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卓越的作品中充满权谋斗争、灭世灾难,更 是超人类的寓言……书中有太多太多情节要消化,但 完全值得你沉溺其中。 ——《出版人周刊》 这部作品当然可以满足那些本来就是科幻小说的 爱好者,但是这本才华洋溢的史诗寓言必将吸引从未 接触过斯蒂芬森的新读者。 ——《华盛顿邮报》 斯蒂芬森将弹道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玩弄于股掌 之间,而*让人震惊的,就是他竟让这几样东西看起 来那么有趣! ——美国公共广播 他不写轻薄短小的寓言或内容乏味的短篇……而 且他的故事需要整个世界(就这本书来说,它覆盖整 个太阳系)作舞台……这一部文字精巧睿智,每个环 节面面俱到的科幻小说。 ——《科克斯书评》 斯蒂芬森的最新小说眼光放得比谁都远且深…… 这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凡是忠实的科幻迷都 不应错过。 ——《图书馆周刊》 斯蒂芬森的叙事风格结合了很日常的谈话以及涵 盖故事的全景描述,这使得作家能将锐利精准的目光 ,以我们熟悉的视角切入不熟悉的未来,滴水不漏地 将所有细节收拢得令人信服。 ——《西雅图时报》 斯蒂芬森从一个最常见的科幻小说设定开始,接 着却针对社会体系、哲思与科技的极限展开一场华丽 的探问。斯蒂芬森的中心几乎都是女性,对于科幻小 说的陈腐守旧有着政治正确的矫正动作。 ——《芝加哥论坛报》 本书关于人性、关于人心,还有只有斯蒂芬森的 故事能带给你的希望之光。 ——《书页》杂志 你会发现自己读着他的小说,被书中的各种酷炫 的科技以及地球那戏剧化的最终命运而深深地吸引… …三本书,清楚地涵盖了人类五千年之后的宏大未来 。斯蒂芬森的这部旷世之作会成为你今年难忘的科幻 小说阅读体验。 ——《书单》杂志
目录 七夏娃 Ⅰ/月崩 人物小传 一个月亮的时代 七姐妹 前哨 先驱与勘探 密实 掣签 云方舟 本书专用词表 七夏娃 Ⅱ/漂流 人物小传 第700天 白宙 磊雨 伊米尔 坚忍号 月凹 本书专用词表 七夏娃 Ⅲ/归途 人物小传 五千年后 终章 致谢 本书专用词表
精彩页 一个月亮的时代 月球爆炸了。没有预兆,也不知确切的原因。当时是渐圆月,再过一天就是满月。精确的时间点是UTC(协调世界时)上午5时3分12秒,后来代号为A+O.0.0,简称为“原点”。 地球上,美国犹他州某位业余天文学家首先发现了异常现象。稍早他就注意到赖纳尔伽玛地貌周边出现一团模糊光影,位置靠近月球赤道。原以为是陨石撞击、扬起尘埃形成的云层,他还准备拿手机在博客上发一下——即便他拇指僵硬(当时身处高山,视野清晰,但空气寒冷),依旧想抢先。因为其他地方的天文研究者很快会跟上,所有望远镜都对准同一团云气——但即使别人也展开行动,成为世界第一的关键在于拇指够快!这是份殊荣,假如陨石砸出可见的大坑,说不定会以他命名。 可惜,他终究没能名留青史。等他从口袋掏出手机,别说坑洞了,连月球也看不见。 这位业余天文学家将手机塞回去,眼睛对准望远镜时忍不住暗骂一声:怎么只能看见一团黄褐色呢?难道是在刚才手忙脚乱中撞得镜头失焦了吗?他抓着对焦旋钮转了半天,却不见起色。 他放弃望远镜,凭肉眼直接望向月球原本的位置,此时作为科学家知识上的优势不存在了,这一瞬间,他与美洲几千万人平起平坐,并因人类未曾见过的夜空奇景瞠目结舌。 电影里,天体爆炸总要先化为巨大火球才消失,但月球并非如此。动因(后来世人这样称呼事件背后的神秘力量)带来极度庞大的能量,这是事实,不过距离引爆月球所有物质的程度还很遥远。 学界广为流传的理论是:因为冲击,导致犹他州天文学家观察到那阵扬尘。