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识途文集(第12卷盛世二言)
分类
作者 马识途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马识途著的《马识途文集(第12卷盛世二言)》在汇集原《盛世微言》《盛世放言》的基础上有所增补和调整,是马识途非常重要的杂文合集。马识途属于五四新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同时亲身经历过传奇的革命工作,兼具五四杂文社会批判性的风骨,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忧国忧民、深知革命成果来之不易的关怀,因此马识途的杂文大多针对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比如贪腐、打假、文山会海等等,读来很有鲁迅式的深沉和巴金式的激情,既有很好的文学价值,也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目录
盛世微言
从老虎狮子领份肉想到的
为武大郎和潘金莲辩诬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
怪事,毛岸龙死而复生
中国式的聪明
旧把戏的新表演
再多一些“微服”又能怎样?
从2001号批件谈起
假古董破坏真古董
先从“州官不放火”说起
指示
且说“听话”
寻找脑袋
“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抠”
面子问题
过节琐言
把戏切莫揭穿
死人与活人,宽厚与严格
“修旧利废”与“发挥余热”
高压锅的哲学
笑与哭
揭这个“谜”,所为何来?
挣断了“幸运金锁链”
始料所不及
也说姓“资”姓“社”
也谈说真话
对《偶感》的偶感
读《也谈“真话”和“真诚”》后记
王蒙没有两个面孔
对邵燕祥《大题小做》的反做
吴祖光又成被告
从贾平凹参政说开去
从戴厚英驳“著名汉学家”说起
为什么是非如此颠倒?
从中国第一大难事想到的
也说“第一生产力”
从博士含泪摆烟摊所想到的
漫话知识分子入党
更需要雪里送炭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听老演员、老模范的话有感
本末倒置
“拥护”和“审议”
我们选的县长哪里去了?
法大还是权大
听听法官说些什么
“扫法盲”从领导扫起
且说“民告官”
再说“民告官”
人不吃饭是要死的
——谈《企业法》“贵在落实”
法院也有“法盲”
——再说《企业法》“贵在落实”
先考法律知识,再走马上任好
“无罪释放”便算完了吗?
“从实际出发”的吃喝风
饕餮在中国肆虐
并非荒唐的建议
且说大款消费
向“无冕之王”道歉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这样的文风要不得
漫说克服官僚主义
反对做表面文章
《糊涂大观》添新章
毛驴不能当马骑
不“坐排排”,耳目一新
“坐排排”的习惯还要改
作报告站着讲好
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一说“文山会海”
文山会海何时了?
——二说“文山会海”
三说“文山会海”
不正之风何时正?
“阿大夫”并未断子绝孙
为什么老是“一窝蜂”
“白条子”何时了?
新干部莫练“三功”
“官大表准”一议
天方奇谈
不要做“烧红苕”干部
“包”厂长变成“孙”厂长
没有××的××体制
“打假”先要打假打的人
政绩也要“打假”
防盗盖为什么防不了盗?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官倒五议之一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官倒五议之二
老虎上街,人人色变
——官倒五议之三
一叶之落,青萍之末
——官倒五议之四
治“倒”有方,我复何言
——官倒五议之五
题外赘言
——反腐败平议之一
注意那“一个指头”
——反腐败平议之二
“就怕我做不到”
——反腐败平议之三
民主党派的名和实
——反腐败平议之四
“不怕简报,就怕上报”
——反腐败平议之五
“看不见的领导”
思想自我革命
老革命碰到新问题
一个疑问
对话八忌
信息的春雷
救救孩子
杂文应该提高质量
鲁迅式杂文过时了吗?
杂文不要害怕“对号入座”
后记
盛世放言
【打假杂言】
打假要认真领导是关键
奸商与“刁民”
夹江打假官司的“异想”
夹江制假案的另一个“异想”
必须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迷人色彩
打假要打真货里的假货
打假要打假新闻、假广告、假报告文学
五十步笑百步
骗子,中国的“三大怪”
何必火光冲天
打假要不要打假官?
