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梅达格胡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精彩页
不少人流露出欣喜又故作严肃的神情,以便让一向轻信的格米勒大叔相信。他们赞扬阿拔斯的慷慨和仗义:“正是他的美德,不管是他喜欢的人,还是和他居住在一起的人,他都同他们和睦相处,就像同胞手足那样。”就连利德瓦·侯赛因先生也对他露出满意的微笑。格米勒大叔真诚而惊讶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小伙子,问道:
“你说的是真话吗,阿拔斯?”
布什博士说道:
“格米勒大叔,你还怀疑啥?你朋友说的事我都知道,我亲眼看见过那套寿衣,那可是值钱的上好寿衣啊,我也真想有一套呢!”
此时,达尔维什长老第三次转动身子,说道:
“好运气,寿衣可是后世的点缀啊。格米勒,在未死之前,你先穿上它享受享受吧。以后你会变成虫子的好食料的,你那像糕点一样的酥肉喂给它们吃,它们越吃越肥,会变成青蛙那么大,青蛙的英文是Frog……”他把字母一个一个分开来,读成了Frog。
格米勒大叔相信了,他向阿拔斯询问寿衣的料子、颜色和件数。然后长时间地为他祝福,满心欢喜,不停地赞颂安拉。这时,门口走过一个青年,高声向大家问候:
“晚上好!”
然后他马上朝利德瓦·侯赛因的楼房走去。这青年是咖啡馆老板卡尔什的儿子侯赛因·卡尔什。他二十岁上下,像父亲一样,皮肤黝黑,身材颀长,富有表情的面庞显示出聪慧和活力,他穿一件蓝色羊毛衫,深色长裤,戴一顶便帽,蹬一双大皮靴,表示出他在英国军队服役享有良好的待遇,许多人向他投来赞赏和羡慕的眼光,他的好朋友阿拔斯邀他进咖啡馆,但他却婉言谢绝,继续朝前走去。
整个胡同隐没在夜幕中,只有咖啡馆的灯还亮着,灯光在门前地面上照出一个四方形的亮框,并且映照到对面代办处的墙上。两幢楼房窗户后的亮光接连着熄灭。咖啡馆里,散心的人们在玩着多米诺骨牌和库米牌。达尔维什长老仍茫然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格米勒大叔头耷拉在胸前,昏昏欲睡,桑格尔精力充沛地来回奔走,添茶续水,不时将硬币扔进钱箱。卡尔什老板发涩的两眼不停地盯着他,他感到大麻烟的余劲儿在肺中发生作用,于是沉浸在愉快的享受中。夜深了,利德瓦·侯赛因离开了咖啡馆。一会儿,布什博士也起身向第二幢楼房的底层走去。随后,阿拔斯和格米勒大叔也相继离去。座位越来越空,到了午夜,咖啡馆里只剩下三个人:老板、伙计和达尔维什长老。这时,卡尔什老板的几个同行朋友打从这儿经过,全都上了建在利德瓦·侯赛因家屋顶上的木屋里,大家围坐在炉火旁,开始那新的夜生活,直到东方发白。此时,桑格尔对达尔维什长老说道: “已经后半夜了,达尔维什长老……”
长老似乎这才回过神来,缓缓取下眼镜,用长袍的一角擦拭干净,然后重新戴上,整了整领带,站起身,趿上木屐,一声不吭走出咖啡馆。木屐碰击胡同路面的响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茫茫夜色,万籁俱静,大街小巷,空无一人,长老拖着脚步,毫无目的地笔直朝前走,不久便消失在夜幕中。
达尔维什长老年轻时是宗教基金部一所学校的教员,而且还是英文教员,他工作勤奋努力,运气也不错,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学校并入教育部后,像许多不具有高等学历的人一样,他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成为宗教基金部的一个小文书,由六级降为八级,薪水也减少。自然,他为自己的命运忧伤不已,并尽可能表示反抗,有时是公开的,更多的时候则是痛苦地把怒火压在心底。他多方努力,投递报告,求助上司,诉说他家庭负担重,处境艰难,但都不见成效。
P10-11
导语
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郅溥浩译的《梅达格胡同》是马哈福兹的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小说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在以阿巴斯和哈米黛失败的爱情为主线,寓政治社会问题于风俗民情之中;结构紧凑、布局严谨,尤其人物刻画神形逼肖,各具特色,表现出巨大的艺术和语言功力。作者笔下的梅达格胡同里那些可爱、可怜、可悲的居民,全在这变化多端、光怪陆离的生活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寓政治社会问题于风俗民情之中,正是这部小说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序言
本书作者纳吉布·马啥福兹(1911—2006)是埃
及现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
涯中,他已创作出各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
小说集五十余部。其中《宫间街》(1956)、《思宫
街》(1957)、《甘露街》①(1957)三部曲,以强烈
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形象地
描绘出二十世纪初以来近半个世纪埃及社会的广阔
历史画卷,蜚声埃及和阿拉伯文坛,被誉为“阿拉
伯长篇小说之柱”。
1988年,马哈福兹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用阿拉伯母语进行创作获得此奖的第一人,也
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人。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颁
奖词中指出:“他的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艺术
技巧均已达到国际优秀标准,这是他融会贯通阿拉
伯古典文学传统、欧洲文学灵感和个人艺术才能的
结果。最重要的是可以把它们(指小说)当作作者对
其生活环境深邃、睿智、几乎是预见性的评论。”
马哈福兹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受到
良好的教育。他曾攻读于埃及大学(今开罗大学)文
学院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在宗教基金部和文化部供
职。他早期从古埃及历史中吸取题材,创作小说,
如《拉杜比斯》等,借古喻今,表达埃及人民对英
国殖民统治的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创作
了以城市,主要是以开罗为背景的四部现实主义小
说《新开罗》《始与末》《梅达格胡同》《赫利勒
市场》,通过对不同阶层形形色色人物的塑造和描
绘,反映了埃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对社会
不公和丑恶的揭露和摈斥,也有对美好人物和现象
的讴歌。
