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李辉、钱念孙等著的《可惜从此无徽州》为“地名古今”系列之一。
青山,清水清泉,千年徽州灿烂辉煌,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灿若星汉,徽商贾而好儒名动天下,徽州刻书藏书驰名全国,徽雕精关绝伦,徽墨源远流长,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徽州,是地名,是文化的延续历史的承载,是回家的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可惜从此无徽州/地名古今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冯骥才//李辉//钱念孙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冯骥才、李辉、钱念孙等著的《可惜从此无徽州》为“地名古今”系列之一。 青山,清水清泉,千年徽州灿烂辉煌,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灿若星汉,徽商贾而好儒名动天下,徽州刻书藏书驰名全国,徽雕精关绝伦,徽墨源远流长,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徽州,是地名,是文化的延续历史的承载,是回家的路。 目录 可惜从此无徽州 失去地名,我们还要失去什么?(李辉) 可惜从此无徽州(李辉) 徽州,徽州,欲说还休(李辉) 徽州,归来吧!(李辉) 地名的意义(冯骥才) 恢复“徽州”地名的文化思考(钱念孙) 地名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胡野秋) 徽州地名消失背后的隐情(胡野秋) 乱改地名就是没文化 (潘采夫) 地名与文脉存续——以“徽州”为个例(方利山) 徽州的前世今生(舒甘来) 掩卷问李白:咏的是哪座黄山?(舒甘来) 黄山原本不叫黄山(舒甘来) 何处是徽州? 诗文里的徽州(刘琼) 从这十本书开始认识徽州(绿茶) 徽州许村,古村落走出四院士 (徐玉基) 歙县昌溪:唐伯虎名画换水龙 (徐玉基) 徽州过年,清清吉吉 (徐玉基) 徽州民国第一祠——祁门渚口“贞一堂” (吴孙民) 那些徽商老字号(吴孙民) 良书声声唤徽州(于志斌) 初赏齐云山石刻(于志斌) 舒余庆堂考察记(于志斌) 许国石坊小记(于志斌) 宝纶阁·呈坎村·歙俗 (于志斌) 序言 地名,我们回家的路 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 相关。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千百年的情感传 承,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 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 。即便远在他乡,故乡名字,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乡愁就融在地名之中。 2016年清明前夕,我在武汉做一次关于地名的演讲, 听一个省的民政厅干部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漂泊在外的老 人,身体不好不能回到家乡,就让孩子回来寻根,找他生 活过的地方。孩子归来,拿着那个地名,难以找到,原来 那个地名早已消失。最后,孩子找到民政厅,翻阅地名档 案,终于找到原来的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他们 ,同时在信中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 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地名,我们回家的路。说得多好。 地名,在所有寻找乡愁的人们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 路。即便对于没有在这里出生的人,那也是祖辈的根,后 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系在一起 。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的周巍峙先生,曾任文 化部代部长、全国文联主席,他爷爷那一代逃荒离开徽州 ,虽然周巍峙没有在徽州出生,但徽州一直在他心中。我 在微信公众号“六根”发表《徽州,归来吧!》一文之后 ,他的儿子周七月告诉我,父亲一直想找到徽州的家乡, 并且认为徽州地名被黄山替代,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他根 据父亲提供的堂号,前往徽州,找到了祖辈生活过的村庄 和祠堂。去世两年前,周巍峙终于回到徽州祖籍所在地, 了却心愿。为踏上这条回家的路,他等待了整整90年! 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远?有多近?对于所有人,远与 近,在乡愁中,在梦中。 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 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存 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 多少文化信息就会被消解。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 武侯祠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后来,这里一直叫沔县 。1964年,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随便改为“勉” 。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阳,和沔县的“沔”是同一 个字。可是,上世纪60年代没有改名的湖北沔阳,到80年 代却改名叫仙桃市,沔阳从此消失。远远近近的人,都熟 悉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可如今,一个“仙桃”,令“ 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为此,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 池莉,特意撰文呼吁恢复“沔阳”。 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高 适的“衡阳归雁几封书”;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想一下, 如果将“襄樊 ”“荆沙”“黄山”在诗句中予以替换,今人与后人的感 受,又该如何?幸好衡阳、泰安等地名,没有在黄山替换 徽州之后也随之更改,不然,多少经典诗词,将从此失去地名带来的历史内容和美感。 能否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是否对地名有一种情 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 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 的文化自尊。在更换地名之际,我们需要敬畏文化,敬畏 历史,任何一个地名,都是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邯郸这 个地名,延续两三千年,不是依旧与人们同在吗? 可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重视传统,敬畏 历史。当然,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对于“ 徽州”这样极其重要的历史地名,却值得付出一定代价予 以恢复。