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卢新海、马小军著的《基于四化同步的小城镇建设--逻辑模式与路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城镇化发展已有的理论积淀与现实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为主体的“四化同步”理论的相关内涵及其演进过程;围绕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历史进程,结合国外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剖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在结构层面、规划层面以及动力层面的不足与缺陷;结合“四化同步”试点乡镇的建设,探寻“四化同步”理论指导下的小城镇建设的新的模式与科学路径,从动力层面与规划层面等对试点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综合策略,设计了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框架,并从制度层面、规划层面及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目录 1 基于“四化同步”小城镇建设的研究背景 1.1 研究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 基于“四化同步”小城镇建设的逻辑解构 2.1 “四化同步”理论概述 2.2 “四化同步”的理论演进 2.3 “四化同步”理论对小城镇建设的指导作用 3 中外小城镇建设现状概述与特征分析 3.1 典型国家小城镇建设现状概述与特征分析 3.2 我国小城镇建设历史演进概述 3.3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特征分析 4 基于“四化同步”小城镇建设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4.1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一般模式 4.2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路径 4.3 基于“四化同步”的小城镇建设新模式与新路径 5 试点小城镇的“四化同步”建设——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视角 5.1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现状概况 5.2 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 5.3 “四化同步”背景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策略 6 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框架与制度保障 6.1 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框架 6.2 小城镇建设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导语 卢新海、马小军著的《基于四化同步的小城镇建设--逻辑模式与路径》共分6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基于“四化同步”小城镇建设的研究背景;基于“四化同步”小城镇建设的逻辑解构;中外小城镇建设现状概述与特征分析;基于“四化同步”小城镇建设的模式与路径选择;试点小城镇的“四化同步”建设——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视角;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框架与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