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梦圆大瑶山》一书终于完成,即将付印。这 部关于湖南水利“一号工程”——涔天河水库扩建 工程的长篇报告,是对这一跨世纪重大水利工程的 记录,也是献给为这一工程实施、建设做出巨大贡 献的各级领导、广大移民、移民工作者和建设者的 礼赞! 2017年5月,市协调办牵头策划了这本书的编写 和出版,得到了永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支 持,并对此书的编写、出版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落 实过程中,我们通过认真研究,约请田人、陈茂智 、凌鹰、蔡爱军等四位在永州文学界有一定成果和 影响力的作家参与本书的写作。他们接受任务后, 拟写了创作提纲,并深入工程建设一线和移民乡镇 进行实地采访。后因身体原因,蔡爱军、凌鹰二人 先后退出,由陈茂智、田人负责编撰完成。陈茂智 是江华本土人士,2012年开始加入所在单位的移民 工作队,亲身经历了涔天河水库扩建移民搬迁的全 过程,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金窝窝 ,银窝窝》。因此,他所掌握的资料相对而言较为 全面,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较为便捷的条件和基 础。 本书在采写过程中,得到了永州市委、市政府 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永州市协调办、永州市 移民局、湖南涔天河工程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 及江华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江华移民 局和水口镇、涔天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协助,得到 了参与工程建设的中国水利水电十一工程局有限公 司、中国水利水电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水总水 电建设集团总公司、湖南华宇水利水电建设公司等 单位的积极配合。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永 州市协调办莫国平、卢兆盛、蔡胜军、罗会义、刘 昌荣,江华县扩建办余波、蒋庆波、刘兴枝,江华 县委组织部唐建国、江华县委宣传部杨丁香、李光 平,涔天河公司左全裕、唐国珍、谭虹以及江华县 委办王少军、蒋文等人的帮助,他们为本书提供了 很多素材、采访线索和照片,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 意见;青年作家、《永州日报》记者张华兵为本书 部分章节作了精心修改、润色和补充;青年作家刘 朝善对本书作了认真校对。在此,对各位领导的关 心、关怀,对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位同志的帮助 、支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们在组织、领导上缺乏 经验,以及编写者实地采访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受访 者因工作调动未能及时采访到位等等原因,本书难 免存在很多遗漏和缺失的地方,很多鲜活、感人的 事例未能详尽记录,很多对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作 出了贡献的领导和参与者未能在本书中出现,他们 跟万千移民一样成了无名英雄。在此,我们表示深 深的歉意,并诚恳地接受大家和广大读者的批评! 编委会 2018年4月28日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涔天河水库的前世今生 1、潇水:一条美丽神奇的河 2、1965年,国务院副总理陶铸拍板:“涔天河水库工程在今冬上马修建。” 3、“红色工程师”史杰:“一定要把涔天河水库工程做得更好,尽量少一些遗憾!” 4、四十年风雨兼程,涔天河水库的峥嵘岁月 第二章 扩建!一项跨世纪的水利战略 1、江华县城搬迁,使涔天河水库扩建成为可能 2、旱情告急!《一份早应呈送的报告》 3、永不放弃:20年的精心筹备 4、规划重启:各方力量汇聚,促成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上马 第三章 启动湖南水利“一号工程” 1、终于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开出的“路条” 2、开工典礼:开启湖南水利“一号工程” 3、举全市之力,推动水库扩建步入快车道 第四章 一切为了国家行动 1、家园何处:瑶山群众的痛与忧 2、移民安置方案:优化,再优化! 3、“能够让政策落地,让移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所有的苦 都是值得的!” 第五章 破解“天下第一难事” 1、水库移民是国家行动,也是实现江华人民尊严和光荣的 行动 2、攻坚!攻坚!以一流作风服务“一号工程” 3、和谐移民:洒向移民都是情 4、应急度汛搬迁:洪峰浪尖上的生死考验 第六章 大坝崛起:水利大军会战瑶山 1、湖南省水规总院: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2、中水十一局:“水利铁军”扬威瑶山 3、湖南水总:“筑坝雄师”铸丰碑 4、中水八局:“开路先锋”保畅通 5、湖南华宇:攻坚克难治“顽疾” 6、涔天河公司:铸造“涔天河速度”和“涔天河精神” 第七章 梦与家园 1、耍把移民安置区建成风景区 2、与时间赛跑 3、大搬迁,朝美好未来出发 4、移得出,稳得住,好起来 5、路,在瑶山延伸 6、展望:涔天河,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 第八章 灌区:湘南“北大荒”的嬗变 1、瑶山“幸福渠”:曾经的光荣与梦想 2、扩建,建设湖南最大的灌区 3、推进!推进!建造湘南“红旗渠” 尾声:天河安澜,丰碑永铸 附录 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事记(1988—2017) 附表一:湖南省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协调领导小组 附表二:湖南省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联席会议 附表三:永州市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 附表四:永州市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协调领导小组 附表五: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指挥部(领导小组) 后记
