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美的食馔(第2版)/最美中国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
作者 | 许若齐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许若齐著的《最美的食馔》着眼于“舌尖中国,百味交集”,从我国缤纷菜系中精选色、香、味俱全的50道典型美食进行细致解读,一道道精美的食馔展示,既是舌尖的美味细品,也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巡礼。作者以比较故事化及性灵化的笔调加以叙述,在保证知识精准的基础上,力求传事物之神,畅人物之情。同时图文并茂,版式精致。在作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解读中,给读者以视觉、味觉和心灵的至高享受。 目录 壹:人间有味是清欢 茶叶蛋 年夜饭 臭鳜鱼 刀板香 胡适一品锅 徽州豆腐 粉蒸肉 野鸡 红烧老鹅 松毛蕈 有笋吃好日子 腌豆角 翘嘴白 冷水鱼热火箱 杀猪饭 猪大肠 猪血 猪油渣 吃在上海的鳞爪 吃重庆火锅 羊杂碎 佛跳墙 雪城记吃 蟹壳黄 浇头 奥灶面 裹粽 梨膏糖 米酒醉人 山核桃 水果罐头 ?汉尾击吟炎咭换? 素汤朝天 灵歌 万味“腥”为首 腰之妖 猪铃儿响起来鸭舌唱 行货爱咸货 美人今安在 正是欲上河豚时 一条叫石斑的鱼 酱紫的鱼子酱 幽闭里的鱼 淡定的蛋 燕燕于飞 徽菜之和 春盘上的日子 透明的心 紫式部 红菜恋 吃自己的豆腐 食花者言 执着 翠花,上泡饭 结在锅底的拧巴 如见伊面 吃第四张春饼的时候 早茶如帆 北京的遗食 金枣万年青 如果,放纵 完美尺度 瓜的大小团圆 序言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 ,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 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 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 ”、“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 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 、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比如说孟子 、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等,都对人生保持 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 基本精神,即对待人生、社会的积极进取精神;服 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 的思维模式;善于协调,讲究秩序,在人伦日用中 保持满足和平衡的生活习惯……中国文化的源头如 此,决定了汉民族的心理结构和精神走向,包括汉 民族理想追求、文化风格以及审美倾向。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 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遵从天 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 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从春 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 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 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 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 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 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 ,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 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 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种贯穿着士大夫精 神的人生价值观,让人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越种 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蹈, 或怡然自适,或回归自然,在前进和后退中获得生 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 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英国大哲学家罗 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 ,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 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 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 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 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 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 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 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 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 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 ”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 ,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 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 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可以说, 这些朝代,是中国最具审美价值、最开人们心智、 也最出艺术珍品的年代。