可悲,我给人家做活广告
假广告狂潮为何禁而不止
【反腐放言】
胡长清的临终“豪言”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止贪重于惩,治本重于治标
不严治贪,毁了干部
读报摘录思考
最可笑的事
再加把火,追根源
反腐要追根源
从“十六个第一把手栽了”想到的
不明的事
反腐的新招儿
再说反腐新招儿
反腐絮言
反腐偶语
希望工程与首长工程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贪污都上轨道了
政绩工程何其多?
【观风杂记】
这回要来真格的了
拜权主义
如果总书记没有批示
又来几位“高衙内”
池鱼之灾
教训到底在哪里?
【代表手记】
前进,前进,进!
挽起袖子改革
我正在想……
新闻媒体是民主的催化剂
民主建设在前进
【肺腑之言】
冷言冷语
边沿的话
【读报随记】
也说“法律是执法的唯一依据”
治治整人的人
从“辽西冤案”想到的
无奇不有
背“老三篇”的奇闻
不算笑话
洞穴文化
作“秀”
一个镇上面有“婆婆”一百多个
又出“电老虎”了?
大帽子下开小差
论短期意识
面目一新
——《新经济时报》读后
【理论思考】
精神文明建设到底怎么搞?
从“实事求是
序言
时代还需要杂文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突然出现杂
文鼎盛的局面。不仅无报无杂文,无刊无杂文,且
有专门的杂文报刊、杂文辞典、杂文专集的出版。
各地杂文学会也应运而生了。听说还有省委领导自
写杂文提倡杂文之说。咿吁盛哉,杂文之兴起也!这
大概又证明一个道理,凡是杂文命运不济的时候,
也是国步维艰的时候,凡是杂文兴盛的时候,也是
国运走向兴隆,思想比较解放的时候。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这恐怕更是一
个值得思考的时代。
我们正在改革前进,盛世有望。虽然有时候我
们不能不在泥泞中前进,然而我们的前面却已光明
在望。这是一个奇异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与困难
,前进与倒退,正义与邪恶,秩序与混乱,欢乐与
眼泪,歌颂与诅咒,庄严工作与荒唐糊涂,杂然纷
呈然而充满着生气的大转变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
然而前进不易,旧意识趋于消逝然而垂死挣扎。许
多过去认为天经地义的教条,失去了权威的光辉,
许多认为不可更改的观念,突然变成可笑的符咒。
一些被人五体投地地顶礼膜拜的偶像,忽然坍塌下
来。一些多年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异端邪说,突然时
新起来,并被化为政策,在中国大地上实行起来,
并取得意外的好效果,把人民从水火之中拔于衽席
之上。许多被踩在脚下衣食不周的凡夫俗子,突然
抬起头来,西装革履,昂然走进豪华的酒店,登上
呼风唤雨的总经理的指挥台,指挥千军万马,从事
高新技术的大生产。凡此种种,一些人在欢呼,一
些人在得意,一些人在创造,大多数的人在大步前
进。然而也还有人在怀疑,在摇头,在叹息,在引
经据典地辩论,甚至有的人在时代暴风雨的面前向
隅而泣,在咒骂和贬损。
这样的时代,五光十色,瞬息万变,在生活的
快节奏中,人们不耐烦等待精心刻画历史的鸿篇巨
制,也不能满足于道理深奥的长篇大论。人们需要
赞颂,需要欢呼,需要呐喊,需要马前卒为他们鸣
锣开道,需要清道夫举起匕首和投枪,为他们清除
阻碍历史前进的一切腐朽的体制、思想、文化、道
德、观念、习俗和形形色色的精神垃圾。人们需要
匕首和投枪,人们需要杂文。
于是杂文应运而生了。于是出现了耳目一新的
杂文作品。于是出现了当行出色的杂文作家。于是
出现了杂文的鼎盛时代。
既然叫作杂文,看起来似乎是杂的,古今中外
,天南地北,经国大业,茶余酒后,是非得失,世
道人心,青萍之末,一叶之落,无不可议,无不可
谈的了。其实杂文是杂而不杂的。杂文,特别是鲁