精彩页 往岭东林区供电,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面临很大压力。从情理上说,岭东是涔天河水库库区,岭东人民为水库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和巨大牺牲,但水库建成几十年了他们的用电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深感责任重大,也十分理解他们等电、盼电的迫切心情,况且涔天河水库建站初期就预留了一回线路向岭东供电,只是因为没有架设输电线路而无法实施,这是其一。其二,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驻在江华,与江华瑶族自治县关系融洽。江华作为老、少、边、穷地区,为发展经济实施水电开发战略,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应该尽力支持。其三,开发岭东电网是永州市水利局作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措施,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应该尊重和支持。同时往岭东网供电价格较高,对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是,因为岭东电网不属于湖南省电网,往岭东供电意味着与省电网解网,转向与岭东电网甚至广东电网联网。涔天河电站自1973年投产发电以来,一直并人湖南省电网运行。从涔天河电站分离一台机组向岭东电网供电,将直接触及省电网的利益,电业部门肯定不会答应。如果强行实施,一是打破了“一站一网”的电业行规,二是违反了《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中并网电站服从统一调度的规定,三是一旦与电业局关系闹僵,要求涔天河电站三台机组全部解网,全局将陷入极度被动。如此大的法律、政治和经济风险谁能够承担呢? 难题如何破解? 1997年,在市电业局明确反对下,涔天河管理局两次研究否决了向岭东供电。但是,当时电业部门实行计划管理、垄断经营,虽然全局年发电能力l亿千瓦时左右,但每年争取到的上网电量指标仅8000—9000万千瓦时,电业部门按季度或月下达上网计划,开机停机、负荷多少、运行状态都由调度下达指令,电站没有自主权,经常是枯水季节无水发电、丰水季节不准多发。为减少弃水,局被迫超计划发电上网,在超计划电量中,每年均有一部分被视为不计费电量而不予结算。1995年以前是超发多少就倒扣多少,所以不敢超发,有时白白弃水,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之后是超发3千瓦时算1千瓦时。再后来是每年以补充协议确定不计费电量比例,其结果都等于是变相减少了电量。往岭东供电犹如一个新的突破口,让局领导班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是可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分离一台机组往岭东供电,留两台机组供大网,既可完成大网计划,又实现了满发多供。二是可消除电量结算的尴尬,余电送往岭东,不存在不计费的电量。最为有利的是往岭东供电电价较高,每千瓦时均价比大电网高出近0.1元,按一台机组年发电3000万千瓦时计算,每年可HI:增加收入近300万元,这就是摆在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面前的破解增收难题的钥匙。因此,从2000年起,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开始考虑部分调整供电方式,向岭东林区供电的构想。 2001年2月11日,江华县委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涔天河电站往岭东供电。2月21日,江华县人民政府向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发出《关于从涔天河电站分离一台机组向岭东林区供电的函》。2月25日,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向江华县政府回复: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地处江华,在支持岭东小水电开发,振兴江华经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方面理应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同意从涔天河电站分离#3发电机组经#2主变上涔码线向岭东林区供电以支撑岭东电网,涔天河电站实行一站二网运行。3月31日和4月15日,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了江华岭东供电协调会议,商议涔天河电站分离一台机组向江华岭东供电的方案。5月28日,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电站职工完成涔天河电站向岭东林区供电出线间隔的安装与线路的搭接。6月14日,江华县副县长黎世民、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局长王瑶东、潇水公司总经理金颖春举行三方会议,确定涔天河电站分离#3发电机组、#2主变于6月16日上午8时与大电网分离。 2001年6月19日,涔天河电站#3发电机组正式并入江华岭东林区电网,这标志着涔天河水利水电管理局供电方式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形成了“一站二网”(涔天河电站,华中电网,岭东林区电网)的供电新格局。 P20-21 导语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是湖南“十二五”水利“一号工程”,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72个重大节水工程之一,它的建成意义重大,效益显著。 