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母的天职(重塑自我陪孩子一起成长)
分类
作者 胡萍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胡萍,著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家CCTV特邀儿童教育专家独立研究人
四川都江堰人。1986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先后任儿科医师和儿科学讲师,2001开始研究儿童性心理发展和儿童性健康教育。多次受邀参与CCTV、四川卫视、新浪网、凤凰网、摇篮网等儿童相关节目录制。2004年开始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开展儿童性教育父母课堂和孩子课堂。
主要著作:为父母写的书:《善解童贞》系列为孩子写的书:《成长与性》
目录
1 父母都会犯错误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导致父母犯错的三大因素
父母的成长与使命
2 我在育儿过程中犯下的错误
对孩子早期生命内在发展的无知
学习钢琴的经验和教训
对孩子人格建构的破坏
将孩子置于危险的境地
过多的包办替代
不懂得用心灵倾听孩子
忙于工作后对孩子的忽视
训斥和误解
矫牙风波
3 离家求学的得与失
我为什么要带根儿离家求学
离家求学带来的遗憾
夫妻情感的考验
找到我终身喜爱并从事的事业
给带孩子离家求学的父母几点建议
4 父母容易犯下的错误
破坏孩子感受美的能力
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破坏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孩子随地大小便
不懂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方式
无视孩子当下的感受
教孩子说谎
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没有规矩,不讲规则
陪伴需要用心
破坏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不会写中文的中国女孩
5 父母自身存在的缺陷
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
缺乏独立自主精神
盲从于老师的决定
逃避责任
不够爱孩子
不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
不为孩子提供有效的保护和帮助
容忍家庭暴力
按照自己的思维要求孩子
不懂得建构、执行规则
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具
忽视权威的建构
缺乏认知,“误诊”孩子
被孩子的无理要求绑架
重知识输入,轻人格培育
致谢
精彩页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曾经,我与很多父母一样,希望自己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于是,十分努力地思考如何养育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孩子,也极其努力地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养育根儿。看着自己的教养成果,以为自己已经做到完美了,却不知,我们自以为是的方式却破坏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和发展。
明白自己养育中犯下了严重错误的时候,根儿已经14岁了。那一年在北京听李跃儿老师的讲座,她讲到了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我才幡然醒悟,终于明白父母犯下的错误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也终于明白这样的伤害对孩子生命质量的影响,同时深深地为自己的无知给根儿带来的伤害而感到心痛,第一次有了悔之晚矣的感觉。现在,根儿已经长大,那些错过了的敏感期,那些我不该说的话和不该做的事,那些本不该带给根儿的伤害……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无奈感像一把尖刀般刺入我的心脏,让我痛苦万分。