没有徽州,哪里有“安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 查,无疑给了我们一次新的契机。通过普查,来一番梳理 ,让中国的地名更带有历史沿袭性,更具有传统文化特色 ,让新起的地名更能体现中文之美,更有丰富内涵。当然 ,这需要各地政府,有勇气面对过去的错误。譬如徽州, 将这种改错的著名地名重新恢复,才是对历史、对文化的 真正珍爱与敬重。 珍爱地名,回家的路,再远,也很近。 于是,我忽发奇想,何不开设一个“地名古今”微信 公众号?2016年5月3日,“地名古今”启动。第二天,5月 4日,发表我的第一篇文章《地名,我们回家的路》。“地 名古今”的帷幕,慢慢拉开。时间真快,到2018年5月,“ 地名古今”推出整整两年。两年来,“地名古今”成为全 国各地作者讲述地名历史的小小平台。大家互不相识,却 在平台上读对方的文章,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和故乡情 感。 的确,地名不是干巴巴、枯燥的几个汉字,它们包容 了多少历史变迁、多少文化内涵、多少故乡人的情感。“ 地名古今”不仅仅讲述地名的历史变迁与故事,还希望不 同门类的专家参与其中。家族故事、方志、中国园林常识 、旅行、寻访……不一样的地名,不一样的风景,要用不 一样的心情去感受,去领悟。 一年之后,2017年5月我重新拟定六个栏目,分别如下 :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 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 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条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 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 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 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 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 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 。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 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 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 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 次踏上归家之路,都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星星点点 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 ,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谢谢海天出版社诸位同仁厚爱,同意接纳出版“地名 古今”丛书。所有“地名古今”作者,得知这一消息,都 为之激动。 期待更多读者和作者关注“地名古今”,参与撰写更 多故事。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再前行! 李辉 2018年新年之际写于北京看云斋 导语 “地名古今”不仅仅讲述地名的历史变迁与故事,还希望不同门类的专家参与其中。家族故事、方志、中国园林常识、旅行、寻访……不一样的地名,不一样的风景,要用不一样的心情去感受,去领悟。 《可惜从此无徽州》是一本文化随笔,李辉、冯骥才、钱念孙等人心系徽州,细细探究撤徽设黄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徽州的历史、文化故事,以鲜活的笔触把沉淀的历史写活,展现了千年徽州的灿烂辉煌。 精彩页 徽州,徽州,欲说还休 李辉 写文章爱管闲事,总是会让人讨厌。想想看,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事,你在那里评头论足,岂不是吃饱饭撑的?可是,人一写文章,总也免不了这样的习惯。结果,偶有不慎,我也就成了这种令人讨厌、给人添乱的人。 几个月前。有感于十多年前徽州易名为黄山市,我写了《可惜从此无徽州》,为徽州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名从此消失而感慨万分。 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徽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据的难以取代的位置。在长达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民风民俗,使徽州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徽商、徽班进京、徽墨、宣纸、歙砚……徽州已经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区域性文化的经典之作。显而易见,徽州,是历史,是文化,是现实与传统连接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可是,十多年前,有关方面片面理解强调开发黄山旅游的重要性,便忽略了历史文化的延续,不顾地名规律,生硬地将徽州地名取消。结果,徽州从此消失在历史远处;结果,远离黄山的地方也成了“黄山”,颇引人误解,给游客造成麻烦。 我对徽州地名的消亡一直耿耿于怀,却从未想到撰文呼吁。几年前,湖北合并荆州和沙市,舍弃荆州、江陵这样的悠久地名不用,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地名“荆沙”。我是湖北人。发生在家乡的事情才又一次引起我对地名更改的忧虑。于是,我提起了笔,发表了一篇《可惜从此失荆州》予以呼吁。值得欣慰的是,不少人士都在关心此事,而湖北有关方面也明智地做出了更改地名的决定。“荆沙”来去匆匆,“荆州”失而复得,可喜可贺! 荆州地名予以恢复,仿佛给了我一个信号:业已消失多年的徽州地名,也有可能失而复得。我便不自量力、一厢情愿、满怀热望地写了《可惜从此无徽州》,连标题都袭用写荆州的那篇。我想用自己的呼吁,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以使问题能够解决。 谁料想,一片热忱反让人讨厌。 发表拙文的报纸,接连收到当地有关部门来信,说是发表我的文章,引起当地一片混乱,影响了工作与生产的正常进行,等等等等。言下之意,似乎我不仅仅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甚至还是存心不良的破坏分子。 怎么得了!抛弃老祖宗,贻笑大方,倒是相安无事,皆大欢喜;舆论监督,发发议论,却影响安定,千扰大局,后果严重。好一个撒手锏,挥舞得如此得心应手,真让人大开眼界。 是呀,谁让写文章的人考虑问题过于简单,过于执着。你何曾想到,一个地名的更换或者恢复。常常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领导班子的重组、经济重点和投资重点的确定……而这一切。又该和多少人的切身利益相关? 我仍固执。我难以想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研究、开发徽州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却永远没有了徽州这个地名,仅仅是面对史料与遗迹。我甚至确信,能够恢复徽州地名的人,一定会名留方志,功在历史和未来。然而,轻易丢弃历史的人,又焉能顾及未来? 尽管在有的人眼里我已成为讨厌的人。但我对恢复徽州地名的热情依旧。我仍然相信,总有一天,明智之人会做出令世人满意的决策。想必并不遥远。 罢了,罢了,就此打住。 徽州,徽州,欲说还休。谁说天凉好个秋? P20-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