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美国记者、专栏作家、汉学家。 1944年5月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曾在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学习中文与东亚历史。1979年创办《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站,1982年开始担任《纽约时报》驻欧洲通讯记者,还曾是《国际先驱论坛报》专栏作者。他撰写过多部关于中国与亚洲的书,如《中国1945》(China 1945),《究竟之旅》(Ultimate Journey),《走出忧伤》(Out of the Blue)等《纽约时报》年度好书、《波士顿环球报》年度好书。结束重走玄奘路后,他与旅伴、舞蹈家李忠梅在2000年9月结婚,现居纽约。 书评(媒体评论) 玄奘沿着世界上千年来最重要的贸易、征服及 思想之路,越过冰山、穿过灼热沙漠的旅程是一次 “究竟之旅”。 ——理查德·伯恩斯坦 尽管这是究竟之旅,伯恩斯坦最后在世俗、日 常生活细节、景色、地图、记忆及漂泊一生后成家 的期待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唐纳德·S·洛佩兹(美国知名佛教学者)
目录 前言 1 人生看得几清明? 2 背玄灞而延望 3 逃亡的僧人 4 魔鬼城 5 旧魂 6 贝尔格莱德轰炸事件 7 对家的恐惧 8 吐尔尕特口岸 9 成吉思汗的祖先 10 无人穿越的大桥 11 自我消解的辩论 12 阿姆利则的孤儿 13 废墟中的王公 14 绕行香港 15 圣地 16 加尔各答的犹太教堂 17 甘吉布勒姆商羯罗 18 前往红其拉甫口岸 19 到和田的噩梦之旅 20 前往敦煌的南线绿洲 21 最后的话
精彩页 1 人生看得几清明? HOW MANY SPRING DO WE SEE? 机场发出微微的橙色光芒,夜晚的空气中飘浮着浓重的煤烟味道。航站楼的霓虹灯牌标示“西安”二字,意思是“西部的平安”,它们看起来好像悬浮在烟雾之中。经常到中国旅游的人常感叹,每次到访这个国家都变得让人认不出来,的确如此。但是这种湿冷的气息,来自无数炉子里燃烧的劣质烟煤的气味,并没有消失。在夜晚的西安,中国的味道一如既往。 穿过停机坪,我走向入境边检处,努力装出一副镇定的样子。 一位穿着蓝色制服、戴着红色条纹领结的出入境年轻女警对着我的材料看了很久,翻来覆去地看我的签证,好像第一次看到的样子。然后把我的护照递给一个穿着同样制服的年轻男人,他在电脑上查了一下。 查过后年轻男人把护照递给了年轻女人,她在上面盖了个章,然后指了指入口。几个月来的紧张全部消失殆尽,不过当我在传送带边等行李的时候,还是担心他们从亭子间冲出来,他们的红色条纹领结在一片昏暗中晃动。 忠梅在海关大楼外拥挤的人群中等我,是雾霭中一点儿热情的光芒,我向她走去,能感觉到她看到我后的如释重负。不过,机场团聚,尤其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并不像电影里那么充满戏剧性。在中国,人们不会互相拥抱,.凝视对方的眼睛,虽然我很想这样做。你只能奋力挤出人群,终于和迎接你的人站在栏杆的同一侧,闲扯着行李和城市交通这类话题。很幸运,忠梅已经找好了车,那是一辆大众桑塔纳,还有一位司机,我们的车行驶在机场到西安市中心之间黑暗的乡间公路上。 “天啊,见到你真好。”我说,一面看着窗外,确认自己真的已经到了中国。 “真高兴你搞定了,”忠梅笑着说,“如果还要去救你,那可太累了。” “你应该还有机会救我,旅途长着呢。” “看我的,”她说,“你到了我的国家。” 司机圆脸红润,穿着浅灰色的拉链夹克,性格非常活泼,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我们在后座上偷偷拉着手,忠梅告诉我机场到西安有50公里,而且这条路的尽头是延安,毛泽东干革命时的栖身地之一。我装出兴趣盎然的样子,车子穿过西安城郊,向着香格里拉金花饭店驶去,我们谈到去不同地方的距离,还有中国公路交通的进步。饭店的外墙是难看的黄铜色和灰色的玻璃,里面的服务设施却是国际标准级别的。我舒舒服服地睡了十个小时。 