自此,多年来我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每次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错事,想到孩子当时痛苦的样子,我就开始逃避,甚至害怕去听关于孩子认知和心理发展的课程。虽然我一直在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修正自己的育儿观念,告诉自己:我是第一次做妈妈,犯下错误是必然的,只要这样的错误不是滔天罪行,没有让孩子的心灵支离破碎,没有让孩子的人格破败低下,应该会得到上天的原谅。
我每一次听李跃儿老师讲解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都会在内心深处谴责自己当初对根儿犯下的错误,会心痛得无法继续听讲,想离开会场,又不想失去听课的机会,于是,只好用拳头轻轻敲打自己的胸口,就这样纠结着.烦躁不安地听课。每次听李跃儿老师的课,我都会出现这类表现,仿佛得了听课综合征。
在一次李跃儿老师的讲座上,我与玉米妈坐在一起,听课中再次出现了听课综合征。玉米妈在一旁看着我捶胸,对我说:“我也经历过你这样的阶段,一边听课,一边痛苦地谴责自己对孩子不好,现在我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了。其实,没有不犯错的妈妈,李跃儿也犯过错啊,她的书里也写了自己对儿子成长的破坏啊!”几年来我无法摆脱自己的犯罪感,听到玉米妈的话,仿佛立即被特赦,心痛的感觉减少了一大半。之后,听课综合征便消失了。
虽然玉米妈的话让我卸下了犯罪感,但我还是有一些担忧,总认为自己曾经做错的事情会给根儿带来很严重的心理伤害,这种担忧让我时常焦虑。在一次讲座上,一位老师在讲课时说的一句话,彻底治好了我的这个焦虑。她说:“父母都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孩子,但是,不可以伤得太深。孩子的心灵被父母伤害后,可能有伤痕,伤痕慢慢会自愈,但父母不可以让孩子的心破碎不堪,破碎的心灵将无法修复。”我立即开始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最终我认为我的错误没有导致根儿心灵破碎,是属于“伤痕”一类的伤害。只要我从当下开始,知道自己的错误,并尽力改正,不继续伤害根儿,这些
“伤痕”就会慢慢消失。自此,我不再焦虑,而是全身心投入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和改正错误中,内心变得阳光,充满了正能量。
成长的过程让我领悟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父母,只有不敢面对错误的父母。我们可以选择做敢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父母。只要我们愿意改错,孩子对我们是无限包容的,他们不会记恨我们。
P3-4
导语
《父母的天职(重塑自我陪孩子一起成长)》是CCTV特邀儿童教育专家、中国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研究先驱、“善解童贞”品牌创始人、畅销书作家胡萍老师20年教育实践心得分享!本书是继《善解童贞》后,再度献给中国父母的礼物,全面讲透父母该做什么、怎么做!
本书告诉你用心和爱陪伴,长大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序言
向天下父母和教师推荐这本书
我与胡萍只在深圳见过一面,却一聊就是三四个
小时,因为她对儿童性教育的探究吸引了我。一般人
谈性教育往往仅限于观念方面,而她既有科学的理念
又有具体的方法。也许,这与她受过医科大学儿科的
专业训练和从医的实践有关,更得益于她长期对儿童
性教育执着的调查研究。
我们自然聊到各自的孩子。说实话,任何人养育
孩子都是一种历险,儿童研究者也不例外。
说起儿子,胡萍容光焕发,因为她儿子刚刚被剑
桥大学生物系录取,作为陪读的母亲有充分的理由骄
傲。但是,最让我好奇的不是剑桥,而是她儿子经常
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成果代替
。在去剑桥大学面试的时候,她儿子除了生物研究报
告,居然带去自己做西餐的图片集,并且因此受到剑
桥教授的青睐。
各位读者朋友想一想:一个不完成作业却着迷于
各种实验和做西餐的孩子,如何面对高考?而又是如
何折磨父母那颗万般担忧的心?所以,当胡萍流露要
写一本关于自己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时,我自告奋勇愿
意作序推荐。
待我看到胡萍的书稿,却因其过人的勇气与坦诚
而备受震撼。
我没想到,胡萍会把养育儿子的详细过程,包括
许多隐私和盘托出。每一个成长的点滴,都包含着她
的努力发现和思考。读她的书既可以作为育儿的详细
个案,也可以作为如何应对成长难题的具体参照。也
许,她想借鉴教育家陈鹤琴的方法,以自己的孩子为
个案,探索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我没想到,胡萍会对自己的教育过失有那么多细
节的展示和反思。今天,多少人在粉饰自己的经历?
