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一天发现你也神性地活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智远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有一天发现你也神性地活着》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刘智远多年创作的散文,分为三辑,第一辑《梦见故乡》、第二辑《且听风吟》、第三辑《致敬年华》,既有作者对故乡、对乡亲的深切怀念,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作者行走天涯的感悟,也有对学生的殷殷嘱托。笔触细腻,意境深邃,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刘智远男,1983年出生于宁夏西海固群山深处一个平凡的小山村,拾过牛粪、耕过地、拉过土砖坯,却幸运地读上了高中。2002年与双胞胎哥哥同时考上大学.后在同一所学校攻读硕士、同一所学校攻读博士。
其人文风独特,长于思想性写作.几年来发表散文随笔作品400余篇,文字中横溢着深刻的人文情怀。
系湘潭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宁夏司法警官学院教师。先后师从国内著名学者刘启良教授、陈学凯教授。
目录
第一辑 梦见故乡
昨天的我们
每一次当我离别故乡
写春联
想起那个简陋的篮球场
腰庄的戏
庄风
心头,那一抹乡愁
故乡的集
路遇秦腔
背水上学
我的母校震湖中学
深情地活着
童真,到记忆中的小人书
孩子的世界要有童话
月光下的芦苇河
还是那么清澈的故乡
下一站你去哪里
第二辑 且听风吟
背着吉他去流浪
诗和远方究竟在哪里
望着窗外,放一本书在眼前
老三随意,我干了
远方就在转角
路过校园
来到鲁迅墓前
练塘古镇,请给我二十分钟
雪影西塘
桌上的一盆竹柏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爸爸,你看那边美不美?
来到路遥墓前
我看见了十五的月亮
秋雨夜听《阳关曲》
把日子过成诗
那些收进记忆的小玩意
我坐在堤坝上,约会春天
那些细处的感动总给人力量
有一天发现,你也神性地活着
愿你半世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慢时光,寻找内心的宁静
我的葫芦丝情结
阅遇乌海
暂且就当“教师日记”
第三辑 致敬年华
你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舍命陪君子
爱与责任一写给我在幼师的学生
闲话:那人·那事·那年代
一生只守一架钢琴
你听,那传来的琴音
是那一场青春深深打动了我
马克思还活着
不打官腔、不端架子才是修养
你还有仪式感吗?
归去来
出门右拐,拐进熟悉的味道
向这一代人学习
夜深人静,听彝人制造的《妈妈》
这是我们的芳华,也是你们的芳华
写给《乡愁》
《边城》:茶峒的溪水倒映了谁的乡愁
我们这代人的文化情感
序言
认识智远已有些年头了,那时就知道他有一个坚持写
作的好习惯,后来读他的《永恒不在远方》《崇高的卑微
》两部散文集,收录了近两百篇散文,三十万言,语言质
朴,文字感人,文风独特,感觉很厚重。
智远的课学生爱听,智远的文章学生也同样爱读。这
是学生的骄傲,也是我们思政老师的骄傲。
智远是自治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教学团
队的成员,也是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几年来的相处,已使
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至今还能回想起大家一起到四
川、云南和贵州高职院校出差的一些情景来,大家彼此照
顾,一路温暖,甚是难忘。智远的幽默和睿智,给我们带
来了很多欢乐。
智远是一个性情中人,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大情怀之人
,善感、善思,又兼具深沉的理性。精神世界如此丰富,
无论走到哪里,或是静坐案头,都能随时随地找到诗和远
方,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写作,于他,正是精
神上的一次次升华。他是借助写作以守真、以启迪、以实
行教育,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难怪他的课堂时常会爆
满,时常会传来阵阵掌声,定是因为他无数回写黄土地、
写青春、写校园、写岁月……接足了地气。而恰恰是接地
气,使他的课堂开始变得更加走心。
我常听智远说:“写作不是不务正业。”实际上。用
心去读他的文章,就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受:他的文字
是有担当的,不论是乡土题材的文章,还是校园题材的文
章,都能激发人内心朴素的情感。对乡愁的守望、对青春
的守护、对价值的守卫,他的文字使人明白了生命世界里
最本质的力量。因此,他的写作是崇高的。