早晨焕然一新。阳光灿烂,空气中煤烟的味道也消失了。西安是一座非常繁忙的城市。城市干道上矗立着崭新的大楼,商场前有用洋葱形热气球拉起的彩色条幅。我们穿过酒店门口的大街,走到后面背街的小巷去,早餐在红华巷吃了顿砂锅,面条、鹌鹑蛋、青菜、金针菇,还有别的不认识的美味食材,在陶罐里用高汤煮成一锅。路边是灰扑扑的砖房,房子前通常杂乱无章,铁皮屋顶高低不平,石头炉灶里燃烧的煤块闪着火光。美容店有点儿太多了,好几家都叫“灰姑娘”。一个男人抽着烟从公共厕所里出来,边走边拉着裤链。砂锅店的服务员问我是不是阿拉伯人。 “差不多,”我用虽然生疏但还能被听得懂的普通话说,“不过不是。” “那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僧人。”我说。 她笑起来。她长着一张亚洲人的扁平脸,双颊是红扑扑的砖色。中国总是让人想起红砖。我想起头一天晚上有辆拖拉机运来一车砖,驾驶它的男人穿着蓝色衣服,呼吸着拖拉机喷出的黑烟。 “你穿得不像和尚,”女服务员说,“你的黄色袈裟呢?” “我是现代僧人。” “不可能。” “开个玩笑,”我说,“我是个美国人,但是我对一个僧人很感兴趣,玄奘,你听说过吗?” “唐三藏!”服务员惊呼起来,她说的是文学作品里的名字,大部分中国人知道的都是这个名字。 “你应该走走丝绸之路,”服务员说,“我还没去过呢。” “好主意,”我说,“我可能会去。” P14-17 导语 《究竟之旅》是理查德·伯恩斯坦的一本旅行随笔。 人生的路该怎么走?智慧究竟在何方?活着,怎样才能从无可遁逃之处解脱出来? 从中国到印度,重走玄奘路。越过冰山、穿过沙漠,以西方的视角和现代的笔触描绘沿途经历,从典籍中追溯历史,结合自我生活,不断叩问内心。 序言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 修无修修。 ——《佛说四十二章经》 开始想要逃离庸常生活的时候,我想我应该学 着自己亲手做一件夏克尔家具。我在纽约上州拥有 一个小农场,那里看上去可以让我达成这个目标。 于是我开始在五金店里寻找锯子、凿子,翻看DIY手 册。我想象自己在工坊里耐心地打磨着榫孔和榫舌 ,格伦·古尔德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古钢琴曲萦绕在 耳畔。 然而,就在建造这间梦幻木作工坊前,我居然 开始研究地图,考虑一次旅行,这种事我以前就做 过。那可不是一般的旅行,不是什么为时两周的意 大利之旅,也不是更长、更深入的类似于吴哥窟探 险或婆罗浮屠之旅的旅行。我考虑的是一次特别的 旅行,已经思考良久,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 快就会揭晓)而未能成行。从某种程度来说,那是 一次从中国到印度而后再返回中国的朝圣之旅,沿 着一位中国佛教徒7世纪时为寻求真理前往“西天取 经”的路线。 那位僧人的名字叫作玄奘,我认为他是历史上 最伟大的旅行家。虽然西方人对他不太了解,但他 的名字在东方却是家喻户晓;在中国和印度,他的 故事世代流传。我很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具体时 间记不清楚了,不过一定是在我被称为“汉学家” 的那个时候。在哈佛读研究生期问我开始研究中国 ,当时我在著名学者费正清的指导下学习中文和中 国历史。后来我发现我并不适合做学术,于是开始 为《时代》杂志工作,我被派往香港,那是当时大 部分美国人能接触到的最靠近中国内地的地方。 1979年中美恢复外交关系,1980年我被派到北京组 建《时代》杂志驻北京办公室。那是自1949年共产 党建立政权之后,首家抵达北京的西方杂志。 那些年在中国的生活十分刺激。中国不是一个 普通的国家,它在方方面面都非比寻常,从残垣断 壁到其正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 闭关锁国,作为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小世界,中国有 待被重新发现。可以这样说,对那个时代的大部分 西方记者来说——去之前他们都在学校学习过中文 ——去中国工作更像是度假,而不是为开启新闻事 业的新篇章。我们总是在谈论中国,中国的现在和 中国的过去、中国的大理石拱桥以及天坛这样的古 老建筑。 