迅式的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正如鲁迅说的,
它“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和现实贴
切,而且生动、泼辣、有益,而且能够移情”。杂
文和现实生活总是贴近的,和人民脉搏的律动总是
息息相关的。总是从纷至沓来的社会现象中摘取典
型,于微末中见大义,于褒贬之中见是非。它要发
人之欲发而未发,言人之欲言而未言者,是写众人
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者。这和那种吃饱了打着饱嗝
,剔着牙齿,闲侃神聊,插科打诨,言不及义的侃
文,或远离尘世,闲情逸致,无病呻吟的闲文是不
同的。
因此,杂文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又要有艺术的
魅力,具有历史的思辨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没有对
新社会诚挚的政治热情和厚实的文学功底是办不到
的。因此一个好的杂文作家,如果严格要求起来,
就要像鲁迅那样,具有政治家的洞察世事的能力和
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具有理论家的见微知着、由表
及里分析事物的能力,具有学术家博览群书的渊博
知识,具有散文家的汪洋恣肆、斐然成章的文字功
夫,还要具有诗人的烈火般的热情和一往直前的无
畏勇气。要像鲁迅那样做到这一步,或接近这一步
,杂文作家要作毕生的努力。
正因为这样,杂文作家在专制的旧社会里,是
注定要忍受“窃火者”的痛苦和灾难的。就是在思
想解放、杂文勃兴的时代里,杂文作家也是顶风冒
雨的人,披荆斩棘的人,注定要在风雨中讨生活,
在荆棘中寻路而行。他们可能在泥泞的荆棘中仆倒
,可能受到某些视杂文如眼中钉的人的嫉恨。这倒
没有什么,因为那些人的某些行径,正是杂文鞭挞
的对象,受到他们的嫉恨,正是杂文的光荣。但是
也有时,或由于有些人囿于一种传统偏见,以为杂
文“偏激”、“片面”,或由于杂文作家在使用这
个锋利武器的时候,疏于把握,偶尔失手,误忤新
政,也是有的。至于偶批逆鳞,为忌讳者“对号入
座”,于是兴师动众,打上门来,大张挞伐,以致
“对簿公堂”,甚至“捉将官里去”,也并非没有
可能。
我想,作为一个满腔热忱热爱祖国,决心以血
作墨,以笔作枪,甘心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俯首
甘为马前卒,横眉冷对,做精神垃圾的清道夫,就
要有我以我血荐杂文的勇气。同时,我想,当前的
决策者们是开明的,有远见的,一个聪明的指挥员
知道那些在硝烟弹雨中打冲锋的战士,偶尔失手是
难免的。而且作家的人身权利和创作自由已经写进
宪法,还有什么人想呼风唤雨,祭起什么法宝来,
在杂文作家的身上施展过去的身手,冀望点什么,
大抵是很难的了。
当然,我想,一个杂文作家,自然是对祖国和
人民无限热爱,对改革开放寄予真诚的希望,对阻
碍历史前进的势力深恶痛绝,对事理有充分的理解
,对敌友泾渭分明的。因此,行文是会实事求是,
真以指事,诚以对人,形在江湖,心存汉阙,针砭
固取典型,臧否更有分寸的。这样,庶几可以无过
乎。
杂文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
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使读者从中获得
艺术享受,这就要求杂文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
形式和风格上力求多样化。那么除坚持“二为”方
针外,“双百”方针就永远是杂文的指导方针。
全国各家报刊刊登的杂文已经不少,散出的杂
文专集也很多,我虽不敢以杂文家自命,也曾在各
报刊上发表过许多篇杂文,成都出版社不嫌谫陋,