当孩子考入名校,似乎父母过去的无知也变成真理。
如果不是胡萍自己所述,我们无法想象,她会与孩子
发生那么多冲突,并且是儿子的激情表白让她惊醒,
从而发现自己的焦虑和扭曲。
我没想到,胡萍会对当今的教育有那么多批判,
如鲁迅所描绘的那样,她用一个母亲的肩膀,为幼小
的儿子扛住黑暗的闸门。她不轻信,即使对被视为经
典的蒙台梭利教育和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流行,也有
着深深的质疑。
在我读过的各类家庭教育著作中,如此真实和犀
利,如此个性和坦率的不多见,胡萍以虔诚之心,为
读者端上了自己的私房菜。
尽管不够完美,胡萍的这本书已经是难得的佳作
,其最重要的价值或许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孩子的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
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孩子在12岁之前,能否
和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情感,对其一生的安全感和幸
福感至关重要。因此,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陪伴。
胡萍的非常之举是一直陪伴儿子到高中毕业。为了儿
子的发展,她甚至抛家舍业,只身带儿子去成都和深
圳求学。离开成都某学校时,胡萍既失去了工作和收
人,又失去了住房,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我并不赞成夫妻分离,而主张夫妻关系第一,亲
子关系第二,因为夫妻关系对孩子影响极为深远。胡
萍的特殊性在于,她在良好夫妻关系的前提下,剑走
偏锋,助子成才。
当然,胡萍的有些做法不可复制,也不宜学习。
她值得学习的是充分尽到母亲的天职,把孩子的健康
发展放在第一位。
二、不打扰孩子,培养兴趣与专注
许多父母一边经常以喝水或吃水果等事由打扰正
在做事的孩子,一边抱怨孩子做事情不专心,这不是
自相矛盾吗?而当胡萍发现1岁多的儿子迷上玩手电筒
,甚至能玩一个多小时时,她从不去干扰孩子。她知
道专心致志做事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与许多父母信奉“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
都不要管”不同,胡萍格外珍惜孩子的兴趣发展。当
孩子逐渐长大,迷上做西餐,尽管课业紧张,胡萍还
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厨具和食材。直到高考前,孩子
依然兴致勃勃探究各种各样的西餐技艺,并且用心琢
磨和实践。胡萍明白:孩子需要学习,更需要生活。
三、划清界限。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
我赞同韩国教授文龙鳞的一个重要观点,即10岁
之前要教会孩子做人,特别是能明辨是非。可是,在
目前的教育环境里,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并非易事。比
如,孔融让梨值得提倡吗?当孩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抢
走该忍气吞声吗?对于诸如此类的现实矛盾,胡萍都
没有回避,而是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且
引导孩子分清是非。
她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的现代人,拥有爱心和责任感。比如,当儿子在剑桥
大学幸运地遇见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大师霍金,有人问
他为什么不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与霍金合影留念,他
摇摇头说,随便打扰大师是不礼貌的。
四、不怕碰撞,与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某些读者以为,胡萍既然如此投入教育孩子
,一定是脾气温和一切顺着孩子,其实不然。胡萍也
会着急上火,也会委屈得大哭,甚至在盛怒之下,把
儿子做好的大虾扔进垃圾桶。但是,即使在险些失去
理智的情况下,她都会仔细听儿子的话。如果发觉孩
子有理而自己无理,她会静默会道歉,甚至会请求儿
子的一个拥抱。
对于胡萍,我是先读其书后见其人。但是,完全
出乎我的意料,胡萍写书做研究居然是儿子在背后督
促,因为儿子希望母亲有自己的追求与事业,并且以
自己的自理和独立让母亲放心。于是,我们见到了学
业有成的孩子,也见到了著述甚丰的母亲。多年前我
们在研究中提出,2l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的世纪。如今我可以说,胡萍母子就是共同成长的楷
模。
基于以上理由,我愿意向天下父母与教师推荐胡
萍的这本书,不是因为她的孩子考上剑桥大学,而是
因为她有着教育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爱心、责任与智
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孙云晓
内容推荐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不是完美的父母,锚误的教养方式都有哪些?
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有哪些我们容易犯下的错误?父母自身又存在哪些成长缺陷?
教养孩子的过程,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在《父母的天职(重塑自我陪孩子一起成长)》中,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胡萍通过回顾20年的育儿生活,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及反思。其中有作者本人和孩子爸爸正确与错误的教育观点和行为;有为了带着儿子求学,不得不与孩子爸爸分开到异地上学的特殊经历;有父母自身存在的成长缺陷及种种不当的教育方式……作者毫不避讳地在书中坦承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现身说法,用切身的经历和深刻的反省,警醒读者的同时传授正确的育儿经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