陈茂智、田人著的《梦圆大瑶山(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纪实)》是反映湘南大瑶山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建设的报告文学,作者记录下了工程建设中发生的的感人事迹,弘扬当地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积极支持水库扩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序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 、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 安邦的大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建立 之初,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兴修水利的号召,带领 全国人民大兴水利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以治山治水为主要 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平衡、系统治理、两手发 力”的治水新思路、新思想。通过系统治理,统筹 自然生态多种要素,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等 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解决水资源问题。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是湖南“十二五”水利“ 一号工程”,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72个重大节水工程 之一,它的建成意义重大,效益显著。一是灌溉效 益。设计灌溉面积111.46万亩,可改善区域内16.73 万人的生活用水条件,可新增旱涝保收灌溉面积 50.66万亩,不仅为建设高产优质的商品粮基地创造 条件,还可用于省内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占补平衡; 二是防洪效益。水库防洪库容由过去的0_3亿立方 米提高到2亿立方米,下游潇水沿河两岸城镇特别是 江华、道县县城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为50年一 遇;三是下游补水效益。枯水季节可为湘江下游补 水2.6亿立方米,改善整个湘江的生态环境;四是发 电效益。每年新增3.5亿度优质电能,提高湘南电网 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五是旅游开发效益。高坝 形成的70公里长、面积4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和 数百座岛屿,将成为湘粤桂交界之地的生态休闲旅 游核心景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重大水利 工程的建设,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新思想在 湖南永州的生动买践。 涔天河水库扩建是在原涔天河水库的基础上进 行的一项浩大工程,总投资130亿元,工程从1980年 动议申报到2010年开始实施,直至2016年大坝下闸 蓄水,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可以说寄托了永 州人民一个世纪的梦想,也倾注了共和国总理、国 家部委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永州发展的关爱 和支持。在工程实施建设中,历届市委、市政府领 导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创新 发展的理念和超常规的工作举措,举全市之力,全 力支持这一工程。特别是工程所在地的江华瑶族自 治县,作为水库移民安置的实施主体,担负着近3万 移民搬迁安置的光荣使命,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 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经受了移民搬迁安置 、移民应急度汛、库区抗洪抢险、安置点建设等一 系列危、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圆满地完成了库 区移民安置这一“天下第一难事”。江华瑶山广大 移民群众深明大义,带着对国家行动理解和支持的 朴素情感,胸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舍小家、 为国家,经受了离别故土的阵痛,积极支持水库扩 建这一国家重点工程。在此,对所有关心、支持涔 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的领导,工程建设者,移民群众 和移民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梦圆大瑶山》这本书,就是对这一工程的回 顾和总结。其策划者、编著者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 度,用真实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生动的笔触.记 录下了这一跨世纪水利工程建设的壮举,堪称潇湘 大地水利建设的一曲壮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新的时代,给永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遇,全市上下要继续发扬“敢打硬战、能打硬战” 的涔天河建设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理念,把中央的大政方针、省委的决策部署与永州 实际相结合,推动“六大战役”“四个提升”在更 高层次上取得更大成效,一为建设更加富饶美丽幸 福的新永州而努力奋斗! 一〇一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内容推荐 陈茂智、田人著的《梦圆大瑶山(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纪实)》这本书,是对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的回顾和总结。其策划者、编著者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用真实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生动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一跨世纪水利工程建设的壮举,堪称潇湘大地水利建设的一曲壮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