想把我的这些杂文编成一集出版。正如鲁迅在他的
杂文集出版时说过的,“我只是在深夜的街头,摆
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是几个小钉,几个瓦碟。
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于他们的
用处的东西。”我也希望读者能从这本《盛世二言
》杂文集里,读到合于自己胃口的文章。
1994年
导语
马识途著的《马识途文集(第12卷盛世二言)》从作者的家世、童年写起,追忆了他求学、参加革命、搞地下工作的精彩故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建筑和科研管理工作的漫长、坎坷的历程。他的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都让人赞叹不已。本书受到著名作家王蒙的高度评价,王蒙认为:“有对生活、对社会保持百年的热情,才有如此丰厚的人生经历,才能写出如此的乐观和骄傲。”“让我这个80岁的老人倍受鼓舞。”
后记
四川文艺出版社送来我的文集《杂文卷》的《
盛世放言》清样,让我最后看一下。我翻看一遍,
很为我在这卷《放言》里,几乎以反腐作为基调而
得意。我用我的杂文的投枪和匕首,狠狠地刺向那
些贪腐分子。
在这同时,今天的《华西都市报》也送来了。
我随手翻了一下,在第四版用粗黑体特大号字印的
标题的新闻进入我的眼帘。那标题是“四千贪官外
逃 人均卷走一亿”。下面报道的新闻是“据商务
部一份调查报告,外逃官员大约为四千人,携走资
金约五百亿美元(约合人民币四千多亿元)”。我张
大眼睛看那几个黑体字和下面的报道,一点也不错
,是四千个贪官卷走四千多亿人民币。这真是骇人
听闻。我大吃一惊。我想你也会大吃一惊,他和她
也会大吃一惊吧。
不过我有点不同,不仅大吃一惊,而且感到那
几个粗大的黑体字,就像是几颗黑色的铁锤,锤到
我的脑门上,我的头脑快要炸裂了。我正在为我的
以反腐为基调的《盛世放言》即将出版而高兴得发
热的头脑,像突然被浸进冰水里一样难受。我翻看
我写的那一组《反腐放言》,那每一个字都像张开
口在笑我,它们曾服帖地听命于我,像一群威武的
战士,正走上反腐的战场。然而结果呢?却是指挥
它们战斗的司令员忽然变得灰溜溜的了。
是的,我变得灰溜溜的了。然而我却熬更守夜
,冒着风险写这些反腐杂文。这到底有什么用呢?
你说,有什么用?他和她说,有什么用?
然而举眼四望,在中国这块国土上,却仍然有
不少的人,那么认真地、执着地在办杂文报刊,出
杂文书籍,真是洋洋大观。各地还成立了杂文学会(
我还是一个杂文学会的名誉会长呢),定期召开杂文
学术讨论会。在会上常听到洋洋洒洒、有理有据的
议论,也有口沫横飞、慷慨激昂的挞伐,都像一把
把锋利的宝剑,直指那些贪官污吏,看他们落荒而
逃的狼狈相,多么痛快呀。
但是,眼前的事实却是,他们并没有落荒而逃
,也毫不狼狈。他们都是正儿八经地拿着公务出国
护照,堂而皇之地坐上飞机,悠然自得地走出国门
的。在那些外国的高级华人住宅区里,早已有修造
好的豪华别墅,在等待主人的光临呢。而且他们早
已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把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
以至上亿元的中国人民的血汗钱,汇到那里的外国
银行的他们的账户上,等他们去取用,逍遥自在地
过上高等华人的生活呢。
而我们这些书呆子,还在这里埋头苦干,写自
己的反腐千字文,或者在学术会上高谈阔论呢。
我说,这多可笑!你说,这多可笑!他和她说
,这多可笑!
我在这近二十年中,怀着一颗赤诚的良心,伏
案写了几百篇杂文,还出了杂文专集,大半是以反
腐倡廉为主题的。我也曾在杂文学会和刊物上口诛
笔伐某些官员的贪污腐败。现在看来,其实这都不
过是浪费自己不长的暮年时光,还浪费了许多报社
和出版社的纸张,更浪费了许多读者的宝贵时间和
金钱而已。
岂有他哉!岂有他哉!岂有他哉!