读他的新作《有一天发现你也神性地活着》,我便舍
不得丢下了,真希望这部散文集能被更多的读者看到,也
愿智远在教育的田野里有更多精神上的丰收。
杨淑珍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学名师
导语
在《有一天发现你也神性地活着》中,作者刘智远是借助写作以守真、以启迪、以实行教育。他的文字是有担当的,不论是乡土题材的文章,还是校园题材的文章,都能激发人内心朴素的情感。对乡愁的守望、对青春的守护、对价值的守卫,他的文字使人明白了生命世界里最本质的力量。
精彩页
昨天的我们
看阎雷的摄影集《昨天的中国》促我想起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北农村,那个时候照相机还十分稀罕,照相的机会是极少的。去照相馆照相,或是村里学校来了照相的,我们通常要换上新衣服,规规矩矩地站在镜头前摆拍,所以,很多更真实的生活场景是没有被留下来的。
现在想起来觉得很遗憾,我曾无数回设想:如果我的相机正对着我儿时生活的那片天地,我一定要把那些真实的镜头留住。这样的场景真的太多太多了,我几乎按不及时光的快门,好像一切都那么卑微,又那么伟大,都该被永久地记住。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一直在努力用文字记述和回顾,我想让那些镜头重现眼前,或许,它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共有的财富。
镜头一:在小学的院子里
我就读的孟湾小学和西北农村的大多数小学一样,操场是土的,院子是土的,教室也是土坯起的。教室的里外墙都上了层细泥,时间久了,里墙上就会被学生抠出坑来,所以,开班会的时候老师总强调:不能在墙上抠洞,墙面上也不能乱涂乱画。我们只好拿着从废电池里掏出的墨棒子在院子里画。
学校院子虽不算宽敞,但感觉很自由,带给了我们很多快乐。大家最喜欢在院子里上课,事先用墨棒子给自己圈好位置,耐心地等待老师的命令。一旦语文老师大声说:开始画生字!大家瞬间就安静了下来。字迹无论是潦草的还是工整的,都使劲地往后赶,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剩下几个不会写的停留在原处了。
那时候放学前我们总要按村排好队在院子里集合。出大门时,路远的总先走。大家边走路边唱歌,一个队伍一首歌。那时候,《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几乎天天唱。
镜头二:我们的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早晨,母亲一定要早起为我们煮鸡蛋。母亲将煮好的鸡蛋塞进我们的书包里,还不忘嘱咐一句:“记得啊,给语文老师一个,给数学老师一个,剩下的饿了自己吃。”
那一天我们穿着白衬衣、白秋鞋,系着红领巾,很神气地走过村头,格外耀眼。六一儿童节,就像我们童年集体的生日一样,大家沉浸在梦幻般的欢乐中。那时候,人们似乎并不懂得家长陪伴、亲子教育之类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大人们都把得来不易的一天给了我们。
举行颁奖仪式时,几个村子的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儿匆匆赶来,挤在学校操场两旁的土田埂上,自觉地充当了观众。那时候,我的母亲也挤在其中,可是几轮颁奖下来,都没有我的名字。很惭愧,我在小学没有捧回来过一张奖状,但我的母亲,却从来没有缺席过我的六一儿童节。缺席?其实整个操场上,是没有母亲的位置的。
我难忘她在灰尘中张望的眼神。
镜头三:走在犁铧耕出的沟壑里
我不喜欢牵牛,但喜欢耕地。只要逮着机会,我就要从父亲手中抢过犁来耕上几个来回。
约莫在我十岁,起先父亲是不同意的。一是怕牛乱跑,犁铧伤着我;二是怕我在地头回牛的时候赶不上趟,撇下埂子来。所以,很多时候,我是在父亲吃干粮的时候悄悄去犁两把的。我爱捣鼓犁铧,也爱看那牛拉犁铧翻土的情形。
实际上,我没掌过几回犁,但从西湾坡到东山梁犁铧耕出的沟壑,我是一道道走遍了的。有时候走在前头牵牛,有时候跟在后头撒种子、扬粪。我们常常光着脚、卷起裤腿,很泼实地去干活。要是在秋后翻最后一茬地,露水就会打湿我们的小腿。
后来村里有了手扶拖拉机、播种机,方便多了。可我还是怀念牛拉犁铧的日子,怀念那一道道清晰的沟壑。
镜头四:放下背篼,站在东山梁
到牲口吃青草的季节,我们就背了背篼上山去割草。
牛爱吃冰草,此外,在我生活的那个山坳里,就数绵蓬了(绵蓬,人们一直这么叫,我竟不知它的学名)。刺蓬牛也吃,就是容易胀胃。倘若一天只寻来一背篼刺蓬,是不能一下子都给牲口铡了吃的。要和高粱秆、苜蓿等掺和起来,分了顿数喂。可是我们那时候淘气,为了更容易装满背篼,就大把大把地割刺蓬。背篼满了,便找个埂子靠着放下来,随后便一口气跑到东山梁最顶端,看南边的震湖,看西边一个馒头接着一个馒头一样的连绵群山。
我们张开双臂,任风吹在脸上,吹红脸蛋,吹走一把追不上的刺蓬。
童年也如那一把被风吹走的青草,再也追不回来了。可是,每到牲口吃青草的季节,我就会想起靠在土埂边的小背篼,想起那片自由的山头。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3:08:26