也因此,很多艺术种类都 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 、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 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 月,如古松苍翠。从审美上看,由于存有或明或暗 的观照,存有人格与事物的交融,主题得到了提升 ,感悟与生命同在,境界与天地相齐,一种深远的 “禅意”油然而生……从总体境界上来看,这一阶 段的各类艺术形式,因为主题和境界的破对立、空 物我、泯主客、齐生死、反认知、重感悟、亲自然 、寻超脱等等,达到了各自的高峰。它们是最能代 表中国文化精髓的。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 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 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 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 社会和人生的自由度越来越窄,艺术的想象空间越 来越逼仄,艺术作品的精神高度下降。随着“程朱 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 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 ,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 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 、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 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 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 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近现代之后,由于社会动荡,战乱连连,再加 上西方现代化所导致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渗入 ,中国的文学艺术遭到了进一步摧残,传统的艺术 精神更进一步沉沦。艺术的政治化倾向、实用主义 倾向和世俗主义倾向抬头,这直接导致了真正的艺 术精神缺失,艺术的品位下降,高蹈精神向世俗俯 首,自然和自由变身为功利和实用,士大夫精神更 是变身为犬儒主义。中国近现代上百年的屈辱和战 乱,更使得中国自古以来高洁的审美观变得扭曲和 肤浅:黄钟大吕变成田野俚语,布衣青衫变成了披 红挂绿,古琴琵琶变成了锣鼓鞭炮,洁身自好变成 了争相取宠,安详宁静变成喧哗骚动,幽默风趣变 成庸俗不堪……如果说是与非、美与丑是人类最基 本标准的话,那么,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基本标 准都在丧失,很多人已分辨不了是与非,也分辨不 了美与丑。“文革”时期八个脸谱化的样板戏在左 右着中国人的全部精神生活,这样的现象,又何尝 不令人扼腕叹息! 如果说中国当代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的话,那 么,以我的理解,当代教育最大的问题,甚至不是 传统丢失、精神扭曲以及弱智低能,而是在美育上 的缺失。很多年来,人们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判断 ,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很多人将美当 成丑,将丑当成美,从而失去了美的方向性。这一 点,只要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对于生活没有感觉,对 于美丑没有鉴别的人。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功利, 只是物质,只是金钱,只是对美丑的弱智的鉴别和 判断。这些人不仅仅是一些教育低下的人,甚至一 些貌似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是这样一他们虽然拥有 很高的学历,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在美丑的辨别 力,以及对于艺术、心灵的觉察力、感悟力和理解 力上,同样表现得能力低下、缺乏常识。这样的现 象,实际上是我们多年以来的教育缺乏美育,缺乏 精神导向的结果。一个人的审美,是与道德和智慧 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的缺失,实际上也是道德和智 慧的缺失。一个对美缺乏判断力的人,很容易在人 生中缺乏动力和方向,也很容易被民族主义、法西 斯主义、极端主义、工业主义所奴役,成为过度现 代化的牺牲品。在很多时候,这种人不可能是一个 丰富的生命,只是一架精神匮乏的机器。 现在,这一套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 的“最美中国丛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 一些“寻根”和美育上的缺失。这一套书的第一辑 共十本,它们分别是:《最美的思想》《最美的品 格》《最美的女性》《最美的诗歌》《最美的文辞 》《最美的书画》《最美的宝藏》《最美的乐舞》 《最美的风物》《最美的民俗》,旨在于“重建中 国优美形象,重构华夏诗意生活”,通过对古代思 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风景民俗等的重新梳理 ,重新发现中国特有的美,倾情向世人推介这种美 ,以期真正的美得到传承。这套书知识精准,图文 并茂,力求童趣与大美的融合,悦目和感人的统一 。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套书,应是一 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它可以让人知道,什么是中 国的最美,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美。 