,也吞没了凯旋门上高奏着的《马赛曲》的歌声。
炮声开始还在远处回荡,接着这声音就近了,每扇玻璃都随之震颤。人们堵住了窗户,不让一丝灯光泄出窗外,孩子们就在这闷热的房间里出生,他们的哭声让女人忘记了警报和战争的声音。在垂死的人听起来,这炮声显得软弱无力、毫无意义,仅仅就是再多一点声音而已,而恶毒的、巨大的嘈杂声早就要将他们吞没了,如同吞没一朵浪花一般。小东西贴着妈妈暖烘烘的腹部安静地睡着,轻轻咂着嘴唇,仿佛吃奶的小羊羔。警报拉响时被扔掉的流动摊贩车散落在街上,车里装满了鲜花。
红艳艳的太阳仍然升起在没有一丝云彩的苍穹上。又一声炮响,这一次离巴黎如此之近,竞让小鸟从建筑物的顶端惊飞而去。天际高处滑过巨大的黑鸟,在太阳下伸展着映成玫瑰红色的翅膀,飞过就不见了,然后飞过来的是美丽的、肥嘟嘟的、咕咕叫着的鸽子和燕子,麻雀安静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蹦蹦跳跳。塞纳河边的每一棵杨树上都栖息着一串棕色的小鸟,它们非常卖力地歌唱着。地窖深处,人们终于听到来自远方的一声召唤,因为距离,这三个全音组成的军号声显得非常细弱。警报结束了。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