2005年3月12日于成都
精彩页
从老虎狮子领份肉想到的
行政机关将要大精简、大裁员。据报社记者调查,机关干部议论纷纷,心态复杂,有的早就厌倦庸碌的机关生活,想要振作起来,扔掉铁饭碗,发挥才干,“下海”去做一番事业。但很多人淡然处之,认为年年精简,到头来还是“铁饭碗万岁”;说“这改革,那改革,看得多了,别人能吃干饭,不一定轮到我吃稀饭”。有的人还是迷恋铁饭碗,说“坐机关像啃鸡肋,吃之无味,弃之可惜”。还说“经商诚然好,金钱诱惑高,若从轻松讲,两者皆可抛”。看起来不少的干部坐机关的安闲日子过久了,不思长进,大有与铁饭碗共存亡之势。于是我想起动物园里老虎狮子领份肉的事。
听说科学院的院长到澳大利亚去讲学,主人请他去参观动物园,他看到本来十分威武凶猛的老虎狮子,却那么温驯地循规蹈矩,领取份肉,吃饱了躺在那里懒洋洋地晒太阳,大有感触。感触些什么,没有说。但是这却使我浮想联翩。我想这位院长想必是感触于我们国家的铁饭碗吧。
狮子和老虎本来是生活于深山密林,依靠它们凶猛强悍的性格,本着物竞天择的原则,在动物群里争斗厮杀,以求适者生存,结果威震山林,
成为山中之王,何等的威武雄壮,何等的高傲勇猛,哪里会有在澳大利亚动物园里看到的那种可怜景象?由于作为强者的人,把它们驯服了,磨钝了它们的锐爪利牙,改变了它们威武雄壮、勇猛精进的性格,把它们变成任人观赏的玩物。看它们那样俯首帖耳、温柔敦厚的猥琐样子,看它们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懒散样子,它们已经丧失了作为狮子和老虎的本来性格。它们的命运只能是被人玩弄和宰割。一个民族弄到这步田地,只有等待灭亡,一个人弄到这步田地,就再也没有出息,只有靠铁饭碗或者别人的施舍过日子了。
从动物园的老虎和狮子的下场,分明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不怕处于困难危险的境地,而要看它的人民和政府能不能精诚团结,艰苦奋斗,不畏强暴,不怕困难,这就是古之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所谓多难兴邦是也。
一个人也是一样,如果把他放在艰难的生活环境里去,置于不奋斗就无法“生存”的境遇中,正如山林里的野兽一样,要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要觅取养活自己的食物,就不得不进行“殊死”的战斗了。要适应自然环境,要在弱肉强食中活出来,它们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都不得不随历史和环境而演变,接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的严峻考验。有的成为强者,繁衍发展,有的却被淘汰,从地球上消逝。老虎狮子号称山中之王,因为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养成了锐牙利爪,成为生活的强者,哪里都显示出它们那种威风凛凛的雄姿,令人敬畏,可是一旦它们在动物园里被驯 养起来,再也不用它们在山林里奔竞争逐,每天到时候有现成的份肉施舍给它们,也就是说,它们有了铁饭碗,生老病死都由动物园包了。天长日久,也就变得懒散起来,天天领份肉,晒太阳,毫无进取之心了。
铁饭碗原本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结果却养成懒汉思想,大家抱起社会主义的铁饭碗,过起虽然吃不好,可还吃得饱的悠闲日子来。说得不好听点,就像动物园的老虎狮子那样,天天领取份肉吃,吃饱了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一个国家如果懒汉成群,怎么能希望振兴起来,怎么能赶上先进的国家?
那么,那些抱住铁饭碗不放的人是不是应该受到责备?不。根本的原因是铁饭碗的体制没有改革。铁饭碗是把什么都包起来的供给制的遗风。这种体制虽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战争年代产生过好的作用,但在本质上是属于农业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思想。而平均主义思想,列宁说过,是一种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思想,绝不是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大家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做生活的强者。如果我们没有千百万生活的强者,敢于在世界大舞台上去拼搏,要想很快赶上发达国家,要想建设好社会主义,是办不到的。
打破铁饭碗,喊了许多年,也做过一些事,但行政机关这个铁饭碗似乎是牢不可破的。但愿这一回实行公务员制,精简机构,能够把铁饭碗打破。(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3: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