马啥福兹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作家。1952年埃
及“自由军官团”的革命成功后,他站在新政权的
一边。他曾停笔一段时间,但社会的不公和存在的
诸多问题,使他重新拿起笔。他用象征手法先后创
作出《小偷与狗》《候鸟与秋天》《乞丐》《道路
》等小说。他认为,在新的环境中,社会矛盾、冲
突始终存在,还有人们普遍的苦闷、彷徨和失落感
,表现和揭露这些矛盾、弊端,是一个作家义不容
辞的职责。他的象征性作品,不仅在新的时代表现
了新的内容,在艺术性和新的手法探索上,也取得
可喜的成功。
他于1959年创作的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
达到了创作的高峰。作品以开罗近郊一个街区为背
景,现实中含着象征和寓意,表现了他对人类命运
的关心和思索。小说描写杰巴拉维子孙后代不一,
贫富悬殊,互相斗争。街区先后经历了几代人。马
啥福兹以宗教为背景进行创作。小说中对事件的描
写和对人物的塑造,寓意着人类社会某种发展和进
程。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授奖决定直言不讳地
指出:“非同寻常的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的
题材,是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永恒追求。亚当、夏娃
、摩西、耶稣、穆罕默德,以及其他先知、使者,
还有近代学者,都稍微改头换面地出现了。”颁奖
词也说:“他就像人类的一部精神史……”在作者
看来,物质与精神,科学和信仰,应该是统一的。
小说出版后,受到埃及文学界好评,认为它表现了
人类的奋斗史。
有评论家认为,马哈福兹一生即使只写过这一
部《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他也称得上是一位伟大
作家。
马哈福兹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平民史诗》《
尼罗河上的絮语》《雨中情》《卡纳克咖啡馆》《
自传的回声》,还有短篇小说集《安拉的世界》《
名声不好的家庭》等。
马啥福兹的创作被分为不同阶段,写作手法也
不断变化。时而具有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时而具
有很强的象征性,并大量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
时空变化,既拓展了表现空间,又加深了小说的内
涵。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后期小说由以往描写某
个阶层、某个家庭,或某个街区的人物群像,到集
中表现作为社会主题的个人,突出“人”的思维、
意识、行为和追求。表现了对更高的人类精神价值
的向往和求索。他的创作曾遭到一些个人和团体的
攻击。但马哈福兹,这位品行谦恭、待人和善、默
默耕耘的作家,在选择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表现得
无比执着和坚定。
《梅达格胡同》创作于1947年,是马啥福兹一
部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写第二次世界大
战末期开罗一条胡同里发生的事。二战中,埃及是
英国在中东的重要战略基地,为盟军服务的“中东
供应中心”就设在这里。埃及经济被纳入战时轨道
,严重畸形发展。农业凋敝,物资匮乏,物价剧涨
,劳动人民生活不断恶化,由此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这条胡同里住着各式各样的居民:理发匠、咖啡
馆老板父子、面包铺夫妇、媒婆母女、牙医“博士
”、女房东、小贩、虔诚的宗教徒、终日流浪的失
意文人、给乞丐制造假残者,还有在胡同里开店的
富商……这是一个典型的底层社会。故事就是通过
这些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外界的联
系展开的。作者通过哈米黛的堕落,阿拔斯的惨死
,侯赛因的幻灭,以及对其他形形色色人物的行为
、心理、道德和被扭曲的灵魂的描写,真实而形象
地反映了当时埃及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种种丑恶的
社会现象,对西方殖民主义者进行了控诉。
阿拔斯和哈米黛失败的爱情是作品的一条主线
,但它不是小说的唯一情节。作者笔下的梅达格胡
同里那些可爱、可怜、可悲的居民,全在这变化多
端、光怪陆离的生活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寓
政治社会问题于风俗民情之中,正是这部小说艺术
上的独特之处。小说结构紧凑、布局严谨,尤其对
人物的刻画,更是神形逼肖,各具特色,表现出作
者深厚的艺术和语言功力。
由于《梅达格胡同》在马哈福兹作品中的特殊
地位,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决定中特别提到这部作品
:“他作品的一系列事件表现了开罗的市民社会,
并都发生在现代。属于这类作品的有《梅达格胡同
》。一条胡同成了各式各样人物汇聚的舞台,真实
地表现出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马哈福兹的作品已经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受到
世界各国文学界的重视,并为许多学者所研究。他
的小说在埃及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和戏剧。曾
在我国上映的《咖啡馆》便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

译者
2017年6月11日
内容推荐
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郅溥浩译的《梅达格胡同》是纳吉布·马哈福兹一部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罗一条胡同里发生的事。这条胡同里住着各式各样的居民:理发匠、咖啡馆老板父子、面包铺夫妇、媒婆母女、牙医“博士”、女房东、小贩、终日流浪的失意文人,还有在胡同里开店的富商……这是一个典型的底层社会。故事就是通过这些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展开的。作者通过哈米黛的堕落,阿拔斯的惨死,侯赛因的幻灭,以及对其他形形色色人物的行为、心理、道德和被扭曲的灵魂的描写,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埃及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对西方殖民主义者进行了控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