上个世纪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 过著名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五育”为:军 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 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尤其有特色,蔡 先生还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闻名于世。在蔡 元培看来,美育是宗教的初级阶段,对于没有宗教 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美育教育是一种基础,并且相 对宗教,美育更安全,更普及,也更为人接受。通 过美育,可以培育出道德是非的基础,培育出向上 的力量。虽然蔡元培的这一观点引起过一番争论, 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美的熏陶,有对于美丑的正 确判断,怎么都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并且,美与是 非,与善恶,与道德,与人类的心灵,与这个世界 的根本,是联系在一起的。以对美的判断和感知为 出发点,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人曾经的艺术生活,了解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从 而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规律,与身边的一 切做到和谐相处,都是大有好处的。 也许,这套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导语 这一套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的“最美中国丛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寻根”和美育上的缺失。这一套书的第一辑共十本,它们分别是:《最美的思想》《最美的品格》《最美的女性》《最美的诗歌》《最美的文辞》《最美的书画》《最美的宝藏》《最美的乐舞》《最美的风物》《最美的民俗》,旨在于“重建中国优美形象,重构华夏诗意生活”,通过对古代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风景民俗等的重新梳理,重新发现中国特有的美,倾情向世人推介这种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传承。这套书知识精准,图文并茂,力求童趣与大美的融合,悦目和感人的统一。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套书,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它可以让人知道,什么是中国的最美,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美。本册为许若齐著的《最美的食馔》。 精彩页 吃重庆火锅 我们人未动身,重庆的朋友隔着千山万水就预约:到后今晚要吃啥?中餐还是火锅?当然是后者了,到重庆,岂能不品尝名闻遐迩的火锅!回答倒是痛快,心里暗暗叫苦:我舌尖上正生着两个米粒大的溃疡,喝水都要皱眉头的。 尽管已是傍晚,时差使重庆这座山城如同白昼。去的是南滨路上的德庄火锅店。这一带堪称重庆的美食名片,人流如潮,一家家饭店像海绵,把一拨拨的吃客水一样地吸进去。德庄名气很大的,分店开得全国到处都是。最牛的是前几年它打制了一个“天下第一锅”,出了大风头。火锅由铜铸而成,直径10米,高1.06米,自重13.5吨。大锅外沿由56个鼎状小锅组成,象征我国56个民族。当时把这口锅拆装运到现场来,用了4辆大卡车。锅内可盛下13吨的汤料,当然不是用木炭烧烫的。电能加热,等于近3800盏家用60瓦的灯泡同时点亮。店里的负荷不够,还专门拉了根线。想当时,人山人海,欢语笑声;大锅里红白浪翻滚沸腾,大锅边众食客大快朵颐,何等壮观!何等痛快!眼下我们这拨子相比只能算“小吃”了,坐进了雅间,凭窗可眺长江,情调蛮足的。 一千人坐下来,我顿生奇怪。酒席上的规矩,都是主客插花而坐,哪有泾渭分明各坐一边的?待上罢两个火锅后,我方明白如此这般安排是有道理的。我们几个皖人受用的是“鸳鸯锅”,嗜辣惧辣者在一个锅里就可各得其所,谁也不会干坐着看人吃;巴人素有“怕不辣”之说,那只锅里铺满了红彤彤的辣椒,犹如火箭处在点火前的静默中,时候一到,会化做一团烈焰腾空而起的。物以类聚,人以锅分,吃火锅要的就是酣畅淋漓,无须那繁文缛节。 食材流水一样上来,须臾满了台面,毛肚、牛血、鸭血、鱼虾、肉丸、香菜……皆呈鲜活生猛状;调料十余种,我取芝麻酱与蒜泥,还是吃涮羊肉的套路。两只火锅内容亦有动静:始而微微热气,继而道道涟漪,最后腾腾热浪,呈无限欢快热烈状。主人以自豪的口吻侃侃而谈,对红汤的制作如数家珍地解读:正宗、标准的汤汁应选用郫县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汉源的花椒。先将牛油放人旺火的锅中熬化,再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酱红油后,加炒花椒,然后倒牛肉原汤,搅拌进春过的豆豉及冰糖、老姜、川盐、醪糟一班佐料……他未免唠叨了些,殊不知,我们的嘴里已充盈着口水。 可能是惧怕麻辣,皖人们一开始都吃得矜持或腼腆。我的第一口无可回避地直触溃疡,痛并无奈着。豁出去再吃,疼却大减并能品咂其鲜美。我悟出巴人之所以“怕不辣”,其源盖出于“麻”为先也。“麻”通麻痹、麻醉,你的口腔神经末梢皆被麻了,再辣又何妨。犹如开刀手术前给你打了一针,焉知疼否?如此,我就放开了,不一会就满头大汗,热血沸腾,与主人频频举杯,相谈甚欢。诸多菜肴,毛肚最好。薄大清爽,鲜美嫩脆,内地是没法比的。主人诲我:用筷夹住,在锅中沸腾鱼眼处来回划动七下,口感极佳。找照葫画瓢,不觉一盘告罄,又添了一盘。一个时辰后,鸳鸯锅的几个人已吃不动了,慢慢哉地品冰西瓜;那边全红锅的一拨子兴致正高。这不,一盘干红辣椒、一盘带血的泥鳅、一盘白肉鸡,哗啦一下全进去了。一个个脸红扑扑的;女士像抹了胭脂一样,愈发水灵,不由让我想起了一位朋友赞美女士的口头禅:长得真好看。重庆的确是个出美女的地方,这里的爷们好福气啊! 吃完火锅,如同洗了个热水澡,血脉偾张,周身通泰。顺南滨路,沿江走走,微风吹着,看山城万家灯火。不远处,有音乐喷泉,水可高喷几十米,随乐曲不断变化形状。我们刚驻足,音乐大响,奏《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聆听之,感觉那热情奔放的旋律里竞都是麻辣味道。P50-5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