换言之,月球被来自外部的动因穿透表面、直击核心,接着——或许从内部释放能量,又或许是自另一侧穿出。总之,其威力足以劈开月球。 还有种假设,认为动因是远古时代外星生物埋在月球内的装置,只要满足某种条件,就会自动引爆。 无论哪个为真,结果之一是月球分裂为七大块和无数小碎片,之二是七大块逐渐分离、各自独立。它们的外表都是粗糙巨岩,后来受到重力影响,彼此牵引,最后沿着相同中心点各自发展出轨道,交织出一幅纷杂的图像。 那个中心点亦即原本的月核,如今仅是宇宙中的一块真空区域,却仍如过去数十亿年那样绕地球转动。此刻地球人望向夜空,本是月亮的位置却只是许多白色巨石缓缓翻转、旋绕,仿佛构成某种星座。 尘埃散去后才能看到这幅画面。起初几小时,天上只有一团比原本月球要大的云气。黎明前云团折射阳光,色泽偏红,犹他州那位天文学家吓傻了,脑袋一片空白;亚洲人整晚凝望与月亮同色的模糊光影,随着粉尘颗粒被周围较大的碎片吸附后,几个轮廓逐渐浮现。欧洲——接着是美洲,当地人入夜时终于能够看清楚了:本来完整的月球裂变成七块。 “动因”(英文为Agent)一词被军政学界领导阶层指称撕裂月球的力量。不过在此之前最常见的释义并非如此。对社会大众而言,agent是指通俗小说或B级片里的特务间谋或FBI探员。在某些技术领域里,agent意指能起化学反应的药剂,例如清洁剂,叫作cleaning agent。与月球碎裂最相关的用例是击剑或剑术表演。过招时,进攻方称为施动者(agent),防守与回击方叫作受动者(patient)。简而言之,就是攻方与受方,套用在此现象即为“不知名动因作用于月球”,月球以及生活于月下的地球人则面对其后果。也许很久以后,人类可以挺身而出、夺回主导权,但现阶段甚至更漫长的一段未来,我们只能承受。(P1-4) 导语 尼尔·斯蒂芬森著的《七夏娃(共3册)》大胆、机智,且引人入胜,巧妙地将自然科学、太空科技、社会学交织一处,用文字拼贴出了壮丽的呈现,读来让人屏气凝神、启迪心灵。在危机降临全球的这一虚拟背景下,我们却更加明晰地看清了藏于人间的真实百态。 这部作品视野宏大,主题深刻,堪称地球版的《银河帝国》。 当今时代,这或许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科幻新经典! “雨果奖”得主十年打磨的科幻长篇! 内容推荐 《七夏娃(共3册)》是美国当代赛博朋克流硬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一部科幻长篇小说,述说了一个非凡且异常的生命挑战故事。斯蒂芬森奔向月球,要带领读者进入外层空间,去讲述一个跨越五千年的太阳系故事,并最终回归到对人类生命及人性的讨论上。 世界末日,其实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已。 没有预告、没有迹象、没有冲击,月球就这么忽然爆炸了。科学家估算出,在月亮碎石造成的火流星雨降临之前,人类有大约两年的时间去寻找生存办法。人类准备共同完成一项伟大的云方舟计划,选择千余人发射到以国际空间站为基础的云方舟群中。在地表被大火和浓烟覆盖之时,幸存者在外层空间中目睹着这一切。然而,等待着他们的竟是一系列更加难以想象的困境。 不论什么社会,最让人感觉绝望和最让人可以指望的终究都是人类。人性的复杂与不可预知,加上各种科技灾难、小行星的阻扰、不断缩减的物资,使处境难上加难。最后仅有极少的幸存者,终于在外层空间创建了新的生活…… 五千年后,这些太空幸存者的后代再次前往那个在灾难与岁月之后被彻底扭转的异地:地球。而他们在那里的发现,令人意想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