毛泽东时代过去了,中国正处在邓小平的领导 之下,致力于经济改革,打造世界奇迹,人们迅速 意识到古老的中国正在消失,这在当时北京的外国 人小圈子中再次激起异乎寻常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兴趣。我们在老北京胡同里的古玩店进进出出, 欣赏早起出门遛鸟的长髯飘飘的老者,还有穿黑衣 、裹小脚的老太太。我们看过一些书,它们描写的 是我们抵达之前的古老中国,那让我们崇拜有加, 我们非常羡慕那些比自己了解更多中国古老文明的 人。 其中一本是乔治·凯兹的《丰腴年华》,描写 了石碑、城门、城墙、庙宇、拜月亭、流动小贩, 他们的吆喝、街头京剧表演以及皮影戏,它们大部 分都将消失殆尽。另一本书没有那么广为人知,但 对我们几个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是一部16世纪的 小说,也就是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这本书描 写的是一位佛教徒在一个五百岁的能力超凡的猴子 的陪伴下所做的奇幻之旅。我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这 位历史人物玄奘,他在629年到645年抵达他所谓的 “西方”,玄奘本人所写的《大唐西域记》,19世 纪由英国传教士、学者塞缪尔·比尔翻译成英文, 它被认为是一部中国文学经典。在印度,玄奘的记 录成为大家了解中世纪印度历史的重要来源。玄奘 取经的经历被改编成数百部故事、小说、戏剧、戏 曲作品。因此,几乎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以及 绝大部分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都知道他的故事。 …… 于是,我把护照寄给了常用的香港旅行社,得 到了中国签证。《纽约时报》给我的假期刚刚够完 成这次旅行。我购买了不能退改签的廉价往返机票 去香港。我在香港停留了六个小时,买了一张飞到 西安的中国西北航空公司机票,那正是玄奘出发的 地方。出发前的最后一刻,忠梅决定跟我一起进行 在中国的第一段旅程,这让我欣喜若狂。她打算跟 我一起到西安,如果我在当地有麻烦,她可以帮忙 。她会先飞到中国,然后在机场入关的地方等我。 她对我的帮助非常慷慨,令人惊喜,这也是爱的表 现。 比起以前我以记者身份住在北京的时候所搭乘 过的飞机,香港到西安的航班条件要好得多,飞机 很新,也更接近国际标准。不过还是有一些问题— —空乘人员态度生硬,还有我旁边坐着一位看上去 一本正经的官员——这些都让我真切感觉到进入了 一个不同的世界。对我来说,进入中国永远意味着 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飞机起飞了,我看到下面的 珠江像一条闪亮的缎带,黄昏中的广东是一片蓊郁 的绿色。从我第一次踏足中国开始,二十七年已经 过去了,以前我需要通过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罗湖桥 ,检查护照的地方有点儿像村舍,耳边还能听到公 社猪圈里传来的声音。在无数的变化中,最明显的 是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开放。而中国是否会对我开放 ,几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分晓。
内容推荐 公元六二九年,玄奘为寻求佛教真谛,横越亚洲展开一场史诗之旅。 《究竟之旅》讲述了一千三百多年后,美国汉学家理查德·伯恩斯坦,尽一切可能追循玄奘足迹西行。从西安出发,穿过丝路绿洲,攀越险峻山隘,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抵达印度,而后折返中国。 玄奘西行,为解决“执卷踌踏、捧经侘傺”的根本疑惑;伯恩斯坦也试图解决自己的困惑,犹太人的身份,中年人的危机,沉默中的孤寂……与玄奘、与历史对话,他重新认识、发现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